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物理學中光學定義)

紫外線(物理學中光學定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紫外線指的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 10nm~400nm 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1801 年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紫外線可以用來滅菌,過多的紫外線進入體內會對人體造成皮膚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外線
  • 外文名:Ultraviolet rays
  • 拼音:zǐ wài xiàn
  • 釋義:物理學光學的一種電磁波
  • 來源: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線光源是太陽
  • 波長:10nm~400nm
  • 發現時間:1801 年
  • 發現人:里特
基本介紹,含義,歷史發展,物理來源,生理效應,相關指數,類別波段,短波UVC,中波UVB,長波UVA,UVA細分,UV 固化技術,涉及領域,化學領域,工業領域,生物領域,醫學領域,正向作用,滅菌作用,保健作用,促進產生維生素,分解油煙,分解有機物,生物誘變,主要危害,防曬科普,防曬係數,外部防曬,保健食品,其他科普,儀器測試,黑光燈,人體保健照射,

基本介紹

含義

紫外線是指陽光中波長10納米至400納米(nm)的光線,可分為UVA(紫外線A,波長320~400納米,長波)、UVB(波長280~320納米,中波)、UVC(波長100~280納米,短波)。UVA致癌性最強,曬紅及曬傷作用為UVB的1000倍。UVC可被臭氧層所阻隔。IR(Infrared)是紅外線,可造成曬紅、微血管擴張、皮膚炎,並促進紫外線的致癌性。紫外線照射會讓皮膚產生大量自由基,導致細胞膜的過氧化反應,使黑色素細胞產生更多的黑色素,並往上分布到表皮角質層,造成黑色斑點。紫外線可以說是造成皮膚皺紋、老化、鬆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兇。
紫外線位於光譜中紫色光之外,為不可見光。它能使許多物質激發螢光,很容易讓照相底片感光。當紫外線照射人體時,能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以防止患佝僂病,經常讓小孩曬曬太陽就是這個道理。紫外線還具有殺菌作用,醫院裡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線消毒。但過強的紫外線會傷害人體,應注意防護。玻璃、大氣中的氧氣和高空中的臭氧層,對紫外線都有很強的吸收作用,能吸收掉太陽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線,因此能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使它們免受紫外線傷害。
為了對抗紫外線,生物體產生色素來吸收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體免受紫外線傷害。
紫外線

歷史發展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英國科學家赫歇爾於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熱作用強。德國物理學家裡特對這一發現極感興趣,他堅信物理學事物具有兩極對稱性,認為既然可見光譜紅端之外有不可見的輻射,那么在可見光譜的紫端之外也一定可以發現不可見的輻射。
1801年,里特先把一張紙放在氯化銀溶液中浸泡一下,然後把它放在j稜鏡可見光譜的紫光區域鄰近。里特發現,紫光外部地方的紙片強烈地變黑,說明紙片的這一部分受到了一種看不見的射線照射。里特把紫光外附近的不可見光叫做“去氧射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紫外線。他還把紅光外附近的不可見光叫做“氧化剔‘線”,也就是紅外線。
紫外線

物理來源

紫外線是由原子的外層電子受到激發後產生的。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線光源是太陽,太陽光透過大氣層時波長短於 290nm 的紫外線為大氣層中的臭氧吸收掉。
人工的紫外線光源有多種氣體的電弧(如低壓汞弧、高壓汞弧),紫外線有化學作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螢光作用強,日光燈、各種螢光燈和農業上用來誘殺害蟲的黑光燈都是用紫外線激發螢光物質發光的。紫外線還可以防偽,紫外線還有生理作用,能殺菌、消毒、治療皮膚病和軟骨病等。紫外線的粒子性較強,能使各種金屬產生光電效應

