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縣

遂昌縣

遂昌縣隸屬於浙江省麗水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錢塘江、甌江上游,東倚武義、松陽,南鄰龍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與衢江、龍游、婺城相連。

全縣總面積2510平方公里,總人口22.74萬,轄2街道,7鎮,11鄉,203行政村,8城市社區。縣人民政府駐地妙高街道

2018年10月,遂昌縣入選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遂昌縣
  • 外文名稱:suichang
  • 別名:平昌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麗水
  • 下轄地區妙高街道、雲峰街道、北界鎮等
  • 政府駐地:妙高街道縣前街1號
  • 電話區號:0578
  • 郵政區碼:323300
  • 地理位置浙江省西南部
  • 面積:2539平方公里
  • 人口:19.02萬(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吳語畲語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類型
  • 著名景點:南尖岩,遂昌金礦,千佛山,神龍谷,石姆岩,白馬山等
  • 機場:暫無
  • 火車站:暫無
  • 車牌代碼:浙KF  浙KU
  • 行政代碼:331123
歷史沿革,位置境域,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政治,經濟概況,農業,工業,城鄉居民,人口民族,社會事業,教育,科技,醫療,交通運輸,風景名勝,歷史名人,名優特產,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遂昌縣三仁畲族鄉好川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是浙西南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表明在4200年前。遂昌夏、商、西周時屬越,春秋屬姑蔑,戰國越亡屬楚;秦統一中國後,分郡縣兩級,屬會稽郡太末縣;西漢分三級制,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太末縣。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孫權分太末縣南部地始置遂昌縣;《宋書.州郡志》載:“孫權赤烏二年(239年)分太末時更名曰平昌。”清光緒《遂昌縣誌》卷一載:“平昌縣以去十五里兩山前後平疊如昌字,故名”。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復稱遂昌。東漢末年,其時地廣,約含今遂昌縣和龍泉、慶元縣大部,金華縣(原湯溪縣)部分地。
南朝屬東揚州東陽郡或揚州東陽郡,變動頻繁。隋開皇九年(589年)至大業元年(605年)撤縣,屬東揚州括州和東揚州永嘉郡。光緒浙江通志》卷四載:“唐武德時復置尋省入松陽”。《舊唐書》載:“唐武德八年(625年)撤縣入松陽”遂昌自隋開皇九年至唐武德的三十多年,據《大明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皆謂屬處州。唐景雲二年(711年)遂昌縣復置,屬江南道括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至貞元三年(787年)先後屬江南東道括州,江南東道縉雲郡、浙江東道括州、浙江西道處州、浙江東道處州。五代吳越國地,屬處州。宋時屬兩浙路處州或浙東路處州。元時先後屬江淮行省處州路,浙江行中書省處州府。明時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處州府。
清光緒《遂昌縣誌》卷一載,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八、九兩都與金華、蘭溪、龍游縣部分地置湯溪縣。清時先後屬處州府,浙江軍政府處州軍政分府。1912年屬浙江省都督府,1914年屬浙江省長公署甌海道。1927年至1949年5月屬浙江省第九(麗水)、第六(麗水)第三(衢州)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遂昌縣城解放,屬浙江省第三專區(1949年10月改稱衢州專區),1955年3月改屬金華專區。1958年10月松陽縣併入。1963年5月改屬麗水專區。1982年1月恢復松陽縣,同屬麗水地區(今麗水市)。

位置境域

遂昌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北緯28°13′-28°49′,東經118°41′-119°30′。東靠武義、松陽,南接龍泉,西鄰江山和福建浦城,北毗衢縣、龍游金華。縣城妙高鎮距省會杭州直線205千米。全縣東西長78.7千米,南北寬66.6千米,總面積2539平方千米。
遂昌縣

