邢台列仙傳

邢台列仙傳

古代,在邢襄大地上有多少美麗的神話!那神仙兒女的故事多么動聽!

那張果老倒騎毛驢、敲著漁鼓;那曹國舅手持雲陽,踩著玉板;那王喬駕著仙鶴、行氣吐納;那妙善端坐蓮台,妙相莊嚴;那孟府郎君吹著笛簫;那柴王爺推著獨輪車;那牛郎織女相會鵲橋;那周公和桃花女妙斗仙術;那神僧佛圖澄咒龍起水;那和合二仙持著金蓮、寶盒……一個個仙姿飄灑,寶光閃閃,栩栩動觀,令人神往。 在邢台眾多神仙中,最出名的還是張果老、曹國舅、柴王爺、佛圖澄、王喬妙善、曹仙姑、和合二仙牛郎織女周公桃花女、孟府郎君、戚逍遙等等。他們是邢台本土信仰的體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台列仙傳
  • 故里:邢台
  • 道場:邢台
簡介,張果老,曹國舅,千手觀音,柴王爺,王喬,和合二仙,周公與桃花女,孟府郎君,佛圖澄,曹仙姑,戚逍遙,牛郎織女,西頂奶奶,神應鵲王,九龍大王,運河小聖,

簡介

古代,在邢襄大地上有多少美麗的神話!那神仙兒女的故事多么動聽!
那張果老倒騎毛驢、敲著漁鼓;那曹國舅手持雲陽,踩著玉板;那王喬駕著仙鶴、行氣吐納;那妙善端坐蓮台,妙相莊嚴;那孟府郎君吹著笛簫;那柴王爺推著獨輪車;那牛郎織女相會鵲橋;那周公和桃花女妙斗仙術;那神僧佛圖澄咒龍起水;那和合二仙持著金蓮、寶盒……一個個仙姿飄灑,寶光閃閃,栩栩動觀,令人神往。 在邢台眾多神仙中,最出名的還是張果老、曹國舅、柴王爺、佛圖澄、王喬妙善、曹仙姑、和合二仙牛郎織女周公桃花女、孟府郎君、戚逍遙這十二位(對)大仙。
他們駕著雲,帶著一種美的生活追求,馳騁人間、天庭、陰曹。多少代人又將他們想像、豐富、傳誦。
他們帶著仙氣,持著仙道,操著仙語,弄著仙術,雲來霧去,美在揭露塵世污濁,扶正祛邪,揚善懲惡。
美哉,善哉,邢襄列仙!
邢台列仙傳

張果老

(今邢台張果老山
仙家名號:八仙之一、道教稱果老仙翁、是說唱道情業的祖師
皇封:銀青光祿大夫,通玄先生
法寶:紙驢、金鞭、漁鼓
張果老(張果),本為邢州廣宗的道人,他姓張名果,號通玄先生,是唐朝有名的煉丹家,養生家,還是個哲學家。“老”字是人們對他的尊稱,也是因為他模樣長得老相,而且歲數很大。
唐初就有人說他得長生秘術,“自言數百歲矣”。等到唐明皇的使臣去請他入朝,他又自稱:“我生堯丙子歲,位侍中。”從堯至李隆基時,足有三千來年!其實,堯是古時代傳說中的炎黃聯盟首領,當時是根本沒有侍中這一官職的。此事到了當時被明皇十分尊寵的高道葉法善口裡,說得更古遠了,張果志被說成是“混沌初分白蝙蝠精”所變。“混沌”,是指世界還未開闢以前的狀態。《三五曆紀》說,“未有天地之時,混沌如雞子(卵),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明濁為地。’從盤古開天地到天地形成又經過了一萬八千歲。這一過程,《枕中書》說得更長,要經過“四劫”。“劫”是借用佛教的說法,一劫有43.2億年,或43.2萬年,四劫合起來就是個很大的數字。所以如果按葉高道所言張果老是混沌初分時的白蝙蝠精所化來計,那他的歲數大得就不可勝數了。不過,張果的年歲的確是很大的。大名之後加個“老”字,還是當之無愧的。
張果以講《陰符》而得到了唐玄宗的讚許。著述頗多,有《陰符經辯命論》、《黃帝陰符經注》、《氣訣》、《丹砂訣》、《太上九要心印妙經》、《道體論》、《內丹秘訣》、《金龍白虎詩》、《玄珠歌》、《大還丹契秘圖》其中對有關“道”的闡釋及煉養理論有其獨物的見解,頗有哲義,今一些研究者稱他為“哲學家”、“養生家”等等。
張果老的事跡在《大唐新語》、《舊唐書·張果傳》、〈太平廣記》、《明皇雜錄》《宣室志》《續神仙傳》《三洞群仙錄》《高道傳》、《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順德府志〉、〈邢台縣誌〉、〈廣宗縣誌〉、〈巨鹿縣誌〉中都有記載。
《全唐詩》收有張果登真洞”詩,詩云:
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
野草漫隨青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
風搖翠筿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
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
真洞即今邢台張果老山的“仙翁古洞”。張果老山原名五峰山,廣宗道人張果在此隱居修行成為八仙之一。唐明皇李隆基敕封張果為仙翁,改邢州五峰山為仙翁山(俗稱張果老山),並為張果修建了一座棲霞觀,改觀後的山洞為仙翁洞,並修建仙翁橋一座,從此,仙翁山成為邢州名勝!
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白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摺疊起來,放在皮囊里。
由於張果老經常雲遊四方,在民間傳唱道情,勸化世人。以後有人學著他的樣子也唱起道情來。所以張果便成了唱道情的祖師爺了。

