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

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南宋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後。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進士第。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他出使金國時,見其大舉運糧造船,便在回朝後請朝廷加強防禦。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以參謀軍事犒師採石,指揮三軍大破金帝完顏亮。次年,任川陝宣諭使,與大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陝西數處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撫使、知樞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授左丞相樞密使特進,旋即再鎮四川,封雍國公,世稱“虞雍公”。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淳熙四年(1177年),累贈太師諡號“忠肅”。

虞允文姿貌雄偉,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閣,後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將入相近二十年,史稱其“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有《虞雍公奏議》等,今多已亡佚。《宋詩紀要》及《宋代蜀文輯存》輯錄其作品。其書法“詞語詳雅,氣象雍容”,傳世墨跡有《適造帖》、《鈞堂帖》等。

基本介紹

  • 本名:虞允文
  • 別稱:虞忠肅、虞雍國、虞雍公
  • 字號:字彬父,一作彬甫
  • 所處時代宋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隆州仁壽縣
  • 出生時間:1110年12月14日
  • 去世時間:1174年7月18日
  • 主要作品:文學:《辨鳥賦》《誅蚊賦》;書法:《適造帖》《鈞堂帖》
  • 主要成就采石之戰大敗金軍;訓練新軍,宣撫四川
  • 官職左丞相、四川宣撫使
  • 爵位:雍國公
  • 追贈少師→太傅→太師
  • 諡號:忠肅
人物生平,早期經歷,採石大捷,入相出督,刷新蜀政,積勞病逝,個人作品,文學,書法,其它,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史料記載,墓葬紀念,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十一月二日(12月14日),虞允文生於隆州仁壽縣。其先祖為唐初名臣虞世南。虞世南的七世孫虞殷,任仁壽郡守(即隆州),虞氏遂定居於此。
虞允文塑像虞允文塑像
虞允文幼時聰慧,七歲即能提筆作文。後來憑藉父親為官的緣故,進入仕途。母親去世後,虞允文極度悲傷。他考慮到父親孑然一身,且身患有疾病,故七年未曾調官。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及第,獲授通判彭州。後改授權知黎州渠州。當時,宰相秦檜當權,虞允文等蜀地文士皆不獲重用。秦檜死後,高宗想要收用被廢棄的蜀士,中書舍人趙逵首薦虞允文,使他被除授為秘書丞,累官至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採石大捷

主詞條:采石之戰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
采石之戰采石之戰
十月,完顏亮自渦口渡淮河,淮東、淮西宋軍後撤,“中外震恐”。高宗令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出督江、淮軍事,虞允文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負責協助葉義問抗敵。
十一月,完顏亮領大軍逼近採石。淮西主帥王權獲罪免職,由大將李顯忠接任,虞允文則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犒師。虞允文到採石後,見宋軍萎靡不振,形勢危急,於是親自督師,向當時軍心散漫的士兵演說:“若金軍成功渡江,你們又能逃往哪裡?現在我軍控制著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為何不能於死裡求生?何況朝廷養兵三十年,為什麼諸位不能與敵血戰以報效國家?”這番演說成功把士兵團結起來,並大大振奮了軍心。他並隨即把散處沿江各處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統合起來,以一萬八千人的兵力與十五萬金軍決戰於采石磯,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
隨後,完顏亮移兵揚州,虞允文又趕赴鎮江府今江蘇鎮江)阻截。完顏亮見渡江失敗,逃往揚州。進攻其他地區的金軍也被宋軍打退,完顏亮不禁大怒,在進退無路的條件下,孤注一擲。下令金軍三天內全部渡江,否則處死,這促使其內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軍退屯三十里,遣使議和。采石之戰後,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入相出督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高宗抵達建康府,旋即商議迴鑾行在臨安府),下詔授御營宿衛使楊存中為江淮、荊襄路宣撫使,虞允文為副使。因朝臣反對楊存中的任命,虞允文也不能成行,改任川陝宣諭使。陛辭之際,虞允文向高宗分析局勢,認為此時正是“恢復”之機,應該堅持用兵。虞允文抵達四川後,與大將吳璘商議收復中原的大業,再次北伐中原,吳璘攻克鳳翔,收復鞏州。金國整治兵馬,想要爭奪陝西被宋軍收復的州郡,蜀中方面想要放棄這些地方,虞允文則認為不可。宋孝宗即位後,因保守派史浩湯思退的進言,認為偏安一隅較為適合當時的南宋,因此要求前線宋軍退兵。
乾道元年(1165年),虞允文被召回臨安,拜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後因事被諫官攻擊,於是罷相出任宮觀使。

