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賢孝

涼州賢孝

涼州賢孝又稱“涼州勸善書”,它是以三弦伴奏的古老的敘事性民間說唱藝術。

涼州賢孝、河州賢孝、西寧賢孝一般指賢孝。傳說“涼州賢孝”源自西夏(1038—1227),它是党項羌人用於加強思想教育、宣揚儒家文化、教化子民的一種服務工具。

賢孝脫胎於古涼州的佛教俗講,與西涼樂、敦煌變文及河西寶卷有著很深的淵源關係,傳承方式主要靠藝人口傳心授。其內容主要以說唱英雄賢士、忠臣良將、孝子賢女等故事為主,教化人們“處世為賢,居家盡孝”,故稱“賢孝”。

“賢孝”唱本有“國書”與“家書”之分。2006年5月20日,“賢孝”被收錄在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馮蘭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賢孝(涼州賢孝)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涼州賢孝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批准時間:2006年
  • 遺產類別:曲藝
  • 遺產編號:Ⅴ-19
  • 別名:賢孝
歷史源流,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傳承特點,代表作品,藝術影響,藝術價值,

歷史源流

賢孝”早在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已有演唱。當時許多男人被抓去築城,瞽目人(盲藝人)也未能倖免。他們每天給工間休息的民工們唱“賢孝”,使民工們忘記了極度的疲乏,加快了築長城的速度。
涼州賢孝
在現存文獻上所能看到的關於“涼州賢孝”的最早記載始於明朝(1368—1644)。“涼州賢孝”的起源跟歷史上“西涼文化”的繁榮有著密切的關係。傳說“涼州賢孝”源自西夏(1038—1227),它是党項羌人用於加強思想教育、宣揚儒家文化、教化子民的一種服務工具。
李林洪李林洪
武威城“和平解決事件”:西夏是以党項羌人為主體的多民族割據政權,國號為大夏(又名彌藥、大白高國),由於其地處西北,歷史稱之為西夏。西夏地域遼闊,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東盡黃河,西界玉門。疆域包括今天的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青海等地。宋寶元元年(1038),李元昊正式建立大夏國,他在興慶府(銀川)受封稱帝,從此鋪開了西夏國在河西地區稱雄190年的宏偉業績。但是李元昊僅做了11年皇帝,後來又傳給他的兒子、孫子,經過多年的更朝換代,到了西夏天慶十二年(1205)蒙古人崛起漠北,鐵木真發兵侵掠西夏。不久,鐵木真統一蒙古稱為成吉思汗,於西夏應天二年(1207)再伐西夏。乾定四年(1226)成吉思汗大舉進攻西夏,一路長驅直入,攻陷了黑水城、肅州、甘州等。蒙古兵當時穿越大沙漠,一路血刃河西各城鎮。對西夏民族進行了滅絕性摧殘屠殺。各地的藝術文化遭受了摧殘性滅亡。而蒙古兵兵臨西涼府城下時,由於指揮官首戰失利受傷,被認為是一種不祥之兆。於是蒙古人向西涼府守城官員提出,願意和平解決。於是,經過雙方和談,西涼府被和平解決,城中百姓免遭屠戮。
党項羌人尚武好戰,並且男女都一樣。如開國皇帝李元昊作戰時便是“敢為諸將先”。而皇太后沒藏氏、梁氏等,曾經多次親率大軍跟宋朝開戰。党項羌人長於騎射,百里而走,千里而期,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即便被敵人俘虜了,敵人割下對方身上的肉,党項羌人也是決不求饒,決不喊疼。党項羌人的男子到了15歲就會成為壯丁,參加部隊訓練,準備隨時參加戰爭。所以党項羌人的男男女女,從小就受到尚武精神的薰陶和訓練,人人皆勇,全民皆兵。
好勇善戰的党項羌人在本民族脫穎而出之後,又一路征戰建立大夏國。大夏國成立後,當權者亦不滿足於在貧脊的西北地區稱帝生活,他們又把目光瞄準了發動侵宋戰爭、夏遼戰爭上,而且就西夏國來說,宮廷鬥爭也頗為激烈,後黨擅權現象一度盛行。在這種戰爭頻繁,國內局勢動盪不安的情況下,西夏國的子民大多沒有接受文化教育。因此,當時的統治者李元昊、仁孝等人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大力推行漢禮,“以儒治國”,建立“國學”(漢學),培養以“儒”治國的人才,以期達到長期統治和封建化的目的。
三弦彈唱藝術:
三弦源於五弦、七弦琴,屬於西夏始創。西夏辭書也有關於三弦的記載,即三弦用西夏音注釋為“桑冷訛”,漢字注釋則為“三弦”。賢孝說唱藝術用三弦伴奏,所以亦有人把賢孝理解為“弦孝”。
夏大德五年(1139年)乾順去世,其長子仁孝繼位。當時大夏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震、饑荒等自然災害。更加強了仁孝帝要發展、要改革、要強國的決心。仁孝下令在各州縣設立學校,讓眾家子弟上學,讀孔孟儒家學說。同時還建立“唱名法”教誨鼓勵子弟,立賢德,讀孝經,設立內學,鼓勵“唱賢說孝”、“立唱名法”。
西夏,正是通過尊孔重儒,辦漢學、立唱說法,大量出版儒家書籍和宣揚《孝經》,使漢家的儒文化孔孟之道,在西夏政權和官僚階層中更加深入,全國上下形成了人人講賢孝、辦賢務、說賢德、立忠孝、敬老人的良好社會風氣。不僅當時的唱賢孝之風盛行,說賢唱孝的聲音也處處得到夾道歡迎。
唱賢孝的伴奏樂器初有五弦琴、二胡及其他打擊樂器。後根據實用需要,仿五弦琴創製了三弦,從此三弦成為賢孝的主要伴奏樂器,西夏之前,原本沒有這種樂器,隨著賢孝的產生,三弦也就誕生了。這是涼州人民的一大發明。
“瞎弦”:
“瞎弦”又稱為“瞎仙”或“瞎先生”。涼州賢孝的內容,主要以述頌古今英雄賢士、烈婦淑女、孝子賢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故事為主,寓隱惡揚善、喻時勸世、因果報應、為賢行孝等宗旨於其中,故名為“賢孝”。
涼州賢孝起源於涼州東北鄉,據說其創始人為清朝年間長城鄉紅水村一位姓盛的落第秀才。賢孝廣泛流傳於涼州城鄉及毗鄰的古浪、金昌、張掖、酒泉等地,一般由藝人們師徒間心傳口授。從事涼州賢孝演唱職業的藝人,大多是盲人,特別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數。為了謀生,一些盲孩子自幼便從師學藝,學成之後走街串村四處賣唱,當地人稱之為“瞎弦”。