曹國舅

誕辰:八月十五
法寶:雲陽
皇封:濟陽郡王
仙家名號:八仙之一
故里:邢台寧晉
曹國舅,名佾,亦作景休,為八仙之一。《宋史》稱他為慈聖光獻太后(邢台寧晉人)之長弟,故稱國舅。曹國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貴的人物,儘管地位很高,被封為國舅,而且天資聰明,但是他並不喜歡享受富貴的生活,不喜歡利用特權,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
曹國舅乃北宋樞密使曹彬之孫、吳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寧晉,曹芸的父親及以上曹氏諸人死後均葬於其原籍邢台寧晉縣延白村曹氏祖塋,後世遷徙靈壽,遂靈壽成為籍里,但曹彬卻讓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寧晉,守護寧晉縣之曹氏祖墳,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後被仁宗封為吳王,曹玘之女應詔入宮被宋仁宗冊封為皇后,而後曹皇后之長弟曹佾成為曹國舅。根據此歷史記載,曹國舅為邢台寧晉人,曹皇后之弟。後世被尊奉為道教八仙之一。
曹國舅有一弟自恃為帝室的親戚,逞強行惡,搶奪百姓的田地據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門。國舅自始至終竭力規勸他,都不能使其改過自新,最後竟被其視為仇人。國舅說:“天下之理,積善者昌,積惡者亡,這是不可更改的。我家行善事,累積陰功,才有今日之富貴。如今我弟積惡至極,雖然明里他能逃脫刑典的制裁,但暗裡卻難逃天法。如果一旦禍起,家破身亡,到那時想牽只黃狗出東門,都是不可能的,我即感到恥辱又害怕真的會發生此事。”
於是他散盡家財,周濟貧苦之人。最後,他辭別家人和朋友,身著道服,隱跡于山岩,修心煉性。數年之後,他已達到心與道合、形隨神化的境界。突然有一天,漢鐘離和呂洞賓游至他修道之處,問他:“你閒居時修養什麼。”國舅答:“其他的無所作為,只修道而已。”二仙問:“道在哪裡?”國舅指著天。二仙問:“天又在哪裡?”國舅指著心。鐘離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經洞悟道之真義了。”於是授他《還真秘旨》,令他精心修道。不多久,他由漢鐘離、呂洞賓引入仙班。
曹國舅事跡見於《純陽帝君神化妙通記》、《宋史》、《陔余從考》、《歷代神仙史》、《神仙通鑑》等記載。
曹國舅證仙果後,亦有仙文集傳留於世,詩曰
物表英才性朴純,天然氣象妙精神。
眼空四海全無欲,心貫三才絕點塵。
帝賜金符微一笑,師傳玉訣樂長春。
源緣慈父征唐德,積一皇后二仙真。
在民間的八仙形象中,曹國舅不是通常的道士打扮,而是仍然穿著他的官服,腰系玉帶,手持玉板。他常執檀香雲陽板,為人間婚喪喜慶,敲得喜氣洋洋,雲散日出。

千手觀音

誕辰:二月十九
修煉道場:邢台三台山,白雀庵
故里:邢台南和
法寶:淨瓶、楊柳枝、蓮花寶座
尊號:千手千眼大苦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南北朝時期,群雄逐鹿中原,烽火連年不斷,豪強割據。邢台南和縣瓦固村有位叫妙莊嚴的農民,率領三千人馬,掃平了古南和地域的草莽英雄,建立了興林國。因其姓妙,俗稱妙莊王。
妙莊王建都在古南和的前郭平、宋台村南瓦礫崗,為興林國首府取名朝平。朝平城裡,東西八大路,南北十二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百姓男耕女織,安居樂業,一派昇平景象。
三皇姑妙莊王的三女兒,名妙善。其母寶英,南和縣郄莊村人,小名郄武燕。妙莊王有三個女兒,長女妙音,次女妙緣,三女妙善即三皇姑。傳說當年正宮娘娘夢花懷孕,於農曆二月十九日生下一白胖女嬰,取妙相善行之意,叫妙善
三皇姑生性聰明伶俐,篤志行善。,她不學描龍繡鳳,而在宮中秘修禪事。十六歲時,妙莊王要將她許配給宰相李龍之子李炳,她執意不從,夜逃皇宮,打扮成村姑模樣輾轉前行,於九月十九日來到了白佛村白雀庵,昄依了佛門,妙莊王厭憎佛教,下令火燒白雀庵,燒死尼姑五百名,三皇姑百感交集,放聲慟苦,感動了太白金星化作一隻斑斕猛虎馱她上山。她登上蒼岩山巔,住下來潛心修練,日日淨手焚香禮佛,虔心悟道。轉眼九年,於農曆六月十九修成了正果,日赴千壇,眼觀萬里。
妙莊王火焚白雀庵,氣病了國母,自己也整天神智恍惚,惡夢頻繁,患了一種怪病——人面瘡,在首府朝平城,求遍天下名醫,不知所患何疾。三皇姑不計舊惡,化一“和尚”點化妙莊王,並親獻手眼治好了“人面瘡。
妙莊王感念三皇姑救命大恩,率百官來到蒼岩山敕封三皇姑。本想將其封為“全手全眼”觀音,因過分激動說成了“千手千眼”。爾時,三皇姑聖像展現空中,果然顯出千手千眼法相,眾呼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顯化。
自妙善後,源自古印度佛經的觀音菩薩被徹底中國化了,並且演變成女性觀音,引發了國人千年來的觀音崇拜,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為佛教六觀音之一。

