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央民大”,坐落於北京海淀區,南鄰國家圖書館,北依中關村科技園,由北京市、國家民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學校1978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也是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之一。

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民族學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烏蘭夫任首任院長。1993年11月,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1999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占地面積為38萬平方米,另規劃新校區占地面積81萬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59.2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20餘萬平方米,資產總值34億元;有24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1196人,全日制在校生16858人,其中本科生11283人,碩士、博士研究生4708人,少數民族預科生184人(本校)。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研究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 中央民族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前身是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學院。延安民族學院以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從事民族工作的漢族幹部為主要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1949年12月毛澤東根據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國家建設、民族區域自治、實現共同綱領及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做出了培養大批少數民族幹部的指示。
中央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學院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學——中央民族學院,抽調了一批當年在延安民族學院工作過的同志進行建院籌備工作。同年11月,周恩來總理主持政務院第60次政務會議,批准了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提出的《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和《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
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學院正式開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在開學典禮上做了重要講話。
1950年6月至1951年底,學校的校址暫設在城內國子監,有教職工280多人,軍政幹部班、藏語文班兩個訓練班的學員260多人。
1952年至1966年5月,學校開始正規化辦學並逐步發展成為一所文科高等學校。1952年,國家進行院、系調整時,把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北京大學東語系的部分專業和北京大學的前身燕京大學的社會學系,調整到中央民族學院,校址從國子監遷到了西郊白石橋附近。之後陸續建立了民語系、歷史系、政治系、藝術系、漢語系、研究部、預科部等教學科研單位。中央民委參事室也併到中央民族學院。
1966年6月至1978年8月,“文革”嚴重影響了學校的發展。
1978年2月,學校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1993年11月30日,經國家教委批准,中央民族學院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為學校題寫了新校名。
1999年,學校確定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2002年6月,國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了《關於重點共建中央民族大學的協定》。
2004年,學校成為“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2012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中央民族大學建設新校區,在北京市豐臺區王佐鎮青龍湖地區征地1206畝建設新校區。
2010年,學校成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首批試點高校。
2013年9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2015年2月,豐臺區教委、附屬中學、豐臺區王佐鎮人民政府簽署協定共建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實驗學校。9月,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陵水分校正式落成。10月,國家民委和教育部決定共建中央民族大學。
2017年9月,中央民族大學入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0月24日,國家民委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中央民族大學海南校區戰略合作協定。
中央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24個學院,有覆蓋10個學科門類的65個本科專業,其中文史哲教類專業16個,經管法類專業17個,理工類專業19個,藝術類專業12個。
專業設定
院系專業
民族學、社會學、博物館學
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財務管理、旅遊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人力資源管理
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法學、法學與英語
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對外漢語、廣告學
歷史學
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俄語、韓語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生態學、製藥工程、化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套用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繪畫(油畫)、中國畫、美術學(美術教育)、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影像設計)
舞蹈表演、教育、編導、舞蹈鋼琴伴奏
音樂學、作曲、聲樂、民樂、少數民族器樂、鋼琴、音樂教育、管弦
漢語國際教育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蒙古語言文學
中央民族大學維吾爾語言文學系
維吾爾語言文學
朝鮮語言文學
中央民族大學哈薩克語言文學系
哈薩克語言文學
體育學
教育學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
宗教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總數為1834人,其中專任教師1114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64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7.5%;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高層次人才63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1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民族學教學團隊(楊聖敏,2009)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民族舞蹈教育教師團隊(馬雲霞)
國家級教學名師:金炳鎬、楊聖敏
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麻國慶
教育部“高校萬人計畫教學名師”:楊聖敏
北京市教學名師:楊宗麗、曹立波、蘇玉成、王遠新、周宜君、戴慶廈、李俊清等
北京市教學團隊
名稱負責人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學團隊
文日煥
民族學教學團隊
楊聖敏
生態學教學團隊
馮金朝
中國民族史教學團隊
趙令志
公共管理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李俊清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團隊
慈仁桑姆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學團隊
金炳鎬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2門,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精品課程公開課1門,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9門,北京市特色專業5個,北京市精品課程11門,5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宗教學、舞蹈學、歷史學、藝術設計、音樂學、生態學、行政管理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宗教學導論》
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中國少數民族神話賞析》《影像中的人類學》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歷史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教育部精品課程公開課:《中國古代婦女史》
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神話與人類》《影像中的人類學》《民族學、人類學理論研究十二講》《唐史五講(1~5講)》《中國民族志·南方篇(1~6講)》等
北京市實驗教學中心:電子工程實驗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民族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光電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等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專業碩士學位點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包含培育)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一級5個、二級17個,北京市交叉重點學科1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哲學、社會學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民族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歷史學、數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美術學、音樂舞蹈學、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統計學、生態學、軟體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藝術、漢語國際教育、教育、社會工作、文物與博物館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民族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二級學科: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國家民委重點學科一級學科:中國史、社會學、哲學
國家民委重點學科二級學科:美術學、企業管理、環境科學、區域經濟學
北京市重點學科一級學科:民族學
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中國少數民族醫藥文化學
北京市重點學科二級學科: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門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宗教學、生態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人類學、民俗學、中國少數民族醫藥文化學
  • 學科評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校學科評估結果為:
學科名稱評估結果學科名稱評估結果
哲學
B
新聞傳播學
C
理論經濟學
C+
考古學
C
套用經濟學
C-
中國史
B-
法學
B-
生態學
C+
社會學
B+
統計學
C
民族學
A+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C-
馬克思主義理論
C
工商管理
C+
教育學
C+
公共管理
B-
中國語言文學
B+
音樂與舞蹈學
B
美術學
B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與4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包括美國耶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等30所大學,學校對口支援懷化學院,與雲南民族大學對口支援普洱學院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近40個省部級設立或委託建設的科研平台。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國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傳統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開發中國家社會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社會文化研究中心、緬甸研究中心、中南半島經濟研究中心、蒙古國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重點研究基地:少數民族數學與理科教育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食品環境與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紡糧油集團共同建設)