行政區劃

遂昌縣轄2街道,7鎮,11鄉,203行政村,8城市社區。
鄉鎮街道
村數
所轄村名
妙高街道
27
西街、南街、東街、北街、龍潭、北門、井東、含暉、金溪、上江、黃莊、金岸、大橋、源坪、上南門、螺螄垵、源口、仙岩、七山頭、古院、後江、東峰、新東、東紅、莊山、余家、蒼畈
雲峰街道
17
社後、東亭、門陣、同心、隔溪、馬頭、范村、連頭、龍口、龍祥、下馬、東姑、古亭、長濂、湖邊、銀都、洋浩
新路灣鎮
12
新路灣、官溪、新雙溪、新溪、遠路口、三井、社楊、蕉川、大馬埠、小馬埠、夾路畈、胡家
北界鎮
9
北界、大谷嶺、周村、淤弓、白水、王宅橋、蘇村、登埠、王塢
大柘鎮
12
車前、雙溪新村、柘溪上、柘溪下、新旦、大田、永安、北山、黃垵、後壟、華洋、梭溪橋
石練鎮
12
石練、姚埠、宏象、竹溪新村、淤溪、黃皮、柳村、大茂坑、迎新、金練興、景新、愛豐
金竹鎮
14
金竹、嶺內、早塢、王川、百勝、葉村、夏東、梭溪塘嶺、王村、交塘、蘭蓬、龍溪、古樓、茶竹嶺
王村口鎮
13
橋東、橋西、鐘根、山棗坪、山前、弓橋頭、官塘、後塘、對正、吳處、大坑、石筍頭、尹塢
黃沙腰鎮
7
黃沙腰、大洞源、大熟、邵村、上定、仙人壩、小洞源
三仁鄉
8
高碧街、小忠、好川、大覺、坑口、十三都、沙口、排前
濂竹鄉
9
蘇旺、治嶺頭、黃(石玄)、劉坑、千義坑、大竹小岱、橫坑、柘坑、瓦窯崗
應村鄉
9
東源、西山頭、桃溪、應村、天師石玄、竹溪、雙里、定溪、高棠
高坪鄉
6
高坪新村、石坪、湖連、茶樹坪、箍桶丘、淡竹
湖山鄉
11
湖山、三歸、湖方、珠村畈、坪峰、長安、紅星坪、黃泥嶺、福羅淤、奕山、姚嶺
焦灘鄉
5
焦(石婁)、蔡口、獨山、大路沿、前山
蔡源鄉
5
蔡和、雙溪、大柯、永興、甚坑
西畈鄉
7
舉淤口、渡口、西畈、湖岱口、渡坑、上西坑、獨坑
柘岱口鄉
5
柘岱口、毛陽、尹家、際下、五星
龍洋鄉
6
涼潭口、九龍口、龍洋、黃赤、西灘、埠頭洋
垵口鄉
9
根竹口、桂洋、徐村、葛程、垵口、大山、樂山頭、石倉、小岩

地理環境

地貌

縣境山地屬仙霞嶺,地勢西南與南部高峻,東北與北部略低。九龍山、南尖岩、白馬山、牛頭山、風門山5個山結控制了全縣地貌格局。
南尖岩位於遂昌西部南尖岩位於遂昌西部
地塊起伏度(以16平方公里為1單元,相對高度以米計)多在3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為1724.2米(九龍山主峰),次之為1719米(黃基坪尖)。超過1500米的計39座,超過1000米的計703座。海拔最低為153米(龍鼻頭水口)。全縣相對高度差達1571.2米。九龍山主峰至岩坪的蔡相廟海拔649米),兩地直距為2.5公里,高差1075.2米。全縣中山地塊大於低山、丘陵、平原的總和,顯示為中山地塊。
山地大部發育為壯年初期(如九龍山區),但西北部烏溪江出境地區和東北部襟溪出境地區接近於壯年晚期。總計山地面積338.44萬畝,占全縣面積的88.83%,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個典型的山地縣。

氣候

遂昌縣境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類型,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山地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全年平均氣溫16.8℃,年降水量1510毫米,降水日數172天,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101千卡,年日照時數1755小時,年無霜期251天。
四季氣候特點如下:春季(候均溫10~22℃)夏季(候均溫22℃以上)秋季(候均溫22~10℃)冬季(候均溫10℃以下)。
縣境年平均降水量1510毫米。1975年降水量最多,為2158毫米;1978年降水量最少,為1039毫米。年內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6月,平均降水量262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2月,平均降水量41毫米。

水文

遂昌縣境內河流分屬錢塘江、甌江兩大水系。屬錢塘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烏溪江、洋溪源、周公源、湖山源和桃溪、官溪、桃源,分別注入烏溪江的湖南鎮水庫、靈山港,流域面積1864.89平方公里,占全縣流域面積的73.45%;屬甌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南溪、北溪、襟溪、濂溪,注入松蔭溪,流域面積674.11平方公里,占全縣流域面積的26.55%。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381萬畝土地,人均占有17畝,為全省人均占有陸地面積的4.7倍。地貌以中山為主,群山聳立,間有低山、丘陵、崗地和谷地,層次性分布明顯。按用地現狀分,林業用地占84.71%、農業用地占8.77%、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占1.10%、交通用地占0.37%、水域占1.85%,未利用地占3.20%。90%以上地面為植物或水面覆蓋,生態環境比較優越。
境內土壤種類有紅壤、黃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5個土類,11個亞類、34個土屬、70個土種,並有明顯的分布範圍。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黃土壤。黃、紅壤土分別占全縣土壤分布總面積的43%和48%,適宜發展林業生產和茶果等經濟特產;水稻土只占9%,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岩性土、潮土僅占土壤面積的0.25%,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無明顯影響。