柴王爺

誕辰:農曆九月二十四日
神位:財神、交通運輸業的祖師和保護神,礦工和窮人的保護神,天罡36星之天富星
法寶:獨輪車
職業:後周皇帝
故里:籍貫為邢台隆堯,出生地為邢台龍岡之別墅
柴王爺,即五代後周柴榮,邢台隆堯柴家莊人,出生於邢州龍岡之別墅,五代時期後周的皇帝,史稱周世宗,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柴榮,由於從小經商,非常成功,當皇帝後,又強大國家,富裕人民,受到人民的愛戴,而被民間奉為財神。民間稱柴榮為天界主管財富的天富星或財富星、富貴星。
舊社會時,有許多柴王會,這是人力車車幫,運輸業駕駛員的同業行會。
在古代運輸中主要工具是推車,在現代運輸中主要工具是汽車.柴王是古代的財神,是後周皇帝,是大富豪之家.柴王推車中運輸過,茶,鹽,傘,五嶽(皇帝御封的五座大山——五嶽五嶽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的總稱).柴王是主管天界財富的天富星,是主管人間的財神.被人力車車幫,運輸業駕駛員奉為同業行會的祖師爺,保護神。
財神是一個群體,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所崇奉的神仙.是人們想發財致富的心理寄託。財神是公正,誠信,智慧,富有的化身。傳說中的財神趙公明比干、柴王爺、關公等,其中柴榮屬於五界財神中的文財神
此外,柴王爺還是礦工、窯工、窮人、做苦力的保護神,這是“萬物有靈”觀念遺留下來的信仰習俗。苦力地位低,生活苦,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乞求平安,於是把精神奇托在神靈身上。
柴王是出生在河北省太行山南麓,年輕時期,推車經商,後來成為大富豪,後周皇帝.做皇帝時,統一國家,發展經濟,關心人民,愛惜將士,生活儉樸.是一個英明君主.人民供奉柴王為財神,窮人(窯工,推車人)的祖師爺,保護神.礦工拜柴王,天天保平安,這是一句流傳在礦工中間的諺語。
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做司機的,做物流的,包括一些乘客都越來越乞求柴王爺保佑平安發財,另外那些開礦的、下礦井的、打工的、在外漂泊的等也越來越乞求柴王爺平安發財,看來這財神和保護神--柴王爺的事業是越來越興旺發達拉!
關於柴王爺最出名的故事是柴王推車試趙州橋的傳說。
相傳魯班修完趙州橋(實為隋朝堯山匠人李春修),柴榮約好老鄉張果老與柴榮欲試試是否堅固,一倒騎毛驢,驢背褡褳里放著“日”、“月”;一推獨輪車,車上裝著“五嶽名山”。二人一上橋,頓時壓得橋直顫悠魯班趕緊跳到橋下,雙手擎住。二人過了石橋,留下了驢蹄印和車痕。流行至今的《小放牛》中唱道:“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可巧,這張果老、柴榮都是邢台人。

王喬

仙號:下洞八仙之首、行氣吐納術的鼻祖
道場:邢台隆堯宣務山
職位:柏人縣令
法寶:仙鶴
世人都知道道教上洞八仙是指張果老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藍采和與曹國舅。也都知道張果老曹國舅是出自我們邢台的2位大仙。其實在歷史上還有下洞八仙之說,根據明朝《賀昇平群仙慶壽》中記載,這下洞八仙是王喬、陳戚子、徐神翁、劉伶陳摶畢卓、任風子、劉海蟾王喬的出名不僅僅因為他被列入下洞八仙,更主要是因為他乘鶴仙去的神奇歷史和他的行氣吐納術 成為後世修煉家奉為圭臬。
王喬,相傳是蜀人,在邢台為柏人(今隆堯柏人城)縣令數年,後棄官在邢台隆堯的宣務山修煉道術,得道後騎白鶴升天。王喬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下洞八仙中影響較大的一位。
邢台隆堯縣域西部山丘座臥,崗坡迭起,特立突兀的宣務山,雄踞群崗之中。這裡有“五山”即堯山、宣務山、乾言山、茅山、臥牛山。隆堯的山雖不高大,卻典籍有名,這五座山崛起於冀南大平原上,也可稱得上鶴立雞群、一方獨秀了。柏人城自春秋時期始建到廢圮,歷經春秋、戰國、兩漢數代,文化內涵相當豐富。它被譽為華北平原現存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也最直觀的殘留古城池,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今柏人城遺址東城牆長2225米,西城牆長1415米,南城牆長2426米,北城牆長2426米。該城牆土築,底部最厚處達60米,上部最薄處殘剩約6米,殘高9.15米,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書證》記載他曾在柏鄉為官,慕名來訪隆堯宣務山,曾見柏人城內漢桓帝時柏人縣民為縣令所立碑銘,上刻“山有巏嵍(宣務) ,王喬所仙。”進一步印證了王喬宣務山騎鶴升天的神話。晉葛洪撰的《神仙傳》中也曾說:“王喬為柏人令,於東北宣務山得道。”這些典籍和碑銘都說明,神話中的人物王子喬曾經做過柏人縣的縣令,後來在宣務山修煉成仙,駕鶴升天而去。《全唐詩話》中還有馬郁贈給韓定辭的一首詩:“邃林芳草綿綿思,盡日相攜陟麗譙;別後宣務山上望,羨君時復見王喬。”可見邢台宣務山就是傳說中的柏人令王子喬駕鶴升天之地。
王喬的事跡見於《淮南子》、《藝文類聚》、《仙賦》、《顏氏家訓》、《神仙傳》、《王氏神仙傳》、《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楚辭》、《順德府志》、《唐山縣誌》、《隆堯縣誌》等記載。