科研成果

2017年,學校獲3項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獲批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總經費額度634萬元。學校共有16個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其中面上項目12項,青年基金項目4項,資助總經費743.1萬元。全年共獲批國家級項目71項,省部級項目85項,其他縱向項目4項,橫向項目13項。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6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批20項,其中獲重大專項1項,各類項目立項金額達3400餘萬元。
2018年,學校共獲批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和青年項目立項46項,其中重點項目4項,一般項目32項,青年項目10項。
2013年,學校獲教育部六項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
2013年學校教育部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獎
項目名稱負責人獲獎等級
朝鮮文學通史(上、中、下)
李岩
二等獎
彝語義諾話研究
曲木鐵西
三等獎
中國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
那木吉拉
三等獎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民族學
楊聖敏主編
三等獎
當代中國少數民族新聞事業調查報告
白潤生主編
三等獎
教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本土經驗與學科建構
滕星
三等獎

學術資源

  • 圖書館藏
,截至2018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有各類圖書和電子圖書480萬餘冊,館藏古籍圖書25萬餘冊,包括宋、元、明、清各種善本1400餘種。圖書館有電子圖書176萬餘冊,中文期刊、中西文學術會議論文、研究生學位論文等全文資料庫101個及西文期刊原文傳遞平台(NSTL)。
  • 學術期刊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全國民族地區和北京市“名刊”:是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民族學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和首批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也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2003年起,期刊在“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上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2007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地區十佳學報。
民族教育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認定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為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的刊物。
《中國民族美術》期刊共設立五大內容版塊,分別為“原生態與民族文化創意產業”“民族藝術家”“視點與爭鳴”“民族美術教育”“民族博物”,涉及繪畫、攝影、建築、雕塑、設計、美術教育、工藝美術等多個學科,以及民族學、藝術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等多個領域。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釋義:標誌設計整體為圓環形,象徵著學校功德圓滿、學業圓滿。
中央民族大學校徽中央民族大學校徽
校徽設計整體色調統一和諧,暗藍色低調沉穩,又不失大氣之度。藍色代表沉著、理智、博大的胸懷。標誌的外形同樣是採用環形的形式來進行表現,莊重,符合中央民族大學的文化氣質。
校徽採用“民大”的字型加以變形,線條粗壯有力,尖角圓角有機結合,剛柔並進。整體上看猶如一本翻開的書的形狀,將文字與圖形巧妙結合。完美地將其內在與外在的文化素養呈現出來。也突出了“美美與共,知行合一”的校訓,同時完整地體現了該校的辦學宗旨、定位和特色,以及該校的大學文化特質和治學理念。
校徽整體結構清晰明了,主體突出,從這點上看,也進一步的暗示了其學校發展以文科專業為主體、以民族學科為特色,並綜合發展文、理、工、藝、管等專業。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底黃字,左上角印徽志,中間印學校全名。