水資源

境內溪流分屬錢塘江、甌江兩大水系,其中屬錢塘江水系主要有烏溪江和靈山港支流,分別占轄區面積的59.0%和14.5%,屬甌江流域的占轄區面積的26.5%。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9.86億立方米,現有水資源人均1.25萬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資源的4倍多,水資源豐富。
全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9.8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近20萬千瓦。可開發電能約4.5億千瓦時,人均2000千瓦時。截止2003年度,全縣已建成併網運行水電站63座124台,總裝機容量為89045千瓦,年發電量1.185千瓦時。在建電站15座35台,裝機容量體裁衣37860千瓦。兩項合計裝機容量126905千瓦,約占可開發利用量的63.5%。
大小山塘水庫和溪流構成遂昌縣全部水面,最大水面積12.2萬畝,正常水面積6.21萬畝,可養魚和航運水面3.45萬畝,其中烏溪江水庫縣境內2.17萬畝,尚有一半多的水面有待開發利用。
遂昌縣水資源雖多,但時空分布不均。在多雨季節,尤其在5—7月份極易造成洪澇災害,而在相對乾旱的7—8月又因缺水影響作物生長。眾多山區溪流源短流急,由於缺少相應的蓄水工程,水資源利用率不高,暴漲暴落,也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生物資源

遂昌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統計,全縣已知高等植物252科、982屬、2419種,其中種子植物151科、724屬、1766種,除去少數引進栽培外,絕大部分為本地的自然分布種。全縣有脊椎動物29目、81科、202屬、314種;昆蟲15目、47科、221屬、479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有20個珍稀樹種和8種二級、16種三級保護植物;有6種一級、23種二級國家保護動物。
2003年6月國家批准建立的九龍山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優越,生物資源豐富,珍稀物種繁多,生態系統完整。全保護區面積8萬畝,森林覆蓋率95.8%,活立木蓄積量14.45萬立方米。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244科869屬1994種,分別占浙江省的71.8%、57.7%、47.9%,其中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8種、三級保護植物14種。分別占全省的36.4%和51.4%。各種野生動物44目174科829種。其中獸類60種,鳥類142種,爬行類49種,兩棲類34種,分別占全省的60.6%、34.9%、50.0%和80.9%,有雲豹等5種和獼猴等23種列入一級和二級國家保護動物。而且保護區人為活動少,植被仍然處於原生狀態,為一些真菌生長創造條件。經鑑定,有真菌13目101屬38科207種,並已確認其中的43種屬浙江省新記錄種。珍稀生物如此富集,生態環境保存完好,在省內頗為罕見,九龍山保護區被許多專家、學者稱之為我省的生物基因寶庫。
遂昌縣已知高等植物252科、982屬、2419種,其中種子植物151科、724屬、1766種。除少數為引種栽培外,絕大多數為本地的自然分布種。
境內珍稀樹種有:南方鐵杉、福建柏、連香樹、貓兒屎、鵝掌楸、黃山木蘭、凹葉厚朴、深山含笑、鐘萼木、香槐、馬鞍樹、香椿、南酸棗、銀雀樹、紫莖、江西杜鵑、山拐棗、藍果樹、銀鐘樹、香果樹等。
屬二類保護植物有:伯樂樹(鐘萼木)、連香樹、香果樹、福建柏、鵝掌楸、白豆杉、蛛網萼、長葉榧等。
屬三類保護植物有:黃山木蘭、凹葉厚朴、紅豆樹、銀雀樹、長序榆、天麻、紫莖、樂東擬、單性木蘭、南方鐵杉、銀鐘樹(銀鐘花)、天女花、閩楠、短萼黃連、八角蓮、領春木等。
全縣有脊椎動物29目81科202屬314種;昆蟲15目47科221屬479種。其中蝶類10科120屬185種。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
一級保護動物:獸類:雲豹、金錢豹、華南虎、黑麂(烏獐)。鳥類: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
二級保護動物:獸類:獼猴、短尾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水獺、鬣羚、斑羚、豺、金貓(原貓)、河麂(獐)、黑熊。鳥類:白鷳、鳳頭鵑隼、鴛鴦、雀鷹、草鶚等。兩棲類:大睨、虎紋蛙。昆蟲類:尖板曦箭蜓、中華虎鳳蝶、彩臂金龜。境內有金、銀、銅、鉛、鋅等金屬礦和瑩石、花崗岩等非金屬礦30餘種,大小礦床26處,遂昌金礦礦石品位高而被譽為“江南第一礦”。瑩石儲量居全省縣(市)首位,品位全省第一。