主題思想

賢孝主題思想:踐行忠與孝的當下關懷,傳承終極超越的哲學觀
涼州賢孝作為藝人“緣衣食”“以覓食計”的“贍身良法”在民間流傳。一代代盲藝人為了尋找生活出路,他們或結伴而行,或由明眼人領路,走街串巷,頻年集月,演唱謀生。他們無法視外物但心裡卻很亮堂,深諳社會的世態炎涼,洞悉是非曲直,用忠孝的故事褒揚人世的賢行孝道,用古樸的三弦彈奏著生活的苦辣酸甜,用悲憫的唱腔闡釋人生之哲理。千遍古書曉喻人,賢孝故事把人勸。涼州賢孝開頭唱詞:“哪個朝里說賢書?哪個孝里論古人?列國手裡說賢書,第一孝里論古人。”
涼州賢孝宣揚中華民族傳統忠孝文化的主旨十分鮮明,是歌頌孝子賢人故事的善書賢傳,是對中國傳統忠孝文化的傳承與宣揚。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孝道,把孝列於諸德之首。賢孝文化在涼州傳統文化中占據核心地位,貢獻社會的“賢”和孝敬父母的“孝”是涼州文化的基石。其目的是勸人為賢行孝。其“賢”字,針對社會,指做人要賢,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體現了“忠”;其“孝”字,針對家庭,即為子女者要孝順父母尊長,里外都要做個好人。
涼州賢孝中頌揚的“賢”又蘊含著“孝”,賢孝故事中,那些“治國平天下”的賢者都是孝子;涼州賢孝中倡導的“孝”,又是“賢”的基礎,從“以孝事君則忠”的思路來看,“孝”是“賢”的進路和階梯,也是統治者“以孝治天下”的基點。“‘孝’不僅是維護家族和家庭倫理關係的基礎,而且是維持社會基本關係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根基,深深地影響著政治文化等社會要素的發展”。《禮記·祭統》云:“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賢”和“孝”是家庭倫理規範和社會道德標準的統一,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範疇和思想的核心,二者既相對獨立,又互為依存。
史書中的孝子孝女傳,敦煌遺書中的孝道變文,佛道故事中的孝子孝行,當地為人稱頌的孝子賢孫,這一切都構成了涼州賢孝孝道觀的文化元素。
涼州賢孝文化,展現的是對百姓苦難的悲憫情懷,崇尚的是“為國盡忠、在家盡孝”的價值觀,追求的“忠孝兩全”的精神境界。涼州賢孝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和漢民族的傳統文化,其對賢、孝思想的傳播給予這個社會一定的正能量,對大眾的思想言行都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對社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家書”與“國書”:
展現涼州賢孝忠孝觀的兩大題材涼州賢孝分為“家書”和“國書”兩大類。
其宣揚的主題便是勸導為人要賢,為子要孝,注重行為,貢獻社會。“家書”是指以倡導孝子孝行,反映家庭兒女情趣為主要內容的唱本,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成為賢孝藝人的演唱曲目;“國書”是指以宣揚忠君愛國、國事興亡為主要內容的唱本,才智超然的帝王將相、披肝瀝膽的英雄俠士都在此列。
涼州賢孝中的“家書”取材於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反映父母哺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的;反映勞動場面和生活情趣的;反映鄰里關係及家庭種種矛盾的等等;尤其是婆媳矛盾、姑嫂矛盾的唱本,在涼州賢孝中所占比例較重,正是在家庭激烈的矛盾衝突中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孝與不孝,而在涼州賢孝中,褒揚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孝心和守孝道的子女,對待不孝之子往往給予無情的鞭撻。所以,“‘家書’教育人們要孝敬父母、公婆,正確處理婆媳、姑嫂之間的關係,‘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
涼州賢孝中的“家書”常常展現“二十四孝”的內容,盲藝人們開篇有這樣唱的:“三真九理傳天下,傳下的二十四孝說賢人。哪個朝里說賢書,哪一孝里論古人?”“二十四孝”作為中國傳統儒家孝道文化的典型,備受歷代統治者的提倡和普通民眾的崇敬。
“二十四孝”,是指元代郭居敬根據前朝各代24位孝道人物所撰的《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在古涼州源遠流長,而且也與佛教密切相關。
