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天麻

烏天麻

烏天麻(學名:Gastrodia elata f.glauca )亦稱鐵乾天麻。植株高大,最高可達150~200厘米,莖稈灰褐色,有白色條斑。花黃綠色,花期6-7月。果實有棱形、倒楔形。塊莖大的可達800克。根狀莖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節較密,最長可達15厘米以上,單個最大重量達800克,含水量常在70%以內,有時僅為60%。主產中國貴州西部、雲南,在雲南栽培的天麻多為此變型種。烏天麻是名貴中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症。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分布,藥材特性,性狀,採制,藥用價值,栽培技術,種植區域,種麻選擇,培養蜜環菌材,栽培方法,田間管理,收穫,

形態特徵

烏天麻植株高150~200厘米,根狀莖肥厚,塊莖狀,橢圓形至近啞鈴形,肉質,長8-12厘米,直徑3-7厘米,有時更大,具較密的節,節上被許多三角狀寬卵形的鞘。莖直立,稈灰褐色,有白色條斑,無綠葉,下部被數枚膜質鞘。總狀花序長5--50厘米,通常具30-50朵花;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1. 5厘米,膜質;花梗和子房長7-12毫米,略短於花苞片;花扭轉,黃綠色,近直立;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長約1厘米,直徑5-7毫米,近斜卵狀圓筒形,頂端具5枚裂片,但前方亦即兩枚側萼片合生處的裂口深達5毫米,筒的基部向前方凸出;外輪裂片(萼片離生部分)卵狀三角形,先端鈍;內輪裂片(花瓣離生部分)近長圓形,較小;唇瓣長圓狀卵圓形,長6-7毫米,寬3-4毫米,3裂,基部貼生於蕊柱足末端與花被筒內壁上並有一對肉質胼胝體,上部離生,上面具乳突,邊緣有不規則短流蘇;蕊柱長5-7毫米,有短的蕊柱足。蒴果倒卵狀橢圓形,長1. 4-1. 8厘米,寬8-9毫米。花期6-7月。
烏天麻烏天麻
根狀莖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節較密,最長可達15厘米以上,單個最大重量達800克,含水量常在70%以內,有時僅為60%。

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貴州西部、雲南東北部至西北部。

藥材特性

性狀

塊莖長橢圓形。扁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略透明,多不規則縱皺紋,有由潛伏芽排列成的多輪橫環紋,具點狀痕點或膜質鱗葉有時可見棕黑色菌索。頂端有殘留莖基(春麻),或為紅棕色鸚哥嘴狀頂芽(冬麻),末端有自母體麻脫落後的圓臍形疤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角質樣,黃白色或淡棕色。氣微,味甘,微辛。

採制

冬至以後採挖者稱“冬麻”,體重飽滿質佳;立夏以前採挖者稱“春麻”,體松皮多皺縮者質次。挖出根莖立即洗淨,擦去外皮,蒸透,60℃以下烘乾或曬乾。

藥用價值

古醫藥書中對天麻用途記述較少,《神農本草經》列天麻為上品,認為有“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之功效。也即可治療神經頭痛,通風鎮靜作用,《本草綱目》則對天麻進行了較系統的概述:“赤箭辛,溫,無毒,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延年。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久服益氣,輕身長年。治癱瘓不隨,語多恍惚,善驚失志。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開竅,通血脈。服食無忌。治風虛眩暈頭痛”。中國民間傳統用天麻燉母雞治頭暈和多種疾病,並作為滋養品和保健品,是有根據的,也有很好的效果。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將天麻功效綜述為:“主治高血壓、眩暈、頭痛、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兒驚 等症。”也有將天麻用作為高空飛行人員的腦保健藥物,可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療老年性痴和,總有效率達81.8%。
在現代醫療臨床套用中,天麻的作用主要用以治療以下疾病:
1.鎮靜作用
2.改善睡眠(安神)
3.抗驚厥作用
4.抗炎作用
5.鎮痛作用
6.對心腦血管系統的作用
7.驚風抽搐,肢體麻木,手足不遂
8.頭痛腦暈
9.神經痛
10.冠心病心絞痛
11.面肌痙攣
12.治療腦外傷綜合症
13.治療神經衰弱,血管性頭暈和抑鬱性神經症。

栽培技術

比起紅天麻和黃天麻,烏天麻形態更好,折乾率更高(3斤鮮品乾一斤乾品),而且質量好,價格也高出好幾倍幾倍。烏天麻之所以價格高,除了質量好外,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因為野生分布的烏天麻很少,人工栽培的也不多。因此烏天麻有很高的種植價值,在種植烏天麻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種植區域

最好在1500-2000米的地方,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方引種栽培,長勢很差。因此,在高山冷涼的地方種植烏天麻,就能優質高產。

種麻選擇

烏天麻箭麻含水量較少,數量相同,形態大小一樣的天麻,通常一斤紅天麻是40-50個,而烏天麻只有30-40個。這樣在引烏天麻種時既要稱取重量,又要計算出種麻數量。種植一平方米紅天麻需種麻是1斤,種植一平方米烏天麻,則要用種麻1.2斤。

培養蜜環菌材

在栓皮櫟,麻櫟,槲櫟,櫻桃樹,花楸樹,牛奶子,化香樹等,這類樹木質堅實耐腐,且樹皮粗,不易脫落。這類樹木栽培烏天麻最好。樹木直徑以5-12厘米粗,斷筒時以50厘米長為宜。直徑5厘米以下的樹枝,可砍成5-10厘米長的短枝,均勻擺放在粗菌材的周圍。菌材用量,按每平方米(或一窖)8-10根,重量25-30公斤,短枝8-10公斤計算準備。菌材培養時間春季3-4月,一窖用菌種二瓶,秋季8-9月,一窖用菌枝1.5斤。

栽培方法

播種時,種麻靠近菌材擺放,一根菌材上擺放6個種麻,菌材中間4個,兩頭各放一個。穴栽、行栽均可。栽培深度15厘米左右。栽培穴覆土時,用細土覆蓋,須填實。做到種麻與土之間,菌材、菌枝與土之間無縫隙。栽培穴上面用闊葉樹落葉、茅草、稻草,玉米秸等物覆蓋,覆蓋厚度2-3厘米。然後開好排水溝。

田間管理

(1)冬季和初春要用覆蓋物保溫,穴內10厘米以下土層溫度維持在0-5℃七、八、九三個月一定要覆蓋物或搭蔭棚來調節溫度,將溫度控制在26℃以內。
(2)水分管理12-3月控濕防凍,土壤含水量30%,見墒即可。4-6月增水促長,土壤含水量60-70%,手握成團,落土能散。7-8月降濕降溫,土壤含水量60%左右。9-10月控水抑菌,土壤含水量50%左右,手握稍成團,再輕捏能散。11月,土壤含水量30%左右,乾爽鬆散。同時在生長季節注意清除雜草和防治病蟲害。

收穫

在霜降以後採挖,採挖時,應在天晴土爽之時,忌在雨天或雨天過後1-2天內採挖,採挖時,需準備兩類筐、箱,一類專裝種麻,一類專裝商品麻。其中種麻及時播種或按要求運輸貯藏。商品麻也要及時加工乾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