和合二仙

誕辰:六月二十九
神職:中國喜神、婚姻之神
寶物:金荷、寶盒
故里:邢台任縣
邢台任縣雙蓬頭村在唐朝前稱雙鳳村,是因地形得名的。到了唐朝貞觀年間,此村出了“哼哈”二仙,從不梳頭,村名也以雙蓬頭傳開來,沿用至今。
據傳,當時留壘村有一名孤兒叫石德,家庭貧窮,給地主放牛拾柴火。偏巧,正南三里的雙蓬頭村也有一位與石德命運相同的孤兒,叫寒山。他們倆經常一塊放牛放羊拾柴,感情深厚,親如兄弟。
那時,這一帶是大陸澤南端,經常發大水,河流縱橫,長滿荷花。寒山石德吃不飽,餓了就挖蓮藕、摘蓮子、捉青蛙,然後高興地抱在一起哈哈大笑。每當他們開懷大笑時,就會颳起一陣旋風,聚來一堆柴火。他們用柴火把那些東西燒熟,就痛痛快快地大吃起來。
地主覺得此事稀奇,很想看個究竟,就帶著幾個人向他倆走來。他倆以為地主又來打他們了,於是就拿起蓮蓬、白藕和青蛙,向東南方向跑走。他倆越跑越快,腳下竟升起一朵彩雲,載著他們上天去了。家鄉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把他倆跑過的小路稱作“神仙路”,並為他們修廟塑像,稱“荷蛤二仙”。又因他們常在一塊開懷大笑,所以又稱他們為“哈哈二仙”。
和合的本義,系指《周禮·地官》“使媒求婦,和合二姓”之句,意思是作媒求親,將兩姓男女,撮合在一起,和睦生活。誰知“和合二仙”深受廣大民眾歡迎,與福壽等神,成為吉祥如意的象徵,已大大超出婚姻和合的意義。
以後,二人又輾轉來到蘇州西楓橋鎮妙利普明塔院。寒山當了寺院住持、拾得為寺僧以後,此寺就更名為寒山寺。
唐朝天寶年間,張繼趕考落第,夜宿楓橋寺,寫出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一詩,更使寒山寺名揚天下。寒山無山,寒山有寺。寺雖不大,但鐘聲飄洋過海傳異域;高僧雖少,但信徒異常崇拜。甚至傳說拾得去了日本,在日本蓋了拾得寺,與蘇州寒山寺遙相呼應。
和合二仙”如泣如訴的兄弟情深,使多少遊子肝腸寸斷。“和合二仙”的傳說,越傳越神。有人說他們是文殊、普賢下凡,所以經常眉開眼笑,至今已成為民間的笑神、福神、喜神、吉祥神。兩個胖胖的仙童,一個紅緞綠褲,手舉一朵綻放的荷花;一個綠緞紅褲,手捧一圓齋盒。兩人都頭梳丫髻,嬉笑顏開,活潑可愛。正是:和氣乃眾合,合心則事合。世人能和合,快活樂如何?
寒山拾得行為瘋癲,似僧似道,似仙似隱,或隱臥洞窟,或飄逸山顛,獨吟山林,滿口呢喃,沒有一點人間煙火氣。賣瘋僧呆,故弄玄虛,相對言笑,互相擁抱,笑做一團,和諧好合,親熱無比,包含祥機,近仙雜儒,頗有靈光。
寒山的詩,描繪林泉景色,譏諷世態炎涼警勵流俗,既能反映社會生活真實,又隱含著超塵脫俗,有空靈感。寒山其詩,直追陶淵明,睥睨千古,雖是白話詩,看似平淡,明白淺露,但針砭時弊,一針見血。
清《四庫全書》有寒山子詩集二卷,豐乾拾得各一卷。他們被譽為“詩菩薩”、“詩僧”。一般讀書人常常仿效擬和贈唱。康有為吟詩讚道:“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乾又饒舌,化人再去不空空。”胡適也對寒山的詩推崇備至。

周公與桃花女

故里:邢台周公村桃花村
神職金童玉女、占卜業祖師
邢台市有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相傳是周公與桃花女傳說的起源地,根據村中古代碑刻有相關記載,周公原名周乾,桃花女原名尹桃花,中國北方漢族婚俗便起源於周公與桃花女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邢台七里河岸邊住著一個叫周乾的高人,人稱周公,算卦開業30年,從無差錯。一天有位婆婆前來算命,周公掐指一算,說她的兒子石留柱出門在外必遭橫死。石婆婆痛心徹骨,回家途中遇見桃花女。桃花女原名尹桃花,便教給她破解之法,救了石留柱。石婆婆見兒子活了命便去找周公退卦錢。周公又給彭祖(是個僕人)算命,說他將不久於人世。桃花女也教給他破解之術。彭便依法祭拜北斗,得以延年益壽。周公頓生妒意,由妒生謀,便讓彭祖作媒,要娶桃花女為兒媳。桃花女進門後,就像現實的兩口子經常拌嘴吵架一樣,周公處處設計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識破。周公終於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動,成為一對恩愛夫妻,給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愛情佳話,後來塵緣已了,凡期已至,真武大帝將二人收回,成為真武大帝身邊的金童玉女,聽候差使、分掌威儀、記錄三界中善惡功過。故事在民間流傳久遠。又給世人留下永遠的懸念和幻想。
周公、桃花女的故事在邢襄民間廣泛流傳,影響很大,傳統婚俗中的新娘披紅蓋頭、跨馬鞍等種種儀式,都起源於此,今邢台的周公村和桃花村的仍然祭拜周公和桃花女,邢台的北武當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場,傳說真武大帝在此二次羽化成仙后,斬怪蟒、收金童玉女,後人為紀念此,修建了玄天真武觀,此觀在金代重修,今保存完好。由於周公和桃花女善於占卜,後來被後人奉為占卜業的祖師,不但如此,清代時期一些幫會還把他們奉為祖師,例如,義和團運動後期,增加了迷信色彩,其中就有祭拜周公與桃花女,稱其為“周公祖”、“桃花仙”,並宣揚刀槍不入,人人身上貼有“周公祖封槍不發”、“桃花女化彈如泥”的符咒。

