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范堂

王范堂

王范堂是陝西石泉縣後柳鎮人,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國民黨30軍少將師長,並先後參加了盧溝橋防禦戰、娘子關殲滅戰、武漢保衛戰、中原運動戰等著名戰役。特別是在台兒莊戰役的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擔任敢死隊長,率領57名敢死隊員,拚死相搏,消滅了駐守在台兒莊西北陣地上敵人,為贏得戰役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范堂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石泉縣後柳鎮
  • 出生日期:1908年12月
  • 職業:軍人
個人簡介,生平經歷,1923年,1930年,1931年,1932年,1937年,1938年,1946年,1948年,1952年,奔赴前線,轉移勝仗,血戰台兒莊,晚年餘暉,相關詞條,

個人簡介

王范堂(1908—1987),原名王模。石泉縣後柳鎮人。1908年12月出生在一個小商人家庭。10歲入學,就讀於後柳石佛寺私塾,後在石泉縣第一高等小學堂讀書。1927年4月,考入馮玉祥舉辦的西北軍官學校。1929年畢業後,在國民黨部隊任排長連長。1936年被保送到武漢軍校學習。返隊後,歷任營長團長、副師長。1949年12月,與新任師長謝錫昌一起,在成都率國民黨第30師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12月,王范堂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學習,不久,又調入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擔任軍事教員。1952年轉業後,任漢中市文化館副館長。為漢中市歷屆政協委員,第三屆人民代表。 在八年抗日戰爭中,他先後參加盧溝橋附近地區的防禦戰、娘子關殲滅戰、台兒莊大會戰、武漢保衛戰、中原運動戰、安塞保衛戰……等大小戰役。特別是在台兒莊戰役中,奉命擔任敢死隊隊長,帶領57名官兵和日寇展開了面對面的肉搏戰,—舉殲滅了駐守在台兒莊西北角陣地上的敵人,而名震中外。
王范堂王范堂

生平經歷

王范堂,原名模,字范堂,號懿齋。1908年1月6日生於陝西石泉縣後柳鎮。父王文浩,早年在家鄉經營油坊,後任過後柳鎮民團團總。王范堂少年時即膽識過人,1922年讀私塾時,軍閥吳新田駐軍兵痞2人下鄉擾害百姓,王范堂藏起兵痞僅帶的一支長槍,指使受害民眾捆綁了失去武器的兩個兵痞,推入漢江淹死。

1923年

1923年,王范堂入石泉縣第一高級國小讀書,1926年畢業,在後柳鎮石佛國小教書。1927年4月,經老師陳雨皋介紹,考入馮玉祥在西安舉辦的西北軍官學校學習。

1930年

1930年4月,蔣、馮、閻大戰爆發,軍校結束,王范堂被分配到馮玉祥部下任排長,旋因作戰英勇,升連長。11月,馮、閻失敗,馮玉祥下野,王范堂率部下投奔馮玉祥舊部孫連仲。嗣後,孫連仲投靠蔣介石,所部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王范堂任該軍第一五八團三營七連連長

1931年

1931年春,蔣介石調第二十六路軍赴江西進攻紅軍。“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駐紮寧都的廣大官兵對蔣介石不抗日卻對紅軍大肆“圍剿”十分不滿。12月14日,該軍17萬餘人在參謀長、中共黨員趙博生與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率領下,發動著名的寧都起義,開赴中央革命根據地王范堂紅軍中任文化教員。

1932年

1932年6月,在第四次反“圍剿”的一次激戰中,王范堂與國民黨軍隊殊死拼殺,負重傷昏迷。因其在戰鬥中脫去衣、帽,竟被國民黨軍隊中的熟人誤認為他與紅軍作戰受傷,送往南昌住院治療,出院後再次分配到新組建的國民黨中央軍第二十七師一五八團三營七連任連長。1936年9月,被師部派到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1937年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王范堂率先向軍校呈交了抗日參戰申請書,要求立即奔赴抗日前線。兩日後,軍校令全體學員迅速返回部隊。他在河北保定趕上孫連仲率領北上抗日的第二十六路軍,仍任連長。1937年8、9月間,王范堂參加了河北良鄉縣玻璃河防禦戰,率全連官兵給日軍以重大殺傷。10月,率部參加山西娘子關阻擊戰,再次重創日軍,並擊斃日軍第七十七聯隊長里登少將。
王范堂年輕時王范堂年輕時