古代涼州境內已清理髮掘的數十座宋金時期的墓葬中均有磚雕或彩繪的“二十四孝”人物故事,總計三十多位。所以,涼州賢孝中的“二十四孝”故事,其實不止二十四個,大多數是當地廣為流傳的孝親故事,且與敦煌文獻中的孝親故事的淵源深厚,主要集中於《孝子傳》《詠孝經詩》《古賢集》《搜神記》等文獻中。
涼州賢孝中被列為二十四孝系列的孝親故事有《丁郎刻母》《目連僧救母》《白鸚鴿盜桃》《郭居埋兒》《三子分財》《三姑娘拜壽》《任倉葬母》《小姑賢》《劈山救母》《割肉奉親》(又稱《賣苗郎》)等,這些口頭流傳的孝親故事,大多與敦煌文獻和古涼州境內發掘的墓葬磚雕或彩繪中的“二十四孝”人物、故事情節等相吻合。這說明涼州賢孝中所謂“二十四孝”系列的孝親故事,不是來源於書本,而是來源於古涼州口頭流傳的故事,與敦煌講唱文學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是對敦煌講唱文學中的孝親故事的直接繼承和發揚,並在長期的口頭流傳過程中不斷加工創作而形成具有濃郁的涼州地方特色的賢孝曲目。
涼州賢孝中的“國書”主要歌頌安邦定國的忠臣良將的高尚品德與智慧。“國書”中那些志向遠大、為國出生入死的有識之士,往往又都是孝子,他們通過保家衛國既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又爭得榮譽和嘉獎,並福及子孫,光宗耀祖。這些事例通過賢孝藝人的代代口耳相傳,從正面激勵和鼓舞著古涼州的人們一定要志存高遠,克服重重困難,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做一個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涼州賢孝中的孝親觀念涼州賢孝中的孝親思想主要有宣揚父母的養育之恩、宣揚孝子的孝行、對不孝子行為的鞭撻等諸方面的內容。
1、宣揚父母養育之恩百善孝為先,涼州人向來注重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賢人孝子要具備一切善行,也就不能缺少孝心孝行。父母有養育之恩,盡孝道就是知恩圖報,涼州賢孝的故事當中,大多數都不厭其煩地講唱父母十恩,其主要用意,就是勸導人們為善行孝、不忘孝恩。如《十月懷胎》、《臨產受苦》兩個唱段,幾乎是每個孝道故事中最精彩、最能打動人的必唱曲目,當大眾聽到:正當午時生孩童,早上猛然里肚兒里痛,痛也痛的很,疼的滿炕滾,疼也疼不過,疼著滿炕摸,早上生娃生到中午,正把炕面子煨了個老窟窿。
涼州賢孝中的這類曲目,往往截取父母養育子女的生活片斷,用濃墨重彩來頌揚父母為子女付出的恩德,目的就是勸人行孝道,回報父母之恩。從這些唱段中,確實能體會出母親十月懷胎之艱辛和深入心扉的愛子之情。孩子從出生開始,一直到長大成人,父母心甘情願為子女付出一切,父母的恩德真如天覆地載,每個人的每一善、每一福,也都應該是歸屬為父母親的功德。
2、宣揚孝子孝行
涼州賢孝孝道觀念的核心部分是“善事父母”。首先,要尊敬順從,奉養事親。涼州賢孝倡導的孝順必須是長期的、全面的、有實質的,而不是一時的、局部的、表面的。父母在時,孝子應該投入全部的身心,奉獻全部的真誠,從內心尊敬父母的人格,順從父母的意願,盡心盡力地侍候贍養。兒子結婚後是否孝敬父母,關鍵看媳婦怎么樣,如《任倉埋母》中賢良的媳婦徐長金對待婆婆主要體現在請安、做飯等順從孝敬上:自從把徐長今媳婦娶到家廊中,婆婆的身上你看多孝敬,早問請,晚問安,母親的面前問三遍。早問母親吃什麼飯,晚問母親喝什麼湯。都順著母親的意思來,盡心盡力地都做上。
涼州賢孝中所反映的清明掃墓、拜佛求子、超度亡靈、神仙降福、祖先保佑思想無不與養兒防老、孝敬父母、養老送終、祭親續統相聯繫,這是藉助宗教形式尋求精神上的寄託和慰藉、尋求道德修養上的支持和幫助。涼州賢孝中有大量描寫“送葬哭喪”的情景,特別是賢孝中孝子孝女在先人的“送葬”中,面對財力不足不能供葬等種種困難,苦身葬親,感天動地。賢孝藝人們總是在“送葬哭喪”這一特定時空情景中極盡渲染之能事,或褒揚孝子孝行,或鞭撻不孝的忤逆子,其目的還是為了勸化人們為賢行孝道。
3、出家之人修行積善,超度親情
對於佛家弟子而言,無法與常人一般早晚侍奉父母,似乎有悖常理,但佛教認為出家之人的清淨持戒和潛心修行,本身就是一種無尚的功德和對父母的盡孝,這種善行不僅可以護佑父母,甚至還可福澤子孫後代。所以,佛教認為出家之人應該多為父母舉行法會以盡孝心,使父母有生之年安康順意,死後早日得生善道。但現實世界中諸多的不如意困擾著人們,如生老病死、饑寒恐懼、絕望無奈等等,涼州賢孝總能通過現實的講唱,藉助宗教的因果輪迴這種超然之力,給人送去心靈的撫慰和關切。有時宗教甚至用自己的信仰,為道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涼州賢孝中,儒釋道三教融合的道德觀和宗教觀,全方位、多層次地為大眾提供生存的精神支柱。正如涼州賢孝所唱天留日月佛留經,人留子孫草留根,天留下日月在東西里行,佛留的真經就度眾生。
