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慧法師(淨慧)

淨慧法師

淨慧一般指本詞條

淨慧法師,祖籍湖北新洲,生於1933年。1951年十八歲時到廣東雲門寺比丘戒,得以親侍中國現代禪門泰斗釋虛雲法師。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改革開放後,先後任《法音》雜誌主編,柏林寺四祖寺玉泉寺方丈。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法師提倡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主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舉辦“生活禪夏令營”等,使無數學人走進禪、了解禪,受用禪的智慧、禪的清涼、禪的慈悲、禪的灑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淨慧
  • 別名:妙宗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新洲
  • 出生日期:1933年
  • 逝世日期:2013年4月20日
  • 職業:湖北四祖寺、玉泉寺方丈
  • 畢業院校:中國佛學院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
    柏林寺方丈
    四祖寺方丈
    玉泉寺方丈
    香港佛教文化產業永遠榮譽顧問
    佛教刊物《法音》雜誌主編
  • 剃度師:武昌普度寺宗樵和尚
  • 傳戒師:雲居山虛雲法師
個人簡介,生平經歷,主要貢獻及其影響,國際影響,著述,長老年鑑,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一佛學思想,二生活禪理念,圓寂,入龕,封龕,起龕,追思大會,荼毗,荼毗圓滿,

個人簡介

淨慧法師,法號妙宗,1933年出生於湖北省新洲。於2013年4月20日上午圓寂。14歲至武漢三佛寺依止大鑫和尚,18歲到雲門寺受具足戒,成為虛雲和尚侍者及傳法弟子。1956年中國佛學院創立,即入學深造,頗得周叔迦居士、明真法師正果法師趙朴初居士等的讚賞。1963年被錯劃為右派,先後在北京、廣東、湖北參加勞動。1979年摘帽、改正,重返北京參與中國佛教協會的各項恢復工作。1981年《法音》創刊,任責任編輯,1983年至2002年任主編;1982年增補為中國佛協理事;1987年當選為中國佛協常務理事;1988年受命籌建河北省佛教協會,並被選為會長;1992年主持柏林寺重建工作;1993年當選為中國佛協副會長;1998年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2002年,應香港佛教文化產業創辦人/主席莊世平先生及祖古白瑪奧色仁波切之邀,擔任香港佛教文化產業永遠榮譽顧問;2013年4月20日凌晨六時許,淨慧大師在湖北省黃梅縣四祖寺圓寂,世壽81歲,戒臘63夏。
淨慧法師淨慧法師

生平經歷

淨慧長老,俗姓黃,1933年古歷8月27日出生於湖北新洲,圓寂於2013年4月20日6點26分。享年81歲,僧臘67載,戒臘63夏。
長老因家庭貧困,一歲半即被父母送入尼庵,由海善、仁德二位尼師撫養,小名如意,後即在當地發蒙就學。長老(按:為敘述方便,後簡稱“淨慧長老”為“長老”)天性穎悟,喜好讀書,受寺院生活之耳濡目染,對常用佛經、早晚課誦以及楗槌法器頗為熟悉。十四歲由仁德尼師之師能慶長老尼攜至武昌卓刀泉寺禮宗樵上人為師,成為沙彌,法名宗道,號淨慧。旋至三佛寺,親近大鑫太老和尚,進念佛堂,學習規矩禮儀。解放後,即參加由寺院組織的毛巾廠勞動。勤奮好學,日有所進。
1951年,赴廣東乳源雲門山大覺禪寺,於虛雲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1953年,虛老遷江西雲居,修復真如禪寺,長老奉虛老之命,留任雲門寺監院,時年20歲。1955年,長老因病前往雲居,仍任虛老侍者,並協助當年冬天的雲居傳戒法會。在兩度親侍虛老之數年間,長老得以朝夕親承虛老之耳提面命,獲益良多,並深得虛老的賞識和器重。承虛老之殷勤付囑,亦以一身而兼承禪宗五宗法脈,得賜法名:承續臨濟宗為第四十四世,淨慧本宗;承續曹洞宗為第四十八世,淨慧復性;承續溈仰宗為第九世,淨慧宣道;承續法眼宗為第九世,淨慧本性;承續雲門宗為第十三世,淨慧妙宗。
