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

柏林寺位於北京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戲樓胡同1號,建於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題額"萬古柏林"。寺內保存的《龍藏》經版,是中國釋藏中現存的唯一木刻經版。

2006年05月25日,柏林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柏林寺
  • 修建於:1347年
  • 乾隆提名:萬古柏林
  • 保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藏品:我國釋藏中現存的唯一木刻經版
  • 藏品經文:《龍藏》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文物景觀,龍藏經版,古木,公交線路,

歷史沿革

柏林寺創建於元順帝至正七年(1347),明洪武元年(1368)修建北京城北牆時將柏林寺分為兩部分,城內的稱南柏林寺,城外的稱北柏林寺。
明清之際,寺為北京八大寺廟之一(八大寺廟:東城柏林寺、賢良寺,西城廣濟寺廣化寺、嘉興寺、拈花寺、南城法源寺、長椿寺),規模、占地均非常可觀。明以後,城外北柏林寺日趨衰敗,南柏林寺遂稱京城柏林寺。
寺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重建,明宣德年間、及清康熙、乾隆年間曾三次大規模重修,其中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重修,是為慶祝康熙60壽辰,由雍親王胤禛主持重修,規模宏大,盛況空前。
解放後,闢為北京圖書館善本書館,再後為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培訓研究中心占用。1984年,被公布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寺坐北朝南,所有建築都建在高大的磚石台基之上,顯得雄偉壯觀。寺的主要建築均建於南北中軸線上,由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圓俱行覺殿、大雄寶殿和維摩閣,東西兩側為配殿。山門殿面闊三間,拱券上額書“敕建柏林寺”,山門前有雕刻精美圖案的磚砌影壁。大雄寶殿為全寺主殿,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檐下正中懸有巨額橫匾,上有康熙帝親題“萬古柏林”,殿內有明代塑造的三世佛和七尊木製漆金佛像,造型生動。維摩閣又稱藏經閣,上下兩層,均面闊五間,東西兩側建有配樓。

文物景觀

龍藏經版

柏林寺最珍貴的文物是過去曾保存的中國惟一的一部“龍藏經版”的刻版,並在這裡印刷。佛教經典從唐代起稱為“藏”,“龍藏”就是指清朝皇家御製雕刻的佛學大叢書。這部“龍藏經版”的內容極其豐富,收集了我國古代歷代高僧的佛學著作。這部藏版從雍正十一年開始雕刻,至乾隆三年,用了六年的時間,經版有七萬多塊,經書七千多部。其工程十分艱巨。雕刻經版選用的是上等梨木。刀法洗鍊,字型端秀。由於這部刻版印刷較少,所以保存完整如新。這部大刻藏經是中國佛教界的珍貴文物。1982年移至智化寺保存,為智化寺的鎮寺之寶。
全佛圖印製出的圖頁全佛圖印製出的圖頁

古木

柏林寺內的古木很多,尤多古柏、古槐,還有白皮松、古銀杏等。柏林寺就因多有古柏,而名“柏林寺”。寺內除有多棵巨大的元明古柏外,還有兩棵紫藤纏柏的奇觀。在柏林寺內最著名的一棵古樹是維摩閣院內的一棵古七葉槐。柏林寺的維摩閣在寺後為一獨立小院落。院門正中,院內北、東、西三面為二層樓閣“維摩閣”。就在閣前西側高聳著一棵十分珍貴的“七葉槐”。七葉槐是國槐的一個變種。因葉是由七片葉子簇成一束,形似蝴蝶,所以又名“蝴蝶槐”。柏林寺這棵七葉槐高達15米,乾周長達1.8米,是在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柏林寺時種植的,距今已二百五十年,是北京的“古蝴蝶槐之最”。每當微風吹過,樹上的樹葉如飛舞的蝴蝶,把維摩閣點綴得古香古色。這棵古蝴蝶槐為寺內的“吉祥之樹”。在北京只有兩棵古七葉槐,另一棵在西城的廣濟寺內。在寺的後院,也是二層的樓閣舍利閣前西側,有一棵清代的古七葉槐,已有二百多年,被視為寺內的“三寶”。三寶即“方缸、鐵井、七葉槐”。在民國時廣濟寺失過一次大火,方缸和鐵井被毀,而令人奇怪得是七葉槐卻安然無恙,這又給這棵七葉槐增添了神秘色彩。在景山公園的東門裡,有一棵五葉的“蝴蝶槐”,又稱為“五葉槐”,樹下有標牌註明為珍貴樹種。在北京地區僅有這三棵古蝴蝶槐。

公交線路

乘坐13路、 684路,到國子監站下。
柏林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