4、光宗耀祖,揚名天下
《孝經》說:“立身揚名,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忠孝兩全是涼州賢孝中高揚的孝子孝行的最高境界。子女既能聽命於父母,又能為國建功立業,貢獻社會,給父母及宗族帶來榮耀,彰顯門楣,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孝。涼州賢孝認為,孝順父母不僅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會安定,國家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建功立業,孝子們出門遠行亦在情理之中。
因此,父母儘管捨不得,放心不下,仍然讓兒子遠行;當兒子的更應思念父母,常常掛念心頭,做到“出必告,及必面,所游必有常,所學必有業。”這便是對父母的孝,對自己的負責任,對國家的忠。“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佛經《大方便佛報恩經》說:“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涼州賢孝說書藝術強調,孝順父母,不但是本分所在,更會給自己帶來諸多福報。因此,賢孝藝人對那些“勞其筋骨而不墜青雲之志”,身處逆境而磨難重重的貧家子弟,往往以狀元及弟,光宗耀祖給予一個圓滿的結局,這是對父母的大孝,使父母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得到極大的愉悅。
涼州賢孝中褒揚的孝子賢孫,往往孝名遠播,千古傳頌。如涼州賢孝《開篇詞》唱道:
“人生在世間,賢孝最為先。孔子當年治孝經,流傳千古美名揚。天地重孝孝為先,一個孝字全家安。二十四孝傳世間,子子孫孫不能忘。董永葬父把自身典,感蒼天七仙女下了凡間。王祥臥冰不怕寒,抓出鯉魚母親嘗。郭巨埋兒把母養,天賜黃金在眼前。孟宗哭竹淚漣漣,長出筍子母親享。這些孝行感動天,孝子去世萬古傳。”
5、宣揚因果報應,鞭撻不孝之子
為了達到勸喻教化世俗的目的,涼州賢孝中頌揚了孝子孝行,凡是有孝行之人,都善有善報,不孝之子終沒有好下場的思想觀念。如《任倉埋母》中心地善良的徐長今,《郭居埋兒》中的郭居,《丁郎刻母》中的丁郎等人物,都是涼州賢孝讚美和歌頌的典型。如《金鐲玉環記》中的于氏,《白玉樓掛畫》中的田賽花,《烙碗記》中的馬千金等都是涼州賢孝鞭撻的對象。涼州賢孝對孝子的褒揚和對不孝子行為的鞭撻,也與儒釋道三家對孝道思想的尊崇相一致。《孝經》十一章云:“五刑之屬三千,罪莫大於不孝。”儒家崇尚孝道,把不孝視為罪過,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同樣,佛教宣揚的因果報應、六道輪迴說,旨在教育人們要守孝道、孝敬父母尊長。道教認為“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仁信為本”。同樣強調孝道對修仙者的重要性。
涼州人將那些心性歹毒、忤逆不孝之人稱作“忤義種”,他們或道德敗壞,或虐待父母而毫無人性。涼州賢孝將這些忤逆之人通過《游地獄》的場景進行勸化和教育,以地獄中的種種酷刑,血腥恐怖的場景鋪排,使那些不孝之子得到相應的折磨並能幡然悔悟,棄惡向善。那些地獄中的小鬼是這樣勸世人的:“我”勸了世上的男男女女聽,你在娘連老子的身上要孝敬。活著你不給娘老子穿,死了穿了一個滾軲轆蛋,脫衣樹底下遭罪連。人活到世上把父母要孝敬,孝敬父母能過一道關。
涼州賢孝以其特殊的方式和動人的藝術感染人,給予了無情的鞭撻,以達到懲惡揚善之目的:孝子修成正果,得到善報;惡人地獄受刑,遭到惡報。
涼州賢孝反映了一千多年來涼州大地上的鉤沉起落和風土人情,反映了涼州兒女的精神風貌和文化追求,反映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和絲綢之路文明的核心價值。它的人民立場、苦難意識、生存智慧、利眾精神等諸多內涵對當代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仍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意義。
涼州賢孝在其發展變遷中正是發揮著文化傳承、道德教化、娛樂渲瀉、人際溝通等特殊的社會功能,尤其是對孝文化的傳承,在當今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復興中國夢中仍將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藝術特色