1956年中國佛學院成立,長老即被虛老送入深造,從本科一直讀到研究生班,為中國佛學院首批佛學研究生。長老勤奮好學,成績優良,對佛教的歷史、教義、教規等都有較為系統深入的了解,頗得當時的師長周叔迦居士、明真法師、正果法師、趙朴初居士等人的讚許。1962年,長老因編輯《虛雲和尚法匯續編》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3年離開佛學院,輾轉於京、粵、鄂等地接受勞動改造。
直至1978年才被摘去右派的帽子。這期間,長老雖然精神上倍受歧視、生活上飽受磨難,但這段經歷,卻使他變得更加練達、堅韌和成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始逐步得到落實,在趙朴初居士和正果法師的關懷下,長老於1979年初得以重返北京,參與中國佛教協會的各項恢復工作。1981年《法音》雜誌創刊,長老擔任主編一職。1982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常務事理會第二次(擴大)會議上,長老被增補為中國佛協理事。
1987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常務理事。
1988年,長老應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局之邀請,負責籌備組建河北省佛教協會,並在第一屆河北省佛代會上當選為會長,同時主持柏林禪寺的重建工作。1989年,創辦《禪》刊,並主編《禪宗燈錄大全》。1993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代表會上當選為副會長。
住持柏林禪寺期間,長老大力倡導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為了廣泛地宣傳這一理念,從1993年起,柏林禪寺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禪夏令營”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了19屆,在教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1998年,長老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從1988年開始,至2003年9月萬佛樓開光,長老不辭艱苦,宵旰用心,歷時十五年,趙州祖庭的復興工作始告大成。次年,長老乃退居,將方丈之位讓於弟子明海法師。
退居之後,長老又以年逾古稀之軀,應本煥老和尚之邀請,接管湖北黃梅四祖正覺禪寺。為重振東山法門,長老殫精竭力,整頓道風,恢復叢林傳統,除了繼續做好本老所創辦的《正覺》雜誌的同時,還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禪文化夏令營”,創辦了雙峰講堂,與柏林禪寺遙相呼應。為了改善祖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長老提出了“大四祖”的理念,將四祖寺的建設與周圍環境的治理以及社會的和諧融為一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讚揚。
住持黃梅期間,長老還奮力重修湖北黃梅老祖寺、四祖寺下院蘆花庵、當陽玉泉寺、度門寺、河北邢台玉泉寺大開元寺等古老道場。每修復好一處道場,長老即刻擇其有德之賢者而居之,自己則兩袖清風,一衲飄然。其為教之憂患意識,其老當益壯、為法忘軀之承擔精神,大有其先師虛雲老和尚之遺風。
長老自幼出家,親承虛雲老和尚之教誨,對虛雲和尚“四根(佛教這棵大樹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四條大根——修證之根、戒律之根、經教之根、現實之根)一本(以禪宗為振興中國佛教之根本)一樞紐(鞏固古老的傳統大叢林之樞紐地位,充分發揮它們的表率、輻射和引領功能)”的佛教振興理念心有領會,又得周叔迦、明真、正果、趙朴初等良師益友之提攜,在自身天賦極高及早年儒釋兼修的基礎上,又經過中國佛學院數年的系統學習和研究,佛學根底甚為紮實,對佛教典章制度非常熟悉。所以在恢復趙州祖庭的過程中,在寺廟建築、僧團管理、法務活動、僧才培養、文化建設、弘法理念,以及處理寺院與地方政府和民眾關係等等方面,長老皆能以超常、圓融的智慧處之,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如理如法,並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主要貢獻及其影響

