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

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顯祖
  • 別名:湯義仍,湯海若、湯若士、清遠道人
  • 國籍:明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湯家山
  • 出生日期:1550年9月24日
  • 逝世日期:1616年7月29日
  • 職業:戲曲作家、文學家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戲曲創作
  • 代表作品:《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
  • 祖籍:江西臨川縣雲山鄉
生平事略,主要作品,戲劇,詩文,小說,傳說故事,愛情故事,創辦書院,主要成就,戲曲成就,其他成就,後世影響,人物評價,紀念設施,

生平事略

湯顯祖瓷像湯顯祖瓷像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湯顯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原居臨川文昌里(今臨川文昌橋東太平街湯家山),後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內有攬秀樓、清遠樓、毓靄池、金柅閣等),故又自號清遠道人,晚年又號繭翁。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書、好文;祖父湯懋昭,字日新,博覽群書,精黃老學說,善詩文,被學者推為“詞壇名將”;父親湯尚賢是個知識淵博的儒士,為明嘉靖年間著名老莊學者、養生學家、藏書家,重視家族教育,為弘揚儒學,他在臨川城唐公廟創建“湯氏家塾”,並聘請江西理學大師羅汝芳為塾師,課教宗族子弟,生子湯顯祖、湯儒祖、湯奉祖(湯鳳祖)、湯會祖、湯良祖、湯寅祖;伯父湯尚質酷愛戲曲,還從事過戲曲活動,母親自幼熟讀詩書
雖然湯懋昭、湯尚賢父子門派不同,但均是滿腹經綸的學者,祖輩的認真求學的態度,在湯顯祖幼小的心靈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湯顯祖天資聰慧,從小受家庭薰陶,勤奮好學。5歲時進家塾讀書,12歲能詩,13歲(嘉靖四十一年)從徐良傅學古文詞,14歲便補了縣諸生。21歲中了舉人。按他的才學,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了。但是,跟隨整個明代社會一起墮落的科舉制度已經腐敗,考試成了上層統治集團營私舞弊的幕後交易,成為確定貴族子弟世襲地位的騙局,而不以才學論人。萬曆五年(1577)、萬曆八年(1580)兩次會試,當朝首輔張居正要安排他的幾個兒子取中進士,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幾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作陪襯。他打聽到海內最有名望的舉人無過於湯顯祖和沈懋學等人,就派了自己的叔父去籠絡他們。聲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許顯祖等中在頭幾名。以宰相之威勢,加以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誘惑,沈懋學等出賣了自己,果然中了高科;但湯顯祖卻潔身自好,一無所動。他雖然並不反對張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憎惡這種腐敗的風氣,因而先後兩次都嚴峻地拒絕了招攬。說:“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湯顯祖名落孫山。而且,在張居正當權的年月里,他永遠落第了。但因此,湯顯祖卻以高尚的人格和潔白的操守,得到海內人士的稱讚。張居正死後,張四維申時行相繼為相,他們也曾許他以翰林的地位拉顯祖入幕,顯祖都拒絕了。34歲,湯顯祖以極低的名次中了進士,布滿荊棘的仕途從此開始。