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經天麻

滎經天麻

滎經天麻,四川省滎經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滎經縣盛產天麻,是四川省天麻生產基地縣之一,其地處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境內四面群山環抱,竹類、樺木、櫟樹等樹種資源豐富,氣候涼爽,雨量充沛,有適宜天麻的最佳生態環境,為天麻生長最適宜區。滎經天麻肥大堅實,頂端有紅粽色或紅色芽苞,底端有圓臍形的疤痕,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呈半透明,細皮嫩肉,質堅硬,斷面細密,角質狀,被形象的描述為“鸚哥嘴,紅撻帽,荷苞形,玉帶纏腰,細皮嫩肉半透明”。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滎經天麻”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滎經天麻
  • 產地名稱:四川省滎經縣
  • 品質特點:肥大堅實,呈半透明,氣微,味甘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63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08月17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滎經天麻肥大堅實,橢圓形,略扁,長3—9厘米,寬1.5—6厘米,厚0.5—2厘米,頂端有紅粽色或紅色芽苞,俗稱鸚哥嘴。底端有圓臍形的疤痕,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質堅硬,斷面細密,角質樣,呈半透明。氣微,味甘。滎經民謠“鸚哥嘴,紅撻帽,荷苞形,玉帶纏腰,細皮嫩肉半透明”形象概述了滎經天麻的典型特徵。
滎經天麻滎經天麻

內在品質

滎經天麻藥用歷史悠久,有祛風定驚、治療頭暈等作用,品質優於全國其他產區,其主要成分天麻素含量高,高於普通天麻。
產 品
天麻素
滎經天麻
≥ 0.6%
普通天麻
≥ 0.2%

藥用價值

天麻,味辛濃厚,性平微溫,無毒,為肝家氣分藥,肝虛不足,風從內生者,天麻以補之。諸風掉眩,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治。小兒驚痰風熱,服天麻即消。“主頭風,頭痛,頭暈虛眩,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李時珍還給了天麻另外一個名字叫“定風草”。《本經》言:“天麻可殺鬼精物蠱毒惡氣者,以其能定風,鎮八方之邪氣也,久服益氣力。”
現代臨床上,天麻常與鉤藤相須為伍,天麻甘平滋潤,養液緩急,通血脈,治風範圍廣,既能熄內風,又能定外風。鉤藤苦微寒,偏於清肝熄風,治療肝熱之動風及眩暈、頭痛、目赤等證。對於治療高血壓及其他各種眩暈的效果都非常顯著。

產地環境

滎經縣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的盆周山區,森林覆蓋率高達67%,數十種樹木(櫟樹、化香樹、華木、野核桃、櫻桃樹、楓香樹)都可用於種植天麻,680—3666米的立體海拔氣候尤為獨特。產區整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34℃,平均無霜日數293天,年平均降雨量1253毫米,最高年達1762毫米,降雨時間多集中於7—8月,相對濕度81%,年平均日照時數948.8小時。滎經縣海拔1000—2200米區域內腐殖質土壤多,土層深厚、排水性強,是天麻生長最適宜區域。
滎經天麻滎經天麻

歷史淵源

中國古方中有以天麻為主,配合多種藥物為丸治癲癇病的記載。安徽名老中醫孫樂知曾著文稱:“四川滎經所產天麻,體實澤亮,呈半透明,品質尤佳,為道地藥材,故臨床醫方常用明天麻一名”。滎經天麻有紅桿、水紅桿、烏桿、青桿、白桿、黑桿等六個品種,品質以烏桿尤佳,其中烏桿和水紅桿占全縣產量的95%以上。
解放前,滎經天麻都為野生,上市量不多。
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重視關懷下,滎經天麻人工栽培取得成功,經過長期生產實踐,滎經縣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天麻種植技術,種出的天麻毫不遜於本地野生天麻。
1979年,國家下達滎經天麻出口任務25市擔(1250千克),同年又由供銷社直接提供外貿出口滎經天麻1000千克,以之優惠購回進口日野牌載重汽車3輛、豐田牌汽車一輛、鋼材20噸。
1980年,滎經天麻繼續提供外貿出口5市擔,並連續兩年獲得四川省醫藥公司系統經營管理一等獎。
1981年,成都中藥材站在著名旅遊區都江堰開設旅遊商店選用滎經天麻;廣東省新會縣藥材公司為供應遠洋客輪以及上海市藥材公司等均曾派專人不辭萬里來滎經縣要求調供滎經天麻,以應外賓需要。
2006年,滎經縣開始在全縣的高山地區大力推廣天麻產業,讓天麻成為造福一方的富民產業。圍繞這個目標,滎經縣開啟了產業“奔跑模式”,投入天麻產業專項資金,出台天麻產業扶持政策,建設天麻產業園區、農業加工園區。
2011年,滎經縣經過多年實施天麻有性繁殖及仿野生規範化種植等技術,在保持滎經天麻原有品質的前提下,畝產突破1000千克,並建立了菌種場、麻種場,成立了滎經天麻專業合作社,逐步走出一條計畫規模化,發展規範化,種植生態化,用種良種化的發展的路子。
2013年,“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滎經天麻作為本縣特色產業,被納入國家總體規劃。