縱觀長老在復興祖庭、培養人才、弘化利生等諸多方面的事跡和經驗,長老在如下幾個方面所提出的理念,至為寶貴,值得我們後人永遠記取和踐行。
一、在道風建設方面,長老強調要繼承叢林傳統,
完善道場各種管理規約,堅持早晚課誦、二時齋供、坐香、初一十五誦戒、夏安居、冬禪七。在此基礎上,長老又針對當時各地僧團建設當中所出現的諸多現實問題,如信仰淡化、戒律鬆弛、生活腐化、不學無術、得過且過的現象,特地提出了“四化建設”和“強化四種意識”的口號。四化就是僧團道風要堅持傳統化,僧團管理要堅持律制化,僧團弘法要堅持大眾化,僧團生活要堅持平民化。四種意識是不斷強化信仰意識,不斷強化歸屬意識,不斷強化神聖意識,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此四化建設和四種意識的提出,可謂高屋建瓴,直指僧團建設的要害,切中肯綮,堪為現時代中國大陸佛教僧團建設的指路明燈。
二、在僧才培養方面,長老立足於叢林傳統,注重學風建設,提出了“叢林學院化,學院叢林化”的口號,提倡“以學導修、以修促學、學修並重”的教育理念。為了解決僧團素質普遍低下、人才奇缺的問題,長老一接手趙州祖庭,即一手抓殿堂建設,一手抓僧才培養,首先成立了僧格養成班,既而又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河北佛學院,後來又在四祖寺創辦了“雙峰講堂”。為了辦好佛學院和講堂,長老親自執教,並為佛學院制訂了院訓綱宗——“信戒學修”、“養成僧格,融入僧團”之二八方針。長老指出,“信戒學修”是僧才教育的核心,“養成僧格、融入僧團”是僧才教育的目標。“信”的內容就是“以三寶為信仰的核心,以因果為信仰的準繩,以般若為信仰的眼目,以解脫為信仰的歸宿”。“戒”的內容就是“愛國以守法為根本,愛教以持戒為根本,做人以道德為根本,做事以慈濟為本”。“學”的內容就是“授課以信戒學修為基本內容,學習以聞思讀寫為基本方法,老師以言傳身教為根本職責,學僧以尊師重教為根本態度”。“修”的內容就是“以禪觀禮誦為修持的內容,以叢林生活為修持的依託,以養成僧格為修持的目標,以觀照生活為修持的要求”。長老所提出的這一整套僧才教育理念,非常切合實際,意義深遠。
三、在弘法理念和弘法方式方面,基於對佛教歷史的深刻反省和對中國佛教現實的深入觀察,長老認為,中國佛教要真正實現全面振興,必須堅持走“人間佛教”道路,這是中國佛教的唯一希望。為了將人間佛教的理念進一步具體化,長老於1991年,提出了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修行理念,與此同時,還專門針對具有較高學歷的青年佛教信眾,在大陸率先舉辦了“生活禪夏令營”,每年一次,從未間斷。
生活禪是長老根據佛教“契理契機”的原則,在對印度佛教史和中國佛教史深刻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新的修行理念。它既是對太虛大師所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的落實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祖師禪精神的繼承和回歸。在某種意義來說,生活禪找到了佛教與時代相結合的契入點,找到了佛教與現實人生相結合的新的對話方式,應該說,它抓住了佛教的根本命脈,代表了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方向。與之相應的,生活禪夏令營則是一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體現了人間佛教精神,積極進取的、全新的弘法方式。這種弘法方式,不僅深受廣大青年佛教信眾的歡迎,同時也為佛教積極參與現實、從而達到化導人心的目的,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青年,同樣的,中國佛教的振興也離不開青年。長老針對青年人所開辦的生活禪夏令營活動,不僅豐富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時,對於佛法的普及,提高廣大信眾的信仰水平,促進僧才建設、為佛教貯備人才,提升佛教的社會地位,充分發揮佛教淨化人心、和諧社會的教化功能等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思議的作用。經過長老十多年的不懈倡導,生活禪夏令營這種弘法方式,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內外人士的認同,為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生機。在長老所倡導的“生活禪夏令營”和“禪文化夏令營”的影響下,全國各地有很多佛教團體,也都紛紛效法這一形式,利用暑期,為青年佛子開辦不同形式的夏令營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得教內外人士的充分肯定。
隨著改革開放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對佛教文化感興趣的青年人越來越多。為了鼓勵更多的青年學生投身於佛教文化的繼承和研究,培養高素質的佛教研究人才,除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禪”夏令營和“禪文化”夏令營活動之外,經長老之倡導,柏林禪寺常住自1997年起,先後在北京的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設立了“懷雲獎學金”。獎學金每年定額三萬元,以鼓勵從事佛教文化研究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另外,還抽出專用資金,在北京大學設立“虛雲講堂”,用於支持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系列講座。住持四祖寺之後,長老繼續積極籌措資金,並開設“雙峰獎學金”,鼓勵和支持武漢大學等部分高校哲學宗教學系的師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和佛學的研究。
為了方便高校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佛教文化,柏林禪寺和四祖寺,對前來參學的各高校學生組織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熱情周到的服務,除了免費給他們提供食宿之外,還特地為他們安排一系列的講座和禪修活動,深得廣大青年佛子的歡迎。由於長期以來對前來參學的高校學生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照,所以,柏林禪寺先後被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確認為“哲學宗教學系教學實習基地”。四祖寺亦同樣如此。