政治

遂昌縣委書記:張壯雄

經濟概況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76.7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2.2%,增幅排名全市第一,分別高出全國、全省和全市4.4個百分點、4.2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為9.34億元、35.23億元和32.14億元,同比增長3.8%、14.1%和12.4%,人均生產總值預計4.05萬元。

農業

2012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4.81億元,同比增加1.66億元,增長12.6%。其中,農業產值8.75億元,增長14.6%;林業產值3.56億元,增長7.4%;牧業產值2.3億元,增長13.4%;漁業產值為1227萬元,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生態蔬菜等優勢高效農業得到穩步發展。2012年糧食種植面積20.46萬畝,產量6.7萬噸,超額完成省市下達18.8萬畝、6萬噸的計畫任務;生態蔬菜等高效產業加快發展,保障全縣中心城區“菜藍子”產品的長期穩定供給,滿足居民的蔬菜消費需求,增加了農民收入。
2012年全縣茶園總面積達10.9萬畝,實現產量7632噸,同比增長4.5%,產值3.51億元,同比增長17.5%,茶葉加工銷售產值達到1.05億元;山地生態蔬菜種植面積4.34萬畝,總產量4.7萬噸,實現總產值1.56億元,同比增長15.6%;生態畜牧業穩中有升,生豬存欄量7.68萬頭,七山頭土豬、黃金雞等原生態養殖基地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新增中藥材基地化種植面積924畝。
全縣有2個現代農業綜合園區,7個主導產業示範區和10個特色農業精品園被列入創建省級農業園區;已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0個17216畝。糧食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均已完成現代農業地理信息系統數據上圖入庫工作。同時利用低丘緩坡開發這一契機,在龍板山區塊規劃千畝農業精深加工園區。
2012年,通過城區綠化,在縣城種植香樟、桂花等名貴苗木2000餘株,新增綠地面積2.53萬平方米;在主要街道實施美化工程,部分人行道改建成花崗岩路面,原有的合歡樹改種成黃山欒樹、銀杏等樹種,放置防腐木花箱176隻,城區綠化面貌得到明顯改善。另一方面通過“創森”宣傳,在人口密集、交通要道設立或懸掛固定宣傳標牌、橫幅標語,並在城區平昌公園、江濱公園等地進行樹種掛牌,營造濃厚的“創森”氛圍,紮實推進“創森”工作,至年末,已順利通過省“創森”驗收組的實地驗收。

工業

201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177.2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5.54億元,同比增長17.5%,保持較快增長。初步形成建築五金、特種紙、竹木製品加工、精細化工、水力發電等優勢主導產業。工業發展平台得到拓展,一批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生態工業項目或特色產業得到著力培育。
至2012年末,新宏鋼製品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金屬製品(高線)項目整體進展順利,全年已累計完成投入1.43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96%;浙江匯金銅業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銅製品生產線項目累計完成投入1.6億元,已進入生產線聯動試;毛田區塊的一洲銅業、寶萊建材、良泰精鍛、弘聚塑業等企業土建工程正在全面施工中;鴻浩科技即將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有意嘉部分生產試投產;翱力機械新廠區改造工程基本竣工,其中小型液壓裝卸車生產線已投產。

城鄉居民

2012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34元,同比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9056元,增長13.7%,其增幅均高於全國、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
2012年,低收入農戶集中村和低收入農戶發展產業基地共有131個,全年培育名優茶、竹筍林、山油茶、乾水果(香榧)、高山蔬菜等效益農業基地3.84萬畝、香菇150萬袋、家畜8000頭、家禽2.8萬羽、水產養殖基地3000畝,修築基地機耕路32萬平方米。組建土豬、黃牛、蔬菜、茶葉等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24個。到年末,低收入農戶年收入均超過2500元,其中8290戶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占低收入農戶數的75.3%。