生理效應

當紫外線照射人體或生物體後,發生生理變化。不同波長的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不同。根據紫外線對生物作用,在醫療上把紫外線劃分為不同的波段:黑斑紫外線(曲線 A)在 320~400 納米波段;紅斑紫外線或保健射線(曲線 B)在 280~320 納米波段;滅菌紫外線(曲線 C)在 200~280 納米波段;致臭氧紫外線(曲線 D)在 180~200 納米波段。
紫外線的致黑斑作用:波長在 320~400 納米的紫外線又叫長波紫外線。該波段的紫外線生物作用較弱,但它對人體照射後使皮膚變黑,皮膚有明顯的色素沉著作用,這就是紫外線的黑斑作用。該波段的紫外線可強烈地刺激皮膚,使皮膚新陳代謝加快、皮膚生長力加強和使皮膚加厚。A 波紫外線是治療皮膚病的重要波段,像牛皮癬白癜風等疾病。

相關指數

紫外線指數一般用 0~15 表示。
紫外線(物理學中光學定義)
通常規定,夜間紫外線指數為 0,在熱帶或高原地區、晴天無雲時,紫外線最強,指數為 15。可見紫外線指數值越大,表示紫外線輻射對人體危害越大,也表示在較短時間內對皮膚的傷害愈強。
有時又可將紫外線指數分 為 5級發布,即指數值為 0、1、2 時,為 1 級,表示太陽輻射中紫外線量最小,對人體基本沒有什麼影響;紫外線指數為 3、4 時,為 2 級,表示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量比較低,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小;紫外線指數為 5、6 時,可稱 3 級,表示紫外線輻射為中等強度,對人體皮膚有一定程度的傷害;紫外線指數為 7、8、9 時,可視為 4 級,表示紫外線輻射較強,對人體危害較大,應注意預防,外出應戴太陽帽、太陽鏡或遮陽傘,也可塗擦一些防曬霜(SPF 指數應大於 15)。當紫外線指數 ≥10 時,可視為 5 級,表示紫外線輻射最強,對人體危害最大,人們應減少外出時間(特別是中午前後),或採取積極的防護措施。

類別波段

紫外線根據波可分為近紫外線UVA,遠紫外線UVB和超短紫外線UVC。

短波UVC

短波紫外線簡稱UVC,是波長200~280nm(納米)的紫外光線。短波紫外線在經過地球表面同溫層時被臭氧層吸收,不能到達地球表面。短波紫外線對人體可產生重要作用,因此,對短波紫外線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波UVB

中波紫外線簡稱UVB,是波長280~320nm的紫外線。中波紫外線對人體皮膚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此類紫外線的極大部分被皮膚表皮所吸收,不能滲入皮膚內部。但由於其階能較高,對皮膚可產生強烈的光損傷,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擴張,皮膚可出現紅腫、水泡等症狀。長久照射皮膚會出現紅斑、炎症、皮膚老化,嚴重者可引起皮膚癌。由此中波紫外線又被稱作紫外線的曬傷(紅)段,是應重點預防的紫外線波段。

長波UVA

簡稱UVA。是波長 315~400nm 的紫外線。長波紫外線對衣物和人體皮膚的穿透性遠比中波紫外線要強,可達到真皮深處,並可對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從而引起皮膚黑色素沉著,使皮膚變黑,起到了防禦紫外線,保護皮膚的作用。因而長波紫外線也被稱做“曬黑段”。長波紫外線雖不會引起皮膚急性炎症,但對皮膚的作用緩慢,可長期積累,是導致皮膚老化和嚴重損害的原因之一。