四、在佛教文化建設和傳播方面,長老認為,佛教要振興、要走向大眾,要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同,必須首先藉助各種各樣的傳播手段,大力弘揚經教,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佛教的基本思想。元以後,中國佛教逐漸走向衰落,跟出家人的整體文化素質低下、不重視對經教的弘揚有很大的關係。就禪宗而言,禪宗初興之時,雖然標榜“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但是,那主要是針對盛唐時期教界普遍沉迷於對經教的研究、忽視了真修實證這一現象而痛下針砭的。在當時出家人對經教普遍都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提倡打破文字相、專務實修,可以起到糾偏救弊的作用。但是,明清以後,僧團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當時的出家人當中,大多數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世間文化教育,也沒有受過系統的佛法訓練,在這種情況下,藉口“不立文字”,輕視對經教和世間文化的學習,只會加劇出家人素質的整體下滑。近百年來,禪門中之所以不出人才,皆由於絕大多數參禪之士缺乏深厚的經教基礎、不明白修行的理路所致。長老認為,末法時代,修行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走達摩祖師所提倡的“藉教悟宗”的路子。
基於此種認識,長老自接手柏林禪寺的修復工作之日起,即有意識地把整理佛教文化典籍、流通佛教經典作為恢復祖庭的工作重心之一。在當時經濟非常拮据的情況下,長老立足於大局,著眼於祖庭的長遠發展,睿智地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家專門的禪宗刊物——《禪》雜誌,還成立了“河北禪學研究所”和“虛雲印經功德藏”,嗣後又與學界的專家學者聯手,創辦了《中國禪學》,同時倡印《大正藏》、《卍續藏經》、《乾隆大藏經》、《淨土藏》等上百種佛教典籍。另外,長老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組織、整理、編輯出版了《虛雲和尚開示錄》、《虛雲和尚法匯續編》、《中國禪宗燈錄大全》以及《虛雲和尚全集》等重要著作,並一直與學術界保持密切的交往,曾經以河北禪學研究所的名義,邀請在京的部分專家學者,組織編輯出版了《河北省佛學院系列教材》。2011年秋,長老又提議編輯出版“正法眼”系列叢書。該叢書以幫助信眾樹立正知正見,確立正信正行,全面展示祖師禪禪法精華為主要目標。與以往不同的是,該系列叢書,要求在點校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重點的疑難字詞、公案典故、人名地名等,都一一作出簡明的註解,以方便現代人閱讀。該叢書首批五十餘種,正處在有序的整理編輯過程中。
佛教的振興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弘揚,離不開學術界的支持和參與。與學術界建立起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自覺利用學術界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影響力和科研優勢,以彌補佛教界研究人才的不足,提升佛教僧團的整體文化素質,擴大佛教的社會影響,這是佛教界應該主動去做的一件事情。在這一點上,長老可謂高瞻遠矚。他經常邀請學界的專家學者參與一些重大的佛教文化活動,組織召開學術研討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界的研究熱情,擴大佛教文化的社會影響,從2010年起,長老決定以湖北的黃梅和河北的趙州為中心,每年兩地各舉行一次大型的禪文化研討會——“黃梅禪文化高峰論壇”和“河北禪文化論壇”,現已連續舉辦了三年,共六屆,每次參加研究會的人數有一百多人,會後,委託中州古籍出版社的盧海山老師將論文集迅速結集出版,效果良好,受到學界的熱烈歡迎。
五、在為信眾宣講佛法、提供修行服務方面,長老認為,寺院的存在價值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住持佛法,為廣大信眾服務。“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是寺院建設的根本理念。另一方面,寺院的發展以及僧團的日常生活和法務活動等,離不開廣大信眾的支持,而要爭取廣大信眾的支持,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為信眾提供最優質的佛教文化和修行方面的服務。長老一直秉承這樣的理念,在承擔修復寺院的繁重任務的同時,總是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為信眾舉辦各種形式的法事活動,如禪七、佛七、周末佛法系列講座、生活禪加油站、生活禪高級研修班、雙峰講座,等等,二十多年來,這些活動一直在低調中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從來沒有間斷過。柏林禪寺和四祖寺之所以能夠得到海內外廣大護法信眾的大力支持,並在較短的時間段內,恢復其宏大的氣勢,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禪窟之一,跟長老的這種一以貫之的服務理念分不開。
六、在慈善救濟方面,長老認為,一個寺院和僧團,要想持久健康地存在和發展,必須搞好寺院與地方政府和民眾的關係,必須堅持“愛國愛教”的原則,真正做到“利益一方,服務一方,和諧一方,教化一方”。本著佛教“未結法緣,先結人緣”的理念,長老在修復柏林禪寺和住持四祖寺的過程中,經常利用各種因緣,組織信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救濟活動,或賑災,或創辦希望學校,或救濟孤貧,或修路,或打井,等等。長老的這些慈濟行為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和讚嘆,為寺院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民眾基礎。
上述六個方面,是長老復興祖庭、弘法利生時的基本指導思想,也是對虛雲和尚“四根一本一樞紐”思想的具體落實和發揚。作為一名從充滿戰亂和苦難的舊中國走過來的老一輩出家人,長老對中國佛教的前途和命運充滿了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正是在這種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的驅使下,1988年長老甘願放棄了北京優裕的工作環境,應邀來到河北主持佛教工作,並負責修復趙州祖庭。白手起家,一切都得從頭開始,箇中的甘苦自不待言,而長老卻泰然處之。長老多次講,趙州祖庭是一塊“試驗田”,他來河北就是為了種好這塊“試驗田”。長老所說的“試驗田”,就是想通過落實“生活禪”理念,來建設一個高素質的清淨僧團,為中國佛教探索出一條全面振興的路子。經過十多年的慘澹經營,柏林禪寺已經全面修復,並成為我國北方對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教內外、海內外佛教信眾和有識之士前來參學。長老到黃梅之後,亦將趙州祖庭的復興經驗,熟練地運用於黃梅禪的振興當中。經過十年的努力,長老之門下,現已形成了“北有趙州,南有黃梅”、南北呼應、資源共享、相輔相成的健康發展格局。
長老為人謙和,忍辱負重,廣結善緣。無論是在中國佛教協,還是在趙州柏林禪寺、黃梅四祖寺、邢台玉泉寺,他所接觸人物的範圍很廣,所應對的事務頭緒繁複,但他都能從容應對,各方面的關係都處理得非常好。長老對待上級不卑不亢,接待外賓彬彬有禮,對待尊長恭敬有加,對待後學熱情關懷,對待同事團結合作,對待下級不擺架子,對待名人和財主不失本分,對待基層信眾亦方便接待,平易近人,對於誤解、仇視和攻擊自己的人亦不失禮節,乃至以德報怨。無論是在中國佛教協會,在《法音》雜誌社,還是在河北、湖北,長老之所以能夠把方方面面的關係處理得很好,事業幹得比較順利和成功,跟長老心量廣闊、處事圓融有極大的關係。