精神文化

  • 校訓
美美與共,知行合一
釋義:“美美與共”一詞出自該校已故名譽校長費孝通教授關於文化自覺的著名論述,意為不同民族間要相互尊重、欣賞和讚美對方文化;
“知行合一”一詞則源於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認識論命題,現今多用於表達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係,強調“知”與“行”的辯證統一。“
美美與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為“人與人和,知與行合”;校訓較完整地體現了該校的辦學宗旨、定位和特色,突出了該校的大學文化特質和治學理念。
校訓校訓
  •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每年的6月11日。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副校長
曲木鐵西
黨委常委、副校長
鄒吉忠
黨委副書記
刀波
黨委常委、副校長
石亞洲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總會計師
張艷麗

歷任領導

姓名任期姓名任期
中央民族大學歷任校長
中央民族大學歷任黨委書記
2009年-2015年
2005年至今
2005 - 2009年
王彥
1997年9月 - 2005年1月
1999年12月 - 2005年1月
1996 - 1997年
1992 - 1999年
1991 - 1996年
任世琦
1985 - 1992年
羅炳正
1988 - 1991年
江雲
1982 - 1985年
江雲
1982 - 1988年
宗群(代理院長)
1977 - 1982年
宗群(代理院長)
1977 - 1982年
李力(革委會主任)
1971 - 1977年
李力(革委會主任)
1971 - 1977年
1957 - 1966年
1963 - 1966年
1954 - 1957年
1954 - 1963年
1950 - 1954年
1950 - 1954年

