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鄉

盧溝橋鄉

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鄉豐臺區5個行政鄉、鎮之一,位於京城西南,距天安門直線距離僅8公里,與北京市海淀區、西城區、石景山區三區接壤,與盧溝橋宛平、太平橋、豐臺4個街道辦事處管理交叉,轄區內有7個駐地派出所。全鄉下轄20個行政村、6個直屬公司、3個改制公司、5個直屬事業單位,農業人口4萬餘人,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盧溝橋鄉
  • 外文名稱:Lugouqiao Town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北京豐臺區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豐北路77號
  • 郵政區碼:100073
  • 面積:56.3平方千米
  • 人口:3.84萬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京
基本介紹,建制沿革,便捷交通,歷史文化,大事記,文化藝術,經濟概況,發展戰略,風景名勝,地理位置,

基本介紹

在中國的版圖上,盧溝橋鄉地域狹小,但聲名顯赫。一座華北地區最長、逾八百年的石拱聯橋,猶如天上長虹,橫架於永定河上,“半鉤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夾鏡明”,如夢如幻般的“盧溝曉月”綺麗美景給人以無盡遐想,彰顯其歷史文物價值。更因為震驚中外的 “七七事變,中國人民八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侵略者,使得盧溝橋被全世界所熟知,又彰顯其革命文物價值。而盧溝橋鄉亦因得“盧溝橋”地名之利而蜚聲海內外,不僅歷任中央領導人均來這裡視察、指導工作,而且中外眾多科技、文化名人也常慕名而來,到這裡深入生活,體驗鄉情。美國著名科學家高爾斯頓在盧溝橋公社居住一段時間,同這裡的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細細地品味中國,品味這一古老國度的文明氣息,品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發生的歷史巨變。

建制沿革

地名,位於北京市豐臺區
盧溝橋鄉:有太平橋、北大地、五里店青塔宛平等9個居民小區,4個街道辦事處。盧溝橋鄉政府駐豐北路77號,面積56.3平方千米,人口3.84萬。郵編100073。轄20個村委會:太平橋、馬連道菜戶營三路居萬泉寺、東管頭、小井六里橋西局周莊子、岳各莊、靛廠村、鄭常莊、大井、小屯小瓦窯大瓦窯、郭莊子、張儀村盧溝橋村。(2005年11月30日,太平橋街道舉行了精圖村撤村建居揭牌儀式。至此,盧溝橋鄉行政村減為20個)

便捷交通

盧溝橋鄉為交通要道之地。緊鄰北京西客站客運樞紐,境內二、三、四、五環路和京港澳高速路等15條幹線公路縱橫交錯,京廣、京哈、豐沙三條鐵路大動脈穿鄉而過,與距離分別有42.6公里和20 公里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南苑機場,構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交通網路,是一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鄉。
這裡的交通運輸遠非昔日所能比擬,且不說密布於各村的道路網,就是飛架南北、橫貫東西的立交橋就有數十座之多,這裡還有北京西站豐臺站兩大鐵路樞紐,六里橋麗澤橋兩大長途汽車站,有京港澳高速公路,有城市二環、三環、四環、五環貫穿其中,在不久的將來捷運9號線、10號線、14號線將穿境而過,鄉人無論是去往哪裡,將會更快捷、更通暢。

歷史文化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曉月碑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盧溝橋。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大事記