他先在北京禮觀政(見習),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一住七年。自永樂以來,南京是明朝的留都。雖各部衙門俱全,實際上毫無權力,形同虛設,太常寺尤為其中的閒職。有人詠之於詩曰:“印床高閣網塵紗,日聽喧蜂兩度衙。”其閒寂可想而知。然而,當時南京卻是文人薈萃之地,詩文家不論,即戲曲家,前後就有徐霖、姚大聲、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諸名家。湯顯祖在此,一面以詩文、詞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學問,作書中蠹魚。雖至夜半,書聲琅琅不絕於口。別人問他:“老博士何為嗜書?”答曰:“吾讀書不問博士非博士。”這種恬淡自得的生活正同因投靠張居正而終於在這時被嚴加處分的文人形成鮮明的對照。
留都也不太平。這裡正進行著文學思想的激烈鬥爭。早在嘉靖時代,文壇上就盛行著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倡導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萬曆期間,以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後七子步其後塵,有加無已。風氣所及,一時有所謂前五子後五子廣五子續五子末五子之類。其中王世貞不僅有才能,而且有地位和勢力。萬曆十一年(1583),他以應天府尹的身份赴南京,後在這裡為刑部侍郎尚書,地位顯赫。士大夫趨之若鶩。許多人奔走在他門下。他的片言隻語,便可“翕張賢豪,吹噓才俊”,儼然為文壇盟主。可是,湯顯祖是一個尊重文學而不屈服於權勢的人,他重創新而反對復古,他注意汲取古代一切優秀的文學遺產而不為復古派所規定的範圍所局限。他的文學思想和旨趣與王世貞輩大相逕庭。因此,他雖與王世貞同在南都,且又為王世貞之弟世懋的直接下屬,卻不願與王氏兄弟相往還。他寫信給朋友說:“無與北地諸君接逐之意,北地諸君亦何足接逐也。”更有趣的是,湯顯祖為揭露文學復古派的真面貌,還約了友人把李夢陽、李攀龍、王世貞的詩文拿來解剖,劃出他們詩文中模擬、剽竊漢史唐詩的字句,塗塗抹抹,一一作俎上之論。王世貞知道後,也無可如何,啞然失笑而已。這表明,湯顯祖不僅不以權勢是從,而且當復古文學思潮籠罩海內時,他有主見,有特識,決不隨波逐流。這不是說湯顯祖有一種先天性的反抗性格,這實際上是他接受古代優秀的文化思想、特別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接受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反理學、反傳統、反專制的思想影響的結果。明代中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在哲學上,出現了王艮何心隱、羅汝芳、李贄等離經叛道的思想家。他們的觀點雖不盡相同,但都以掀翻天地的雄心,赤手縛龍蛇的氣概,痛斥口談道德而心存富貴的偽君子,並以“非聖無法”自命。在思想文化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湯顯祖早年就做了羅汝芳的學生,自小跟他學道,讀“非聖之書”。後來又與激進的禪宗大師紫柏交朋友,尤其敬仰激進的思想家李贄,讀其《焚書》,十分傾慕。他說:“如明德先生者(汝芳),時在吾心眼中矣,見以可上人(紫柏)之雄,聽以李百泉(贄)之傑,尋其吐屬,如獲美劍。”形成了他政治上、文學上的反抗性和鬥爭性,也被人稱之為“狂奴”。這樣,他不僅在品格上不願與專制的統治者同流合污,而且在政治上鋒芒畢露
湯顯祖畫像湯顯祖畫像
萬曆十九年(1591),湯顯祖在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論輔臣科臣疏》,嚴詞彈劾首輔申時行和科臣楊文舉、胡汝寧,揭露他們竊盜威柄、貪贓枉法、刻掠饑民的罪行,疏文對萬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擊。疏文一出,神宗大怒,一道聖旨就把湯顯祖放逐到雷州半島的徐聞縣為典史。一年後遇赦,內遷浙江遂昌知縣。在遂昌,他“去鉗剭(殺戮),罷桁楊(加在腳上或頸上以拘繫囚犯的刑具),減科條,省期會”,建射堂,修書院。有時下鄉勸農,常年則與青衿子秀切磋文字。