人口民族

遂昌縣境內人口22.5萬。民族以漢為主,其它少數民族占少數,其中以畲族占人數是多。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全縣普通高校考生總數1058人,第一批上線人數達到92人,位列全市第三;本科上線469人,本科上線率44.3%,專科上線399人,總體上線人數達到868人,上線率82%。高職單考147人,上線111人,上線率75.5%。國中學業考試優秀率、平均分位居全市第二,綜合指數穩居全市第三。育才中學、萬向中學、雲峰中心校國中部獲得麗水市教學管理進步獎。
2012年,全縣有5所幼稚園創建省二級幼稚園,6所幼稚園創建省三級幼稚園。年末省三級以上幼稚園達23所,其中省一級幼稚園1所,二級幼稚園7所。在省三級以上幼稚園就學幼兒的覆蓋面達52.4%,比去年提高9個百分點。
2012年,職業中專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簽訂聯合辦學協定,在電子聲像技術、電子商務專業、數控技術三個專業聯合開設“3+2”辦學模式,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五年一貫辦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實行“2+2”辦學模式。加大了與縣域企業合作力度,提高了學生本地就業率,學生就業率達到100%。成人教育2012年舉辦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班8個,369人次,招生雙證制學員566人,開展農民創業骨幹、家政服務、高山蔬菜等適合遂昌發展的特色種養殖培訓班96期,共4600人次。

科技

2012年專利申請量為374件,專利授權量達34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達15件。至年末,遂昌縣已被批准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省十縣百萬畝竹產業效益提升工程》首批農業重點推廣項目實施縣。凱恩特種材料有限公司特種紙研究院列入省立項建設,遂昌成為全市首家擁有省級企業研究院的縣。

醫療

2012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人均籌資水平提升到360元,其中財政人均補助達250元,全縣有18.29萬農民參合,參合率為97.62%,住院支付比例達到71.22%,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均已安裝農醫保結算系統,信息化率達100%;進一步提高兒童白血病等8個重大疾病和肺癌等12種疾病醫療保障水平,將重型精神病、終末期腎病等5重疾病納入特殊病種門診統籌補償範圍。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初顯成效,門急診人次同比上升17.23%,門診均次費用下降0.44%;出院人次比同比上升13.44%,出院均次費用下降1.42%;門診和住院業務總收入同比上升13.89%;藥品總收入占業務總收入比例為44.71%,下降7.34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

赤壽鄉位於松陽縣北部,與遂昌縣毗鄰,省道龍麗公路從境內穿越而過,交通便利。王村口鎮山棗坪村公路康莊工程公路康莊工程,路線全長11公里,路基寬4.5米,路面寬度3.5米,採用準四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計畫工期14個月,工程投資約423.3萬元。
旅遊旅遊
2006年12月31日,龍(游)麗(水)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龍麗高速遂昌段全長29公里,總投資13.97億元,是遂昌有史以來投資最大、要求最高的基礎性建設項目。