孟府郎君

故里:邢州龍崗(今邢台)
誕辰:農曆十一月二十三
仙職:送子張仙南音鼻祖、“孟府郎君”、郎君大仙 、樂神
職位:後蜀後主皇帝
送子張仙由來
孟昶,邢台龍崗(今邢台)人,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後蜀國王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歡芙蓉花,孟後主就為美麗的花蕊夫人城裡城外種滿了芙蓉花。不久,宋朝軍dui打進後蜀,孟後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lu了。宋朝皇帝趙匡胤花蕊夫人十分美麗,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花蕊夫人被送宋宮但不忘故主,繪孟昶畫像私掛奉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拿出孟後主的畫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入宮看見追問,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於是從宮中傳到民間,被廣泛供奉。
南音飄繞孟府,風流絕代郎君
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具有1000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音始祖“孟府郎君”--孟昶是五代時蜀國君王;南管供奉樂神「孟府郎君」,依照南管館閣中的傳統,以每年農曆三月、四月舉辦南管樂神。
孟府郎君」春季祭典與整弦;九月、十月則是秋季祭典,中國歷史從春秋戰國至今兩千多年來,能夠享受春秋二祭的只有孔子和關羽,孟昶享受的規格不可謂不高。
弦管祭祀孟昶郎君緣由
孟昶,何許人也 ,本是邢州龍岡人,是五代十國(907-979)時後蜀的一個君主。
孟昶在後蜀當了31年小皇帝(934-965),在成都廣植芙蓉四十里,後世稱成都為芙蓉城;
他即位第八年,作一篇24句96個字的《官箴》,頒給郡縣要求各級官員廉政愛民。後來宋太祖剽選其中4句16個字,令郡縣刻石置於公堂。這16個字就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史書記載:孟昶在被帶到宋朝時,四川自二江至眉州,萬民擁道,痛哭慟絕者凡數百人,後主亦掩而泣。其深得人心處,是對他沒有因他個人的昏庸給百姓造成痛苦肯定。從當時蜀中的社會生活來看,“是時蜀中久安,斗米三錢……”金幣充實,弦管誦歌,盈於閭巷,合宴社會,晝夜相接。” 這種繁華的景象,恐怕是所有老百姓都夢寐以求的太平盛世!
孟昶最後落得個國破、家散、丟了“夫人”又折身!———愛妃花蕊夫人為宋太祖所納。對這段歷史,過去有人以“慘不堪言”來形容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孟昶如果知兵善戰,與宋師拼個你死我活,其結果必然是兩戰俱傷,生靈塗炭。於國於民並沒有什麼好處,尤其是對蜀中經濟、文化的破壞,其損失必將是無可挽回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孟昶生降比起死戰,更符合時代的要求。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史實,就是《花間集》的出版。編者趙崇祚孟昶屬下的“衛尉”。是孟昶熱心此道並招納天下文人學士於蜀中,“廣會眾賓,時延佳論”,才有這部歌詞名集的問世,在中國文學史和音樂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也出自孟昶之手,《孟子》被收入官方儒家經典,也是從孟昶開始。孟昶“好屬文,尤工聲曲”,《萬里朝天曲》也出於他。
宋軍迫降後蜀之後,孟昶和花蕊夫人等被押去汴京。其後,孟昶精心培養的樂工,被遴選139人進入宋初建立的教坊,他們占教坊人員總編制的三分之一(占實際到位的樂師85%),成為傳承盛唐和五代音樂的骨幹。
據上所述,可以歸結幾點來試解孟昶崇拜的由來。
一、孟昶可以說是個不壞的小國之君,頗得人心,音樂文化繪畫詩詞經書方面也有所建樹。
二、孟昶千里跋涉到汴京,愛妃頓成他人“妻”,他吃了宋太祖一頓飯,七天后便死掉。不用說陪他進京的人,就連那些當時沿江送行的父老鄉親,都會產生極大的震動與悲憤。
三、這種震動與悲憤,重情感的花蕊夫人不會置身度外,但她所處的環境,只能畫像偷偷祭拜。不意被宋太祖發現,她謊稱拜的是“張仙”,皇上也難得糊塗,竟封這個假“張仙”為“郎君大仙”,賜予享受春秋二祭。這條聖旨,被那些在宋教坊中的後蜀樂師先得到訊息。他們原先也是“溫衣美食四十年”的受益者,他們懷念故主,但又不敢公開表露,而今花蕊夫人欺君”騙來個“郎君大仙”的封號和春秋二祭的最高待遇,就可以將錯就錯、大張旗鼓地年年祭祀,進而把他奉為樂神。
後蜀召來的樂師“占教坊人員總編制的三分之一(占實際到位的樂師85%),理所當然成為傳承盛唐和五代音樂的骨幹,他們完全可以起主導作用,於是他們崇奉樂神,祭拜“張仙”(實是孟昶),便成為教坊傳統而由世襲的樂師代代傳承下來。及至南外宗正司來到泉州,也將樂師帶來泉州,他們自然把繼承盛唐、五代的音樂文化以致對樂神的崇拜都帶入泉州,而且因為沒有宋太祖的顧忌,所以不再假託“張仙”而直呼正名孟昶郎君了。

