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後關節囊切開術

踝後關節囊切開術是用於治療踝關節疾病的手術方法。對於嚴重跖屈的情況,經手法矯正、跟腱延長後的殘留跖屈,切開踝後關節囊可予矯正。但骨已有變形者無效。非手術療法失敗、出生後6個月以上者或年齡較大未經治療者均需手術治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踝後關節囊切開術
  • 準備工作:術前浸泡、清潔皮膚
  • 麻醉方法腰麻硬膜外麻醉
  • 選擇體位:選擇側俯臥位
手術方法的選擇,跖屈畸形的情況,高弓足的情況,內翻畸形的情況,內收畸形的情況,攣縮肌肉的拮抗肌力弱的情況,骨性畸形的情況,顯露並延長跟腱,顯露後關節囊,切開後關節囊,延長並吻合跟腱,縫合切口並進行外固定,手術後的處理方法,

手術方法的選擇

跖屈畸形的情況

對嬰幼兒採用跟腱切斷延長術,3歲以上須用跟腱延長術,嚴重畸形須加用踝關節和距下關節後關節囊切開術。

高弓足的情況

採用跖腱膜切斷術。並切斷屈拇短肌、屈趾短肌的跟骨起點。

內翻畸形的情況

切斷所有致內翻的軟組織因素。有分裂韌帶,三角韌帶的脛跟、脛舟韌帶,距跟骨間韌帶,Z型切斷、延長脛後肌腱。

內收畸形的情況

切斷距舟韌帶,舟楔韌帶。

攣縮肌肉的拮抗肌力弱的情況

應施行攣縮肌腱轉移術(見肌腱轉移術)。

骨性畸形的情況

須施行三關節或二關節融合術(見足三關節融合術)。

顯露並延長跟腱

方法與跟腱延長術相同。縫合跟腱應在後關節囊切開後進行。

顯露後關節囊

切斷跟腱,上下翻開後,將腓骨長、短肌腱向外側牽開,將脛後血管神經束、脛後肌腱和屈長肌腱向內側拉開,即可顯露踝關節和跟距關節的後關節囊(圖1)。

切開後關節囊

脛骨後面向下觸摸,同時將足伸屈,即可確定脛距關節的後關節囊,直視下將其橫行切開,需要時切斷後距腓韌帶。對較大兒童,常有跟距關節後關節囊攣縮,可一併橫行切開,必要時將其內、外側前方的三角韌帶後部的脛跟韌帶和跟腓韌帶的後部切斷(圖2)。強屈踝關節,同時下壓跟骨結節使後關節囊充分分開,以矯正跖屈畸形。
示意圖2:切開後關節囊示意圖2:切開後關節囊

延長並吻合跟腱

在保持足背屈10°的位置下,將跟腱上下兩半吻合於適當張力。

縫合切口並進行外固定

維持足背屈,按層縫合切口。在踝關節背屈10°位和足跟輕度外翻位用石膏托固定。

手術後的處理方法

1、注意趾端血運,如有障礙應即拆除石膏,減少背屈程度。待恢復後再逐漸矯正和固定。
2、術後2周拆線。石膏要固定到術後6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