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安吉帖

虞安吉帖

《虞安吉帖》是《十七帖》叢帖第二十九通尺牘,為排序最後的一個法帖。為王羲之益州刺史周撫推薦虞安吉做周撫下屬的一封信函。這封信反映出王羲之晚年社會交往,為人處世的一個側面。

法帖簡介,法帖內容,釋文,大意,註解,書法賞析,新體舊面,韻律節奏,作者簡介,相關閱讀,

法帖簡介

【名稱】虞安吉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7行,56字
《虞安吉帖》又稱《虞安帖》。褚遂良《右軍書記》著錄帖文。《淳化閣帖》、《十七帖》等收刻。

法帖內容

釋文

虞安吉者,昔與共事,常念之。今為殿中將軍。前過云:與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與足下為下寮。意其資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遠及。

大意

虞安吉曾經與我共事,時常惦念他。現在是殿中將軍。他前不久經過這裡,對我說與您是中表親,他不在乎年紀大,非常想到您那裡去做您的下屬。我推論他的資格,可以擔任小郡的郡守,您願意錄用他嗎?這是我所關心的,因此在此遠道特別提起。

註解

《虞安吉帖》文中的人名虞安吉,清代包世臣《〈十七帖〉疏證》謂“《墨藪》載安吉善書,別帖有虞義興適道此,或即其人,然史無可考”。“前過雲”的“雲”字一作“去”。“與足下中表”謂與您是中表親。古代稱父之姐妹所生子女為外兄弟姐妹,稱母之姐妹所生子女為內兄弟姐妹。外為表,內為中,合而稱之“中表”。“甚欲與足下為下寮”的“寮”古同“僚”,整句是說虞安吉非常想到您那裡去做您的下屬。

書法賞析

新體舊面

《虞安吉帖》首行全取橫勢,頗具章草草隸的寫法。但自第三行開始,則化筆勢的橫張為縱引,即連綿的筆畫引向下字。相比《十七帖》其他諸帖,《虞安吉帖》則連綿筆法增多,想連之處多達十八字。《十七帖》叢帖的《逸民帖》《絲布帖》《鹽井帖》屬於“新體舊面”(劉濤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194頁)。《虞安吉帖》則尚屬於過度書體,首行略有“舊面”,後半部分完全為新體今草書風,尤其與《寒切帖》等作品的蕭散空靈相比,成兩種氣象。
《虞安吉帖》局部《虞安吉帖》局部

韻律節奏

《虞安吉帖》通過虛實相間、點畫斷連等多種對比互補手法來形成作品的書寫節奏韻律。首行和第二行用筆鋪毫下行,渾厚有力,形成“實”的效果;第三行則提筆輕帶,由“前”至“下”字一氣呵成,點畫由線變點、由連到斷,字勢開闊,形成“虛”的效果。“中表”二字則頓挫有力,與首行形成呼應。之後,第四行自“以年老甚”開始筆勢相連,自“欲”至第六行字愈來愈小,變得茂密,且多以單字為主。最後一行“故遠及”一改單字字距,不僅字變大,且筆意連屬。回應首行,完成形成起承轉合的韻律與節奏。

作者簡介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初任秘書郎,後任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世稱王右軍。後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紹興)。王羲之出身於建康烏衣巷顯赫的王家,是王導之侄。曾與謝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從衛夫人學書法,後來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鐘繇。博採眾長,備精諸體,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獨創妍美流便的新體。王羲之的正書、行書為古今之冠,人贊其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為歷代學書法者所崇尚,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後人摹本。行書以《蘭亭序》為代表作,草書以《初月帖》、《十七帖》,正書以《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相關閱讀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十七帖》叢帖共二十九帖,目錄如下:
01、郗司馬帖;02、逸民帖;03、龍保帖;04、絲布衣帖;05、積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處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鹽井帖;15、遠宦帖省別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嚴君平帖;18、胡母帖;19、兒女帖;20、譙周帖;21、漢時講堂帖;22、諸從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藥草帖;26、來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錄主要依據收藏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孔氏岳雪樓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樓本為“僧權”全本,摹刻於南朝梁內府所藏原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