知名校友

政界
姓名職務
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74級乾訓部
全國政協常委、民族文化宮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
安青松
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常委、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
國務院辦公廳法制局副局長
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肖開提· 依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語委主任、黨組副書記
甘肅省副省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老幹部工作局局長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黨中央常委、農工黨內蒙古區委主委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副主任
西藏自治區水利廳廳長
馬飆
原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主任、副秘書長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
台灣原住民立法委員
原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
原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夏日
原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劉剛
黑龍江省黑河市委書記
甘玉貴
國家民委辦公廳文檔處處長
韋榮慧
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知名民族服裝設計師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
中國證監會期貨監管部主任
馬國倉
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司副司長
張崇根
原國家民委政策研究室處長、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協主席
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買買提· 熱介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辦公室主任、副教授
中共定西市委副書記
賽革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農牧業委員會主任
格桑頓珠
雲南省民委主任、雲南省民族理論學會會長
西藏自治區廣播電視廳副廳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
原西藏自治區副主席、西藏社會科學院院長
原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原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呼和浩特市委書記
傳媒界
姓名職務
高峰
中央電視台副台長、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長、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中央民族翻譯局副編審
人民日報新聞研究室主任
覃遠軍
《多媒體世界》雜誌社總編輯、總經理
《中國企業報》常務副總編輯、《財經時報》創始人
余志川
中國科學探險》雜誌社總編輯
白智運
央視製作部音樂編輯、音樂錄音總設計
央視《讀書時間》創辦人、《見證》欄目編導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欄目策劃人
那威
旅遊衛視《那小嘴》主持人、中國連珠五子棋奠基人
伍文貴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午間半小時》製作人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娛樂新幹線》主持人
寇非
人民日報社廣告部國際業務處副處長、廣告編審
孫志永
《開放系統世界》月刊副總編
邊傑
中國企業家》雜誌著名IT記
天天線上網老年頻道總編
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誌社總編輯
民族出版社黨委副書記、總編
《時尚》雜誌創始人
《汽車族》雜誌總編輯、《車迷》周刊主任
《中國旅遊報》主任編輯、著名畫家
《健與美》雜誌副主編
冉軍
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製片人
央視《央視論壇》欄目策劃人
央視新聞頻道《紀事》欄目製片
中國教育電視台包裝組主管、卡通片《西遊記》動畫設計
小莫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市之聲《北京不眠夜》主持人
斯琴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港澳中心編輯、節目主持人
何明盛
《追求》雜誌首席攝影師、北京菲林空間知名導演
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
《西部》雜誌社副總編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編審、《世界地震譯叢》編輯部主任兼副主編
程文兵
慧聰網汽車市場研究所研究經理
商界
姓名職務
林宗成
世界銀行項目專家
朴青石
三星集團中國戰略企劃經理
劉吉東
LG集團電子銷光儲售部經理
美國亞特蘭大地區北低克普扶輪社社長
聯想集團掌上設備事業部副總經理
馬翬
賽迪集團高級副總裁
樂視網副總裁兼總編輯
丁小平
華資銀團副總裁、中銀銀團組織集團總裁
海南大欣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深圳中秦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北京泛海天鑫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納洪福
寧夏紫金花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優秀企業廠長
內蒙古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薛家灣供電局局長
買買提·阿不力孜
新疆西星國貿大廈(烏魯木齊最大鞋城)總經理
覃東
北京富誠廣告公司總經理
廣州市沸點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創作總監
李紅雨
中坤投資集團副董事長
廈門大洲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廈門十大傑出企業家
學術界
姓名職務
韋蘭春
日本東京大學歷史學教授
朝克
蒙古國科學院教授、石油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內蒙師範大學教授
北京大學訪問學者、貴州大學藝術學院教師、藝術批評家、策劃人
中央財經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苗志宏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數學教研室副主任
張心才
西北民族大學校長
廣西教育學院院長
雲南民族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內蒙古大學前副校長
雷安平
湘潭大學苗族文化研究所所長
雲南師範大學辦公室主任
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
中央民族大學馬列主義學院院長、全國百位教學名師
國際著名語言學家、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國際雙語學會會長
胡振華
國際著名語言學家
國務院參事、著名藏學家
賀希格陶格陶
著名蒙古族文史學者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教育部基礎繪畫教研室主任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院長、校級學術帶頭人、教授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長
唐景福
西北民族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民族大學副校長、著名作曲家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舞蹈系主任、國際著名舞蹈家
廣西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所所長
張雁鳴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主任
內蒙古赤峰學院蒙語系黨總支副書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們發延
中國民族博物館研究部主任
民族文化宮展覽館文物部主任、副研究館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民族文學研究》編輯部主任
侗族文學學會會長
諾布
扎洛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歷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湖南民委古籍辦主任、中國瑤學會副會長
白瑪旺傑
美國加州西部大學宗教系教授
北京大學語言學教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委副主任、石河子大學副校長
北大東語系蒙語教研室主任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表演系聲樂教師、國家一級演員
從春俠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培訓部副主任
羅憶
新疆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尤努斯·阿不列孜
央吉
廣西黨校(廣西行政學院)副校長
廣西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
雲南民族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
金仕瓊
瀋陽醫學院社會科學部馬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院長、著名藏學家
遼寧省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民族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副所長、國際納西學學會創始人
郎櫻
西北民族文學室主任
白濱
西夏學者
文藝界
姓名備註
姓名
職務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中國文聯副主席
廣西作協主席、廣西民族出版社社長
西藏作協副主席
自由撰稿人
自由撰稿人
已故藏族學者、作家
《阿凡提故事》譯作者
空政文工團青年歌唱家
中國流行男歌手、演員
歌手
藝人
藝人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TimeZ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