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寺(河北省邢台市玉泉寺)

玉泉寺(河北省邢台市玉泉寺)

邢台西北四十里有個原名玉泉寺,建於唐朝貞觀年間,重修於元,正殿、配殿宏偉壯觀,為磚木結構,雕樑畫棟都具有元代風格,為近世所罕見。皇寺院內,有一棵一千二百五十年的古柏,高達二十多公尺,挺拔蒼勁,枝椏繁壯,一年四季鬱鬱蔥蔥。民間美傳:“每落一鳥,便增加一鳥形花紋,久而久之,柏紋如落鳥之眾,落鳥似柏紋之美。在鳥柏的南側有一泉池,古稱“玉泉池”,是古邢台十大名泉之一。泉底石沙如玉,水清見底。水中游魚翩翩。每當夕陽西墜,在古剎的屋脊飛檐上,在鳥柏的樹冠椏杈上,在玉泉池的涼台牌碑上,以及在四周的山林石崖邊,均抹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彩輝,景觀十分幽靜、壯麗。形成了遊人神往的美景,這就是著名的邢台八景之一的“玉泉夕照”名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泉寺
  • 地理位置邢台西北四十里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玉泉池
  • 始建時間:公元627-649年
概述,玉泉古蹟,玉泉池,玉泉唐柏,玉泉寺石刻,龍山佛造像,皇寺古村落,法脈源流,

概述

《嘉靖順德府志》“玉泉寺,在縣西北四十里,金大定年建”。清康熙版《邢台縣誌》寺觀條下:玉泉寺“縣西北四十里,在馬鞍山下俗名黃(皇)寺”。 並錄有清人王毓陽《玉泉寺詩》一首,詩曰:
蒼松白石兩相依,與客攀臨眺晚暉;
地迥曇雲迷遠嶂,林空碧葉舞禪扉。
老僧面壁渾無語,閒鳥依巢解息機;
大覺由來不住相,隨綠何必慕袈衣。
清光緒版《邢台縣誌》記載與康熙志同,並增收明人延廷有關於玉泉寺的詩二首。根據地方史料記載,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為玉泉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因在元代時,元順帝被明軍追殺,曾避難於玉泉寺,而後朱元璋又在此歇兵餵馬的緣故,玉泉寺又俗稱皇寺。
玉泉寺,始建於唐,重修於金,中興於元。禪寺建設於太行東麓之龍山下(亦稱棋盤山)。軸線建築存有二殿,唐柏三 株。2002年9月,淨慧法師組成玉泉僧團正式接管玉泉寺;次年三月中旬開始進行恢復建設,到2005年時玉泉寺第一期修復工程順利完成,先後對三寶殿 (原大雄寶殿)、觀音殿(原稱大佛殿、古稱華嚴殿)進行保護修復,大殿前有自金、元到明清、民國碑刻二十通。新塑佛祖金身12尊,其中觀音殿2.8米高紅 木(黃花梨)觀音像,獨木雕成,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價值;並在玉泉禪寺東西兩側新建了殿堂僧舍近百間,總面積達3000多平米;二期擴建工程已經啟動, 現在軸線重建了天王殿和山門,治理玉泉池、並重修了玉泉池石欄及停車場。還有修砌部分圍牆及河道護坡也在進行當中,計畫恢復原有的鐘鼓樓及玉泉牌坊等工作 也在積極準備中。從寺院來說,現有的房屋及設施亦有規模,各種設施也自成系統,已經基本上滿足佛事活動的需要。