生產情況

2011年,滎經天麻保護總面積10.686萬公頃,年產量5000噸。
2016年,滎經縣天麻產業化經營已初具規模,天麻種植面積達4500餘畝,創造產值1.62億元。成立了6家天麻專業合作社,全縣總計四家企業(合作社)獲得了天麻有機產品認證,認證面積達1200餘畝,成功註冊了“相嶺牌”、“滎山牌”、“滎恆牌”等天麻產品商標。
滎經天麻滎經天麻

產品榮譽

2002年,滎經天麻獲“中國西部博覽會名優農產品獎”。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滎經天麻”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滎經天麻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四川省滎經縣新建鄉、三合鄉、新廟鄉、泗坪鄉、烈士鄉、滎河鄉、民建鄉、花灘鎮、安靖鄉、烈太鄉、六合鄉、新添鄉、天鳳鄉、寶峰鄉、大田壩鄉、龍蒼溝鄉、煙竹鄉、青龍鄉、五憲鄉、附城鄉、嚴道鎮等21個鄉鎮的所有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2°20′—102°56′,北緯29°29′—29°56′。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要求
滎經天麻適宜於生長在散射光下(50%—70%左右的光照),夏季平均氣溫20℃左右,土壤含水量40%—60%,空氣相對濕度70%—90%的溫暖環境。產地植被為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及灌叢,以青岡、櫟樹、樺樹、粟樹等不含芳香油脂的闊葉樹種為好。土壤要求質地好、粘沙適中、腐殖質深厚、pH值5—6.5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地勢要有一定的坡度(30℃以下),環境無雜菌污染。
(2)品種範圍
滎經天麻有烏天麻、紅天麻、水紅天麻、青天麻、白天麻、黑天麻等六個品種,其中以烏天麻、紅天麻量最大,占全縣天麻產量的95%以上。用烏天麻作母本、紅天麻作父本培育出的“烏紅天麻”雜交種和用紅天麻作母本、烏天麻作父本培育出的“紅烏天麻”在產量或品質上有優於親本的現象,在滎經有逐步發展成為主推品種的趨勢。烏天麻、紅天麻和烏紅天麻、紅烏天麻是滎經天麻的主栽品種。
(3)生產控制
烏天麻、紅天麻、烏紅天麻、紅烏天麻對產地海拔的要求有所不同:烏天麻適宜於1300—2500米的海拔,不能種植于海拔1000米以下;紅天麻適宜於600—1500米的海拔;烏紅天麻適宜於1000—2500米的海拔;紅烏天麻適宜於600—2000米的海拔。此外,由於烏天麻開花結果比紅天麻早一個月,因此蜜環菌、萌發菌(簡稱“兩菌”)的培育時間有所不同:烏天麻在5月份為好;紅天麻可在3—4月份培育;烏紅天麻或紅烏天麻在3月左右為宜。滎經天麻在種植時主要把握好以下技術環節:
A麻種培育
有性繁殖育種:選用原產於滎經境內的150克以上、麻形粗短、頂芽健全、無病蟲、無損傷的箭麻個體作種麻。種麻開花後採用人工授粉,蒴果成熟後,及時播種於菌床上,第二年麻種生長半年以後,栽培前挖取種麻。
無性繁殖留種:栽培條件下無性繁殖1至2代的白麻、米麻可作為種麻。
B蜜環菌培養
天麻無根、無綠色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與蜜環菌共生,依靠蜜環菌為其生長提供營養,因此,種植天麻首先必須培養好蜜環菌材。
培養時間:蜜環菌材一年四季均可培養,但滎經縣3—7月是菌材培養的最佳時期。9—10月也可培養菌材,用於翌年開春天麻種植。
制坑消毒:制坑規格有兩種:一是長1.25米×寬0.8米×深0.1—0.15米=1米2;二是長0.7米×寬0.7米×深0.1—0.15米=0.49米2。制好坑後在坑底施百蟲靈防蟲害。