1938年

1938年3、4月間,在聞名中外的台兒莊戰役中,台兒莊寨子西北角的中國守軍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被日軍攻占,如不奪回陣地,台兒莊的中國軍隊將被日軍圍殲。在激戰中,王范堂之弟王槐壯烈殉國,王范堂率領的全連官兵130多人僅剩57人。在十分嚴峻的形勢下,他自告奮勇任敢死隊隊長,於3月31日晚率由57名部下組成的敢死隊衝進日軍陣地,向日軍發動突然襲擊,經過一個多小時殊死拼殺,消滅日軍60餘名,大批日軍潰退,敢死隊只有王范堂等13人生還。敢死隊夜襲日軍成功,清除了攻占台兒莊西北角的全部日軍,保證了台兒莊內外中國抗日軍隊的聯繫,奠定了台兒莊戰役勝利的基礎。台兒莊戰役勝利後,王范堂和敢死隊戰友受到嘉獎,夜襲台兒莊成為當時轟動國內的重要新聞。重慶《新華日報》戰地記者陸詒親赴前線採訪,把王范堂與敢死隊的英勇事跡寫成報導,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王范堂也因戰功升任第一五八團三營營長
1938年9月,王范堂率部在大別山一帶與日軍血戰,升任第二十七師直屬的第一一團副團長,作戰中身負重傷,傷愈後又加入中原運動戰,在河南南陽等地與日軍周旋。1942年調防重慶,參加石牌要塞保衛戰,與日軍對峙至抗日戰爭勝利。在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時,王范堂和第二十七師師長黃樵松一起營救過被捕的該師團級軍官、共產黨員陳扶民等7人,還放走在自己部下任連長的共產黨“嫌疑”孫浩等3人。

1946年

1946年,王范堂任國民黨第三十軍二十七師七十九團團長。1948年7月,三十軍調往太原。代軍長黃樵松不願跟隨國民黨頑固派打內戰,策動該軍起義王范堂積極參與,親自護送黃樵松派與解放軍聯繫的代表。起義前夕,王范堂奉黃之命赴西安安置其家小,接著回石泉看望急電催他回家的母親。期間,黃樵松因部下告密被閻錫山逮捕,押至南京殺害,起義夭折。

1948年

1948年冬,王范堂任國民黨第三十軍第三十師少將副師長。1949年春開往成都駐防。12月23日,該師師長謝錫昌率全師官兵約7000人在成都通電起義,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編。他奉派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軍政大學高級研究班學習,1950年12月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學校軍事教官。

1952年

1952年7月,王范堂轉業回到石泉。不久,又根據上級安排,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抗美援朝一開始,政府號召捐獻,他說服妻子把積攢應急的300元全部捐給國家。1953年,王范堂在西北民大結業,分配到漢中地區工作,曾當選為褒城縣人民代表。1955年調任漢中市文化館副館長。他不辭辛勞,跑遍市轄200多個生產大隊,組織文藝活動,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1976年退休。1987年5月9日因病逝世

