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宗

雲門宗

雲門宗禪宗的流派之一,在北宋時極盛。創宗祖師為雲門文偃禪師,以位於韶州雲門山(在今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北)大覺禪寺為祖庭,故得名為:雲門宗。

基本介紹

雲門機鋒,雲門歷史,雲門傳承,源流,雲門源流訣,雲門公案,雲門拄杖化龍,雲門花葯欄,雲門倒一說,雲門乾屎橛,雲門須彌,雲門腳跛,雲門話墮,雲門塵塵三昧,雲門一字關,二種光不透脫,雲門對一說,雲門三種病,雲門祖庭,

雲門機鋒

其宗風被稱頌為雲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
頌雲門三句語
門人住德山圓明大師緣密述
函蓋乾坤
乾坤並萬象。地獄及天堂。物物皆真現。頭頭總不傷。
截斷眾流
堆山積岳來。一一盡塵埃。更擬論玄妙。冰消瓦解摧。
隨波逐浪
辯口利舌問。高低總不虧。還如應病藥。診候在臨時。

雲門歷史

雲門宗在北宋時相當活躍,與臨濟宗並駕齊驅。
文偃弟子有香林澄遠、德山緣密等,而以澄遠為上首。澄遠傳智門光祚。光祚門風險峻,弟子眾多,著名的有雪竇重顯、延慶子榮、南華寶緣等,進入雲門“中興”時期。
自東漢起,印度中亞以及西域一帶來我國譯經傳教的僧侶日漸增多,他們曾帶來有關佛教傳法世系的傳說,這些在我國佛教史籍中不乏載錄。其中與禪宗有直接關係的是所謂《付法藏傳》,又名《付法藏因緣傳》。它的作者說法不一,據宗密說,當為“西域賢聖所集”。它前後共被譯過三次,第一次是劉宋文帝時由釋寶雲譯出,名《付法藏經》;第二次是北魏文成帝和平三年(462)由釋曇曜譯出;第三次是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472)由西域沙門吉迦夜譯出。《付法藏傳》記述了釋迦牟尼逝世後其嫡傳弟子摩訶迦葉、阿難、商那和修、優婆毱多、提多迦、彌遮迦、佛陀難提、佛陀蜜多、脅尊者、富那奢、馬嗚、比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睺羅僧伽難提、僧伽耶舍、鳩摩羅馱、闍夜多、婆修盤陀、祖摩奴羅、鶴勒那、師子的傳法世系。
宋代天台宗僧侶子防、從義等人從本宗立場出發,曾對禪宗定祖說予以激烈反對。他們不僅認為二十八祖沒有根據,而且連帶指出禪宗所傳“拈花微笑”、“只履西歸”、“立雪斷臂”等故事也純屬虛構。天台宗重視止觀雙修,為了突出自宗的淵源流長,他們把學統上溯到印度龍樹。因此,天台宗和禪宗不僅在禪法上,而且在祖統上發生矛盾,絲毫不難理解。事實上,無論是天台宗的二十四祖說,還是禪宗的二十八祖說,都缺乏事實依據。宋人陳舜俞《明教大師行業記》指出,契嵩撰《正宗記》和《定祖圖》,乃是“慨然憫禪門之凌遲”。但是,從加強宗派地位的角度看,契嵩的定祖說,對禪宗有重要的貢獻。

雲門傳承

雲門第一代雲門文偃禪師
第二世香林澄遠 禪師
第三世智門光祚 禪師
第四世雪竇重顯 禪師
第五世天衣義懷 禪師
第六世慧林宗本 禪師
第七世長蘆崇信禪師
第八世慧林懷深 禪師
第九世靈隱慧光 禪師
第十世中竺元妙 禪師
第十一世光孝己庵深淨禪師
第十二世演徹虛雲禪師
第十三世佛源妙心禪師

源流

文偃門下頗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雲子祥、雙泉師寬、德山緣密、雙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遠等為著。本宗勃興於五代,宋代時鼎盛,入南宋而宗風日衰,法脈至不可考,其間計傳二百餘年。
本宗宗風即所謂‘函蓋截流’,取截斷眾流,師徒函蓋相合之意。故云門宗風有奔流突止之概。本宗接化學人有其特異之處,即所謂雲門八要:(一)玄,接化玄妙。(二)從,從學人之根機以接化之。(三)真要,拈出佛道宗旨。(四)奪,不容學人擬議,截斷其煩惱性。(五)或,不拘言詞,接化自在。(六)過,宗風嚴峻,不許轉身迴避。(七)喪,不執己見。(八)出,接化自由,予學人出身之路。[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續傳燈錄卷二、卷六、卷八、卷十二、五燈會元卷十五、卷十六、五家宗旨纂要卷下]

