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參

岩參

岩參,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岩參Piper pubicatulum C.DC.的藤莖及葉。分布於雲南南部至西南部。具有行氣止痛,止瀉痢之功效。常用於脘腹脹痛,瀉痢腹痛,牙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岩參
  • 別稱:岩生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胡椒目
  • :胡椒科
  • :胡椒屬
  • :岩參
  • 分布區域:雲南南部至西南部
  • 採收時間:四季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3-15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藤莖及葉。

性味

味辛,性平。

歸經

歸肝、脾、胃、大腸經。

功效

行氣止痛,止瀉痢。

主治

脘腹脹痛,瀉痢腹痛,牙痛。

相關配伍

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岩參15-30g,點酒煎服;或岩參粉末1.5-3g,開水沖服。(《雲南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采,鮮用,莖去粗皮,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老莖圓柱形,外皮木栓質增厚,黃褐色,有縱裂溝槽;幼莖有細條紋,皮孔明顯。葉互生;葉片紙質,具細密腺點,圓卵形、闊橢圓形或闊卵形,常歪斜,長9-21cm,寬5-12cm,葉脈7-9條,2對離基從中脈發出,其餘基出,網脈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長3-4cm;雌花苞片圓形,直徑約1mm,柄被柔毛;子房離生,柱頭3-4。漿果先端有臍狀突起。花期夏季。

生長環境

生於溝谷、坡地疏林或密林中,常攀附於石壁上。分布於雲南南部至西南部。

性狀鑑別

莖枝稍彎曲,表面有細縱紋,具疣狀突起。葉多皺縮,展平後歪闊卵形,長14-20cm,寬6-12cm,有密集的細小腺點,無毛,葉基兩側偏斜,葉脈7-9條,有2對離基從中脈發出,網脈明顯;葉柄較長,基部鞘狀。有時可見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氣香,味微辛辣。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選》:“健胃行氣,消炎鎮痛。主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腸炎,牙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