佛圖澄

《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中記述:佛圖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時出家學道,能背誦經文數百萬言,善解文義。雖然沒有讀漢地儒學史書,而與諸位學者高士辯論質疑,全能符合理義,沒有人能難倒他。他自說,曾兩次到罽賓國學法,受誨名師。西域的人都稱說他已經得道。在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來到洛陽,志弘大法。
佛圖澄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神。用麻油摻合胭脂,塗在手掌中,千里之外的事物,全部顯現於手掌之中,就如面對一樣。不僅他能看到,也能使持戒治齋的人看到。他聽見塔鈴之聲就能斷定事情的凶吉,沒有一次不靈驗的。他本來想在洛陽建寺弘法,但此時正逢劉曜pan亂,帝京dong亂。因此,佛圖澄在洛陽建寺弘法的大志沒有實現。於是他隱居山林草野之地,以觀世態的變化。
後來佛圖澄來到襄國(邢台),奔投石勒部下,出謀畫策,輔助石勒稱帝,建立趙國。石勒登位後,對佛圖澄十分崇敬。有事必先問佛圖澄,而後才發令行動。石勒死後,石虎廢除其子石弘,自稱天王,對佛圖澄更加敬奉。
佛圖澄在後趙建武十四年(348年)十二月八日卒,享年一百一十七歲。他在趙國弘揚佛法,推行道化,所經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追隨他的弟子,常有數百,前後門徒,多達萬人,而且門徒中高僧輩出。有關他的神異事跡,《高僧傳》中記錄甚多。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東側中部,以全景式連環畫描繪了佛圖澄的故事。此幅連環畫共有四組畫面,選繪了有關佛圖澄神異事跡的三個故事,現從《高僧傳》中節錄譯寫如下:
(1)幽州滅火
《高僧傳》中記述:一次,佛圖澄曾與石虎共同坐在襄國(邢台)中堂之上,談論經法。佛圖澄忽然吃驚地說:“變!變!幽州發生了火災。”隨即取酒向幽州方向噴灑。過了很久,佛圖澄笑著對石虎說:“現在幽州的火災已經救滅。”
石虎覺得奇異,不太相信,就派遣使者前往幽州驗證。使者回來對石虎說:“那一日火從四大城門燒起,火勢猛烈。忽然從南方飄來一層黑雲,既而天降大雨,將火撲滅。雨中還能聞到酒氣。”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東側中部四組故事畫中部的兩組畫面是描繪《幽州滅火》的。
聞鈴斷事
《高僧傳》中有關佛圖澄聞鈴斷事的神異事跡有幾次。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東側中部上層故事畫,據敦煌研究院孫修身先生考證,是指“擒獲劉曜”一事:光初十一年(328年)劉曜親自率兵攻打洛陽。石勒欲親自率兵抵抗劉曜,朝廷內外,文武大臣,無不勸諫石勒不要親率出兵。石勒心意不定,因而前去拜訪佛圖澄,以決行動。佛圖澄對石勒說:“佛塔相輪上的鈴聲,告知說:‘秀支替戾罔,仆谷劬禿當。’這是羯語。秀支是軍隊,替戾罔是出征,仆谷是劉曜胡位,劬禿當是擒捉。此言是說:軍隊出征,劉曜必擒。”
當時,徐光聽聞佛圖澄的預言後,苦苦相諫石勒立即出兵。於是石勒留下長子石弘,和佛圖澄共同鎮守襄國(邢台),親自統率步兵和騎兵,直指洛陽。兩軍激烈交戰,劉曜軍馬大敗而逃。劉曜落荒,乘馬落入水中。石勒之子石堪乘機活捉劉曜,押送至石勒帳前。
此時,佛圖澄用麻油胭脂摻合,塗在掌心,看到手掌中有許多人,其中一人被綁縛,朱紅絲線束在脖子上。佛圖澄因此告訴石弘:“劉曜已擒。”佛圖澄相告之時,正是劉曜被擒之時。
劉曜平定之後,石勒就自稱趙天王,行皇帝之事,改紀元為建平,這一年是東晉成帝鹹和五年(330年)。石勒登位以後,對佛圖澄更加崇敬,事奉更厚。
此幅故事畫上層畫一佛塔,佛塔下是石勒拜訪佛圖澄。所描繪的就是佛圖澄以鈴聲預言劉曜生擒之事。
以水洗腸
《高僧傳》上記述:佛圖澄左乳房的旁邊起先有一個小洞,直通腹內。有時佛圖澄把腸子從小洞中取出來,有時佛圖澄用棉絮把小洞塞住。如果想讀書時,就把棉絮拔掉,洞中發出的光亮,使一室通明。逢到齋戒之日時,佛圖澄來到河邊,把腸子從洞口掏出來,用水洗淨,然後再裝進腹中。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東側中部故事畫下層左側,描繪的就是佛圖澄在河邊以水洗腸的情景。[注釋]
此外,還有邢台人熟知的佛圖澄“龍崗咒水”的故事,《晉書》記載如下:
(4)龍崗咒水
據《晉書·佛圖澄傳》記載,佛圖澄在襄國(邢台)時,最有名的當為敕龍取水,當時襄國城塹乾涸,石勒問佛圖澄解除缺水良方。佛圖澄說:“今當敕龍。”雖然石勒以為佛圖澄是在開玩笑,佛圖澄說出理由,“水泉之源,必有神龍居之,今往敕語,水必可得。”當時,水源雖有數處,但都“久已乾燥,坼如車轍”。佛圖澄帶領弟子數人來到泉源旁,自己坐於繩床之上,“燒安息香,咒願數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此時,一條小龍 “長五六寸許,隨水出來”。不久,“水大至,隍塹皆滿”。佛圖澄有很多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道安和尚。
羯語:是羯族人的語言。羯是古代匈奴族的別部,源於小月支,後來歸屬匈奴。魏晉時散居在上黨郡,今山西潞城一帶。東晉十六國後趙主石勒,就是羯族人。
襄國:古縣名,其地包含今河北邢台縣和沙河縣。春秋時為邢地,戰國時為趙地。秦朝置縣為信都縣項羽改為襄國。秦漢之際,趙歇為趙王,張耳常山王,皆以此縣為都。東晉列國時,後趙石勒亦占據此地為都。隋初改名為龍岡,為邢州治所,宋代改名為邢台縣