國際影響

在祖師和長老的道德感召之下,每年慕名前來趙州黃梅,禮祖、參學、訪問、視察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柏林禪寺和四祖寺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據初步統計,柏林禪寺和四祖寺平均每年接待海內外各類參訪團有三十多個,除國內和港奧台之外,還包括韓國、日本、新加坡、緬甸、尼泊爾、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德國、法國、英國、奧地利、瑞士、美國、加拿大等四十多個國家。
在熱情接待來海內外來訪的同時,長老亦充分利用一切善緣,主動走出國門,把中國佛教的優秀思想和傳統傳播到國外,不僅推動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維護了地區和平穩定,擴大了中國佛教在海外的影響,同時也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幾次是:
1992年9月26日至10月3日,在紀念“中日友好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之際,以長老為代表的河北省佛教協會友好代表團,應日中友好臨黃協會之邀請,對日本進行了為期八天的訪問,受到日中友好臨黃協會事務局局長有馬賴底長老的熱烈歡迎。
199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受法國潮州會館和巴黎《歐洲時報》的邀請,長老率中國佛教代表團,在法國巴黎舉辦了“中國佛教文化展”,盛況空前,反響熱烈。訪問結束後,明海大和尚將此次文化展和訪問,整理出版了《花都法雨》一書。那是一次八九年中斷後的中法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
接見外國宗教人士接見外國宗教人士
1996年7月26日,長老應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邀請,赴新加坡弘法,在新加坡居士林作《六祖壇經》系列講座,從7月27日開始至8月2日結束,後由明堯居士整理成《壇經一滴》公開出版。講座期間,有七十位居士在長老的證明下,皈依了佛教。講座結束後,8月4日,又在居士林舉行“一日禪修”,對於居士林來說,這是有史一來的第一次禪修活動。
2002年4月中旬,在聯合國世界人權大會期間,以長老為團長的中國宗教代表團一行,對日內瓦進行了友好訪問。期間,代表團通過舉辦記者招待會、報告會和圖片展等方式,向海外人士客觀公正地介紹了中國各大宗教的信仰情況和發展現狀。
2002年10月19日,長老應韓國方面邀請,赴釜山海雲禪寺,參加“國際無遮禪大法會”,在法會上,長老作了《提升人性,回歸佛性》的講演。
2009年10月23日,柏林禪寺隆重舉行了“臨濟宗法脈西行傳承大典”,長老在問禪寮將臨濟宗法脈第四十五代法卷傳給德國本篤(Benediktushof)禪修中心導師威里吉斯?雅各爾先生(Willigis Jager)。長老為雅各爾先生取法名“常真”,表信偈曰:“禪本無方位,無心月一輪。庭前柏樹子,不改四時春”。趙州柏林禪寺由是成為德國本篤(Benediktushof)禪修中心的中國祖庭。本篤(Benediktushof)禪修中心是德國最大的禪修中心。長老將臨濟法脈傳給威里吉斯·雅各爾先生。

著述

長老幼讀儒書,酷愛詩文;長習釋典,深通經教,且文思敏捷,落筆成章。著文作詩,不但規矩悉備,且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內容豐富,說理透徹,頗有恣肆汪洋之概。長老之著作已經公開出版的有《雙峰禪話》、《入禪之門》、《生活禪鑰》、《壇經一滴》、《中國佛教與生活禪》、《做人的佛法》、《心經禪解》、《何處青山不道場》、《經窗禪韻》、《禪在當下》、《生活禪語》等。

長老年鑑

青年時期的淨慧長老青年時期的淨慧長老
淨慧法師,1933年出生於湖北省新洲。
1934冬(一歲半)由父母送入湖北黃岡縣的汪集仙姑廟,由海善、仁德二尼師撫養;1948年由十四歲由仁德尼師之師能慶長老尼攜至武昌卓刀泉寺禮武昌普渡寺知客宗樵上人正式披剃受沙彌戒。法名宗道,字淨慧。並依止武昌三佛寺大鑫和尚學經。(曾師公武昌三佛閣大鑫和尚——師公武昌伏虎山卓刀泉寺宗鎰和尚——剃度師普度寺知客宗樵)。奠定超脫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獻身佛教的理想。
淨慧法師淨慧法師
1951年十八歲時由剃度師宗樵和尚送往廣東雲門寺受比丘戒,得以親侍中國現代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1951 年春往雲門,經歷雲門事件後,18歲雲門寺受具足戒1951年農曆6月初八日,受沙彌戒;農曆6月15日,受比丘戒;農曆六月十九日,受菩薩戒。 得戒和尚上虛下雲清大和尚:羯磨阿闍黎上覺下澄律師:教授阿闍黎上正下虛,尊證阿闍黎上明下空律師,上遍下印律師,上傳下芳律師,上天下應律師,上素下風律師,上宏下悟律師,上滿下覺律師。佛源法師為引禮,白光法師為沙彌頭,師為沙彌尾,(同受戒者靈意,彌光等)。
因敏悟過人,深受虛公器重。戒期圓滿後繼續跟隨近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學禪,並承接虛公法脈,為禪宗五家七宗之嗣法傳人。

臨濟宗

第一世臨濟義玄禪師至四十二世鼓山妙蓮覺華禪師——四十三世虛雲性徹禪師——四十四世淨慧本宗禪師。虛公 示 表信偈曰:當年二祖為心宗,求法忘軀立雪中。子志若能繼先德,芳名千載自流通。

曹洞宗

第一世洞山良價禪師至四十六世鼓山鼎峰耀成禪師——四十七世虛雲古岩禪師——四十八世淨慧復性禪師。虛公示表信偈曰:一枝秀迪雲門峰,豈比尋常草本同。自是大覺志堅固,森森永蔭法門榮。