刷新蜀政

乾道三年(1167年)二月,虞允文再次入朝,授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五月,吳璘去世,四川制置使汪應辰暫掌宣撫使司事務。但孝宗擔心汪應辰“不習軍事”,特命虞允文出任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宣撫使,旋即詔命他仍兼知樞密院事。頒詔前,孝宗特地告誡虞允文:“凡事不宜效張浚迂闊,軍前事,卿一一親臨之。”抵達四川一個月後,虞允文被召回臨安,不到數月,又回到四川。此行,太上皇趙構御書《聖主得賢臣頌》賜給虞允文,孝宗親自題跋陛辭時,孝宗又將自己穿過的兩隻鞋子和一套甲冑賜給他。
虞允文畫像虞允文畫像
虞允文在途徑郢州今湖北鐘祥)時,奏請在此地築黃鷹山城;途徑襄陽時,又奏請修繕襄陽府城。八月,虞允文抵達漢中,又前往沔陽。九月,到益昌。在四川宣撫使任上,虞允文積極整頓正規軍和民兵,減縮軍費開支。
乾道五年(1169年)八月,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虞允文在相位時,大力提拔賢良之士,如洪适汪應辰楊萬里胡銓周必大王十朋趙汝愚晁公武李燾等人。他平時但凡見聞某人可取言行,便將其記下。最後將人才分為三等,輯成《翹材館錄》一書,以收用賢才。

積勞病逝

乾道八年(1172年),孝宗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二月,虞允文被授為左丞相兼樞密使、特進。但他隨即請求鎮撫四川,以圖光復大業。同年秋,授少保、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封雍國公。孝宗命其再度赴四川總理軍政事務。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時間裡,不斷籌劃由四川出師北伐,以圖光復中原。
淳熙元年(1174年)六月十八日(7月18日),虞允文因積勞成疾,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五歲。孝宗聞訃訊,為之輟朝,追贈少師
淳熙四年(1177年),孝宗下詔,改贈虞允文為太傅,賜諡號“忠肅”。慶元元年(1195年),宋寧宗重新追贈虞允文為太師

個人作品

文學

虞允文文采出色,主要作品為奏疏散文。採石一役,他作《江上軍事第一剳子》 、《江上軍事第二剳子》、《江上軍事第三剳子》、《奏還汪應辰知衢州詞頭疏》。入川為川陝宣諭使時,作《論用吳璘以圖恢復疏》、《論鞏州未下可憂疏》、《論營田之利弊》等奏疏。隆興元年(1163年),又有著名的《論今日可戰之機有九疏》。乾道三年(1167年),虞允文出為四川宣撫使,作《論明良交感惟信與誠疏》、《謝賜御書漢崔寔政論疏》、《論西蜀草木之妖、措置水旱盜賊之備疏》等 。
虞允文另外還有兩篇早年之作比較有名,一是《辨烏賦》,一是《誅蚊賦》。有《詩文集》十卷,今已佚。《宋詩紀要》收錄其詩兩首,《宋代蜀文輯存》收錄其文八十五篇。

書法

虞允文不僅詩文出色,還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書法家。明代書法家吳寬在《跋宋虞忠肅公手帖》中評論其書法“詞語詳雅,氣象雍容”,明代文藝評論家王世貞也說:“文氏《停雲館帖》十跋……第六卷為南宋名臣書,如……虞雍公之儼雅,皆有可采者。”
虞允文作品虞允文作品
虞允文傳世的墨跡有《適造帖》、《鈞堂帖》等。

其它

虞允文還著有《經筵春秋講義》三卷、《新唐書注》、《五代史注》、《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雍公奏議》二十二卷(二百八十七篇)、《內外志》十五卷,參與監修《續會要》三百卷,這些作品至今多已亡佚。