風景名勝

濂溪起源於馬頭蘇莊灘,經雲峰鎮,在莊山注入襟溪,源遠流長,長濂村由此得名。聳立在水口的兩座山,一座恰似一條巨蟒橫臥水中,稱為“蛇山”;而另外一條就象一隻神龜翹首凝望,稱為“龜山”。龜山、蛇山連在一起像一個大水壩,中間的缺口就是水壩的閘口,因而稱為龜蛇壩水口。傳說真武大帝矗立中間,金童玉女站兩邊,左腳踏蛇,右腳踏龜,蛇龜壩水口氣勢雄偉。
湖山森林公園位於遂昌西北部,距縣城60公里,東連白馬山,西鄰九龍山,西北與衢州市交界,東西1公里,南北26公里,面積56416公頃,水域面積廣闊,境內森林覆蓋率84%,年平均氣溫15.5-17.1℃。景區內烏溪江水庫、森林峽谷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有“一水迢迢百二灣”的周公源,有“小三峽”之譽的西門峽、台灣峽、天門峽、有明珠映霞、湖山溫泉等名勝及焦灘的獨山歷史文化保護區和王村口紅軍挺進師革命紀念館。
白馬山森林公園位於浙江省遂昌縣城西,總面積16212公頃。距浙贛鐵路幹線龍游站60公里,距杭州市區3個多小時車程。公園內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越。據調查,公園內有南方紅豆杉、長葉榧、鵝掌楸、香果樹、凹葉厚朴等11種植物列入國家級保護植物,有黑麂、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黑熊、獼猴、小靈貓等23種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
神龍谷風景旅遊區起始距縣城3公里,總行程50公里,景區內林海茫茫、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神龍谷從頭至尾,無論是兩側青山,還是中間的綠水均象兩條山龍,一條水龍,共舞於浙西大地,給世人帶來吉祥、富貴、健康、谷中的奇峰異石,飛瀑流泉,深山老林,奇花異草,珍禽走獸,無處無時都充滿大自然的神奇,景區由長壽谷、伊甸園、情人湖、情人谷、6636考古區、神龍一漂、十八里翠、神龍飛瀑、翠仙谷、林海換肺區十大景區組成。
南尖岩位於遂昌縣城西南部,距縣城50公里,總面積10平方公里,境內主要分九大景區三十多處景點,丘陵起伏多姿,田園村落景致宜人。融奇峰怪石、林海雲霧、飛瀑流泉、珍禽異獸於一爐。主峰海拔1626米,公路直達景區中心石筍頭村。天柱峰景區一對石柱突兀而起,高達百米;瑤池景區在山頂有2000平方米的高山湖,有湖中樹林景觀;瀑布區景致各異,石林區儀象萬千。
好川古文化遺址好川古文化遺址
好川古文化遺址位於遂昌縣城西12公里的三仁畲族鄉好川村,1997年夏季在好川村東部土名嶺頭崗的小山崗上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四千平方米,清理墓葬80處,出土石器、玉器、陶器、漆器等計1062件。經專家鑑定,屬於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在浙西南地區是首次發現,為1997年全國重大考古新發現。墓葬的頭向多朝東南,絕大多數墓葬的墓向在95°--160°之間,僅10座墓葬的墓向在27°-55°之間,表明好川文化受共同的原始宗教的制約。葬具外填土內放置隨葬器物也是好川文化頗具特色的葬谷。好川文化陶器從墓葬隨葬品看,夾砂陶數量不多,但夾砂陶釜始終存在,夾砂陶鼎數量很少,而可能作為陶鼎替代器的泥質陶三足盤數量不少,表明好川文化可能在仙霞嶺山地為適應環境而有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反映精神意識的葬俗則保留了其原有的文化傳統。
鞍山書院景區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雲峰鎮長濂村南部的馬鞍山緩坡處,屬長濂村休閒旅遊風景區景點之一,距遂昌縣城10公理,距遂昌金礦約5公理,地處松陽、遂昌、武義、金華、龍游五縣的交界處,龍麗高速公路出口處,交通便利。
施茶亭位於前往鞍山書院的半山腰蓄水池西側,歇山頂木質涼亭。此亭建造據說源自於“鬥茶”習俗,故又名鬥茶亭。長濂村人傳承遂昌農村樂善好施的傳統習俗,用遂昌特產茶葉招待到訪旅客並進行茶藝表演。此亭也是遊客休息和觀賞長濂全景之處。
獨山石牌坊建於明隆慶三年(1569年),距今四百多年,保存完整,獨具明代風貌。該牌坊全部用花崗石建造,三間四柱五樓,歇山頂構造,飛構翹角,蔚為壯觀。脊頂龍魚吻飾,額坊浮雕龍鳳瑞獸,工藝精湛,令人讚嘆。1997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宅大屋位於縣城的明代建築之一。建於明代末期,主體三進保存完整,結構布局具有典型的明代風貌。是麗水市各縣中保存完好的,並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較高的保護、利用價值。1997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名人

