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州(北魏營州)

營州(北魏營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營州自古與中原同步發展,是中國的一部分。營口金牛山猿人化石與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屬舊石器時代,遼西紅山文化仰韶文化有共同的“之”字陶紋,遼東半島原始文化與龍山文化類似,可見遼寧遠古即與中原聯繫中原同步發展,是中國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州
  • 位置:遼寧朝陽
  • 來源:《尚書·舜典》
  • 實質:是中國的一部分
遼寧營州,北魏,

遼寧營州

營州自古與中原同步發展,是中國的一部分。營口金牛山猿人化石與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屬舊石器時代,遼西紅山文化仰韶文化有共同的“之”字陶紋,遼東半島原始文化與龍山文化類似,可見遼寧遠古即與中原聯繫中原同步發展,是中國的一部分。
尚書·舜典》分十二州,其幽州(冀東北)、營州即今遼寧之地。(禹貢)分九州,其冀州青州即遼寧地域,其時夏朝建立。《詩經、商頌》“相土(王)烈烈,海(渤海)外有截”指遼寧。喀左出土商代渦紋銅壘,餎文“父丁孤竹,亞微”,孤竹國在遼方西部,從興城北票,包括喀左,孤竹國君亞微為父丁鑄銅壘。周朝建立,孤竹國王子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死”。周朝封建遼寧為燕國,喀左出土燕侯盂,餎文“匽侯作饋盂”。燕國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統治遼寧八個世紀。燕在遼河大凌河兩岸,遼陽、錦州、朝陽農業發展。春秋時代,燕為北方大國,戰國燕為七雄之一,《史記·匈奴傳》記載,燕國名將秦開打敗東胡,修築燕長城,設上谷、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東胡,保護中原先進文化。可見,從舜帝時起,夏、商、周、春秋、戰國,遼寧屬於中國的侯國、州郡,是中國在北方的一部分。
唐朝東北地區營州唐朝東北地區營州
秦統一,於燕故地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廣陽六郡,秦長城東至遼東。西漢設遼西、遼東兩郡,人口六十二萬。漢武帝用兵衛滿朝鮮荀彘率遼東兵從遼陽出發渡鴨綠水攻占衛滿朝鮮。漢分其地,置玄菟、樂浪、臨屯真番四郡,玄菟郡乃今遼寧的一部分。《漢書·地理志》記遼寧郡平郭縣(蓋縣·熊岳)“有鐵官、鹽官”並在遼陽鞍山營口、大連、撫順、清原、喀左、凌源出土漢代鐵器。並出土漢代半刃錢,五銖錢
東漢初,北方、西北的匈奴鮮卑烏桓和東部高句麗等少數民族進犯中原,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祭彤為遼東太守,坐鎮三十年,大敗鮮卑。東漢末趙苞任遼西太守,於柳城(朝陽)“棄母全城”大敗鮮卑封鄃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公孫度任遼東太守,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分遼東為遼西、中遼二郡,設太守,度為營州刺史“王遼東”。度死,子恭封永寧鄉侯,子康嗣位斬袁尚,封襄平侯,相繼為遼東太守。三國魏文帝拜康子淵為大司馬,公孫氏在遼東統治了三代,公元238年滅。時為魏明帝景初二年。遼寧地處東北邊,秦末兩漢中原避難人口東來,遼寧、遼西、右北平及玄菟一部分,為遼寧地區,人口百萬,帶來中原文化,發展了遼寧經濟,開闢了遼寧到山東的海上交通。魏晉南北朝,鮮卑人慕容氏魏初入據遼西,晉太康六年285年慕容廆前燕,占遼寧大部分地區,以柳城(朝陽)為中心,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北燕北票發現馮跋弟馮素弗墓葬,出土“遼西公章”金印。
北魏置營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所轄之地均在今遼寧境內。唐末地入契丹,改置營州於廣寧(今河北昌黎),五代後唐時又為契丹所取。
十二州說,即從原九州青州分出營州,從冀州分出并州,,從雍州分出梁州。

北魏

營州,南北朝時設定的州。
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治所在龍城縣(隋朝時改名柳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轄區約今遼寧省大凌河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兒河流域一帶。隋朝開皇初年,置營州總管府,大業初年府廢。改為遼西郡。戶七百五十一,下領一縣:柳城縣。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為契丹所占。聖歷二年(700年),僑治漁陽。唐朝開元五年,還治柳城縣,天寶元年(742年),更名柳城郡。戶九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領一縣:柳城縣。乾元二年(758年),復改營州。上元二年(761年),屬奚。遼朝時,營州屬南京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