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階怨(唐代李白詩作)

玉階怨(唐代李白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玉階怨》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一位婦女寂寞和惆悵的心情。前兩句寫女主人公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她卻還在痴痴等待;後兩句寫寒氣襲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痴情;後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只是抓住宮女生活中的一個細節及一時的心理動態,便概括地反映出宮女生活的孤獨清淒,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遠之美,堪稱古詩中的珍品。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版本一,版本二,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版本一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版本二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玉階怨:樂府古題,是專寫“宮怨”的曲題。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三列於《相和歌辭·楚調曲》。
⑵羅襪:絲織的襪子。
⑶卻下:回房放下。卻:還。水晶簾:即用水晶石穿製成的帘子。
⑷“玲瓏”句:雖下簾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瓏:透明貌。玲瓏,一作“聆朧”。聆朧:月光也。
⑸水精:即水晶。

白話譯文

玉砌的台階夜裡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佇立露水便浸濕了羅襪。
只好回到室內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著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創作背景

西漢班婕妤失寵後退居長信宮,作《自悼賦》,有“華殿塵兮玉階苔”之句,南朝齊謝朓取之作《玉階怨》詩。李白此詩即為擬謝朓詩而作,其具體作年不詳。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出人的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獨之苦,由簾外到簾內,拉下簾幕之後,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則又沒有什麼事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顯得愁怨之深。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處一轉折,似斷實連;好像要一筆盪開,推卻愁怨,實際上則是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一詞,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來主人公由於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回到室內。入室之後,卻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拉下簾幕。簾幕放下來了,卻更難消受這個悽苦無眠之夜,在更加無可奈何之中,卻更要去隔簾望月。此時主人公的憂思不斷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的那種紛至沓來,這樣的情思,作者用“卻下”二字表達出來。“卻”字直貫下句,“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反覆,詩句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的手法,這是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的筆調,實際上極見功力。以月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塗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於衷,只以人物行動來表達含義,引讀者步入詩情的最幽微之處,所以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像的餘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所以,這首詩體現出了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真意。以敘人事的筆調來抒情,這很常見,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筆調來寫人,這很少見,也很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寫詩的人也常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非常近似,應合為一種說法。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並保持一定的“矜持”與冷靜。這樣一來,作品才沒有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漫天的詩思充滿全詩,卻又在字句間捉摸不到。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餘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名家點評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蕭士贇註:太白此篇,無一字言怨,而隱然幽怨之意見於言外,晦庵所謂“聖於詩者”,此歟!
唐詩品匯》:劉云:矜麗素淨,自是可人。
《批點唐詩正聲》:怨而不怨,可入風雅,後之作者多少,無此渾雅。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云:怨而不怨,渾然風雅。
《唐詩援》:從未有過下簾望月者,不言怨而怨自深。
《唐詩歸》:鐘云:一字不怨。深,深!
《唐詩歸折衷》:吳敬夫云:是“玉階怨”,而詩中絕不露怨意,故自佳。
唐宋詩醇》:妙寫幽情,於無字處得之。“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不免露卻色相。蔣杲曰:玉階露生。待之久也;水晶簾下,望之息也。怨而不怨,惟玩月以抒其情焉,此為深於怨者,可以怨矣。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云:上二句,行不得,住不得;下二句,坐不得,臥不得。賦怨之深,只二十字可當二千言。翼云云:從簾隙中望玲瓏之月,則望幸之情,猶未絕也。雖不說怨,而字字是怨。。
詩境淺說》:題為“玉階怨”、其寫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際。第二句雲露侵羅襪,則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雲卻下晶簾,則羊車之望絕可知。第四句雲隔簾望月,則虛幃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