這種古循吏的作風,終於使浙中這塊僻瘠之地大為改觀,桑麻牛畜都興旺起來。也許湯顯祖是把這裡當作他的理想王國了,在上述善政之外,竟然擅自放監獄中的囚犯回家過年,元宵節讓他們上街觀燈,為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一無顧忌。這使他的政敵終於抓住了把柄,待考核官員的時機一到,他們就出來暗語中傷。湯顯祖自然知道有人想趕走他。萬曆二十六年(1598),聽說朝廷將派稅使來遂昌擾民,他不堪忍受,便不待別人攻擊,給吏部遞了辭呈;他也不等批准,就揚長而去,回到家鄉。後來,吏部和都察院以 “浮躁”為由正式給他一個罷職閒住的處分時,他棄此敝履早過三年。
湯顯祖少年時受學於羅汝芳,羅是泰州學派王艮的三傳弟子,這一學派承繼了王守仁哲學思想中的有積極意義的部分,加以發展,又稱“左派王學”。這個學派抨擊程朱理學,懷疑封建教條,反對束縛個性。萬曆年間左派王學的最突出代表人物是李贄。在文學思想上,湯顯祖與公安派反覆古思潮相呼應,明確提出文學創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張,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湯顯祖雖然也創作過詩文等,但成就最高的還是傳奇。他是中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作現存主要有五種,即“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及《紫簫記》。“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
湯顯祖離遂昌任後,曾在臨川和李贄相見。李在獄中自殺後,湯顯祖作詩哀悼。他還推崇反理學的達觀(紫柏)禪師,稱李贄和達觀是一“雄”、一“傑”,認為“尋其吐屬,如獲美劍”。他們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湯顯祖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揭露腐敗政治、反對程朱理學和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基礎。
湯顯祖一生蔑視封建權貴,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貧,不肯與郡縣官周旋。這種性格作風使他同講究厲行氣節、抨擊當時腐敗政治的東林黨人顧憲成鄒元標等交往密切,也使他推重海瑞徐渭這樣“耿介”或“縱誕”的人物。湯顯祖的這種性格特點在作品中也有明顯反映。《明史》記他“意氣慷剴”,“蹭澄窮老”,這評語頗能概括其生平之要。
湯顯祖晚年思想比較消極,這同他潛心佛學有關,也同他辭官後長期置身於政治鬥爭之外有關。他自稱“偏州浪士,盛世遺民”,說“天下事耳之而已,順之而已”。後又以“繭翁”自號。
湯顯祖所處的時代,文壇為擬古思潮所左右,繼承“前七子”的“後七子”聲威機盛。湯顯祖21歲時,“後七子”首領李攀龍已去世,但另一首領王世貞繼續為文壇盟主,且“獨操柄二十年”。湯顯祖於青年時期即批評“前七子”的李夢陽、“後七子”的李攀龍、王世貞,指摘他們作品中“增減漢史唐詩字面處”。後更抨擊“李夢陽以下”諸人作品“等贗文爾”,並尖銳地說:“贗者名位頗顯……其文事關郭體,得以冠玉欺人。”“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根本缺陷是一味摹擬前代作品的永字、造句,乃至改頭換面,剽竊前人詞句。湯顯祖認為“漢宋文章,各極其趣”。他還強調文章之妙在於“自然靈氣”,不在步趨形似之間。他的這些主張對後來高揭反擬古旗幟的公安派有一定影響。可以說,在反擬古派過程中,湯顯祖是從李贄、徐渭到以袁宏道為首的公安派之間的重要人物。湯顯祖詩作,早年受六朝綺麗詩風的影響,為了對抗“詩必盛唐”,後來寫詩又曾追求宋詩的艱澀之風,他的這些創作實踐並不足以和擬古派相抗衡。湯顯祖的古文長於議論,頗有特色。他的書信寫得很富感情,文筆流利,為後人所推崇。他還長於史學,修訂過《宋史》,惜未完稿。
《中國古代文學家》郵票之一:湯顯祖《中國古代文學家》郵票之一:湯顯祖
2015年4月4日我國發行《中國古代文學家》郵票,其中第一枚就是湯顯祖