涼州賢孝以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表現普通民眾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往往是在緊張的勞作之餘,人們聚集在農舍院落,聽幾個曲兒,以消遣娛樂、排憂解悶,尋求精神慰籍。同時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增長見聞、洞曉世理、了解生活、明辨是非。作為一種散韻結合、融文學、音樂於一體的說唱藝術,滲透在涼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涼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月王月
涼州賢孝有專門的曲調,演唱時,先調弦,爾後拉“過門”,用八譜兒起調,再依不同的內容而變換調子,有的一調到底,有的中間換調,若有淒悲內容,則用散板,很講究內容與曲調的和諧統一。盲藝人因唱賢孝有德有能,雖不識字,卻諳通經書,智慧如海,人們都敬稱其為“瞎賢”、“瞎弦”、“瞎仙”。
曲牌特點
涼州賢孝曲牌特點:
涼州賢孝,常以盲藝人來傳承。曲牌曲調常用“悲音”。
“悲音”也叫“悲音述調”,總體表現為“悲情”;“悲音”又有“苦悲音””甜悲音”“甘悲音”之分;“苦悲音”表現“傷心得很”,“甜悲音”表現“不甚哭了”,“甘悲音”表現“哭而無淚”。“苦音”也就是“哭音”,演唱時“直接就哭咧”。
涼州賢孝既可以根據不同音樂情緒特徵命名不同曲牌正名稱謂,同時又可根據同一音樂情緒特徵而不同音樂情愫命名同一曲牌的不同變體名稱。
涼州賢孝的諸多曲牌既有正名,又有別稱,還有變體,且曲牌曲調及其變體的名稱,無論是字面釋義還是音樂情緒特徵都比較接近。
涼州賢孝曲牌,可分為唱腔曲牌和器樂曲牌兩大類,唱腔曲牌又可分為傳統唱腔曲牌和雜調唱腔曲牌,器樂曲牌又可分為傳統器樂曲牌和雜調器樂曲牌。其中傳統唱腔曲牌、器樂曲牌指“自元末明初,涼州賢孝形成以來”,由世代盲藝人相傳下來的、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曲牌。
(一)唱腔曲牌
傳統唱腔曲牌有:“悲音”又名“悲音述調”“悲調”,其變體有“苦悲音”“甜悲音”“甘悲音”;“苦音”又名“苦音述調”“哭音泣調”,其變體有“哭音”“平哭音”;“淚音”又名“淚音述調”;“甜音”又名“甜音述調”,其變體有“甜述音”“甘音”;“喉音”;“平述音”又名“平調”;“緊述音”又名“緊述”,其變體有“緊訴”“緊音”;“長述音”又名“長述調”;“起述音”又名“起述調”;“賢孝調”;“古詞調”又名“佛曲”等。
(二)器樂曲牌
傳統器樂曲牌有:“行路觀調”;“啟程繡燈調”等。
曲牌曲調特點
涼州賢孝的曲牌曲調特點:
1、調式類別特點
涼州賢孝曲牌曲調的調式特點表現為:一是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七聲徵調式占據重要地位;二是徵、宮、商三音在調式構成中具有核心作用。
2、典型調式音階構成特點
“變體清商音階”(苦音音階)為構成涼州賢孝曲牌曲調的典型音階。
