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涼州刺史部)

涼州(涼州刺史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代置監察區,是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範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甘肅省作為行政區前身,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涼州
  • 外文名:Liangzhou
  • 古稱:雍州、姑臧、休屠、屠各、武威
設定歷史,管轄範圍,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西魏,北周,地理位置,歷任刺史,西漢,東漢,歷史名人,月氏王部,冒頓王室,休屠王室,武威太守,西漢輔臣,

設定歷史

據《梁書·陶弘景傳》載:"句容之句曲山,恆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壇華陽之天,周圍一百五十里。昔漢有鹹陽三茅君得道,來此掌山,固謂之茅山。他們是漢景帝時候(前156-前140年)的人,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故武威郡的設立時間是前156年。
西 漢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在今甘肅省範圍內置涼州刺史部,涼州之名自此始,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下轄隴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張掖、敦煌、武威、金城、西海10郡,治在姑臧(今甘肅武威),轄域約為今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區湟水流域,內蒙部分,陝西省定邊、吳旗、鳳縣、略陽等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等地。東漢時,增置武都、永陽、南安、安定屬國、張掖屬國(以上3郡後廢)、張掖居延屬國(即西海郡)。漢獻帝建安初年,分涼州河西的酒泉、張掖、敦煌、武威、張掖居延屬國5郡置雍州刺史,治所武威姑臧。建安十八年(213年),涼州入雍州。東漢十三州包括: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并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涼州轄郡、國十二(隴西郡、漢陽郡、 武都郡、金城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屬國、居延屬國),縣九十八。

管轄範圍

當時涼州的範圍包括整個甘肅,西面與西域連界,北面包括了寧夏、內蒙古的部分縣(市),南面包括青海沿祁連山南麓的一些縣(市)。到東漢靈帝時,涼州轄區又擴大到了長安以東的部分地區,區域橫跨甘、寧、青、新疆、內蒙五省區。州治姑臧

西漢

安定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
下轄:高平,烏氏,涇陽,安武,彭陽,臨涇,安定,陰盤,陰密,三水,祖厲
天水郡】治平壤(今甘肅通渭)
下轄:平壤,陽阿,成紀,略陽道,街泉,隴縣,清水,戎邑道綿諸道,望垣,冀縣,勇士。
涼州刺史部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下轄:狄道,大夏,首陽,襄武,西縣,上邽,臨洮,安故
金城郡】治允吾縣(今甘肅蘭州西)
下轄:允吾,金城,枝陽,榆中,枹罕,白石,允街,令居,破羌,安夷,臨羌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下轄:姑臧,休屠,武威,宣城,鸞鳥,蒼松,張掖媼圍
張掖郡】治觻得縣(今甘肅張掖靖安)
下轄:觻得,昭武,屋蘭,刪丹,日勒,氐池,番和,居延
酒泉郡】治祿(今甘肅酒泉)
下轄:祿福,樂涫,表是,會水,玉門,池頭。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肅敦煌)
下轄:敦煌,龍勒,效谷,廣至,冥安,淵泉。

東漢

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徽縣江洛鎮西)。
領7縣:下辨、河池、故道、沮縣、上祿、武都道、羌道。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領11縣: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關、首陽、鄣縣、襄武、臨洮(駐南部都尉)、氐道。
漢陽郡治冀縣(今甘谷)。
領12縣:冀縣、西縣、望垣、上郭、隴縣、略陽、顯親、獂道、成紀、阿陽、平襄、勇士。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
領7縣:臨涇、陰盤、鶉觚、烏氏、高平、朝那、彭陽。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領6縣:富平、廉縣、靈州、參䜌[luán]、泥陽、弋居。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領13縣:姑臧、休屠、顯美、宣威、武威、揟次,鸞鳥、蒼松、張掖、朴劓、媼圍、鸇陰[zhān]、祖厲。
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肅水清縣平溝)。
領10縣:允吾、枝陽、金城、允街、榆中、浩亹[mén]、令居、破羌、安夷、臨羌。
張掖郡治觻得[lù](今甘肅張掖臨澤縣)。
領8縣:觻得[lù]、昭武、屋蘭、刪丹、氐池、日勒、番和、驪靬[líqián]。
另有張掖居延屬國,治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
領9縣:祿福、安彌、會水、樂涫、表氏、玉門、延壽、乾齊、沙頭。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肅敦煌城河西)。
領6縣:敦煌、龍勒、效谷、廣至、冥安、淵泉。