主要作品

湯顯祖著有《紫簫記》(後改為《紫釵記》)、《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詩文《玉茗堂四夢》、《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牘》、《紅泉逸草》、《問棘郵草》,小說《續虞初新志》等。因為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這四部戲都與“夢”有關,所以被合稱為“臨川四夢”,都以“愛情”為主題。這四部戲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寫一個女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復生的故事。在《牡丹亭》之前,中國最具影響的愛情題材戲劇作品是《西廂記》。而《牡丹亭》一問世,便令《西廂記》減色不少。

戲劇

《紫簫記》,大約創作於1577年,卻因被認為影射時政而輟筆。十年後又改為《紫釵記》。
1598年棄官返鄉後作《還魂記》,即《牡丹亭》,描寫了少女杜麗娘與年輕書生柳夢梅在夢中相愛,醒後尋夢不得,抑鬱而終。其後柳夢梅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與書生成婚。
1600年?作《南柯記》。
1601年?作《邯鄲記》。

詩文

《感事》
《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
《玉茗堂四夢》
《玉茗堂文集》
《玉茗堂尺牘》
《紅泉逸草》
《問棘郵草》

小說

《續虞初新志》

傳說故事

愛情故事

湯顯祖和俞二娘
“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這是《牡丹亭》中杜麗娘著名的唱詞。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故事,並非僅僅屬於《牡丹亭》。它的一位讀者俞二娘,也超越了生死,“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作者、觀眾和戲劇以最奇妙的方式相遇了。
從明萬曆年間的原創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經上演了四百餘年,湯顯祖娓娓描述的愛情故事,征服了無數觀眾,尤其是那些情竇初開的青年。其中,最為典型的當數俞二娘。用眼下的流行語來說,她是一位“超級冬粉”,當今的追星族與她相比無不遜色。
有一條為崑曲研究者奉若至寶的史料,記錄在明人張大復的《梅花草堂筆談》里:“婁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詞,未有所適。酷嗜《牡丹亭》傳奇,蠅頭細字,批註其側。幽思苦韻,有痛於本詞者……”俞二娘在讀了《牡丹亭》以後,用蠅頭小楷在劇本間作了許多批註,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運也像杜麗娘一樣,終日鬱鬱寡歡,最後“斷腸而死”。臨終前從鬆開的縴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戲本,而且“飽研丹砂,密圈旁註,往往自寫所見,出人意表”。
湯顯祖得知訊息後,揮筆寫下《哭婁江女子二首》:“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繡窗。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湯顯祖逝世後150年,與他同為江西人的蔣士銓,寫了一部《臨川夢》。據日本學者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記載,這部以劇作家湯顯祖為主角的傳奇分上下兩卷,共20齣。傳奇中多次出現特殊人物俞二娘。
例如第四出《想夢》,寫俞二娘耽讀《還魂記》,柳生和杜麗娘竟幻影現身。第十齣《殉夢》,寫俞二娘讀《還魂記》斷腸而死(這恐怕源於張大復的記載)。可是到了劇本的下卷,故事情節的變化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例如第十五出《寄曲》,寫俞二娘死後20多年,她的乳母將俞二娘批點的《還魂記》送到了湯顯祖手裡。第十六出《訪夢》,寫俞二娘的亡魂打算拜訪湯顯祖,以此意訴之釋尊。第十九出《說夢》,寫湯顯祖長子死而歸天,與淳于棼盧生、俞二娘、霍小玉(除俞二娘外均為湯顯祖的劇中人)等人在天王前相會,論世事皆夢。最後一出,則寫湯顯祖在玉茗堂睡覺,睡神引俞二娘的靈魂進入湯顯祖的夢中,與之相會。湯顯祖感其知己。淳于棼、盧生、霍小玉等人也來見。玉茗花神傳天王法旨迎眾人入覺華宮。(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王古魯譯,中華書局版)
劇作家往往是經由文字和舞台表達思想,與觀眾交流感情的。然而在這部《臨川夢》中,湯顯祖與俞二娘不僅超越了劇作家與觀眾的關係,更超越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他們的靈魂居然能在夢境中相聚,並進入仙界天庭。這與《牡丹亭》的藝術手法一脈相承。誠如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在現實生活中,湯顯祖與俞二娘或許無緣相識,可是在《臨川夢》中,他們卻有了時間跨度很長的奇特交往,乃至心心相印。