元祐四年(1089)
北宋使節蘇轍使遼,還過燕京,遼使結伴至桑乾河(今永定河)。
宣和四年(1122)
七月 宋遼盧溝河之戰,在今盧溝橋鄉地域內展開。宋軍大敗。
大定二十五年(1185)
五月 盧溝水在顯通寨、上陽村一帶決口,盧溝渡口的木橋被沖毀,兩岸交通中斷。
大定二十九年(1189)
六月 因盧溝河水流湍急,不能涉渡,金世宗詔令修造盧溝石橋。盧溝橋建造工程開始。
明昌三年(1192)
三月 盧溝石橋成,金章宗定名廣利。
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
蒙古差官於盧溝橋索取軍牛,十中取一,得數千頭,分給宛平、大興等近縣農民。 窩闊台汗七年(1235)
八月 以劉仲祿主領加固盧溝橋堤岸工程,規定盜水者杖70下,服刑2年。
至元十二年(1275)
義大利威尼斯青年馬可·波羅隨父及叔父來到中國,朝見忽必烈於上都,後至大都,
在大都擔任官職。歐洲文獻稱大都為“可汗之城”,首見於《馬可·波羅行紀》。書中對
盧溝橋有詳細描述,對橋身建築設計、石欄桿柱頭雕刻工藝,至為欽佩。
延祐四年(1317)
元政府在盧溝橋、澤畔店、琉璃河並設巡檢司。
至治元年(1321)
十二月 以諸王怯伯使者數入朝,發兵戌北口及盧溝橋。
至正十四年(1354)
四月 盧溝橋修過街塔。
至正十八年(1358)
七月 大水、蝗災,百姓大飢,疾病流行,京城內外“死者相枕藉”,自京城至盧
溝橋挖掘深坑,掩埋屍骸10萬餘具。
永樂年間(1403—1424)
朝廷在盧溝橋設立宣課司,徵收稅課。
宣德七年(1432)
十月 上林苑監嘉蔬署菜戶營菜戶100餘人因不堪監臨所虐及迫於生活饑寒集體逃回
山西。宣德皇帝下令,命有關部門將逃亡菜戶送回赴京。
弘治元年(1488)
朝廷令順天府委官二員於草橋、盧溝橋宣課司監收商稅。弘治三年(1490)
五月 修盧溝橋完工。
萬曆元年(1573)
萬佛延壽寺建成(位於今豐臺區大井村東)。
崇禎十三年(1640)
朝廷命御馬監太監武俊在盧溝橋邊負責建造拱極城,亦名盧溝橋城。
康熙八年(1669)
十月初九日 重修盧溝橋成。
康熙二十七年(1688)
清政府設四路同知,主要職責是抓捕匪盜,維持北京地區的治安。其中西路同知位
於盧溝橋拱極城內。
雍正三年(1725)
八月 興建廣寧門至小井村的石路,廣二丈。
雍正六年(1728)
七月二十六日 於盧溝橋造官房,安歇會試舉人。
乾隆十六年(1751)
盧溝橋刻碑建亭,將乾隆帝手書“盧溝曉月”四字刻碑立於橋頭。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十月 因石路凹凸不平,乾隆下令重修,增築廣寧門至小井村的石路,延至大井村。
此路通過五里店村,是舊時皇上出入京城通往西南地區的必經之路,故此路所謂“御道”。
乾隆三十年(1765)
清廷命崇文門“照舊設立”,另外增設“盧溝橋、東壩、板橋、海淀”四處口岸。
盧溝橋稅關由此形成。
嘉慶五年(1800)
是年 嚴禁盧溝橋及各省關役訛索行旅。
嘉慶六年(1801)
六月 永定河三家店洪峰流量每秒10 400立方米,盧溝橋洪峰流量每秒9 600立方
米,是自公元150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盧溝橋一帶幾成澤國。
鹹豐三年(1853)
九月初九日 為防太平軍進京,清政府授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設“京師巡防
處”。京師城門重地重兵把守,盧溝橋設之。
同治七年(1868)
一月 捻軍西路軍進入直隸,前鋒直逼宛平縣盧溝橋。計畫進攻北京以吸引清軍主
力,解東捻軍之圍。清廷急命恭親王奕會同神機營王大臣辦理巡防事宜,又命欽差大臣
左宗棠總統直隸境內各路清軍防堵西捻軍。西捻軍因孤軍深入,遭到清軍包圍而失敗。
光緒十九年(1893)
五月 盧溝橋附近永定河河南上汛三、四號、十四號,北上汛五號、七號,北中汛
九、十號,北下汛頭號至五號,並連迤上之北中汛末號同時漫溢。又盧溝橋迤上兩岸石堤
衝倒40餘丈,盧溝橋城根水深約八九尺。
光緒二十年(1894)
二月二十七日 準許振禕奏請,盧溝橋設河防局。
光緒二十三年(1897)
三月二十四日 準盧溝橋河防局歸併天津水利局。
光緒二十六年(1900)
五月十二日 義和團在東管頭、西管頭、玉泉營、菜戶營一帶村莊燒毀天主教堂和
教民房屋。
五月二十九日 義和團占領豐臺火車站,並搗毀用於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乘坐的
“大清龍車”。

文化藝術

盧溝橋文化中心隸屬於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鄉,坐落於北京西南四環邊,成立於1982年5月,建築面積4296平方米,有多功能廳一個、圖書室一個,圖書室共有圖書約1萬多冊,文化中心積極為全鄉各村民眾文化體育工作的開展進行輔導培訓,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體育比賽,並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各種比賽活動,在二十幾年的工作中文化中心獲得了全國、北京市豐臺區的各種獎勵與表彰。
自1982年成立文化站至今,連續多年被評為“豐臺區文化工作先進單位”,1995年至2004年在“五月的鮮花”系列民眾歌詠活動中連年獲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體育先進鄉(鎮)”;2001至2004年連續獲得“豐臺區秧歌比賽”一等獎;2002年代表北京參加“全國億萬農民健身秧歌賽”獲得北方賽區的第四名,同年獲“北京市全民健身周活動先進單位”;2003年代表豐臺區參加了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北京新秧歌大賽”獲三等獎,同年獲“北京市第五屆農民運動會健身秧歌賽”一等獎、獲“北京市第四屆全民健身體育節先進單位”;2003至2004年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全民健身周先進單位”等。
2010年年初,盧溝橋鄉為滿足各村村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於2005年1月20日成立了一支全部由本鄉農民組成的近百人的藝術團體。盧溝橋藝術團,在大力提倡支持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今天,盧溝橋藝術團的成立填補了京郊農村藝術團體的空白,並力爭打造出一支有品牌、有特色的文藝團隊。文化中心將一如既往,為全鄉各村村民的文化體育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與全鄉村民一起共創和諧社會