菌材準備:除松、杉、柏、樟等含油脂或芳香氣味的樹種外,很多樹種均可作菌材,其中以青槓、樺樹、板粟、野櫻桃等闊葉樹為好。種植一平方米天麻所需蜜環菌材約50斤。其中大菌材的直徑為6—8厘米,長27—30厘米的鮮段材約40斤;拇指粗的小菌材長3—5厘米的樹枝條約10斤。砍魚鱗口數刀,每節段材砍2—3面口,再用千分之一多菌靈浸泡4小時消毒。種植一平方米天麻需5斤左右的青槓、板粟等闊葉乾樹葉,浸泡24小時後待用。
菌材培養:
(1)擺放菌材:先將坑底挖松,在坑內擺放一層青槓樹葉,將大菌材按魚鱗口的方向,正、倒節相間平行單排擺放於樹葉上,每節間隔6厘米左右。擺完一層後,在大菌材間隔和坑內空隙處,放置菌枝。
(2)點播菌種:先將蜜環菌瓶打開,然後將菌種分成手指頭大的塊狀顆粒放入大菌材魚鱗口兩邊、節段兩頭以及菌枝上,並蓋一薄層腐質土,將菌枝掩住與大菌材齊平,擺放一層樹葉,澆灑適量水,使菌材、菌枝和薄土均勻打濕,再蓋10—15厘米厚的栽培土(此法叫固定菌材培養法)。照此方法,再往坑中擺放第二層菌材、菌枝、菌種後,又填空一點栽培土,覆蓋一薄層青槓樹葉,一箱可以培養5—6層菌材(這種方法叫活動菌床培養法),再澆足水,最後蓋10—15厘米厚的栽培土(成龜背形)。
管理要點:蜜環菌生長不需要陽光,因此,在培養蜜環菌材的坑上面,須覆遮蓋物,或搭蔭棚,以便遮蔭保濕。種植時坑中水分給足後,菌絲定植期一般不需再灑水。一個月後,將覆蓋土扒開一部分,檢查接觸菌材、菌枝層的水分,若顯乾燥,需及時灑水。在建設基地時要開好排水溝,以防水漬,影響菌索生長。
C栽培
下種時間:天麻休眠期間下種為宜,滎經縣春播3—4月,冬播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為適宜下種期。
栽培方法:
制坑消毒:制坑規格與蜜環菌材培養類同。為防治白蟻危害天麻在菌窖中施百蟲靈(獸用祛蟲藥)殺滅。
點播麻種:
1、採用活動菌材培養的:將培養好的蜜環菌材和菌枝分別從坑中起挖出,用培養蜜環菌材的方法,在天麻種植坑內擺放一層菌材和菌枝,把點播菌種改為點播麻種。點播麻種時,儘量將麻種的尾部靠近菌索茂密的菌材處,即頭偏上、尾朝下,偏度15°左右,讓其儘快接活麻種,再填充菌枝至菌材頂部,最後蓋林間腐質土過菌材頂部10—15厘米左右(龜背形)。
2、採用固定菌材培養的:只將上層栽培土挖開至小菌枝處,按照上述方法點播麻種。
D採收
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方於立冬左右採挖,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方在11月左右採挖,採挖時間應在天睛時進行。
E加工乾制
水煮法:將要乾制的天麻以清水洗淨,用大鍋將水燒開,放入天麻,用大火煮至剛無白心時取出,用竹刀颳去粗皮,再放入1%的明礬水中浸泡10—15分鐘後,洗淨瀝出、烘乾。一般一級鮮天麻煮15分鐘左右,二級麻煮10分鐘左右,三級麻煮5分鐘左右。
水蒸法:用蒸籠將水燒開,上大汽後把天麻放入籠格中蒸至剛無白心時,放入清水中冷卻,及時用竹刀颳去粗皮,再放入1%的明礬水中浸泡10—15分鐘後,取出瀝乾、烘烤至全乾。
F按相關技術規程對乾制的天麻分級後進行包裝、標識、貯藏、運輸。

專用標誌使用

滎經縣地域範圍內的天麻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其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得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滎經天麻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