奔赴前線

王范堂,自幼生性好動,喜愛舞文弄棒打抱不平。1926年,從石泉縣第一高等小學堂畢業後,不願隨父經商,應聘到後柳鎮石佛寺國小任國文教員。在學校里,他看到當時政府腐敗、地方官吏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種種行徑,尤其是鳳凰山抗暴首領鄭克斗用土槍土炮領導農民鬧革命失敗後,被軍閥吳新田在漢中殺害的事實,深深地震撼這個血氣方剛的漢子。他感到只有拿起武器,才能抗暴除惡,伸張正義,便毅然投考馮玉祥舉辦的軍官學校。畢業後,他隨西北軍出潼關,到河南,由於他拼搏作戰,勇敢頑強,很快就由排長升為連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王范堂正在武漢軍校帶職學習,這期學員是由整編部隊的部分營、連長組成的。1936年底入校學習,原定學習期限為一年。“盧溝橋事變”的訊息傳到武漢後,武漢各界民眾義憤填膺,民眾團體紛紛發表宣言,呼籲抗日,聲援二十九軍的正義行動。在抗日救亡思想的感召下,武漢軍校一掃往日平靜的氣氛。王范堂想,國家正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不要說是軍人,就是普通老百姓只要還有一點中國人的良心,怎堪日寇肆意踐踏我國領土,蹂躪我國人民,何況自己是有職有銜的軍官!民族自尊心驅使他決心到抗戰的最前線去,會同一些學員向校方呈遞了參戰的請求書,並作好了隨時奔赴前線的準備。
抗日戰爭抗日戰爭
就在王范堂要求奔赴抗戰最前線的時候,接到了上級停止學習,立即返回部隊的命令。當時,王范堂所在的國民黨二十七師在江蘇淮陰,淮安一帶駐防。王范堂當時是二十七師七十九旅一五八團三營七連連長。在他返回部隊的同時,部隊也奉命北上。增援二十九軍。王范堂趕到部隊後,才知道局勢已經十分危急。北平外圍,中日雙方都在調集大批軍隊,北平天津已處在日軍的包圍之中,戰鬥規模不斷升級,隨時都有可能淪陷。二十七師奉命在保定地區良鄉縣一帶布防,王范堂所率的七連就在良鄉琉璃河畔。離盧溝橋只有60多里處。一次,在他連前沿陣地,突然發現一支日軍騎兵小分隊,有十來個人,不知是敵人沒有發現有中國軍隊,還是故意闖入中方陣地進行偵察,一個個騎著日本戰馬,耀武揚威地竄來竄去。這時,王范堂已到琉璃河十多天了,一直沒有和日軍正面交戰,戰士們早巳按捺不住心頭怒火,沒等日軍騎兵全部進入火力網,就迫不及待地開槍射擊。前面的兒個日軍應聲落馬,後面的日軍拋下同夥們的屍體落荒而逃。這次戰鬥全連擊斃日軍騎兵3人,繳獲戰馬3匹,是二十七師最早繳獲的日軍戰馬。初戰獲勝,王范堂所率的七連士氣大振。
9月中旬,日軍繼續向南推進,這時,王范堂所在部隊已處於日軍的包圍之中,他依然率領全連固守在琉璃河一帶的陣地上。一天,部隊突然接到向保定方向突圍的命令,當時還有些想不通,怎么會不戰而退呢?但他還是隨著大部隊撤退下來。撤退到保定時,這裡已成為一座空城。

轉移勝仗

北平失陷後,華北戰局急轉直下,日本侵略軍乘勢向西推進。王范堂所在的二十七師由良鄉縣經保定撤到石家莊集結待命。到1937年10月,即奉命向山西太原轉移。此時,路上已很少見到逃難的老百姓,過往軍隊也很少了。當進入山西境內的娘子關地區時,狹長的山道上就只剩下他們孤單單的一支隊伍了。當時處境很危險。由於北平失陷,保定、石家莊先後棄守,日軍在這一帶如入無人之境,瘋狂向西挺進。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已成犬齒交錯狀,七十九旅正處在日軍腹地的齒尖上,隨時都可能和日軍遭遇。當王范堂所在部隊進入娘子關地區的第三天上午,老百姓反映,有一支日本軍隊與他們同方向前進。後來發現,就在他們第一天夜裡經過的官溝,有一支日本軍隊正在溝里村莊宿營,已隱約聽得見戰馬的嘶叫聲,從望遠鏡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日軍的太陽旗。不用多想,決戰就在眼前。旅長黃樵松果斷地下達命令,發起進攻的信號,霎時間,所有輕重武器同時向官溝村里的日軍開火,溝內日軍一片混亂。這時,有一股日軍衝出村口,向溝東逃竄,王范堂連受命作為先鋒連繞到溝東,搶占山口,堵截潰逃日軍。他命令三排正面迎敵,實行緊急堵截。三排士兵一邊衝鋒,一邊射擊,和日軍混戰在一起。王范堂率一排、二排迅速趕到,殘餘的日本兵才被趕回莊內。此時,衝鋒號已經吹響,友鄰部隊吶喊著衝下山坡,日軍被團團圍困在莊內。將近50個小時的戰鬥勝利結束了,共殲滅日軍一個聯隊約1000人,我方僅傷亡十分之二、三。在這次戰鬥中,作為先鋒連連長王范堂,實現了與日軍正面作戰的夙願,並且為戰勝日軍感到無比痛快。
抗日戰爭抗日戰爭