經濟概況

盧溝橋鄉在實施綠化隔離地區改造,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中,鄉黨委、鄉政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生態立鄉、環境興鄉,可持續發展之路。全鄉確立了“以生態建設和環境建設促發展,重點發展“兩區兩帶”(麗澤商務區、西部物流倉儲園區;三環路商業帶、四環路商業帶),全力打造“三個經濟板塊”(東部麗澤商務板塊、中部環路經濟板塊、西部物流商儲板塊),大力發展“新型第三產業”的基本思路。並大力進行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生態環境、市政環境、人文環境建設,促進投資環境的改善。
2006年全鄉經濟總收入48.7億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實現稅前純收入8.5億元;上交各項稅金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170元;勞均純收入15464元
2008年全鄉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完成總收入596938.7 萬元,國內生產總值156555.4萬元,稅前純收入100991.8萬元,人均收入10295.6元,勞均分配18969.4元。引進資金10.13億元,引進各類企業2400家,其中註冊資金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27家。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萬豐餐飲街、金唐金融大廈、北京尊寶成商業中心、北京千禧街等項目正在建設中,麥德龍、六里橋商務大廈、萬泉寺的士城、大瓦窯茶城文化創意區等項目即將啟動,張儀村產業用地、鄭常莊產業園、岳各莊綜合商業大廈、天昊大廈等項目正在大力推進。

發展戰略

盧溝橋將以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途徑,實現經濟發展戰略重心的轉移。進一步深化和推進“一區、兩線、三橋、多特色”的產業發展布局。
“一區”:充分利用麗澤金融商務區的集聚輻射、引領帶動功能,打造麗澤外圍5公里半徑商圈,形成促進麗澤功能實現的“次級服務區”,全面推進商務地產開發,全力發展企業總部經濟。
“兩線、三橋”:藉助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利用三、四環路及捷運9號、10號線軌道交通優勢,著力策劃環路經濟和軌道經濟,重點打造麗澤橋六里橋、岳各莊橋周邊的商務環境。鄉域內四環路定位為商務地產、商務酒店產業帶;三環路策劃方向定為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環路產業帶。
“多特色”:打造北有萬豐婚慶文化特色街區,中有萬豐餐飲特色街區,東有金中都戲曲文化,西有“盧溝曉月”民俗文化、“迎來送往”餐飲文化,大井高爾夫球場、天元郊野公園等體育休閒產業點綴其中的多特色發展布局。

風景名勝

盧溝曉月
“盧溝曉月”碑為四柱式寶蓋頂,碑高4.52米,寬1.27米,兩側及四邊刻有二龍戲珠浮圖,造型別致,雕刻精美,此種碑形在北京尚屬首例。碑刻“盧溝曉月”四字為乾隆皇帝御筆。盧溝橋的東西兩頭各有一座碑亭,西頭碑亭內豎著一座清乾隆皇帝視察盧溝橋的詩碑,東頭碑亭內矗立著一座漢白玉碑,上刻“盧溝曉月”4個大字,字跡秀潤嫵媚,為乾隆皇帝所書。盧溝曉月是古時北京八景之一,其意境是由遠山、近水、曉月、美橋之情趣,相互映襯,渾然一體而構成的。古橋本身是構成這一意境的主體。據《圖書集成、考工典》載:“橋東築城,為九道咽喉。五更他處不見月,惟盧溝橋見之。”又據明代蔣一葵長安客話》載,盧溝橋一帶“每當晴空月正,野曠天低,曙色蒼蒼,波水淼淼,為京師八景之一”,故名為“盧溝曉月”,“盧溝曉月”遂成著名燕京八景之一。
西方一位哲人曾說過:“當世上一切歌曲和傳說都湮滅無聞的時候,只有建築在與你說話 ……”是的,那盧溝橋上每頭昂首挺胸、獅口大張的石獅,不是正在向過往行人訴說著發生在這座宏偉石橋上的那一件件不容忘記的歷史嗎?

地理位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