UVA細分

UVA 可再細分為 UVA-2(320~340nm)與 UVA-1(340~400nm)。
UVA-1 穿透力最強,可達真皮層使皮膚曬黑,對皮膚的傷害性最大,但也是對它最容易忽視的,特別在非夏季時 UVA-1 強度雖然較弱,但仍然存在,會因為長時間累積的量,造成皮膚傷害。特別是皮膚老化鬆弛、皺紋、失去彈性、黑色素沉澱;UVA-2 則與 UVB 同樣可到達皮膚表皮,它會引起皮膚曬傷、變紅髮痛、日光性角化症(老人斑)、失去透明感。
由此可見,防止紫外線照射給人體造成的皮膚傷害,主要是防止紫外線 UVB 的照射;而防止 UVA,則是為了避免皮膚曬黑。在歐美,人們認為皮膚黝黑是健美的象徵,所以反而在化妝品中要添加曬黑劑,而不考慮對長波紫外線的防護。這種觀點已有所改變,由於認識到長波紫外線對人體可能產生的長期的嚴重損害,所以人們開始加強對長波紫外線的防護。
在限定太陽輻射照度的國際標準草案中將紫外光譜的範圍劃分如下表:在限定太陽輻射照度的國際標準草案中將紫外光譜的範圍劃分如下表:
在限定太陽輻射照度的國際標準草案中將紫外光譜的範圍劃分
名稱縮寫波長範圍(nm)光子能量
長波紫外
UVA
400 nm~315 nm
3.10~3.94 eV
近紫外
NUV
400 nm~300 nm
3.10~4.13 eV
中波紫外
UVB
315 nm~280 nm
3.94~4.43 eV
中紫外
MUV
300 nm~200 nm
4.13~6.20 eV
短波紫外
UVC
280 nm~100 nm
4.43~12.4 eV
遠紫外
FUV
200 nm~122 nm
6.20~10.2 eV
真空紫外
VUV
200 nm~100 nm
6.20~12.4 eV
淺紫外
LUV
100 nm~88 nm
12.4~14.1 eV
超紫外
SUV
150 nm~10 nm
8.28~124 eV
極紫外
EUV
121 nm~10 nm
10.3~124 eV

UV 固化技術

UV 固化技術是用 UV 光線(主要波長 365nm,特殊場合 254nm)照射在含有光重合性預聚體、光重合性單體、光開始劑的塗料、接著劑或油墨等 UV 硬化樹脂後,以秒單位快速硬化、乾燥的技術。而通常的熱乾燥法、二液混合法中的重合反應法對樹脂的乾燥普通需要數分到數小時。
UV 表面殺菌裝置廣泛套用於食品、電子、半導體、液晶顯示器等離子電視、水晶振動子、精密器件、化工、醫學、保健、生物、飲料、農業……等等廣泛領域。UV 光源照射食品、材料等表面,具有快速高效、無污染的殺菌效果,從而維持產品的高品質。

涉及領域

化學領域

塗料固化,顏料固化,光刻。儀器分析:礦石,藥物,食品分析。、

工業領域

在表面清洗處理中的套用
由於大功率超高功率低氣壓 UV 放電管開發的進展,以及隨著微電子等產品的超微細化,在微電子、超精密器件等產品的製造過程中,由短波長紫外線及其產生的臭氧對其產品的表面進行超精密清洗或改善其表面的接著性、附著性的乾式光表面處理技術的實用化進展得很快。需要提高成品率的半導體器件液晶表示元件、光學製品等製造中,紫外線 UV 和 O3 臭氧並用的乾式光表面處理技術已成不可缺少的技術手段。作為氟利昂的替代技術,光表面清洗技術將逐漸取代濕式的傳統技術。
在表面改性處理中的套用
一般工業或高科技領域使用的一些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性能,對環境也非常的有好處,但這些材料的接著性、印塗性等一般都非常差。該公司提供的短波長紫外線(UV)表面清洗、表面改性技術,用清潔的高能紫外線光源,對上述材料進行處理後可得到極其清潔的表面和強力的表面接著性。
改性的基本的反應就是 UV 引起的氧化反應。UV 照射固體表面後,表面的污染物被氧化,而後被分解成 CO2和H2O 等易揮發性物質,最終揮發消失。並且表面形成有利表面接著的如 OHCOOCO、COOH 等親水性原子團,被改性的表面接著性得到飛躍性地提高。
UV 光源技術的進步保證了 UV/O3 表面改性技術充分發揮其突出的優越性。UV/O3 表面改性技術因能處理得到極高的清潔度與表面接著性,在固體表面處理中越來越得到廣泛的套用。