溈仰宗

第一世溈山靈佑禪師至七世興陽詞鐸禪師——八世虛雲德清禪師——九世淨慧宣道禪師。虛公示表信偈曰:大法迥然絕古今,毫端獨露本來真。風行草偃尋常事,普澤人天作雨霖。

雲門宗

第一世雲門文偃禪師至十一世己庵深淨禪師——十二世虛雲演徹禪師——十三世淨慧妙宗禪師。虛公示表信偈曰:妙宗開化佛悲懷,道濟蒼生法界寬。淨戒嚴持崇聖德,慧命相傳般若燈。

法眼宗

第一世法眼文益禪師至七世祥符良慶禪師——八世德清虛雲禪師——九世淨慧本性禪師。虛公示表信偈曰:摩醯頂上眼重開,方許吾宗大將才。法門幸有能承繼,立志須從勇猛來。
淨慧法師淨慧法師
1952年春隨侍虛雲老和尚離開雲門寺北上,經武昌往北京。冬朝禮五台山後,奉虛雲老和尚之命,回到雲門寺,擔任雲門寺的監院。
淨慧法師受戒淨慧法師受戒
1953 年,佛源和尚升任雲門寺的住持後,協助管理雲門寺。
1954 年,因病前往雲居山看望虛雲老和尚,便留雲居山侍奉虛公。
1955 年冬,雲居山傳戒,為第三引禮,在虛雲老和尚的指導下完成傳戒活動,同年戒子傳印,慧通等。
1956年中國佛學院創立,即入學深造。
在校期間與虛公書信往來甚密。1956年到北京中國佛學院學習;
虛雲墨跡虛雲墨跡
1962 年在中國佛學院讀研究生。成為中國佛學院最早的一批研究生之一。課餘時編成《虛雲和尚法匯續編》,之後佛學院的領導認為淨慧法師是在給地主階級樹碑立傳,又來做封建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最後定以極右派分子。
1963年被錯劃為右派,先後在北京、廣東、湖北參加勞動。
1978曾任教於賀橋太平中學。
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摘帽、改正,奉命重返北京參與中國佛教協會的各項恢復工作。得以恢復僧裝再現僧相。
淨慧法師淨慧法師
1981年《法音》創刊,任責任編輯, 1983年至2002年任主編;
左一趙朴初、二淨慧法師左一趙朴初、二淨慧法師
1982年增補為中國佛協理事;
1987年當選為中國佛協常務理事;
1988年受命籌建河北省佛教協會,並被選為會長;
1992年主持柏林寺重建工作;
1993年當選為中國佛協副會長;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
陪同江澤民主席陪同江澤民主席
2004年10月辭去柏林寺住持職務。受請繼任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湖北當陽玉泉寺方丈。在任期間修復北宗祖庭度門寺及關公初顯聖地小關廟。
2005年秋復建黃梅千歲寶掌祖庭老祖寺,及四祖寺分院蘆花庵。12月8日至12月19日,並主持蓮山雙林寺建寺以來的首屆禪七法會。
2006年3月受請重修曹洞祖庭邢台大開元寺。
2009年10月23日,柏林禪寺隆重舉行“臨濟宗法脈西行傳承大典”,淨慧長老在問禪寮將臨濟宗法脈第四十五代法卷傳給德國本篤禪修中心導師威里吉斯雅各爾先生。長老將臨濟法脈傳給威里吉斯雅各爾先生。·
2013年4月20日早6時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湖北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淨慧長老安詳示寂。
台灣弘法台灣弘法

一佛學思想

佛法總綱:
信仰佛法僧三寶,修學戒定慧三學
息滅貪嗔痴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
佛教特色:
佛教的特色,教義體系的完整性,教團組織的穩定性,教化目標的利他性,
終極關懷的圓滿性,佛與眾生的平等性,不同文化的包容性,不同時空的適應性。
佛法大意:
一、學習佛法以增進我們的道德,即佛教的戒學。
二、學習佛法以淨化我們的心靈,即佛教的定學。
三、學習佛法以開發我們的智慧,即佛教的慧學。
四、學習佛法以提升人格、成就佛果,即根據佛法的戒、定、慧三學進行實踐、修行。
善惡判斷基本精神:
一切使眾生受到傷害,引起煩惱的事情,就是惡業;
一切令眾生生歡喜,有利益的事,就是善業。