玉泉古蹟

玉泉池

“皇寺村前有一景,家家門前有口井”,“泉水繞街流,吃喝不用愁”,這是流傳在邢台市西四十里處皇 寺村一帶的民謠。歷史上的皇寺村,山上到處是翠柏森森,山下是清泉潺潺,村里村外,到處都是泉水叮冬,小橋流水的美景。玉泉池直徑約30米,深約10米, 就象一面大圓鏡。泉水千年不竭,不僅可供全村上千人飲用,還可灌溉良田千畝。在這十年九旱的冀南山區,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大泉呢?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仙 翁山修練,張果老修成“正果”,名列八仙之後,便每日倒騎白驢,雲遊四方。一日,他來到皇寺村前的棋盤山上,見到山下無數男女老少,都跪在龍王廟前燒香叩 頭,哭告祈雨。這一帶已經大旱了三年,連井水都幹了,張果老看到這裡,心中老大不忍,就從褡褳里取出一隻玉杯,倒上一杯仙酒,吹了一口仙氣,扔到村西的一 塊窪地里。祈雨的人們,猛聽得“咔喳”一聲巨響,回頭一看,玉杯落地,泉水上涌,平地里出現了一個獨眼大泉。這就是“玉泉”。玉泉池水涌皎潔若玉,泉水清 澈見底,明代兵備道陳大賓疏鑿為池,池壁以料石精砌,國周植柳成行,原池中有涼亭,池坑畝余。
清代詩人宋岳所作《玉泉》詩曰:
半畝虛擬萬斛泉,碧雲高引日華圓;
山圍石竇靈源起,地接仙房噴玉湲。
更喜郊番通禹鑿,試聽樵夫頌堯天;
新秋勝會當壬戌,圖畫於今一輞川。
玉泉一年四季,永流不涸,民間俗稱“流不乾”。泉水東流里許注入皇寺村東一池中,日月積存,永不外溢,又俗稱“灌不滿”。玉泉寺景色優美,舊志譽為“玉泉夕照”,是邢台八景之一。

玉泉唐柏

在玉泉禪寺院內,有三棵唐柏,歷經1200多年的風雨蒼桑,其鳥柏高達二十多公尺,挺拔蒼勁,枝 椏繁壯,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古柏樹冠十分繁茂,大致可分七層,其勢如煙如雲,翠濃異常。由於此古柏位居深山古剎和玉泉環繞之中,常棲息珍禽鳥。再加上樹冠 如此龐大,經常迎風自吟。兩鳴交響,酷似百鳥鳴唱。據植物學家考證,該古柏樹種優異,培土肥美,所以樹紋結構異於尋常,民間美傳說“每落一鳥,便增加一鳥 形花紋,久而久之,柏紋如落鳥之眾,落鳥似柏紋之美。”在寺內的大雄寶殿前,有一棵千年茶柏,與鳥柏一樣生長挺拔蒼勁,十分繁茂,由於這棵古柏接受了天地 靈氣,柏葉也有了仙氣,村民常用柏葉泡茶,以驅邪祛病,茶柏氣味芳香,口感醇厚,具有強身壯骨,清心健胃的功能。
邢台皇寺院內的鳥柏邢台皇寺院內的鳥柏

玉泉寺石刻

 在玉泉寺內及周圍保存有大量的歷代石刻作品,從種類上分,有建築用的柱礎、石台階、欄板、玉泉排水龍頭等;有碑刻,分經幢和石碑兩種;再者是與佛教有關的石刻作品,這類有供桌,有石佛像等。
玉泉寺石刻作品,有很多是藝術價值較高的,其寺內所存在的石供桌多為明代作品,雕刻為高浮雕,手法渾圓,線條流 暢,造型生動,內容豐富多彩,刻有花卉、人物、圖案、符號等;在寺內有大量的柱礎,這些柱礎有蓮花礎、有束腰礎、簡式,有繁式的,還有精雕的龍紋礎等,從 樣式斷代上有唐、宋、元、清至民國的。
玉泉寺碑刻現在保存下來的有許多,最早為金大定十六年智洪禪師所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最珍貴的為元代至正 十三年(1341)的《重修玉泉禪寺碑》;最能讓眾人引起反省的是清鹹豐九年立《鑑戒碑》;碑文說:清道光年間,寺內殊欽、殊敾等二人任住持期間,“不遵 佛法,不守清淨,淫污佛地,穢瀆空門,將香火地盡行當出,至寺內空乏,禮佛無人,禪林坍塌,院亭傾圮,觀者莫不嘆息。”清鹹豐初年(1851)殊斆禪師任 住持,見本寺“禪林坍塌,院亭傾圮”,乃“起恢復之心,興再造之意,募化當地、當房人等,發慈悲之心,將當契抽回,改為租契,作十五年、十年為滿,將地盡 歸寺內,當價全行施捨,使寺煥然一新,誠盛舉也。”《鑑戒》後人說:“自此以後,寺中地畝永不許僧人當賣,亦不許外人私當私買。如有偷當偷買者,人神共 誅,永為鑑戒!”“創業最難,守成不易。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確矣哉其論乎!沉冥釋門之教,當禮菩薩、敦戒業、探釋典,廣渡普愛,大乘發心,乃不愧為佛子 也。玉泉寺由來久矣,園地四十餘畝,旱地頃有餘畝,稱富饒也。”從碑文中可知當時經事人 “反腐倡廉” 的精神,值得今天眾人認真思考和反省。