血戰台兒莊

台兒莊這個山東省南部的一個小鎮,是徐州的門戶,軍事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3月,日寇在這裡擺下了兩個精銳師團,要和中國軍隊決戰。 當時,池峰城的三十一師主力駐守在台兒莊內,直接擔負莊內的守備。師部設在運河以南,隔河指揮。王范堂所在的的二十七師駐守在台兒莊莊外東南地區,與三十一師守城部隊遙相呼應。由於當時火車每次只能運送一個團,且要避免日軍轟炸,部隊到達台兒莊的時間參差不齊。池峰城的三十一師、張全照的三十師比黃樵松的二十七師先到一步。而二十七師的一五七團,一六O團又比王范堂所在的一五八團先到一步。一五八團趕到台兒莊東南地區時,台兒莊內外的戰鬥已經很激烈。一五八團作為預備隊,在師部附近集結待命。
台兒莊戰役台兒莊戰役
清晨,日軍攻破台兒莊北門,三十一師守備部隊與日軍展開激烈的搏鬥,形成拉鋸戰。我方雖經多次反擊,均未能將日軍趕出莊外。部隊傷亡慘重,形勢十分危急。此時,莊外各部均遭到日軍猛烈炮轟。二十七師前後陣地也與日軍發生激戰。當天上午,二十七師師長黃樵松命令一五八團三營副營長時尚彬,七連連長王范堂各率七、八兩個連增援莊內守軍。時尚彬、王范堂接到命令立即投入了反擊戰鬥。由於莊內地形複雜,而且敵我雙方已交織在一起,八連進莊後,遭到日軍機槍火力伏擊,不到半個時辰,官兵犧牲殆盡。當副營長時尚彬見到王范堂時,聲淚俱下地喊道:“王連長呵!八連全完了!”由此可見當時戰鬥之激烈。
28日黎明,日軍由西北角向西南方向猛攻,攻勢十分凌厲,妄圖切斷莊內守軍與三十一師師部的聯絡,置莊內守軍於死地。守城指揮部迅速調集部隊從兩側組成輕重機槍火力封鎖網,封鎖日軍進攻路線,同時命令王范堂連在正面進行阻擊王范堂接受命令後,為了減少傷亡,有效地阻擊日軍進攻,他利用有利地形組成火力網,並有重點地配備兵力。將全連三個排分為三條戰線:第一線在前沿陣地與日軍對壘,全力阻止日軍進攻;二線隱蔽其後,隨時準備接應一線,應付突變;三線為後備隊,抓緊時間休息。三條戰線隔一段時間調換一次。就這樣在友鄰部隊的大力配合下,經過2天3夜的激烈戰鬥,打退了日軍—次又一次地進攻,守住了陣地。
31日拂曉,日軍停止了正面進攻,前沿陣地一片寂靜王范堂的全連尚剩57人,戰士們激戰了幾夜,睏倦已極,倒地便睡。王范堂發現陣地前100米左右的開闊地帶,出現多條縱橫交錯的壕溝,偶爾可見日軍太陽旗在溝內晃動。很明顯,日軍經過晝夜強攻,由於地面火力封鎖太強,很難奏效。為避開中國軍隊的地面火力,他們通過構築坑道,向前沿逼近。王范堂當即向守備指揮官王冠五報告,並建議儘快集中莊內迫擊炮,強轟陣地,摧毀敵人坑道,然後組織輕重機槍掃射,殲敵於坑道內。王冠五聽到王范堂報告,親自到前沿陣地觀察,並採納了他的建議。用猛烈的炮火進行轟擊,部分日軍被迫撤離了坑道。
當天,日軍在這一線的攻勢明顯減弱。為了徹底擊退由西北角侵入的日軍,王范堂向守備指揮部提出,讓他連交出前沿陣地的防務,由自己率領全連尚存的57名官兵,組成敢死隊,繞到敵側,前後夾擊,以求全殲入侵之敵。守備總指揮王冠五接受了王范堂的請求,並擬定了詳細地戰鬥方案。
57人敢死隊組織起來後,當時王范堂鄭重宣布:“我們是敢死隊員。敢死隊員就是要以死報國!”他看著眼前這些從日夜奮戰中倖存下來的敢死隊員,想著那些朝夕相處已經為國捐軀的戰友王范堂的眼淚奪眶而出。
31日黃昏,在密集炮火的掩護下,王范堂率領的57名敢死隊員,迅速到達了目的地。此時,敢死隊與日軍僅一牆之隔。炮彈在牆內的日軍陣地上炸成一片,日軍的吆喝聲、呻吟聲時時傳到牆外。為了不失時機地打擊龜縮在西北角的日軍,敢死隊劃分為6個戰鬥組,分別選擇了越牆地點。我軍炮擊停止後,6個小組同時從掩蔽體內飛馳而出,越過城牆與日軍廝殺在一起。敢死隊員們見敵人舉刀便剁,抬槍就打,一個勁地向前沖。王范堂帶著幾個戰士剛衝進一條坑道,迎面就來了7、8個日軍。王范堂正準備舉槍射擊,後邊幾個戰士一擁而上,同時向日軍開了火。這7、8個日軍還未搞清是怎么回事,就做了槍下鬼。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搏鬥,日軍丟下60來具屍體,向北狼狽逃竄。偷襲取得了成功,奪回了西北陣地。在這次戰鬥中,王范堂全連57名敢死隊隊員僅存13人。
戰鬥勝利結束後,負責莊內守備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接見並嘉獎了王范堂率領的13名倖存的敢死隊員,敢死隊使參戰的官兵受到極大鼓舞
台兒莊大會戰後十餘年間,王范堂先後被提升為副營長、營長、副團長,團長直到副師長。在抗日戰爭的決戰階段,他又參加了武漢保衛戰等許多重要戰役,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蔣介石一手挑起的內戰中,他為國民黨出過力,賣過命。這是王范堂因受歷史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一段悲劇。但他最終認清了國民黨政府的反動與腐敗,毅然率部起義,投入到人民的懷抱。