二生活禪理念

生活禪理念架構圖生活禪理念架構圖
定義: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的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驗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
宗旨:
繼承傳統(契理),適應時代(契機),立足正法,弘揚禪學,
開發智慧,提升道德,覺悟人生,祥和社會。
理念:覺悟人生(最佳化自身素質),奉獻人生(和諧自他關係),
(以覺悟人生之智慧成就菩提心,以奉獻人生之實踐成就大悲心。)
善用其心(大智慧),善待一切(大慈悲),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禪,禪生活。)
理念展現:
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
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
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
(在世間法上落實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眾善,在盡職盡責中廣度眾生。)
四個根本: 菩提心,般若見,息道觀,生活禪
修行三要:
1.具足正信
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為正信的準繩,
以般若為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為正信的歸宿。
2.堅持正行:
以三學為修學的總綱,以四攝為利他的方便,
3.保任正受: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修生活禪的四個要點(四句口訣):
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覺悟人生)
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奉獻人生)
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針:
1.做人以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八字為方針,
信仰是生活的依託;
因果是生活的法則;
良心是生過的方向;
道德是生活的價值。
2. 做事以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八字為方針。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在感恩中奉獻自我,回報社會。)
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在包容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在分享中廣結善緣,和諧發展。)
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在結緣中成就自他,共創未來。)
基本方法: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
三、禪修理路
1. 發三心:第一要發出離心;第二要發菩提心;第三要髮長遠心。
2. 淨三業:身業;口業;意業。
3. 修三慧:第一,要修聞慧;第二,要修思慧。第三,要修修慧。
4. 修三善:修善法,修善道,積善德。(前提要明三善:現善、後善、究竟善)
5. 亡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6. 六字真言”:專注;清明;綿密。
對峙禪病的八念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出入息、念死亡。
觀心訣竅:讓我們當下這一念心孤立起來。
(向生滅處究取無生,向差別處體會平等,向煩惱處直認菩提。)
四、僧團建設
在求學中堅定正信,樹立正見;
在求道中堅持正行,保任正受;
在弘法利生中繼承傳統,適應時代,溝通社會,服務人群,住持正法。
1.當代僧伽的職志:要有求學的志向,要有求道的決心。
2.建寺安僧弘法利生之總綱:愛國愛教(兩愛)、正信正行。
3.人生佛教理念: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
4.三自精神:自覺,自由,自在。(靈隱寺大悲法師尊規守戒六個字:聽招呼,守範圍。)
5.加強五種建設:信仰建設,道風建設,教制建設,人才建設,組織建設。
這五個方面,信仰建設是核心,道風建設是根本,人才建設是關鍵,教制建設是基礎,組織建設是根本。(趙朴老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上強調指出)
6.樹雙風:
1)道風(以禪七推動僧團道風建設)
除四氣:官氣俗氣霸氣闊氣。
建四化:叢林修學傳統化、叢林管理律制化、叢林弘法大眾化,叢林生活平民化。
③強化四種意識:信仰意識,歸屬意識,神聖意識,責任意識。
2)學風(以辦學推動僧團學風建設)
第一:辦學四八方針:四字方針,八字宗綱。
四字方針:信、戒、學、修。
I.信 信以三寶為信仰的核心,以因果為信仰的準繩,
以般若為信仰的眼目,以解脫為信仰的歸宿。
II.戒 愛國以守法為根本,愛教以持戒為根本,
做人以道德為根本,做事以慈濟為根本。
III.學 授課以信戒學修為基本內容,學習以聞思讀寫為基本方法,
老師以言傳身教為根本職責,學僧以尊師重道為根本態度。
IV.修 以禪觀禮誦為修持的內容,以叢林生活為修持的依託,
以養成僧格為修持的目標,以觀照生活為修持的要素。
八字綱宗:養成僧格融入僧團。
第二:培養四種能力唱得出來、講得出來、寫得出來、坐得出來。
五、其他理念
人生修養的四大選擇:信仰的選擇,因果的選擇,良心的選擇,道德的選擇。
做人的六條標準:知因果,講良心,守道德,立志向,養識見,充才幹。
佛弟子應該具備的兩個條件:
1.正信
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為正信的準繩,
以般若為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為正信的歸宿。
2.正行
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
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
以三學為修學的總綱,以四攝為利他的方便。

圓寂

淨慧法師(淨慧)
淨慧長老圓寂紀實:盡現禪者本色
2013年4月20日清晨六時二十六分,淨慧長老在四祖寺安詳示寂,享年81歲。
2013年3月31日,淨慧長老留下的最後一條生活禪語內容是:“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如白駒過隙,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善積德,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我們才不會空過此生,就會在此生此世種下好因,將來有個好的結果。”

淨慧長老在病榻上口示侍者,通過簡訊通知媒體,暫停“淨慧禪語”。“余以老病交加,不能用心,加之索閱簡訊人數日增,經費不堪負擔,故"淨慧禪語"暫告停發。他日病癒緣熟,或當再續禪緣。過去兩年多來東語西話,讀者雅諒包容,不勝感謝之至。老朽淨慧合掌。”
去歲,本煥老和尚圓寂後,長老暗中囑人為自己備龕。今春,長老因肺炎入院治療。
長老與門人黃明堯居士通電話,詢及“後天是什麼日子”,明堯居士說“是穀雨”。長老說:“那我明天要出院回寺里。”
19日向晚六時,回到四祖寺後,長老說:“回來就是好。”次日晨,長老起身入廁,之後回到臥室坐在床邊,對侍者說:“我要走了。”侍者說:“師父,您不要這樣說。”長老沉默不語。未久,侍者發現長老神色異常,急忙打電話叫寺中執事速來。長老在床上做吉祥臥。執事到來後,長老呼吸加快,隨即清晰地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呼吸減弱。大約十五分鐘左右,呼吸停止。醫護人員聞訊趕來時,發現長老的心跳、血壓、脈搏已經停息。
長老一生,流水行雲八十年,該擔當時擔當,該放下時放下,末後一著,盡現禪者本色。我們共同祈願長老不捨眾生,早日乘願再來。
—— 淨慧長老治喪委員會提供
上淨下慧長老於公元2013年4月20日在四祖寺安詳示寂。於公元2013年4月25日(農曆癸巳年三月十六日)上午7:30,在四祖寺舉行淨慧長老示寂追思法會,上午9:30舉行荼毗法會。
淨慧自贊
二○一三年一月廿九日
早歲參禪悅,截流識此心;
雲門蒙授記,趙州作主人。
生活禪風立,修行不擇根;
把握在當下,電光石火頃。
七旬承道信,八旬侍弘忍
五載當陽道,玉泉度門興。
寶掌千年壽,虛公百廿春;
同參東西祖,道絕去來今。
注釋
① 長老於壬辰年臘月十八日寫下此詩,交給崇戒列印,並囑暫時不要發表,也暫不要交給馬明博居士編入詩集。未曾想長老竟於2013年4月20日安詳示寂。經請示明海大和尚同意,此詩收入《經窗禪韻》。—— 崇戒注
② 截流,指禪修時觀照己心截斷妄流。
③ 指1952年虛雲長老為師傳法授記事。
④ 1988年,師應請主持趙州祖庭興復工作。
⑤ 師提倡的“生活禪”法門,普潤群根。
⑥ 2003年,師71歲時,駐錫黃梅四祖寺;2013年,師81歲時,應請為五祖寺方丈。
⑦ 2003年至2008年,師在湖北當陽重興玉泉寺、度門寺。
⑧ 黃梅西山正覺寺為禪宗四祖道信禪師道場,東山五祖寺為禪宗五祖弘忍禪師道場。師兼任這兩座禪宗祖庭的住持。