雲門源流訣

天皇信鑒存 雲門偃遠祚
重顯懷宗本 善本明昌悟
自六祖法傳青原思。思傳石頭遷。遷傳天皇悟。悟傳龍潭信。信傳德山鑒。鑒傳雪峰存。存傳雲門文偃禪師。後人遂立為雲門宗。
雲門下第八世育王曇振優鴻禪師演派計二十字
優曇從廣政 了性悟真如
德智圓通品 方知紹祖燈
光孝禪師續演二十字
燈月光難比 萬法總歸心
照徹三千界 八面體靈明
後未知何人又續二十字
願法慧福德 清淨智慧型宏
了悟真如性 妙明達本宗
虛雲禪師在南華。因悉雲門祖庭。香燈斷續無定。大為興復。查此宗起於文偃祖師。十一傳至南宋末。溫州光孝已庵深淨禪師止。後失典籍。原派是偃祖師下八世優鴻會演二十字。後不知誰又出二十字。古派分三。今欲重繼。不知從何字起,故惟從己庵淨公與餘各摘上一字。續演五十六字。期之後賢傳燈無盡。
深演妙明耀乾坤 湛寂虛懷海印容
清淨覺圓懸智鏡 慧鑒精真道德融
慈悲喜舍昌普化 宏開拈花續傳燈
續振雲門關一旨惠澤蒼生法雨隆

雲門公案

雲門拄杖化龍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拄杖化為龍、雲門拄杖子。本則公案為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拈拄杖,對大眾垂示自在之妙用。碧岩錄第六十則(大四八·一九二中):‘雲門以拄杖示眾云:“拄杖子化為龍,吞卻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處得來?”’本則公案闡釋自在之妙用,謂山河大地與自身無差別,盡大地為沙門之一隻眼,宇宙間之一切即是我。[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中]

雲門花葯欄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花欄、雲門金毛獅子。本則公案系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就‘清淨法身’之問題所作之機緣語句。碧岩錄第三十九則(大四八·一七七中):‘僧問雲門:“如何是清淨法身?”門云:“花葯欄。”僧云:“便恁么去時如何?”門云:“金毛獅子。”’
上引中之‘清淨法身’,乃指遍一切處之佛身。對於僧所問‘如何是清淨法身’,雲門漫不經心地答以‘花葯欄’,意謂清淨法身遍於一切處,故答案非僅限於‘花葯欄’;而師答以花葯欄,唯因師此時恰於庭前眺望花壇。此答看似漫不經心,實系勢力萬鈞。僧復問:‘便恁么去時如何?’雲門答以‘金毛獅子’。金毛獅子一語,意含認可此僧之修行圓熟,然是否為完全之認可,則未盡然。

雲門倒一說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目前機”。為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禪師針對某僧有關‘未來’之觀念所作之機緣語句。碧岩錄第十五則(大四八·一五五上):‘僧問雲門:“不是目前機,亦非目前事時如何?”門曰:“倒一說。”’上引之中,‘機’為能觀之心,‘事’是所觀之境;心與境即指主觀與客觀。能見之機與事容易分辨,然僧所問者,卻屬客觀未生、主觀未起之事。故云門以‘倒一說’答之。倒即顛倒,以僧舍目前之事機而問未發生之事,然既為未發生之事,則心與境尚未接觸,故此問話本身即是顛倒之見解。

雲門乾屎橛

禪宗公案名。為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禪師對某僧之‘如何是佛’一問所作之機緣語句。無門關第二十一則(大四八·二九五下):‘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佛?”門云:“乾屎橛。”’乾屎橛指拭人糞之乾橛片。乾屎橛乃污穢之物,而佛為清淨身。雲門以不淨答清淨身之問,乃示人當離淨、不淨二見,以純一無雜之心參究,方能悟入佛道。又‘乾屎橛’亦含無用處之義,意謂佛之名徒然污穢學人之心田,與其遠處求佛,不如力求清淨一己之心;旨在打破學人對於名字之執著。[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上、五燈會元卷十五]

雲門須彌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須彌山。系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與某僧關於‘不起一念,還有過否’所作之機緣語句。從容錄第十九則(大四八·二三九中):‘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云:“須彌山。”’起念固然是過,若不起一念,還有過否?僧有此問,即落入妄想分別之限,雲門遂以‘須彌山’一語答之。須彌山即不動或難越之意。此語意謂其過之大,猶如須彌山一般。旨在使該僧遠離有過、無過等對立二見。

雲門腳跛

禪宗公案名。本則公案記述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契悟道法之因緣。據五燈會元卷十五雲門文偃章記載,雲門參訪睦州道明時,接連三日扣門,前二日睦州一見雲門即閉門,至第三日,睦州開門,雲門迅疾拶入,睦州將師擒住,曰(卍續一三八·二七六上):‘道!道!’師稍擬議回答,睦州便將師推出,曰:‘秦時度轢鑽!’遂掩門,而折損師之一足,師當下大悟。[禪苑蒙求卷下]