“變體清商音階”指用sol、la、↓si、do、re、mi、↑fa、sol七個音構成的音階,其特點是偏音“fa”和“si”在音高上具有“游移性”。在其中涉及的關於變體清商音階(苦音音階)調式偏音的“游移性”特質、記譜法等具體問題,可參閱拙文《河西寶卷的曲牌曲調特點》中的相關論述。
3、曲調結構及節拍特點
涼州賢孝唱詞多為長短句、數句、多段結構。曲調結構也具有非方整型數句體、多曲牌連綴特點。在節拍運用方面,唱腔曲牌主要以二拍子、三拍子交替使用。器樂曲牌在一般情況下以二拍子或四拍子一用到底的情況較為多見。
演唱形式
涼州賢孝的演唱,一般分為說白、誦唱和伴奏三部分,且多由一人完成,多人的演唱方式偶爾亦有之。涼州賢孝“大書”大都是長篇。內容主要述頌古今英雄賢士、淑女烈婦、孝子賢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故事為主,多演義成分,寓懲惡揚善、喻時勸世。
1、說唱
“涼州賢孝”說唱時一般用來伴奏的樂器主要是三弦和二胡。“涼州賢孝”作為說唱藝術,有說有唱。“涼州賢孝”的“說”一般用來敘述,有時押韻,有時不押韻,韻散相間牷“涼州賢孝”的“唱”主要用以抒情但也用來敘述,一般都是韻文。
“涼州賢孝”的“說”有別於普通的說話和敘述的口氣,“說”要符合唱的節奏,所以聽起來又像是唱,有時一句話前半是說,後半又改為唱了。“涼州賢孝”的句式完全根據表達的需要或長或短,自由靈活,但以七字句、八字句為主。
涼州賢孝的音樂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唱腔曲牌。它曲調流暢、富於變化,即興性很強。能生動形象、活脫逼真地表現各種故事人物。誦詞之間,有間奏和過門。涼州賢孝有專門的曲調,演唱時,先調弦,而後拉“過門”,用八譜兒起調,再變換調子。涼州賢孝常用的曲調有:招徠觀眾、烘托氣氛的光調過門;賦比起興,預示情節的開篇越音;交待事件步步發展的光調;引向高潮、字字緊扣的喉音;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悲音等。
2、演唱
涼州賢孝演唱:
涼州唱賢孝沒有專門的場合,隨意性很強,鄉間在農家炕頭,城市在鬧市區。過去若有子女不孝或有欺村壓市行為,族長和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便請來瞎弦,有針對性地唱,一場賢孝聽下來,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涼州賢孝”一般在農閒時節演唱,主要集中在冬季,特別是春節期間。“涼州賢孝”沒有固定的演出地點。盲藝人以演唱“賢孝”謀生,瞅準農閒的空兒走街串巷巡迴演出,一般在茶樓酒肆、街頭巷尾等人群聚集的場所演出,以求得圍觀民眾的施捨。有時他們也“串莊子”,即挨家挨戶演出。每到農戶家,戶主人總是熱情接待,給他們準備板凳讓座,然後沏茶倒水、端饃饃,略盡主人之意。等到街坊鄰舍聚集得差不多的時候開始演唱,一曲終了,主人挖來一碗麥子裝進盲藝人隨身攜帶的口袋裡算是酬金,有時也拿饃饃或其他食物作酬謝,之後再到另一戶人家演唱。盲藝人也有特別尊貴的時候,冬季、更多是在春節,被主人邀請到家中,恭恭敬敬地讓他坐到熱炕正中間最尊貴的位置上,好吃好喝款待一番後開始演唱。