生物領域

促進植物生長,誘殺蚊蟲。
細菌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核蛋白的吸收紫外線的最強峰在 254~257nm。細菌吸收紫外線後,引起 DNA 鏈斷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聯破裂,殺滅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細菌死亡。快速便利,因無物理接觸無二次污染。
紫外線對常見細菌病毒的殺菌效率(輻射強度:30000μW/cm2)。
細菌種類殺滅對象秒(s)
細菌類
炭疽桿菌
0.3
破傷風桿菌
0.3
痢疾桿菌
1.5
大腸桿菌
0.4
葡萄球菌屬
1.3
結核桿菌
0.4
病毒
流感病毒
0.3
脊髓灰質炎病毒
0.8
B肝病毒
0.8
嗜菌胞病毒
0.2
黴菌孢子
黑麴黴
0.3-6.7
毛黴菌屬
4.6
青黴菌屬
0.9-3.0
水藻類
蘭綠藻
10-40
線蟲卵
3.4
綠藻
1.2
原生動物類
4.0-6.7
魚類病
白斑病
2.7
感染性胰壞死
4
病毒性出血病
1.6

醫學領域

紫外線滅菌法、人體保健照射,誘殺害蟲,油煙氧化,光觸酶(二氧化鈦)。
殺菌、脫臭
波長 200nm 以下的短波長紫外線能分解O2分子,生成的 O*與O2結合產生臭氧O3。紫外線和臭氧具有強的氧化分解包括惡臭在內的有機分子的能力,UV/O3並用的相成作用在空氣淨化處理中發揮強大威力。
早在 1878 年人類就發現了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消毒作用。1901 年和 1906 年人類先後發明了水銀光弧這一人造紫外光源和傳遞紫外光性能較好的石英材質燈管,法國馬賽一家自來水廠很快在 1910 年首次使用紫外線消毒工藝。人類對紫外線消毒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套用則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中葉,並於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對紫外線消毒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套用進行了大量早期的研究,這主要是由於當時人們已認識到被廣泛使用的加氯消毒工藝中的余氯對受納水體中的魚類等生物有毒,而且發現並確認了氯消毒等化學消毒方法會產生如三鹵甲烷(THMs)等致癌、致基因畸變的副產物。這些發現促使人類尋求一種更好的消毒方法。加拿大安大略省水資源委員會於 1965 年和 1969 年對紫外線消毒技術套用於城市污水處理以及對受納水體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和評估。其他加拿大研究人員對紫外線消毒的效果、技術可行性、影響效果的水質因素、對受納水體中魚類的影響、消毒副產物以及與加氯消毒技術經濟比較進行了大量先驅性的研究工作。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紫外線污水消毒技術可行,可達到和加氯相同甚至更好的消毒效果。對受納水體中生物無毒副作用,不產生消毒副產物。以上研究為推動紫外線消毒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套用奠定了基礎。
紫外線殺菌燈紫外線殺菌燈
1982 年加拿大某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安裝的紫外線消毒系統 2000,並引進了模組化紫外線消毒系統概念,即紫外線系統可由若干獨立的紫外燈模組組成,且水流靠重力流動,不需要泵、管道以及閥門。系統維護可對單個模組進行,且紫外燈模組可輕易地從明渠中直接取出進行維護檢修,維護時系統無需停機,可繼續運行消毒,因而無需備用設備,如果需要對明渠進行清理也很方便。模組化明渠式消毒裝置大大降低了紫外線污水消毒的成本並使得系統維護簡單方便。同時,當污水處理廠在擴建或改造時,只需適當增加紫外燈模組的數量,而無需添購整套系統,可以節省設備投資,使用起來非常靈活。這一發明得到了污水處理廠的歡迎,大大推動了紫外線消毒技術在城市污水消毒處理中的套用。在世界各地已經有 3000 多家城市污水處理廠安裝使用了紫外線污水消毒系統,其中 95% 以上的系統採用了明渠式模組化紫外線系統的創意。這些污水消毒系統規模小的每天處理數千 m3,大的每天處理上百萬 m3