入龕

淨慧法師(淨慧)
淨慧法師(淨慧)
2013年4月21日上午6時,淨慧長老入龕儀式在黃梅四祖寺法堂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江蘇省無錫市祥符禪寺住持無相長老為當代高僧淨慧長老誦讀入龕法語。

封龕

2013年4月24日,佛光普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長老封龕儀式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至法堂為淨慧長老主持封龕儀式並為封龕說法。封龕說法後,諸山長老、護法居士等至遺體前問訊,依次告別,現場氣氛凝重。念普周法界,究竟不離當處,透過本來一著,猶如月印三潭。
淨慧法師(淨慧)
淨慧法師(淨慧)

起龕

淨慧法師(淨慧)
2013年4月25日上午6時30分,淨慧長老起龕儀式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儀式由松純長老主持。
淨慧法師(淨慧)
淨慧法師(淨慧)

追思大會

8時30分,淨慧長老追思法會正式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級領導、大德高僧諸山長老、法師、淨慧長老弟子學子、著名學者,護法居士、信眾等近萬人。
淨慧法師(淨慧)

荼毗

25日追思大會舉行完畢之後,9時30分四祖寺為淨慧長老舉行荼毗法會,傳印長老親自主法送淨慧長老最後一程。松純長老、永壽大和尚、永信大和尚、明生大和尚、純一大和尚、正慈大和尚等一一拈香祈福,四祖寺僧眾以及四方佛子高僧大德、護法居士,各方善信虔誠念佛,告別淨慧長老。
淨慧法師(淨慧)
淨慧法師(淨慧)

荼毗圓滿

淨慧法師(淨慧)
化身窯開窯的前一夜晚,滿天星斗朗耀。自晚十時許,在化身窯正對面的天空中便出現一道明亮的光暈帶,自東而來直指西方,且隨時間推移愈發明亮,並隨後在化身窯東方、後方漸次出現多條光暈,遙相呼應。在剛剛下過一整天雨、氣溫驟降之時,化身窯所在之處卻不時吹來一股股暖風,令大眾心生歡喜和信心。
黃梅四祖寺舉行淨慧長老荼毗化身窯開窯儀式。長老生前弟子、嗣法門人及信眾居士千餘人共同見證了這一莊嚴時刻。
早晨六時許,碧空如洗沒有一片雲,也沒有一絲風。大眾雲集四祖寺後山大金塔基址長老化身窯前。在誦經祈禱後,由幾位比丘將窯門打開,將窯中靈骨及所有餘灰裝入編號箱中,請回寺內。
靈骨作初步分揀:呈紅藍白色、晶瑩透明,大小如粟米之血舍利約四十多粒;如豆菽形呈青色、白色,堅密光亮之骨舍利愈多;頂骨堅硬不壞呈蓮花狀;牙齒不壞者二十多顆,下頜骨完整不壞,牙床上之小孔歷歷可見;脛骨不壞、堅密如瓷,擊之鏗鏘如鋼鐵,有多節指骨完整不壞。
上午九時許,為滿足大眾願望,將初步揀出之部分舍利供奉於靈堂內,大眾排班,念佛瞻禮。
到五月四日晚上,第一遍分揀舍利的工作基本完成,共篩揀出各色舍利將近2700顆。寺里開列了兩張詳細的清單:晶體舍利子一張,共298粒,顏色細分有十種以上,其中黃色最多,藍色也有很多。另一張是骨舍利清單,老和尚遺留下來的骨舍利非常之多,頭骨有十一塊,上下頜骨幾乎完好,喉結骨、牙骨、脊椎骨、脛骨、指骨、趾骨等或完整、或部分地保留了下來。最難得的是有一顆很大的舍利子,駝色,形如蠶豆,體積比蠶豆大兩三倍,完整光滑,法師們推測是腎臟舍利。還有一種很小的黑色發舍利。
淨慧法師(淨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