王月洞,原名王茲,字介翁,月洞是其號,遂昌湖山人。曾授金溪(今屬江西撫州市)縣尉,宋祥興年間棄官歸隱,結社賦詩以遣日,著有《水洞詩集》二卷。湯顯祖在遂昌任職期間,曾為其詩集作序,因敬佩月洞的為人和詩品。還為其題詞“林下一人”。2003年月洞家風從遂昌縣老城區移到鞍山書院修復而成,整個建築粉牆黛瓦,風格素雅,毗鄰鞍山書院。
黃一陽(1547--1612)字旋化,號右初,二十一都金溪(今坑西)人。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選貢。授滄州通判,築堤、理鹽,政績卓著。萬曆三十八年,發銀賑濟京畿地區,百姓受惠。任廣西藤縣知縣,遂昌縣產異草,人食立死,地方惡少恃以害人,一陽到任,即令禁止,在任二年,未發此類案件。後欲掛冠歸里,道台力挽,終於任。著有《岳立軒稿》。傳入《浙江通志》。
徐志雄(1565--1635)字士英,號振庵,縣城東隅人。少年好讀,及長赴京,得部曹器重,錄為從事。任滿,授上海丞。時滬俗尚奢侈,且打鬥、競寶惡習嚴重。志雄一則力請上司令禁,一則召集父老商訂民約,教育再三,輔以律懲,陋習始除,民得安寧。地方既靖,趁農暇,發動鄉民築城壕以保城市,創黃浦渡以便百姓。後以親老辭歸。
朱九綸(1575--1645)字廷重,號情士,二十四都(今湖山鄉奕山村)人。明天啟五年(1625)歲貢。敦孝友,尚氣節.通經史,善詩文。始授臨海縣訓導,時有貧生拖欠賦稅為縣役所辱,九綸親杖之.並出俸代償。升任柳城縣教諭,正遇義烏沈縣尉夫婦死於任,九綸傾囊助喪,始得歸葬。升紹興府教授,例有厚獻,力卻之,門生贄禮,多所不受。升魯藩教授,將赴任,長子迎至廣東保昌縣祿養,安度晚年。著有《懶雲窩集》、《庭訓格言》等。
毛桓(1684--1742)字克亭,號荔園,二十一都關塘(今關川鄉關塘村)人。清雍正八年(1730)拔貢。博通經籍,旁涉星卜、醫藥。為文矯健沉雄,詩亦精琢,尤精書畫,弱冠聲名益盛。雍正間,就讀杭州敷文書院,兩舉優行,一薦鴻博,執教遂昌昌山書院,延課南明書院。為人寬懷大度,緣是家境日落,怡然不介意。晚年寄寓杭州西湖,日以詩酒為樂,喜畫蘭、竹、山水,醉後作草書益奇。歿後手跡零落,詩多散失。僅存40歲前著作《荔園文集》、《遠抱樓詩集》、《四書解義》等。傳入《中國人名大辭典》。
吳世涵(1798--1855)字淵若,又字榕疆,石練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中進士。少年力學,博覽群書。就讀杭州敷文書院,享有聲譽。所作詩文,學友爭相傳誦,愛不釋手,兩浙名士慕其才華。初任博陵(今河北蠡縣南)知縣。嗣以母逝辭歸.服喪三年後,改調雲南省,歷任通海、太和、會澤縣知縣,勤政愛民.頗得民心。58歲時為奔父喪,乘船急歸,航途中暑而卒。著有《又其次齋詩文集》、《宜園筆記》、《平昌詩草》等。傳入《中國人名大辭典》。
湯顯祖像湯顯祖像
江志賢(1865--1938)字士先,祖籍安徽旌德。清鹹豐末,隨父定尉遂昌縣城。稍長,回旌德考中秀才,繼而赴寧波研讀。除習四書五經外,兼研醫學,以期濟世。40歲後,醫術精湛,行醫江寧(今南京),名聞退邇。光緒三十四年(1908),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相繼患病,迭經御醫精治,病無起色。御醫為卸責任,準奏朝廷在南京招考名醫,入宮診治。志賢應試,名列第四。正擬赴京,頃接光緒、慈禧相繼病逝,遂留南京江南醫院任內科醫官。民國元年(1912),因長子病亡及家鄉友好多次懇邀,還鄉行醫。不久,與王衛卿醫師合辦廣仁醫院於城東同善堂。3年,創辦遂昌縣女子初級國小於青雲里(今青年路)。
王昌傑(1873--1941)字子葷,號嘯亭。大柘鎮後山村人。清宣統元年(1909)拔貢。當年北上,以拔貢生參加禮都會試。簽分浙江補用縣丞。旋由藩台保送浙江法政學校就讀。辛亥革命爆發,回縣參與推翻舊公署,成立新公署。被推為執法員,審理民刑訴訟案件。此後,致力講學、育才、著述。民國6年(1917),在石練太虛觀設文學補修科,8年改辦縣立第二高等國小校,任校長。16年4月,辭去校長職,在大柘設蓮峰精舍授徒講學。昌傑講學40餘年.名聞遐邇,從學者頗眾。著有《小學生箴言》、《四書提要問答》、《醒世淺言》、《嘯亭詩文集》等。
毛蒙正(1876--1942)字聖功,號養先,縣城南隅人。由監生例授江蘇候補知縣。辛亥革命後,曾任處州軍政分府財政部長。嗣後曾任浙江省議會議員、浙江省長公署咨議、甌海道賑務會辦、浙江省禁菸監察委員、浙江省自治法會議代表等職。民國11年(1922),倡辦遂昌縣第二期師範講習所.並任國文教員。17年,獨資創建遂昌公園,後廢。晚年研究佛學,著有《釋字談禪》。

