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郡

天水郡

天水郡為古代行政區,即今甘肅省天水市所轄兩區五縣:秦州區(秦城區)、麥積區(北道區),秦安縣、武山縣、甘谷縣、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秦州區麥積區是其主要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水郡
  • 行政區類別:雍州(漢朝行政區劃)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上邽縣等
  • 方言:秦隴片(秦語)
  • 著名景點南郭寺李廣墓
郡名由來,歷史沿革,與白娃娃,秦州,與伏羲氏,

郡名由來

"天水",是當地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地名。最早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遠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區人煙稠密,屋宇毗連,"山水靈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漢初,長期的征戰、廝殺加上連年的乾旱,使當時繁華、富饒的上城變得殘垣斷壁,民不聊生。傳說,在一天夜裡,正當人們進入夢鄉的時候,忽然天空狂風呼嘯,雷電交加,隨著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地面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開的大縫中,於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誰知,這湖水位穩定,水質純淨,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當時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設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從此,有了"天水"之名。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隴西郡地置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領平襄、冀縣(今甘谷縣東)、成紀(今天水市秦安縣)、 獂道(今隴西縣東南)、望垣(今天水市西)、罕開(今天水市北道區南)、綿諸(今清水縣西南)、隴縣(今張家川縣)、街泉(今莊浪縣東南)、戎邑道(今清水縣北)、略陽道(今秦安縣東北)、清水、阿陽(今靜寧縣西南)、勇士(今榆中縣東北)、蘭乾(今隴西縣東北)、奉捷16縣。屬涼州。
東漢永平十七年(74年),天水郡更名漢陽郡,改治冀縣,領11縣,原領冀縣、乾襄、成紀、望垣、隴縣、略陽、阿陽、勇士8縣,由隴西郡劃入西縣、上邽2縣,新置顯親縣(今秦安縣西北)。
三國魏復名天水郡,為秦州治。仍治冀縣(今甘谷縣東),領冀縣、顯新(顯親縣更名)、成紀、西縣、上邽、新陽(今天水市北道區西北)6縣。
西晉天水郡,移治上邽縣,領上邽、始昌(廢西縣後另置,今禮縣東北)、新陽(今天水市北道區西北)、顯新(今秦安縣西北)、成紀(今秦安縣境)、冀縣(後廢)6縣。
十六國前趙天水郡領3縣,仍為秦州治所。後趙、前秦,西秦因之。大夏僅領清水一城。
北魏時,天水郡仍治上邽縣,領上邽、顯新、平泉、當亭四縣。仍為秦州治所。西魏因之。北周天水郡領上封、黃瓜2縣。
隋開皇三年(583)廢入秦州。大業五年,(607年),廢州置郡,改秦州為天水郡,治上邽 (今天水市區),領上邽、秦嶺(今天水市北道區)、成紀(今秦安縣西北)、隴城(今秦安縣東北)、清水、冀城(今甘谷縣東)6縣。
唐武德元年(616),改為秦州,天寶元年復天水郡,並為隴右道治所。天水郡治成紀縣(今天水市區),領成紀、上邽(今秦安縣西北)、隴城(今秦安縣)、清水、伏羌(今甘谷縣東)、長道(今禮縣東北)6縣。
乾元元年(758年),取消郡建制,一律置州。至此天水郡不復存在了。

與白娃娃

在天水,飛翠流玉的跑馬泉(當地其實叫馬跑泉),香美勝乳的甘泉,四季如湯、去病健身的溫泉,珠簾垂掛的菩薩泉,寒徹沁人的八卦泉,魚隨泉涌的神魚泉等,分布面廣,知名度高。這些泉水水質甜美,四季不斷,久飲能使人皮膚潔白。天水居民皮膚多白嫩,因而有"天水白娃娃"的說法。
天水自漢代設立郡,先後為軍、為縣、為鎮,所轄區域及治所曾多次發生過變動。1913年,廢秦州(今天水)設立了天水縣,屬渭川道所轄。1927年國民軍進駐隴南,廢道,改為天水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設天水分區,1950年設天水專區。

秦州

天水別稱秦州。秦州之名最早始於魏文帝元年(220年)。
秦的來源是由種植禾(即毛谷)而來的。遠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勢開闊,峰青水旺,水草豐茂,就是牧馬養畜的好地方。居住在這裡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養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和賜嬴姓。到西周時,伯益之後非子又因替周孝王養馬有功,受到孝王讚賞。孝王不僅讓他繼承了舜時伯益的"嬴"姓,還"封其地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張川一帶)"叫"秦地"。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秦國的開端。</p>
天水是"秦"的發祥地,自三國以來,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嶺、秦州等.
在唐開元盛世,秦州是我國西去長安的一大重鎮,被稱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時。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經,曾途經天水,"過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傳著許多唐僧取經的傳說。唐安史之亂後第四年,杜甫為迴避動亂,也曾毅然棄官,攜帶家小,越隴山,奔到秦州。
開始居住在秦州城東南50里的東柯谷,即現今天水市北道區街子鄉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後移居秦州城內。杜甫三秦州住了三個月,所寫《秦州雜詩二十首》以及由隴入蜀的12首紀行詩,在他一生詩詞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水還有一古稱,叫"成紀"。成紀之名,始地西漢,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縣境內,宋時才改移天水。

與伏羲氏

成紀得名與傳說中的伏羲氏有關。稱天水為"龍城",因它是"人首龍身"的人類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是龍的故鄉。《漢書·地理志》也載,天水郡有成紀縣,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稱。據有關資料證,現天水市西關伏羲廟,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廟內南天殿天花板上繪有完整的64卦及河圖圖形,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天水人總喜歡把伏羲廟稱為"人宗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