晚年餘暉

1949年12月王范堂在成都起義後,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學習。1952在12月畢業後分配到西南軍區高級步兵學校擔任訓練部教員。1952年7月王范堂回響組織號召,轉業回鄉,參加地方建設。他攜妻劉先濤回到渴別已久的石泉。縣委安排他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1953年底結業後,被分配到漢中市文化館擔任副館長。 王范堂到漢中,便一頭扎在文化館里,想用昔日的敢死精神,為發展漢中地區的文化事業作一番努力。一年裡,他有一半時間是在農村度過的,跑遍漢中市200多個生產大隊,在農村積極組織文藝宣傳活動,聞名全國的漢中張寨農二哥詩社就是王范堂親自組建起來的。因其有過在舊軍隊里服過務的經歷,被深深地打上了反動歷史的烙印,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動亂中,王范堂一度停止了工作。
王范堂王范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組織為王范堂落實了政策,恢復了工作。這時,他雖已退休,仍決心用有限的精力,將自己在抗日戰爭中所經歷的事件寫成回憶錄,傳給子孫後代。他給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人民政協報》、《團結報》,漢中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石泉縣誌辦公室等單位寫的多篇文稿,被發表或收進專著
1987軍,是抗日戰爭勝利四十周年,王范堂已進入了80高齡。正當他滿懷激情,準備出席漢中市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四十周年紀念大會時,突發腦溢血,被病魔奪去生命
偉大的抗日戰爭已經作為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光輝歷史載入史冊。王范堂在這次戰爭中所作出的貢獻,也將永遠銘記在人民的心中。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