龍山佛造像

 在龍山的保存有較好的佛造像,其中三處位於龍山的北坡的半山腰 處,雕有八尊佛像,共四龕,左側的一龕有立像兩尊,龕為長方形,上部微圓,立佛腳踏蓮花座,有背光,頭部有損壞,保存基本完好。在立像龕的右側分別雕有兩 龕造像,兩龕基本相連,一龕為一佛二菩薩坐像,一龕為一佛兩脅侍菩薩立像。另一龕一佛,兩脅侍,兩力士。造像的頭部皆損壞,。在龍山之頂,有一龕佛像,在 山崖上成組雕刻,雕有佛造像十八尊,兩組造像皆為圍繞主尊坐像,坐西朝東,構成造像群,這些佛像造像也各不相同,有菩薩、觀音、釋迦佛、阿彌陀佛、藥師佛 等等。根據研究,這些造像雕刻精良,雕工細膩,手法嫻熟,造型美觀,應與玉泉寺有密切的關係,為建寺後雕成,其雕刻年代很可能為唐代晚期。

皇寺古村落

 皇寺鎮至今保留著古韻,歷史上皇寺鎮地處要衝,明代這裡有皇寺 堡,在鎮中原有十字街,鎮有東、南、西、北四個閣門,四閣中以東閣最為雄偉,閣門上額有石刻“皇寺”二字,村鎮中原有城隍廟,古戲樓、佛爺廟、姑子庵等建 築,現古鎮風貌格局不變,古巷依舊,農戶大院,深宅高牆,樹木林立,尤其是沿河兩側的民居建築更具特色,臨河的民居和石梯路,古石橋,小河、流水、人家、 古巷及依山而築的石板山路,形成獨具特色的山鄉景觀,使來到這裡的人們看到淳厚的民風,游傳統廟會,聽美好傳說,讀著歷史上留下的古詩歌,都為之讚嘆不已 留戀忘返。一些古建專家來到皇寺後,看到保存至今完好的古鎮風貌和沿河的八座古橋,進入與之相聯的王家院、姚家院、鄧家院後,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的專 家說這裡是“北方的周莊”。有的專家說這裡是一個民俗館,特別是這裡到春季四山盡綠,臨夏日氣清涼爽;每當夕陽西墜,在古剎的屋脊飛檐上,在鳥柏的樹冠椏 杈上,在玉泉池旁,以及四周的山林石崖邊,均抹上了一層金黃色的暉光,景觀幽靜、秀麗,形成了世人神往的美景。