創辦書院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於萬曆十九年(1591)貶任徐聞典史時,有感於當地士子輕生,因而倡建貴生書院,清代經多次修建,1984年重建。貴生書院在徐聞縣徐城鎮舊城內。書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長732米,寬4.6米,東西走向,路面有牛車車輪輾成軌跡2道,深達13厘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學宮,建於明,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現完好。書院和石道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徐聞縣民風好鬥人皆輕生,湯顯祖為了推廣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聯合知縣熊敏捐俸銀在徐聞縣城西門塘畔創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認識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輕生之俗。並宣傳“君子學道則愛人”、“天下之生皆當貴重”的人生哲理。湯顯祖將書院的12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並在《徐文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湯顯祖在教學上對弟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談修,每日津津不厭。通過湯顯祖的教育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清《王夫子賓興》碑文曰:“自明義仍先生來徐聞建書院,而徐益知向學,當時沐其教者,輟魏科登賦仕,後先輝映,文風稱極。”萬曆十九年(1591)至明末徐聞連年旱災,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學,仍出了15名舉人。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繕貴生書院,並訂立了《院規條》,還撥出學田96石作為會科經費,可見湯學已經深入徐聞人心。湯顯祖病逝的訊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地人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

主要成就

戲曲成就

湯顯祖的主要創作成就在戲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它和《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除《紫釵記》寫作時代可確考外,其餘“三夢”都不易確定寫作時間,學術界尚有不同看法。
《牡丹亭》劇照《牡丹亭》劇照
《牡丹亭》
《牡丹亭》共55出,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其中不少情節取自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見《燕居筆記》)。和話本相比,《牡丹亭》不僅在情節和描寫上作了較大改動,而且主題思想有極大的提高。劇情梗概是: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3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就是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牡丹亭》比同時代的愛情劇高出一籌。劇中關於杜麗娘、柳夢梅在夢中第二次見面就相好幽會,杜麗娘鬼魂和情人同居,還魂後才正式“拜告天地”成婚的描寫;關於杜麗娘不是死於愛情的被破壞,而是由於夢中獲得的愛情在現實中難以尋覓,一時感傷而死,也即所謂“慕色而亡”的描寫,都使它別具一格,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和浪漫誇張的藝術手法。
《邯鄲記》
《邯鄲記》共30齣,本事據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改編。曲詞比較樸素。寫盧生一貧如洗,在邯鄲道旅舍中遇道士呂洞賓授他一枕,即入夢中。臥枕時旅舍主人方蒸黃粱。盧生在夢中得娶名門女子,中進士,當了20年宰相,封國公,食邑五千戶,官加上柱國太師。他的子孫也一齊高升。一夢醒來,黃粱方熟,盧生遂悟破人生,隨呂洞賓出家。劇中描寫盧生的煊赫聲勢,較之《枕中記》展開了更多的描繪。對盧生的卑劣手段,如倚仗妻子有錢去賄通官僚勛貴,以及中狀元等刻畫,更是屬於湯顯祖的創造。盧生享盡富貴榮華,在臨死之際,還一心思念身後的贈謚和青史留名。作品揭示和批判了封建官僚由發跡到死亡的醜惡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官場的黑暗。這裡融和著湯顯祖在多年仕宦經歷中和對社會的觀察中所感受到的官場傾軋、科舉腐敗和官僚奢侈等情況。
《南柯記》
《南柯記》共44出,本事據唐代李公佐的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改編。敘寫淳于棼酒醉後夢入槐安國(即螞蟻國)被招為駙馬,和瑤芳公主成婚。後任南柯太守,政績卓著。公主死後,召還宮中,加封左相。他權傾一時,淫亂無度,終於被逐。醒來卻是一夢,被契玄禪師度他出家。和《南柯太守傳》相比,此劇在描寫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驕奢淫逸、文人的奉承獻媚等。
《紫簫記》
紫簫記》現存34出,是湯顯祖的早期作品。男女主角李益和霍小玉明顯來自唐代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但情節不同。它寫李益和霍小玉成婚後在游華清宮時失散,後小玉拾到紫玉簫,皇帝遣送他回家。李益得中狀元,被派往朔方邊境軍中任職,兩人相互思念。數年後的一個七夕之晚,李益回家,夫妻團圓。全劇文筆綺麗,人物道白都為四六對句。也有惡趣筆墨。據作者的《紫釵記題詞》中說,《紫簫記》未成而“是非蜂起”、“訛言四方”,原因據說是作者企圖“暗刺時相”。但詳細真相不明。
《紫釵記》
《紫釵記》共53出,系據《紫簫記》改作。作者在情節上改動數處:娼妓身份的霍小玉改為良家女子;經人撮合改為李益由拾釵而識小玉;批判負心漢改為歌頌李益和小玉在愛情上的堅貞,而阻撓他們婚姻的是盧太尉;把黃衫客寫成一個與宮廷有密切關係的十分有權勢的人物。詞藻華麗,但也有疏雋處。《墮釵燈影》寫霍小玉和李益相會時又驚又羞又喜的初戀之情,細緻傳神;《凍賣珠釵》寫霍小玉的痴情,相當動人。《折柳陽關》《玉工傷感》《怒撒金錢》等出寫人物心理,結合氛圍襯托,也很成功。

