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科

胡椒科

胡椒科,直立或蔓生草本灌木、稀喬木,凡木質的均常綠,具分離維管束,有時多少散開,似單子葉植物,草本的常多汁。互生,對生或輪生,往往肉質,掌狀脈或羽狀脈,全緣,具葉柄,托葉如存在,則與葉柄合生。極小,有苞,常兩性;有些種單性,常密集成肉質的穗狀花序,或由穗狀花序再排列成狀,花被缺,雄蕊1~10,花葯有2個分離或癒合的藥室,縱裂花粉粒小,具單槽,有厚皮層。豆瓣綠屬的花粉無萌發孔雌蕊1,子房上位,心皮1~4(5)合成一室,有一基底著生的直生胚珠花柱一或缺,柱頭1~4(5)(豆瓣綠屬的柱頭刷子狀,側生),果實為小形核果種子小,有多量粉狀外胚乳染色體基數x=8,11,12,14,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椒科
  • 拼音:hú jiāo kē
  • 學名:Piperaceae Giseke (1792)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木蘭亞綱
  • 超目:胡椒超目
  • 胡椒目
  • :胡椒科
  • 分布區域:熱帶、亞熱帶
本科重點特徵,物種簡介,介紹,分屬,

本科重點特徵

葉常有辛辣,離基3出脈。花小,無花被;子房上位,1室,1胚珠核果

物種簡介

草本、灌木或攀援藤本,稀為喬木,常有香氣;維管束多少散生而與單子葉植物的類似。葉互生,少有對生或輪生,單葉,兩側常不對稱,具掌狀脈羽狀脈;托葉多少貼生於葉柄上或否,或無托葉。花小,兩性、單性雌雄異株或間有雜性,密集成穗狀花序或由穗狀花序再排成傘形花序,極稀有成總狀花序排列,花序與葉對生或腋生,少有頂生;苞片小,通常盾狀或杯狀,少有勺狀 ,花被無。
雄蕊1-10枚,花絲通常離生,花葯2室,分離或匯合,縱裂雌蕊由2-5心皮所組成,連合,子房上位,1室,有直生胚珠1顆,柱頭1-5,無或有極短的花柱漿果小,具肉質、薄或乾燥的果皮;種子具少量的內胚乳和豐富的外胚乳
胡椒科植物中國種類不多,但經濟價值較大,如胡椒是很好的調味品,向為人所愛食,又為胃寒藥,能溫胃散寒,健胃止吐,早在《唐本草》一書中就有記載。蓽拔為名貴藥材,有鎮痛、健胃效能,然而一向依賴進口。近些年來,在大力發展中草藥防治疾病的過程中,不僅發現我國有較豐富的野生蓽拔,而且還發掘了胡椒科的其它種類亦能治療多種疾病,如海南蒟、小葉爬崖香假蒟蒟子石南藤岩參山蒟石蟬草豆瓣綠等。胡椒屬多數種類的根、莖和果序大都有辛辣味,民間用其治療疾病取得了一些經驗,經臨床證明,不少種類都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8或9屬,近31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溫暖地區。我國有4屬,約70餘種,本志列入69種和6變種,產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

介紹

本科有8~9屬約310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胡椒屬約2000種,豆瓣綠屬約1000種,齊頭絨屬最小,僅一種,此屬有時併入胡椒屬。以上3屬中國均產。本科以產胡椒著名,商品上有黑胡椒白鬍椒之分,當果穗基部果實開始變紅時,剪下果穗曬乾或烘乾後,果皮變黑、皺縮,稱黑胡椒,如全部果實均已發紅時採收,用水浸漬數日,去外果皮曬乾,則果實表面呈白色,稱白鬍椒。果實成分有胡椒鹼(piperine)、胡椒脂鹼(chavicine)、胡椒新鹼(piperanine),揮髮油向日葵素(piperonal)、二氫葛縷醇(dihydrocarveol)、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隱品酮(cryptone)等。胡椒味辛辣,但刺激性比辣椒小,除供調味外,藥用內服作驅風健胃劑,外用可作刺激劑、發熱劑。胡椒原產東南亞,中國廣東、廣西、雲南、台灣引種。此外中國南部尚產其他諸種,如浙江、福建、廣東的海風藤,莖可治風濕、通經絡。太平洋島嶼產的卡瓦胡椒根制麻醉飲料,有鎮靜及抗驚厥作用。豆瓣綠屬中,多觀葉植物,在庭園栽培。
胡椒科胡椒科
胡椒科與三白草科金粟蘭科同列入胡椒目,但此目植物花的構造簡單,是出於演化的結果,還是屬於原始狀態,過去和學者的看法不一致。A.恩格勒等曾認為胡椒目原始,其位置次於木麻黃目,也有人將胡椒目列於木蘭目毛茛目附近,A.克朗奎斯特將其和木蘭目、毛茛目等均列入木蘭亞綱,它在營養體上似木蘭目,具有精油細胞(ethereal oil cells),但大多數屬的植物為草本,或僅少數呈樹狀,又有豐富的粉狀外胚乳,和木蘭目不同,一般學者認為是從毛茛一類世系中分出的一個獨立而又不再發展的分支。
化石見於阿拉斯加白堊紀巽他群島(屬印度尼西亞)及其南北的第三紀地層中。

分屬

胡椒科 Piperaceae
1. 齊頭絨屬 Zippelia Bl.
2. 胡椒屬 Piper Linn.
3. 草胡椒屬 Peperomia Ruiz et Pavo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