法脈源流

淨慧法師正式接管玉泉寺,即對玉泉寺進行了歷史淵源研究,多方收集資料,將寺院內所見金石進行了整理和保護。通過研究整理,玉泉禪寺歷史傳承基本脈絡清晰。
“天地有情泉一眼,江山無恙柏三株。山川依舊,老柏婆娑,殘碑斷幢,古寺寒泉,處處引人發思古之幽懷,興繼絕之 浩嘆”(淨慧大師語)。根據地方史志與地方佛教史的研究,玉泉禪寺自唐代貞觀年間始建,其寺內現存三株唐代茶柏、鳥柏可證,又在龍山有唐代佛教石窟造像也 說明了玉泉寺的建寺歷史是可靠的;同時,現存於皇寺鎮郭村北齊常樂寺造像碑、邢台縣會寧南良舍北魏時期造像碑(已失)足可說明這個地區的佛教文化淵源悠 長。
玉泉寺重修於金代,現存的金代大定年間“金代三通《尊勝陀羅尼經幢》所記年代人物推斷,玉泉寺創建於金大定年間則無疑問”。
根據觀音殿前保存的元代《重修玉泉寺禪寺碑》所記,元代玉泉禪寺開山第一代祖師是“洪公唯識大和尚”,並演派二十字宗派源流偈“智信定德寶,態善了道行,妙淨本明真,正法惟思謹(謹亦作敬)”。
關於“洪公唯識大和尚”, 是直隸順德府內丘縣郝氏子一事,無從考證。
根據《大正藏》、《釋氏疑年錄》等史料記載,至溫禪師(1217-1267),字其玉,號全一,邢州(屬河北省 邢台市)郝氏子。六歲薙髮,十五歲投行秀門下為侍者,道業日深,“凡秀偈頌法語,一聞輒了,遂得法焉。”後受請入燕京華嚴寺。數年後得往昔在家摯友劉秉忠 推薦,獲元世祖忽必烈召見,留住內庭三年,多有贊益,賜“佛國普安大禪師”號,不久又“總攝關西四五路、河南、南京等路,太原府路、邢洛磁懷孟等州僧尼之 事。”
郝氏子,全一至溫為萬松行秀門下。
萬松行秀(1166-1246),南宋曹洞宗僧。河內(河南沁陽)人,俗姓蔡。字報恩。早歲從邢州(河北邢台) 淨土寺贇允出家,受具足戒後,至慶壽寺謁勝默光有省。不久至磁州大明寺參訪雪岩滿,未逾月徹悟,遂留會下二年,悉盡其蘊底。未久還邢州,築萬松軒居之,潛 志自修,世稱萬松老人,或報恩老人。
(金)章宗(公元1193年)請入內庭說法。親奉錦綺大衣。腋而升座。自后妃以下。皆從師受法。羅拜起位下。各施珍愛。建普度會。
承安二年(1197),奉詔住持西山仰山棲隱禪寺。後應諸方之請,歷住淨土寺、中都萬壽寺、燕京報恩寺等名剎。後歸隱從容庵。
萬松行秀弘法幾十年,精進不懈,舉揚宗風;“門庭高廣,四方尊之”;“兩河三晉之人皆飲師名”。他門下弟子眾多,得法弟子一百二十人,“束髮執弟子禮者不可勝紀”,其中以少室福裕、華嚴至溫、報恩從倫、千松明德、和湛然居士五人最為著名,可以說是萬松行秀門下“五傑”。
據史料記載,萬松為洞下“十四世”《禪門日誦·宗派源流》中所演宗派二十字“行從福智立 貫徹八環中 化統三千界 宏開洞上宗”。
智洪禪師為萬松門下第四世,為玉泉寺的開山祖,隸屬於曹洞宗,後演派二十字“智信定得寶 志善了道行 妙淨本明真 正法惟思謹(謹亦作敬)”。
智洪禪師的十一世弟子燕京妙相禪師演派二十八字“淨善香然喜敬宗,萬光瑞寶顯明燈,世界浩月宣圓照,通天了道貫乾坤”。由此可見玉泉寺之宗支傳至當年燕京地區,足可說明當年“玉泉禪寺禪燈遠照,影響甚廣”。
關於燕京妙相禪師,無考。
此外,在邢台城北南大汪村東有興善寺,據現存有一尊漢白玉佛像下方座刻有“大王村大唐天寶十三年六月……”等等 字樣,可知寺院歷史悠久,另外一塊《重修觀音堂碑記》是乾隆二十八年正月所立,碑文記載著寺院的歷史沿革。通過訪問村裡的老者,該寺院原占地近十畝,有正 殿五間供奉釋迦牟尼及文殊、普賢兩位菩薩。在正殿的兩側有地藏菩薩殿和觀音堂,規模是很大的。為什麼興善寺會有這樣的規模?經調查,這裡是皇寺鎮玉泉寺的 下寺。此寺自元明始,是玉泉寺為方便人們到寺內進香,在此地修建了一座下(轄)寺,由玉泉寺的派住僧人管理。