其他成就

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26歲時刊印第1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3部詩集名《問棘郵草》。
湯顯祖在戲曲批評和表、導演理論上,也有重要建樹。他通過大量書札和對董解元的《西廂記》、王玉峰的《焚香記》等等劇作的眉批和總評,發表了對戲劇創作的新見解。他認為內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單純強調曲牌格律而削足適履,所謂“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辭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模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尺牘《答呂姜山》)。他和以沈璟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吳江派作家進行了頑強的論爭。尤其是作為1602年前後的《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一文,不僅記述了弋陰腔的演唱情況,為中國戲曲史留下了珍貴資料,而且對表、導演藝術發表了精闢見解,強調演員要體驗生活,體驗角色,領會曲意,在生活上和藝術上嚴以律己,以人物的感情去感染觀眾。他自己勤於藝術實踐,“為情作使,劬於伎劇”,同臨川一帶上千名演唱海鹽腔的宜黃班藝人保持著廣泛的聯繫,實際上成了地方戲曲運動的領袖。他還親自為演員解釋曲意,指導排練,“自踏新詞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後世影響

湯顯祖在當時和後世都有很大影響。即使是認為他用韻任意,不講究曲律的評論家,也幾乎無一不稱讚《牡丹亭》,如晚於湯顯祖20多年的沈德符說:“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又說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時的戲曲家呂天成推崇湯顯祖為“絕代奇才”和“千秋之詞匠”。王驥德甚至說,如果湯顯祖沒有“當置法字無論”和其他弱點,“可令前無作者,後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而已”。由於湯顯祖的影響,明末出現了一些刻意學習湯顯祖、追求文采的劇作家,如阮大鋮孟稱舜等,後人因之有玉茗堂派臨川派之說,實際上並不恰切。《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代的《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湯顯祖生前就有《玉茗堂文集》刊行。逝世後5年,韓敬編印《玉茗堂集》。他的作品於明清兩代均有刊本,比較通行的是1964年由錢南揚徐朔方合編的《湯顯祖集》,包括詩文和戲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的蒐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人民政府在臨川市修建了湯顯祖墓園、玉茗堂影劇院,影劇院內設有湯顯祖紀念室。1982年10月,中央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國劇協江西分會在撫州玉茗堂影劇院聯合舉行了紀念湯顯祖逝世366周年大會。1992年,人民政府又籌建湯顯祖紀念館;1995年,占地二百畝的湯顯祖紀念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人物評價