曹魏

涼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轄44縣,屬魏地。治所武威,約於今甘肅省。

西晉

治姑臧(河西走廊武威),置金城郡、西平郡、武威郡、張掖郡、西海郡、敦煌郡、西海郡、晉昌郡、酒泉郡,46縣。

北魏

涼州
武威郡
姑臧(甘肅武威
10郡20縣

西魏

涼州
武威郡
(今甘肅武威

北周

涼州
(今甘肅武威

地理位置

涼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東接關中,西通西域,山脈前隔,沙漠後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整個涼州,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便是地理書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涼州,就等於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涼州便成為絲路和經濟交流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決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積澱。涼州自古多安定。古謠云:“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涼州百姓愛好和平,從不排外,能忍辱負重,講究“吃虧是福”,商賈往來,從不欺凌,漸成經濟文化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0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涼州從此進入了“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大家庭,成為了“一帶一路”的黃金節點城市。

歷任刺史

西漢

史恭,漢武帝時,(《漢書·史恭傳》)
貢禹,漢宣帝時。(《漢書·貢禹傳》)
谷永,漢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任,永始三年(前14年)遷北地太守。(《漢書·谷永傳》)
杜鄴,漢哀帝時。(《漢書·杜鄴傳》、《後漢書·杜林傳》)
趙宏,漢元帝、成帝之時。(《華陽國志·士女目錄》)

東漢

鄭興,漢更始帝時。(《後漢書·鄭興傳》)
郭伋,漢光武帝初。(《後漢書·郭伋傳》)
竇融,建武五年(29年)任。(《後漢書·竇融傳》)
尹業,永平十八年(75年)時免。(《後漢書·馬援傳》)
皮揚,元初元年時。(《後漢書·安帝紀》、《西羌傳》)
宗漢,延光元年春見在任。(《後漢書·西羌傳》)
劉秉,永和四年(139年)任。(《後漢書·西羌傳》)
種暠,漢質帝、漢桓帝初。(《後漢書·種嵩傳》)
橋玄,漢桓帝初。(《蔡邕太尉橋玄碑》)
祝良,漢桓帝初。(《後漢書·陳龜傳》)
成就,漢桓帝時。(《魏志·董卓傳》注引《吳書》)
郭閎,延熹二年(159年)至四年(161年)見在任。(《後漢書·皇甫規傳》、《段熲傳》)
趙仲台,延熹年間。(《魏志·閻溫傳》注引《魏略》)
劉恭,延熹年間。(《後漢書·羊陟傳》)
孟佗,建寧三年(170年)見在任。(《後漢書·西域傳》、《三輔決錄》)
劉虔,熹平六年(177年)見在任。(《後漢書·蔡邕傳》)
周洪,光和二年(179年)見在任。(《魏志·虔淯傳》注引《烈女傳》)
魏元丕,光和四年(181年)卒。(《隸釋》卷10《元丕本碑》)
梁鵠,中平元年(184年)見在任。(《後漢書·蓋勛傳》注引《續漢書》)
左昌,中平元年(184年)任。(《後漢書·蓋勛傳》)
宋梟,中平元年(184年)繼左昌後任。(《後漢書·蓋勛傳》)
楊雍,中平年間,繼宋梟後任。(《後漢書·蓋勛傳》)
耿鄙,中平四年為韓遂所殺。(《後漢書·靈帝紀》、《傅燮傳》、《董卓傳》)
張則,漢靈帝時。(《華陽國志·漢中女士志》)
種劭,興平元年(194年)前。(《後漢書·獻帝紀》注、《董卓傳》)
韋端,建安十年左右遷太僕。(《魏志·楊阜傳》、《三輔決錄》)
韋康,建安中,繼韋端後任。建安十七年為馬超所殺。(《魏志·夏侯淵傳》、《荀彧傳》、《楊阜傳》、《蜀志·馬超傳》)

歷史名人

月氏王部

姑族部,姑族王家族,涼州月為其圖騰。《獸紋石》《晉書·張軌傳》

冒頓王室

稽粥冒頓之子,娶幾位西漢公主,西漢駙馬爺。

休屠王室

休屠王。休屠王家族。《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
獨孤氏,獨孤家族,屠各劉姓。
,天祝。《兩漢詔令》
,稽姓始祖。
侯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折蘭王。婢王,折氏家族威震天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武威太守

三茅真君之一,漢景帝時任。《梁書·陶弘景傳》

西漢輔臣

金日磾。休屠王太子。金氏始祖。西漢巨族金氏家族。高麗、日本金氏是其後裔。《前秦錄》
。以中郎將調任武威太守,霍光孫女婿,皇后霍成君是其親姑媽。 《漢書·卷九十七上》
張安世。《漢書》
許廣漢。《漢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