名優特產

龍谷麗人茶,產於遂昌縣。該茶條形渾直似眉,色澤翠綠顯毫,香氣清幽持久,湯色嫩綠清澈,滋味甘醇爽口,葉底細嫩明亮,因其沖泡杯中,嫩芽直豎,亭亭玉立,似麗人起舞,故名“龍谷麗人”。“龍谷”名茶,歷史悠久。北宋時,遂昌已是全國40個著名茶場之一,每年向宮廷貢茶。龍谷麗人茶屬綠色食品,為國際金獎名茶。“龍谷麗人”茶的優異品質,源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精湛的製作工藝。該茶採制極為講究,清明前後至穀雨期間,以一芽一葉初展、芽頭肥壯勻齊為標準採摘。通過攤青、殺表、揉捻、整形、烘乾等五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
三井毛峰茶是遂昌縣歷史悠久的地方名茶。產於白馬山周圍,尤以北麓新溪源一帶質量最優。該源的三井村,海拔1000米,四周山勢巍峨,峰巒挺秀,土壤深松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達6.85%。林木蔽天,終日雲霧不散,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所產的茶葉條索肥壯,白毫顯露,香高鮮爽,滋味醇和回甘,茶湯清沏明亮,故名為“三井毛峰”。
春來早為浙江省名茶。產於遂昌縣西南部海拔200-400米之間的丘陵山坡。
春來早於1985年問世,系群體種早批茶芽所制而得名。經過多次試製,尤以“迎霜”品種製作的為最佳。因其外形多毫,嫩綠油潤,條索細緊略彎曲,內質清香(有花香),味鮮醇,湯色黃綠明亮,連續三次在省名茶評比會上被評為一類優質茶。1991年獲省名茶證書。經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鑑定,該茶內含水分6%,水浸出物43.6%。灰分5%,粗纖維9.1%,符合名茶品質要求。
遂昌菊米是具有悠久歷史的遂昌縣傳統名特優農副產品,據《增廣本草綱目》記載:“處州出一種山中野菊,土人采其蕊乾之,如半粒綠豆大,甚香而輕圓黃亮,云:敗毒、散疔、祛風、清火、明目為第一,產遂昌石練山”。它原是零星分布的野生甘菊之蕊,產量有限,經科技人員的多年篩選培育,對質量上乘的純正品種從1997年開始進行了推廣栽培,現種植面積已達11200餘畝,年產量在280噸以上。
遂昌菊米獨特的功效和優秀的品質已獲得了海內外廣泛的認同,曾被評為1998年浙江省優質農產品,先後獲得過2000年浙江省優質菊米成就獎金質獎盃,2001年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中、日、韓第三屆國際名茶評比特別獎等獎項,並已獲得國家綠色食品頒證,遂昌縣由此被命名為“中國菊米之鄉”。
遂昌竹炭現已開發出竹炭及竹醋二大系列七大品系60餘種產品,產品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已居國際領先水平,在國內外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文照”牌竹炭和竹醋液相繼榮獲2001年“第三屆中國竹文化節”金獎和2001年“中國(三明)竹藤交易會”金獎;2002年3月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名優經濟林產品獎”;同年5月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竹炭之鄉”稱號。
遂昌黑陶,精選特殊性能的陶土,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設計和研製了眾多的黑陶工藝品,使古老的技藝恢復青春,使古老的瑰寶重現於世。它胎質細膩,精雕細鏤,純樸莊重,古色古香。浙江省科委鑑定為一種高檔藝術品,具有甚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產品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黑陶工藝品是饋贈親友,裝飾環境的佳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裝飾雅堂,讓您賞心悅目、陶冶情操;饋贈親友,令其心曠神怡,馨香禱祝。
遂昌烤薯是遂昌縣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名特優農副產品,其外觀呈琥珀色,雞心狀,口味甜潤,採用九龍山自然保護區附近幾個鄉鎮生產的紅心蕃薯為原料,經科學的加工方法精製而成,現已形成了一萬餘畝優質原料生產基地。
黃米果是用山中一特種灌木燒成灰,瀝取其汁,浸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黃,沖淨蒸熟,置石臼中搗成團,然後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扁圓或長條形即成。黃中透綠,色澤晶瑩,清香宜人,柔嫩可口。用肉絲、青菜、冬筍等爆炒,色味更佳,為松陽、遂昌、龍泉、慶元、景寧等縣民間傳統節慶或待貴賓之食物。
青糕遂昌民間傳統名點,據《遂昌縣誌》記載,青糕製作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它不僅製作工藝獨特,而且配料也很考究,最大的特點是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野生艾草,使其擁有特殊的色澤、香味和口感,有著獨特的青、香、韌、糯等特點。

城市榮譽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