雲門話墮

禪宗公案名。本則公案記述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責備某僧話墮(失言、失策)之因緣。無門關第三十九則(大四八·二九七下):‘雲門因僧問:“光明寂照遍河沙。”一句未絕,門遽曰:“豈不是張拙秀才語?”僧云:“是。”門云:“話墮也!”後來死心拈云:“且道那裡是者僧話墮處?”’
上引中之‘光明寂照遍河沙’,系出自張拙秀才參石霜慶諸悟道時所作之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死心乃黃龍慧南之法孫死心悟新,為距雲門二百年後之人。本則公案中,死心舉雲門與該僧之因緣,問‘且道那裡是者僧話墮處’,旨在令學人參‘話墮’二字,謂該僧借用張拙秀才之語,乃被古人之名句所迷惑,而失卻自己之光明,故當雲門指其失言時,立即令其陷於進退兩難之境。實乃因語非出於自心,故該僧第一句借用他人語句,被識破後,即無法說出第二句。[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中]

雲門塵塵三昧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缽桶。本則公案系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禪師為闡釋禪之意義所作之機緣語句。碧岩錄第五十則(大四八·一八五中):‘僧問雲門:“如何是塵塵三昧?”門云:“缽里飯,桶里水。”’塵塵三昧,謂透過一一微細之法,而入於王三昧。雲門遂舉缽里飯、桶里水等具體事物,藉透過一一微細之法,以闡釋禪之要旨。[從容錄第九十九則]

雲門一字關

僧問雲門:如何是雲門劍?門云:祖。如此之類,凡有所問,但以
雲門宗史話
一字酬之是也。
三山來云:雲門恁么道,謂是齒不關風,謂是舌頭太短,有人透得此關,許你親見雲門。
三山來頌云:一字關一字關,何不成雙獨成單?單單一字誠難測,一字誠難測也難。難難,好比隔個須彌山。

二種光不透脫

(疑情猶未盡,回道到家遲。)
一切處不明面前有一物是一:聞聲風色隨疑轉,驢糞從他換眼睛。
三山來頌云:白雲朵朵翳雙睛,一線青天也是塵。撥盡黃金知何日,不愁寂寞不愁貧。
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遇物臨機生見解,是非卜度自狐疑。
三山來頌云:夢破方知一物無,法塵盡處亦何孤,誰知暗裡相逢處,依舊從前障眼珠。
古尊宿總頌:十處逢緣九不通,疑情一片滯頑空。何勞揀擇尋宗旨,來意還他去意同。

雲門對一說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一代時教。為一僧與雲門文偃禪師關於‘何為釋迦佛一代教法’之機緣問答。碧岩錄第十四則(大四八·一五四下):‘僧問雲門:“如何是一代時教?”雲門云:“對一說。”’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四十五年間說法度眾,故知釋尊一代教說非一時得以述說。雲門答以‘對一說’三字,已超出言詮,直指心性,函蓋乾坤,而將顯、密、禪、淨之一代時教包含無遺。然若僅從語言文字或理論義解作揣測,絕不能探知雲門禪師之真意。故圜悟禪師評唱本則公案,謂人多錯會‘對一說’之意,或謂系對一時機宜所說之法;或道森羅萬象皆是一法之所印,故謂之對一說。殊不知,古人意不如此。故永嘉大師於‘證道歌’中嘆道(大四八·三九六下):‘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瞭然超百億。’[五燈會元卷十五]

雲門三種病

(動止因三種,偏估落二邊。)
一未到走作:避影勞形無是處,離陰滅跡枉徒然。
三山來頌云:東去西來無了日,南奔北走到何年。紅塵擾擾忘歸路,夢斷家山實可憐。
二已到住著:幸然棄有方回首,卻例沉空不轉身。
三山來頌云:長安雖樂實難居,到處優遊任卷舒。莫教門門高枕臥,養成個疾倩誰除。
三透脫無依:走南進北無方所,盡日優遊不到家
三山來頌云:不入塵牢不受纏,拋枷打鎖許多年。誰知作個長流客,蕩蕩無依去不還。

雲門祖庭

雲門山大覺禪寺,俗稱雲門寺,位於廣東省乳源縣城東北六公里處的雲門山慈悲峰下,是禪宗“一花五葉”之一的雲門宗開宗道場。由文偃禪師創建於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南漢白龍三年(公元927年),南漢王敕封該寺為“光泰禪院”,後又敕改為“證真禪寺”。至南漢大寶六年(公元963年),又敕改為“大覺禪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因該寺座落在雲門山下,故世人習慣稱之為“雲門寺”。六十歲時,原駐錫靈樹道場的文偃禪師經奏準南漢王同意,領眾開創雲門山,他“因高就遠,審地為基”,創建梵宇,經歷五年而告功竣。據《雲門山志》記載,寺觀建成之後,“聞風向道者,雲來四表,擁錫衣止者,恆逾半千”。文偃禪師開示法語,立章傳道,並在此創立“雲門宗”。
雲門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