人物評價

趙昚: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宋史》引
汪應辰:虞公所謂范堯夫(范純仁)佛地位中人也。(《宋故左丞相節度使雍國公贈太師謚忠肅虞公神道碑》引
陳亮:①公忠貫日月,採石之勛已著,而規恢之任,在公一身。(元一統志》引)②自故相虞允文再撫西師,風饕雪虐,經理兵事,不幸而薨於漢中。(元一統志》引
楊萬里:①食必觀書,為文立成, 不雕而工。(《宋故左丞相節度使雍國公贈太師謚忠肅虞公神道碑》)②維古南國,以江為壁。維宋中興,以人為城。孰為其人,虞姓雍公。玉立長身,岩岩岱嵩。維我高宗,殪彼北戎。匪公則賢,高宗睿聰。揠而將之,萬英之中。紹興辛巳,彼敵暴至。其來衝風,其速如鬼。我師既潰,彼鋒益銳。公奮孤忠,轉敗為功。北敵射天,岱嵩壓之。敵駓飲江,岱嵩跲之。跲之則斃,壓之則殪。赫我天聲,濯吾王靈。風鶴弗鳴,彼自震驚。草木弗兵,彼自割烹。在昔典午,有導有安。曷嘗帥師,與敵周旋。武哉雍公,儒衣據鞍。矢石紛前,對之夷然。弗色弗聲,弗麾弗鞭。笑談之間,一靖烽煙。乾坤再安,神人重驩。赤子晏眠,今四十年。公事高宗,盡節盡瘁。萬事不理,惟理一事。公相孝宗,端委廟堂。旁招俊乂,寘彼周行。維宋中興,兩社稷臣。前張後虞,皆蜀之人。相望有偉,與宋靡已。作頌以紀,太史萬里。(《宋故左丞相節度使雍國公贈太師謚忠肅虞公神道碑》
虞允文虞允文
劉光祖:中興以來,前有魏國張公,後有雍國虞公,為國家仕其勞而當其危者也。彼曾不少愧焉,又忍妄短毀之乎!(《雍國忠肅虞公奏議·序》
李昂英柳開以文士請兵,果能制契丹之部落。虞允文以儒者視師,卒能成採石之駿勛。(《崔清獻公行狀》
脫脫:①允文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早以文學致身台閣,晚際時艱,出入將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無二焉。(《宋史》)②允文許國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鋒甚銳,中外倚劉錡為長城,錡以病不克進師。允文儒臣,奮勇督戰,一舉而挫之,亮乃自斃。昔赤壁一勝而三國勢成,淮淝一勝而南北勢定。允文採石之功,宋事轉危為安,實系乎此。及其罷相鎮蜀,受命興復,剋期而往,志雖未就,其能慷慨任重,豈易得哉?(《宋史》
吳寬:虞忠肅公采石之戰,日星晦蒙,江水震盪,功烈赫然於時,足以讋伏彊敵,愧死名將,疑其平日為人,有喑啞叱吒、千人皆廢之狀。(《跋宋虞忠肅公手帖》
丘濬:古今水戰,採石比赤壁尤奇且難。周瑜主將,而允文書生也;瑜握重兵,而允文空拳也;瑜有孔明為犄角,而允文只手也。(太史升庵文集》引
楊慎:虞雍公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與張魏公相上下。(太史升庵文集
王世貞:虞允文之材逾於(張)浚,其氣則不如也。(《弇州四部稿》
陳子龍:自漢以後,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鵰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安雅堂稿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翁山文外》
朱軾:方金主亮之南下也,宋承秦檜秉政之餘,奸回在位,忠良黜遠,武備廢弛,人心離散。是以敵兵甫臨,江淮糜潰,微康伯定議於內,允文決防破敵於外,宋之為宋,未可知也。當是時,守江之兵既退,上流之師未來,羸卒數千,不足自保。而金人強旅百萬,即日渡江,其危如一髮引千鈞,詎足為喻。允文不避死亡之責,臨機制變,遂破敵兵、安社稷,雖謝石之振淝水,未有若斯之烈也。(《史傳三編》
林紓:周瑜、陸遜、謝石、虞允文,豈曹操、劉備、苻堅、完顏亮之敵?獨能摧陷掩取之者,一驕而黷兵,一斂而伺敵也。(《<滑鐵廬戰血餘腥記>序》
蔡東藩:①一鼓竟能褫逆魄,六軍從此服儒生。(宋史演義)②歷代無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於天,大舉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奪其魄耳。假使高宗構有恢復之志,聲其罪而加之討,則南北義士,奮起討逆,大憝授首,炎宋中興,寧非快事?乃聞寇南來,即思退避,愚弱不振,一至於此。幸陳康伯勸阻於內,虞允文達權於外,始得僥倖一勝,保全東南。論者謂以弱制強,以寡敗眾,允文之功居多。夫允文誠有功,然安知非天之嫉亮已甚,特借義士忠臣以誅逐之耶?故予謂採石一役,蓋猶有天幸雲。(宋史演義
毛澤東:偉哉虞公,千古一人。(《讀<續通鑑紀事本末>批語》
徐培根等:當王權自廬州潰敗渡江之時,江淮防線實既陷入總崩潰之危厄。此時李顯忠馳援未至,採石已無主將督師。幸賴虞允文不避艱危,毅然負起安危之責,以忠義勉勵潰軍,重整旗鼓、布置江防,遂能以精良之戰船,擊破窳敗之敵舟而制勝,實危殆中之幸勝也。(中國歷代戰爭史