“玉泉寺的宗派源流偈先後由金代智洪禪師和明代少林寺無言正道禪師所演,各20字。智洪禪師源流偈最早見於元至正十三年(1353)所刻之《重修玉泉寺禪寺碑》碑陰,亦見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所刻《宗派碑記》”(淨慧法師語)。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智洪禪師所演源流偈已經傳刻“法”字,僅剩“惟、思、謹”三字。時玉泉寺住持本訪 (號大賢)法師“間關千里”,至河南少林寺乞無言正道禪師續演玉泉宗派偈。時無言正道禪師為“少林宗主”,“傳曹洞正宗住持第二十六世”,“推其心誠,故 演二十字,令傳永久”。其偈曰:“敬謹戒作師,因緣固殊勝,勤求祖知識,續盡傳心印” (淨慧法師語)。
現據金石資料,依據淨慧法師研究,記錄元代玉泉寺歷代主持德號:
開山祖師第一代 唯識智洪大和尚
第二代住持 延公講主(信延)
第三代住持 藥公山主(定藥)
第四代住持 全公山主(德全,元中統初,公元1260年間住持本寺)
第五代住持 清公山主
第六代住持 明公講主(寶明和尚)
第七代住持 真公講主
第八代住持 端公講主
第九代住持 瑞公講主
第十代住持 顏公講主
第十一代住持 貴公講主
第十二代住持 擎公講主
第十三代住持 澤公長老(智澤,靈岩昭公之首嗣)
第十四代住持 無本禪師(傳法嗣祖沙門,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間住持本寺
明代洪武年間(138~1399)
妙信禪師:明洪武年間(1368~1399)任住持。第十五或第十六住持。
行真禪師:明正德七年(1512)間任住持。行真,號無幻,俗姓霍。其徒妙進禪師明萬曆十二年(1584)前後任本寺住持。有《真公碑銘》殘件現存寺內。
太虛滿禪師:明正德元年(1506)前後任住持,建千佛水陸殿。師為邢台縣白塔寺李氏子,“登萬壽戒壇受具,還於靜室”。滿禪師者“德業兼隆”,繪四十八願,金碧爭輝。當時順德府的僧綱司設立在玉泉禪寺,時任“僧綱”者為續安禪師。續安既任“僧綱”,也應該是當然的住持。
淨顯禪師:明正德十年(1516)任本寺住持。
續安禪師:無考
淨臻禪師:明朝中期(1531~1543)任住持。
淨平禪師:明中期任住持。師號大章,其徒本等禪師。
本諒禪師:明嘉靖二十七年(1543)任住持。
本訪禪師:明萬曆十二年(1584)前後任住持。本訪禪師曾往少林寺請無言正道續演玉泉寺宗派偈20字。
妙進禪師:明萬曆十二年(1584)前後任住持。當時妙進禪師任順德府僧綱司僧綱。
本分禪師: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任住持。立《玉泉寺臨濟宗派碑記》,將原屬曹洞的玉泉禪寺改屬臨濟宗。 (按:究原因很可能與順德府“僧綱司”設在本寺有關。如果擔任“僧綱”者原非玉泉寺曹洞子孫,在其任本寺住持時,或可能改換門庭。這種事件在古今禪宗寺院 不止一次地發生過。但是,像玉泉寺這樣的做法,只改碑名,未改宗派源流,張冠李戴,換面不換頭,倒是難得其例。)