正向作用

滅菌作用

紫外線滅菌作用,短波紫外線對微生物的破壞力極強,當該波段的紫外線照射細菌體後,細胞的核蛋白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強烈地吸收該波段的能量,它們之間的鏈被打開斷裂,從而使細菌死亡。如用紫外線汞燈或金屬鹵化物燈對空氣和食品滅菌。

保健作用

紫外線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波長在 280~320 納米的月波紫外線照射人體後,能引起皮膚肌體的光化學過程和光電反應,使皮膚產生許多活性物質,從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採用紫外線照射調節高級神經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壓。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能加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強人的免疫功能。

促進產生維生素

曬太陽是提供維生素 D 的一種來源。其另一種來源就是食物。比如說:陽光中的紫外線是促進蘑菇產生維生素 D 的重要因素。無論是採摘後的蘑菇還是沒採摘的,都有此項功能。所以鮮蘑菇要曬曬,補維生素 D 效果好。

分解油煙

用紫外光來改變其油脂的分子鏈,同時這種紫外光與空氣中的氧反應後產生臭氧,將油脂分子冷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油煙中的有機物被光解氧化,異味也隨之消除。

分解有機物

在建築材料或家用電器材料表面加入(或塗覆)少量的納米級二氧化鈦粉末,可以吸附揮發性有機物VOC (如甲醛、甲苯、乙醇、氯仿等),用紫外線照射後可分解這些有機物。

生物誘變

紫外線生物效應的另一套用是生物誘變育種。決定生物傳宗接代的物質是脫氧核糖核酸。微生物的DNA 吸收光譜正是在 200~300nm 之間,當微生物 DNA 吸收紫外線之後,結構將發生很大變化,將引起微生物的遺傳性的改變。用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期內使微生物的特性大幅度地變異。

主要危害

紫外線照射時,眼睛受傷的程度和時間成正比,與照射源的距離平方成反比,並和光線的投射角度有關。
紫外線強烈作用於皮膚時,可發生光照性皮炎,皮膚上出現紅斑、癢、水皰、水腫、眼痛、流淚等;嚴重的還可引起皮膚癌。
紫外線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出現頭痛、頭暈、體溫升高等。作用於眼部,可引起結膜炎角膜炎,稱為光照性眼炎,還有可能誘發白內障,在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紫外線會使焊工患上電光性眼炎(可以治癒)。
雖然紫外線在一年四季都存在,冬季太陽光顯得比較溫和且北方多霧,但紫外線僅僅比夏天弱約 20%,仍然會對人體皮膚和眼睛等部位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冬季仍需避免紫外線照射。長期紫外線照射最易造成皮膚產生各種色斑。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戶外活動時也應塗抹隔離霜防曬霜。當然,SPF指數在 15 就足夠了。 如果是外出進行滑雪運動或在雪地里長時間停留時,最好還是戴上護眼鏡,以防止紫外線和雪地強白光對眼睛的刺激。
大量化學物質破壞了大氣層中的臭氧層,破壞了這道保護人類健康的天然屏障。據國家氣象中心提供的報告顯示,1979 年以來中國大氣臭氧層總量逐年減少,在 20 年間臭氧層減少了 14%。而臭氧層每遞減 1%,皮膚癌的發病率就會上升 3%。北京市氣象局發布了北京市的紫外線指數,以幫助人們適當預防紫外線輻射。
北京市氣象局提醒人們當紫外線為最弱(0~2 級)時對人體無太大影響,外出時戴上太陽帽即可;紫外線達到 3~4 級時,外出時除戴上太陽帽外還需備太陽鏡,並在身上塗上防曬霜,以避免皮膚受到太陽輻射的危害;當紫外線強度達到 5~6 級時,外出時必須在陰涼處行走;紫外線達 7~9 級時,在上午 10 時至下午 4 時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到沙灘場地上曬太陽;當紫外線指數大於等於 10級時,應儘量避免外出,因為此時的紫外線輻射極具有傷害性。
紫外線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過度照射紫外線對人體是有害的。請不要相信通過攝入紫外線可以彌補孩子所缺的維生素 D 和鈣。由於人工化學物質 CFC(氟利昂)等持續破壞著臭氧層。紫外線對人類的威脅日益增加。即使在陰天紫外線的含量也高達晴天時的 90%。為了給孩子們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強烈建議家裡對紫外線進行遮蔽。根據最新知識,我們體內一天所需的維他命 D,臉部和手暴露在紫外線下 10 分鐘就可以滿足,我們日常出門照射的已經足夠了。
紫外線對健康的危害:
免疫功能下降;對遺傳因子的深度傷害;皮膚癌、白內障發病幾率增加;背後和手腳的色斑癌的發病率增加;造成皮膚暗沉、老化、斑點、皺紋;癌前病變狀態的日光角化症的增加;長期照射短波的紫外線可能會引起牙齒痛;紫外線也會促使家具及陳設加速老化褪色。
紫外線強度分為 5 級:1 級最弱,通常表現為下雨;2 級較弱,通常表現為陰天;3 級中等,通常表現為多雲,偶爾能從雲中看見一點太陽;4 級較強,通常表現為晴天;5 級最強,通常表現為天氣特別晴朗。4 月到 9 月是紫外線照射最強的季節;上午 10 點至下午 2 點是紫外線照射最強的時段;正午是紫外線照射高峰。