軼事典故

寬厚不校
虞允文為左丞相時,遭到御史蕭之敏的彈劾,只得上章待罪。宋孝宗經過德壽宮太上皇趙構住所)時,特地向太上皇詢問意見,太上皇說:“虞允文在採石立功時,蕭之敏在哪裡?不要聽任虞允文去職。”孝宗於是將蕭之敏外調地方,又親自在扇面上題詩,以挽留虞允文。虞允文認為蕭之敏為人端莊正直,請召他回朝,以開闢言路。孝宗認為虞允文所言寬厚,特命大臣曾懷將此事寫在《時政記》中。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祖先
唐太宗時官至弘文館學士,封永興縣公。卒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
曾祖父
虞昭白
追贈太師、周國公。
祖父
虞軒
追贈太師、魏國公。
父親
宋徽宗政和年間進士,官至潼川府路轉運判官。後贈太師、秦國公。
母親
——
封秦國夫人。
——
妻子
王氏
出身“成都甲族”,累封蜀國夫人。
子輩
長子
虞公亮
曾任奉議郎直秘閣等職。
次子
虞公著
曾任朝散郎、知開州。
幼子
虞杭孫
曾任奉議郎、餘杭縣丞
女兒
虞樞娘
嫁從事郎、黎州軍事推官張熠。
孫輩
孫子
虞易簡
曾任承議郎、棗陽軍使
虞允文諸孫中最知名者,官至利州路提刑
虞方簡
曾任宣教郎、知江安縣
虞秌
曾任宣教郎、知青神縣
虞夷簡
曾任宣教郎、郫縣丞
虞普
曾任承奉郎
虞曾
生平不詳。
虞泰
生平不詳。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誠齋集·卷一百二十·宋故左丞相節度使雍國公贈太師謚忠肅虞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八三·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史傳三編·卷三十八·名臣傳三十》
《欽定續通志·卷三百八十三·宋八十七》

墓葬紀念

主詞條:虞允文墓
虞允文墓,別名丞相墳,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西,距縣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 里。緊鄰黑龍灘風景區,是黑龍灘旅遊區支線景點。
虞允文墓虞允文墓
墓冢高3.5米,寬11米,長20米,石砌拜台寬33米,長15米,寬1.3米。現存墓碑為光緒十九年知縣何肇祥重立,高2.3米,寬1.8米,上書“宋丞相虞忠肅公墓,知仁壽縣事何肇祥重建”。
墓前闢建有仁壽虞公陵廣場,廣場上塑虞允文像。先為樂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樂山、眉山分家後,成為眉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