曹仙姑

故里:邢台寧晉
世號:曹仙姑(曹希蘊)
皇封:清虛文逸大師、道真仁靜先生
曹仙姑,北宋著名女冠。字希蘊 ,女道士 ,世號曹仙姑 , 後宋徽宗賜名道沖,詔加號清虛文逸大師、道真仁靜先生。趙州寧晉(今邢台寧晉)人,曹利用族孫,宋史藝文志有曹希蘊歌詩後集二卷,蘇軾曾嘆賞其詩。從陳攖寧先生於20世紀30年代作《〈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以來,曹仙姑之名開始廣為道教研究者和氣功愛好者所知。
【生平】
曹仙姑 , 初名希蘊 ,字沖之。後來徽宗賜名道沖。乃宋初大臣曹利用之族孫(按曹利用曾官至樞密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魏國公)。曹利用本為寧晉人,因出使契丹議和有大功,真宗賜第於都城之普惠坊。仙姑能言便解文字。五歲賦詩屬文。十五歲,古今載籍,博覽無遺。書一經目,終身不忘。嘗謂處世居家,均在樊籠,因不願嫁,脫身遁去。二十一歲,隱於少室山玉華峰,棲神導氣者凡十餘年。惟恐一物累己,衣糧不齎,人自供給,有若神助。家人蹤跡之,則宛轉潛避。齊人張公諫議知其異,度為女冠。因遙詣青州遠遊觀張幾真為師。欲受籙,無資,乃足歷四方,貨文於市,以冀遇得道者。後受籙於閣皂山。於是四方始知仙姑之名矣。然天資蕭散,放曠物外,不就繩檢,故毀譽幾半天下。而仙姑終無喜慍。時或諧謔,形於詞章,著其意而已。晚入京師,隱於閶闔門之鹹寧坊。貧困者有所告,則贈以詩,使貨鬻度日。都人供饋者,肩踵相摩,多所不納。有不能卻者,尋以施予他人。徽宗欲為仙姑建宮觀,懇辭不獲,則僅受數楹,為樓以奉三清。詔加號清虛文逸大師。又賜號道真仁靜先生。又為營保慶泰寧宮於其側。將落成,而仙姑屍解矣。葬於開封縣新里鄉,賜號希元觀妙先生。仙姑博通書畫、 歷數 、力技,尤長於文辭。仙姑既沒,詔盡索其所作,貯於玉清和陽宮,自是落人間者無幾矣。其平生異事,難以枚舉雲 。
【曹仙姑作品】
《文逸曹仙姑大道歌》(《靈源大道歌》),《老子注》、《陰符經注》和《西升經注》、《曹希蘊歌詩集》等。
曹希蘊的詩】
《西江月·燈花》
零落不因春雨, 吹噓何假東風。紗窗一點自然紅。費盡工夫怎種。
有艷難尋膩粉,無香不惑游蜂。 更闌人靜畫堂中。相伴玉人春夢。
《踏莎行·燈花》
解遣愁人,能添喜氣。些兒好事先施力。畫堂深處伴妖嬈,絳紗籠里丹砂赤。
有艷難留,無根怎覓。幾回不忍輕輕別。玉人曾向耳邊言,花有信、人無的。
《文逸曹仙姑大道歌》
宋 曹文逸仙姑著
我為諸君說端的,命蒂從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鑒涵天容萬物。
大極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謹勿失。宮室虛閒神自居,靈府煎熬枯血液。
一悲一喜一思慮,一縱一勞形蠹弊,朝傷暮損迷不知,喪亂精神無所據。
細細消磨漸漸衰,用竭元和神乃去。只道行禪坐亦禪,聖可如斯凡不然。
萌芽脆嫩須含蓄,根識昏迷易變遷。磋跎不解去荊棘,未聞美稼出荒田。
九年功滿火候足,應物無心神化速。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為離欲。
神是性兮氣是命,神不外馳氣自定。本來二物更誰親,失卻將何為本柄。
混合為一復忘一,可與元化同出沒。透金貫石不為難,坐脫立忘猶倏忽。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畢。莫將閉息為真務,數息按圖俱未是。
比來放下外塵勞,內有縈心兩何異。但看嬰兒處胎時,豈解有心潛算計。
專氣致柔神久留,往來真息自悠悠。綿綿迤邐歸元命,不汲靈泉常自流。
三萬六千為大功,陰陽節候在其中。蒸融關脈變筋骨,處處光明無不通。
三彭走出陰屍宅,萬國來朝赤帝宮。借問真人何處來?從前元只在靈台
昔年雲霧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開。此非一朝與一夕,是我本真不是術。
歲寒堅確如金石,戰退陰魔加慧力。皆由虛淡復精專,便是華胥清靜國。
初將何事立根基,到無為處無不為。念中境象須除拔,夢裡精神牢執持
不動不靜為大要,不方不圓為至道。元和內煉即成真,呼吸外求終未了。
元氣不住神不安,蠹木無根枝葉乾。休論涕唾與精血,達本窮源總一般。
此物何曾有定位,隨時變化因心意。在體感熱即為汗,在眼感悲即為淚。
在腎感念即為精,在鼻感風即為涕。縱橫流轉潤一身,到頭不出於神水。
神水難言識者稀,資生一切由真氣。但知恬淡無思慮,齋戒寧心節言語。
一味醍醐甘露漿,饑渴消除見真素。他時功滿自逍遙,初日煉烹實勤苦。
勤苦之中又不勤,閒閒只要養元神。奈何心使閒不得,到此縱擒全在人。
我今苦中苦更苦,木食草衣孤又靜。心知大道不能行,名跡與身為大病。
比如閒處用功夫,爭似泰然修大定。形神雖曰兩難全,了命未能先了性。
不去奔名與逐利,絕了人情總無事。決烈在人何住滯,在我更教誰制御。
掀天聲價又如何,倚馬文章非足貴。榮華衣食總無心,積玉堆金復何濟。
工巧文章與詞賦,多能礙卻修行路。恰如薄霧與輕煙,閒傍落花隨柳絮。
縹渺幽閒天地間,到了不能成雨露。名與身兮竟孰親,半生歲月太因循。
比來修煉賴神氣,神氣不安空苦辛。可憐一個好基址,金殿玉堂無主人。
勸得主人長久住,置在虛閒無用處。無中妙有執持難,解養嬰兒須惜母。
緘藏俊辯黜聰明,收卷精神作愚魯。堅心一志任前程,大道於人終不負。

戚逍遙

性別:女
故里:邢台南宮
戚逍遙,是冀州南宮縣(今邢台南宮)人。她的父親靠教書來養活自己一家人。逍遙十多歲時就好道,喜歡清靜淡泊,不做兒戲。她的父母也好道,經常做些積陰德的事。父親把《女誡》這本書交給逍遙,逍遙說:“這只是平常人讀的。”就拿來《老子道德經》讀。二十歲那年,逍遙嫁給同縣的蒯潯。她的公公、婆婆很殘暴,常常用養蠶種田鬆懈懶惰作為理由責罰她。而逍遙從早到晚把齋戒潔身修行當事做,一點兒也不把日常生計放在心上,蒯潯也屢次責備她。
逍遙稟告公婆,請求把她送回父母家裡。回到父母家,她的父母也逼迫她。她終究認為自己不能做塵世的俗事,願意獨自住在小屋子裡修道,來幫助公婆。蒯潯和公婆都懷疑她,就把她遺棄在空室之中。而逍遙只憑香火清水作為資本,絕食靜想。自己作了一首歌:“笑看滄海欲成塵,王母花前別眾真。千歲卻歸天上去,一心珍重世間人。”老蒯家和他們的鄰里之人,都把逍遙看作妖孽。他們在晚上聽到逍遙室內有人說話的聲音,到天亮後卻只見逍遙獨 自坐著,他們也不驚訝。又過了三天,早晨起來時,全家人聽到房屋破裂的聲音,象打雷一樣,就跑去看,只見到逍遙所穿的衣服和鞋子在室內,他們仰視天空,看見半天空中有雲霧 鸞鳥和仙鶴,還有仙樂和女子乘坐的帶帷幕的香車,色彩鮮明的儀仗羅列著,逍遙和眾仙都在雲霧中,清清楚楚地聽到她告別的話。蒯潯騎馬飛報逍遙的父母,逍遙的父母來到後還能 見到逍遙升天的情景。城裡城外的人都跑來觀望,沒有人不驚異感嘆。
戚逍遙,唐代冀州南宮(今邢台南宮)女子。傳說幼好道,父以女誡授逍遙,逍遙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經誦之。年二十餘,適同邑蒯潯。不為塵俗事,惟獨居一室,絕食靜想,作歌云云。人悉以為妖。一夜,聞室內有人語聲。又三日,忽聞屋裂聲如雷,仰視天半,逍遙與仙眾俱在雲中,歷歷聞分別語。觀望無不驚嘆。
作者:唐代·戚逍遙
笑看滄海欲成塵,王母花前別眾真。
千歲卻歸天上去,一心珍重世間人。