防曬科普

防曬係數

SPF 是防曬係數(又叫防曬指數,Sun Protection Factor)的英文縮寫,表明防曬用品所能發揮的防曬效能的高低。它是根據皮膚的最低紅斑劑量來確定的。皮膚在日曬後發紅,醫學上稱為“紅斑症”,這是皮膚對日曬作出的最輕微的反應。最低紅斑劑量,是皮膚出現紅斑的最短日曬時間。使用防曬用品後,皮膚的最低紅斑劑量會增長,那么該防曬用品的防曬係數 SPF 則為:
SPF=最低紅斑劑量(用防曬用品後)/最低紅斑劑量(用防曬用品前)
SPF 值越高,防護時效越長。一般人沒有任何防備地站在陽光下面暴曬,15 分鐘皮膚開始出現紅斑,如果你選擇的是 SPF20 的防曬霜,你在日曬下的安全時間就是 15×20=300 分鐘。
日曬會造成光老化,使皮膚產生黑斑雀斑等等。防曬產品能有效的抵抗紫外線 UVA 和 UVB 對皮膚的損害。若要找出防曬品對你提供多長的保護時間,則應先知道你在完全不使用防曬的情況下,需先在陽光中待多久的時間,你的皮膚才會稍微變成淡紅色;然後將所需的時間與 SPF 的值相乘,即可得到防曬品的保護時間。
SPF 雖然是防曬的重要指標,但並不表示 SPF 值越高,保護力就越強。例如 SPF15 有 93% 的保護能力,而 SPF34 卻只有 97% 的保護能力,但是,SPF 值越大,其通透性越差,會妨礙皮膚的正常分泌與呼吸。根據皮膚科專家的研究,最適當的防曬係數是介於 SPF15 到 SPF30 之間即可。