師林禪師:清乾隆年間(1795年頃)任住持。師林禪師是否任過本寺住持,尚未見直接的文字記載。2003年在 本寺西院水井邊發現一塊殘破的墓塔石柱,知其字肇叢,其徒因燮、因成二禪師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前後相繼任本寺住持,維修復建殿堂,其功至鉅。師 林禪師墓塔石柱一側刻有“大覺俯鑒,玉泉寺臨濟派”十字。而“師林”的法號則是根據無言正道禪師所續演的曹洞宗派源流偈而來,在二十字中占第五字(“敬謹 戒作師”)。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與乾隆六十年(1795)之間一百九十年中,見於碑刻記載的,就有兩次改換本寺的宗派。
因燮禪師:清嘉慶年間(1796~1820)任本寺住持。
因成禪師: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前後,因燮、因成二禪師相繼任本寺住持,見玉泉寺殿閣傾頹,牆垣亦多坍 塌,“因慨然曰:有寺如是,如以為奉佛之地乎?”乃與眾共議重修。至嘉慶二十四年竣工立碑,具載其工程之始末。碑題為《順德府邢台縣皇寺鎮玉泉寺重修碑 記》,共二塊。在“文革”浩劫中,此二碑及相關碑刻均被作為石料砌入廁所。2003年6月,因拆除舊屋清理地基,當地父老相告:牆基下有廁所,均用寺院歷 代石碑砌成。經發掘,不但是清嘉慶重修碑重見天日,明刻《玉泉寺臨濟宗派碑記》等重要碑刻亦從糞坑中挖出,為了解玉泉寺乃至邢台縣的歷史,提供許多極為珍 貴的史料。據嘉慶重修碑記稱:因燮禪師等重修玉泉寺歷時十餘年,共列十四宗開支,耗關帝廟、延壽殿、古佛殿、地藏殿等次第維修,又創建火神廟一座。所謂 “既鼎新而革故,亦踵事而增華”。並非一殿一閣,沾沾補葺而已,而是直行一次全面的重修。
殊欽禪師:清道光年間(1821~1850)任住持。
殊敾禪師:清道光年間(1821~1850)任住持。殊欽、殊敾等二人任住持期間,“不遵佛法,不守清淨,淫污佛地,穢瀆空門,將香火地盡行當出,至寺內空乏,禮佛無人,禪林坍塌,院亭傾圮,觀者莫不嘆息。”(見鹹豐九年(1859)立《鑑戒碑》)
殊斆禪師:清鹹豐初年(1851)任住持,見本寺“禪林坍塌,院亭傾圮”,乃發“起恢復之心,興再造之意,募化 當地、當房人等,發慈悲之心,將當契抽回,改為租契,作十五年、十年為滿,將地盡歸寺內,當價全行施捨,使寺煥然一新,誠盛舉也。”(同上)此《鑑戒》還 警告說:“自此以後,寺中地畝永不許僧人當賣,亦不許外人私當私買。如有倫當倫買者,人神共誅,永為鑑戒!”(同上)住持人對寺院作出了貢獻,刻碑表彰者 有之;住持人“不遵佛法,不守清淨,滛污佛地,穢瀆空門”,刻碑“鑑戒”者,不多見。當時經事人的“反腐倡廉”精神,值得佛門中人認真思考和反省。
勝作禪師:清鹹豐九年(1859)前後,任本寺住持。
勝得禪師:清鹹豐年間任本寺住持。勝作、勝得二師於鹹豐九年(1859)二月同立《鑑戒》。此碑本寺現存古碑中 時間最晚的一塊,碑文無題,碑石也不規則。碑文開頭就說:“創業最難,守成不易。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確矣哉其論乎!沉冥釋門之教,當禮菩薩、敦戒業、探 釋典,廣渡普愛,大乘發心,乃不愧為佛子也。玉泉寺由來久矣,園地四十餘畝,旱地頃有餘畝,稱富饒也。”碑文接著就鞭撻殊欽、殊敾二僧,勸法門後進永以為 鑑戒。
2005年6月21日和2006年3 月14日,曹洞宗第四十八代傳人淨慧法師在玉泉禪寺先後兩次舉行曹洞宗傳法法會,法子由此肩擔曹洞宗法脈,為曹洞宗第四十九代傳人。淨慧老法師將正法眼藏、佛法源流傳於宏法法師、明海法師、明憨法師、道智法師、利生法師等12位禪人。淨慧老法師在開示中勉勵法子“闡揚曹洞宗風,建設平民佛教,維護佛法尊嚴,力戒浮華作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