1946年,趙景深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提到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五個相同點:一是生卒年幾乎相同(前者1550-1616年,後者1564-1616年),二是同在戲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創作內容都善於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戲劇創作的清規戒律,五是劇作最能哀怨動人。
1959年,田漢江西臨川拜訪“湯家玉茗堂碑”,作詩:“杜麗如何朱麗葉,情深真已到梅根。何當麗句鎖池館,不讓莎翁在故村。”提出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旗鼓相當,杜麗娘與朱麗葉不相上下。
1964年,徐朔方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指出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時代相同,但具體的戲劇創作傳統不同,前者依譜按律填寫詩句曲詞,後者則以話劇的開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筆,認為湯顯祖的創作空間與難度更大。1986年到1987年,徐朔方兩次鑽研了湯顯祖與莎士比亞,聯繫劇作家與中西歷史文化發展的關係,指出湯顯祖生活的明朝封建社會,比起莎士比亞的伊莉莎白時代而言,要封閉落後得多,故而湯顯祖塑造出《牡丹亭》里杜麗娘敢於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更是難能可貴。

紀念設施

  • 江西撫川湯顯祖紀念館
該紀念館為紀念臨川明代著名的戲劇家、文學家、“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而於1995年建立的歷史名人紀念館,是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位於撫州城區東南2公里處文昌大道旁,占地180畝,主要由四夢村、娛樂村、度假村三大部分組成。主展廳清遠樓是一座仿明建築的兩層樓閣,一樓是展廳,通過繪畫、照片等形式展示湯顯祖正直的一生及其流傳千古的“臨川四夢”;二樓則是戲劇舞台——四夢台,經常上演“四夢”折子戲,使遊人在委婉動人的音樂中領略撫州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
館內環境優雅,樓台亭閣十分壯觀,所有的景點都與湯顯祖有關;三生橋、破繭山房、清遠樓、聽泉茶社自不必說,而四夢村裡的牡丹亭、梅花庵、四夢廣場、壁照、半亭、毛澤東手碑、毓靄池、杜麗娘墓、瑤台、黃粱飯店、勝業坊、錢廊,使人仿佛身處《臨川四夢》夢境之中。它們不僅將湯顯祖的四部名劇——《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中的場景結合園林特點藝術地予以展現,同時還將湯顯祖生平、“臨川四夢”對後世的影響及湯顯祖在世界劇壇和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對世人進行展示。其中湯翁高尚的人格,公道正值的官品,輝煌的藝術成就給遊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整個紀念館文化內涵豐富,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載體。
撫川湯顯祖紀念館撫川湯顯祖紀念館
湯顯祖紀念館不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環境極其優美。館內既保留了一種原始林木狀態,還栽種了許多適合觀賞的經濟林木。在館內,春有鳥語花香,夏有綠樹成蔭,秋有魚肥果碩,冬有青松傲雪。在館內還將撫州的林木資源集中展示,辟有玉蘭園、山茶園、松柏園、桂花園和桃花島,引種了香榧、銀杏、金錢松、紅楓等國家珍稀植物,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植物園。
  • 浙江遂昌湯顯祖紀念館
該紀念館位於遂昌縣城北街四弄,於1995年4月在縣城建成。面積900平方米,由前院、館舍、後園三部分組成,環境優美,古樸雅致。館內陳列內容豐富,格調高雅,集中介紹湯顯祖生平、在遂昌政績,以及湯顯祖的藝術創作成就。遂昌作為湯顯祖主政和《牡丹亭》的醞釀創作之地,一直以來就是中外湯學專家、學者尋訪遺蹟,蒐集史料,進行各種形式研究活動之地。在2006中國·遂昌湯顯祖文化節暨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周育德將“中國湯顯祖研究會”的牌匾授予遂昌,這標誌著中國湯顯祖研究會正式落戶遂昌,使遂昌成為名副其實的湯學研究中心。
遂昌湯顯祖紀念館遂昌湯顯祖紀念館
  • 湯顯祖墓
湯顯祖墓是一座湯顯祖和他原配夫人吳氏及繼室夫人趙氏、傅氏的合葬墓。解放前夕,墓地幾遭夷平。1957年曾進行培修,“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壞,1982年10月遷址人民公園,這裡成了文人憑弔、學者瞻仰的名勝之地。湯墓原址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圖片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