外部防曬

1.遠離強紫外線。正午的時候,請遠遠離開太陽的籠罩,每天早上 10 點到下午 2 點,太陽所發出的紫外線被大氣層過濾掉的比率最小,所以紫外線的強度是一天當中最強的。因此,不管是學校老師或是家長,在替小朋友規劃戶外活動時,最好能夠避開這段時間,大人也應該少在這一段時間外出。
2.選擇防曬霜的 SPF 值和PA。一般夏天的早晚、陰雨天,SPF 指數低於 8 的產品即可;中等強度陽光照射下,指數達 8 至 15 較好;在強烈陽光直射下,指數應大於 15。除了 SPF 指數,還要注重能阻擋肌膚曬黑的 PA,一般選擇 PA++ 就可以。
3.正確使用防曬霜。出門前十分鐘塗抹防曬霜,並達到每平方厘米 2 毫克的塗抹量,效果最好。使用防曬霜前先清潔皮膚;如果是乾性皮膚,適當抹一點潤膚液。塗防曬霜時,不要忽略了脖子、下巴、耳朵等部位。在陽光猛、暴曬時間長的日子裡,每兩個小時補擦一次防曬霜。即使做好了防曬措施,但如果陽光很強烈,夜裡最好還要使用曬後護理品。
4.穿戴要講究。外出時穿著可以防禦紫外線的衣物,最好穿著淺色的棉、麻質地服裝。不管是何種質地,只要紗織細密,達到一定厚度,就可以遮擋紫外線。選擇寬沿帽,除了可以保護臉部,還可一併將耳朵和後面的脖子部位遮蔽。給自己選擇一款具有能防紫外線功能的墨鏡。墨鏡以中性玻璃、灰色鏡片最佳,過深的墨鏡反而容易讓眼睛接受更多的紫外線,不是正確的選擇。
5.兒童也要防曬。如果你的孩子未滿 6 個月,最好的辦法是夏天不要讓他直接暴露在太陽下。如果確實需要外出,最好穿戴上適合的衣服和帽子,並且使用遮陽傘。6 個月以後,就可以全身塗防曬霜了,陽光容易曬到的部位如耳朵、鼻子、頸背和肩膀要多塗一些。

保健食品

夏天炎熱,強烈的陽光會給你帶來“麻煩”,不光容易被曬黑,如果暴露的時間長了,還容易被曬傷。專家發現,除了使用一些防曬手段以外,對食品“講究”一些,也能讓陽光的“副作用”減少很多。
番茄
這是最好的防曬食物。番茄富含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每天攝入 16 毫克番茄紅素可將曬傷的危險係數下降 40%。熟番茄比生吃效果更好。同時吃一些土豆或者胡蘿蔔會更有效,其中的 β 胡蘿蔔素能有效阻擋 UV。
西瓜
西瓜含水量在水果中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特別適合補充人體水分的損失。此外,它還含有多種具有皮膚生理活性的胺基酸,易被皮膚吸收,對面部皮膚的滋潤、營養、防曬、增白效果較好。
檸檬
含有豐富維生素 C 的檸檬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現象、美白淡斑、收細毛孔、軟化角質層及令肌膚有光澤。據研究,檸檬能降低皮膚癌發病率,每周只要一勺左右的檸檬汁即可將皮膚癌的發病率下降 30%。
橙子
橙子中含豐富的維生素 C、維生素 P,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降低血中膽固醇,可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確保夏日裡的身體健康。
獼猴桃
獼猴桃含有 VC、VE、VK 等多種維生素,屬營養和膳食纖維豐富的低脂肪食品,對減肥健美、美容有獨特的功效。獼猴桃含有抗氧化物質,能夠增強人體的自我免疫功能。
黑枸杞
黑枸杞含豐富的花青素,花青素是天然的陽光遮蓋物,能夠阻止紫外線侵害皮膚,如果用花青素加以保護,則大約有 85% 的皮膚細胞可以幸免於難。

其他科普

儀器測試

一定強度和波長的紫外線,照射物質(部分物質需要加入螢光染料)時,物質元素會發出螢光(光致發光)。根據螢光的顏色,即可判斷出該元素的含量。如鉛、汞等重金屬,農藥殘留物等都可用此種方法檢測。日光燈就是利用這種原理。

黑光燈

大部分昆蟲的複眼對 365nm 紫外線特別敏感,在晚上,點亮一隻紫外線燈,對昆蟲來說猶如光明世界一樣。

人體保健照射

280~320nm 的紫外線稱為保健紫外線。照射皮膚後,使皮膚內的 7-脫氫麥角膽固醇,轉化為 維生素 D3和 D2,防止佝僂病和職業病(礦工等)。
市面已有保健型紫外線燈供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