牛郎織女

神職:愛情、婚姻之神
故里:邢台天河山一帶
邢台一帶,廣泛流傳牛郎織女傳說。傳說古代有個農家小伙子,叫牛郎。父母下世早,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占了,牛郎只分得了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起茅草屋。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
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原來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因為在天上時知道織女心靈手巧,故此侄女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伙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么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划,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今邢台存有聖母廟,每年七月七有規模宏大的祭拜大會,邢台內邱縣誌有全國最早的 乞巧節記載,邢台還出土了全國最多 的 七夕文物--摩柯羅,50年代,聞名海外的電影牛郎織女》在邢台拍攝完成,邢台天河山被譽為牛郎織女故事的原生地。牛郎織女的故事在邢台源遠流長,廣被人們傳頌,被奉為民間愛情婚姻之神。

西頂奶奶

西頂奶奶--1、碧霞元君;2、女媧
道場:邢台小西天(鼎梅山)
邢台縣有山名奶奶頂,又名小西天,上有神仙西頂奶奶,該山在唐代時便為邢州名山,一代名相宋璟曾登臨此山並刻石稱頌,素有“雷鳴峰崖下,雨起半山間”的寫照。關於西頂奶奶的來歷說法不一,由於明代時期碧霞元君崇拜很熱,其是東嶽大帝的女兒,被稱作西頂奶奶,邢台奶奶頂目前所重建的廟宇延續此說法。然而又有資料說邢台的西頂奶奶是指女媧,太行山又叫皇母山,女媧山.山上建有多處女媧廟或祠(行宮),在邢台的就有沙河市的媧皇宮和邢台的奶奶廟,邢台臨城縣原名房子縣,傳說就是因古代山頂有房子為女媧所住而得名,可見女媧的信仰在邢台古已有之,太行山東部的邢台地區,習慣上把高而平的山叫“頂”,因而民間便把女媧稱作西頂奶奶,西頂奶奶的崇拜在邢台各縣自古有之。

神應鵲王

神應鵲王--扁鵲
道場:邢台內丘鵲山
神應鵲王,即扁鵲,邢台內丘是趙簡子賜予扁鵲的封地,扁鵲遇害後葬於此,已經開始建立祠廟紀念,歷經漢唐,根據內丘扁鵲廟的古碑刻記載“漢唐以來,像而祀之者,舊矣,五季之亂,數經殘圮。周顯德中,安國軍節度使陳恩讓為重修之。是時碑刻,已有稱王,未知封自何代。宋嘉佑初,仁宗不豫,遣使詣廟求醫,使未至而疾廖,始降璽書賜號神應。”可見,扁鵲在很久以前就被當做神仙祭祀,後來成為大王,宋代時期成為神應鵲王,邢台古代各縣城內也均有扁鵲廟,較大的如順德府城和南宮縣等處,可見扁鵲信仰在邢台本地源遠流長。

九龍大王

九龍大王--楊九思
道場:赫山
地點:邢台沙河
元朝延佑年間,陝西漢中府小呂村有位叫楊九思的舉人,有年夏天進京趕考,行至廣平府地界,口乾舌燥,到樹下休息。只見一位老婦,衣衫襤褸,彎腰駝背,挑副水擔蹣跚而行,他頓生惻隱,想這老人這把年紀還如此辛勞,是何原因?便招呼老婦坐下稍息。老婦見問,淚水便不由得簌簌落下。原來,她早年喪夫,遺下一子,靠給人縫補漿洗將兒子拉扯大,又千方百計給兒子娶了媳婦,原想兒子成家,本該喘口氣了,不成想媳婦不孝,進門便對婆母惡言相對,恨婆婆老沒用,咒婆婆不早死,吆喝如奴僕,飯食似豬狗,近來更是連打帶罵。兒子怕媳婦,日子久了,對母親也沒有好臉。近日天熱,媳婦吼叫著逼婆婆天天挑水給她沖澡。老人說完挑上桶,顫巍巍而去。 九思聽得事情原委,心中憤懣不平,心想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為神龍,必先抓了這個不孝之婦。不一會兒,走到褡褳地界,忽然狂風大作,烏雲驟起,驚天一聲炸雷,大雨噼噼啪啪落下來,九思啊呀一聲倒地身亡。頓時,人們只見一條青龍騰空而起,直奔邯鄲方向而去。不一時,又見青龍抓一婦人騰雲駕霧向西而去。雨後,人們聽說,青龍抓的就是那個不孝之婦。不久還聽說在沙河西部的彭硇村南的赫山上,發現了那婦人的屍體。人們都說這是蒼天有眼,對不孝之婦的懲罰。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在赫山修建了惡血廟,後稱為九龍廟。在褡褳村南,楊九思化身處,為其修墳建廟,也名九龍廟。由於九龍廟求雨靈驗,後來縣城也修建了九龍廟,定時祭祀。明、清皇帝和彰德府、順德府、廣平府等府縣曾多次到此祈雨祭祀,並賜金敕封修繕。今仍留存明成化三年皇賜“護國靈侯”匾額。九龍大王廟所在的九龍溝是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冀南一大奇觀,是一處旅遊觀光、休閒度假、訪古尋幽的好去處。

運河小聖

籍貫:邢台清河
道場:京杭大運河
滕經,邢台清河人,生於明正德十六年。滕蒿林滕氏家族五世人。他自幼聰穎,十二歲補弟子員,能雙手寫字,目觀八行,有過目之誦,號稱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應試,因科考失意,投河身亡,享年二十三歲。(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嘉靖皇帝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