傳承特點

“涼州賢孝”的傳承有一套很殘酷的方法。為避免外界干擾,過去瞎弦學藝者在拜師後常常要呆在地窖中學習,過上一段時間後等記熟曲目才能出窖。過去瞎弦拜師父有一套嚴格的程式,先由中人作保,再領至師父處,師父一摸額二摸手三摸腳板,額寬手細腳板硬才能過關。額寬者頭大,頭大則聰明;手細者有質感,彈三弦時上手很快;瞎子吃百家飯走千家門,腳板硬才能走南串北。第二關考聽力和悟性,師父先唱一段,拜師者必須在單位時間內誦讀熟背,而後放聲亮嗓,這在考較音質和音色。學藝期間,師父先將傳統的曲目教會,最拿手的不到萬不得已絕不相傳,怕失了看家的本錢。而個人創牌子,則要過師父關,師父傳了前半段,後半段靠自悟,若能依前面的續接,且能感動聽眾,才能算出師。

代表作品

唱本
涼州賢孝曲目:《丁郎刻母》、《扒肝孝母》、《任倉葬母》、《關雲長單刀赴會》、《侯梅英反朝》、《包公案》、《郭居埋兒》、《鞭桿記》、《秦雪梅弔孝》等。《目連僧救母》、《劈山救母》、《割肉奉親》(又稱《賣苗郎》)。

藝術影響

在涼州地區,一旦有子女不孝或有霸道行為,德高望重的老人便請來瞎賢,有針對性地唱一場,對子女不孝行為加以教育。
涼州賢孝是一種全息文化,中國文化的幾乎所有信息,都在涼州賢孝中有所反映。它滲透了佛道精神、民俗風情、民眾文化、民眾心態等。涼州人的群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就在賢孝中有所反映,而且它所包含的意義,又遠遠超越了涼州。

藝術價值

涼州“賢孝”是中國民間文化的一朵奇葩,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深刻的內容和獨特的形式。一面涼州文化的三稜鏡,折射出涼州人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新華網
賢孝是中國民間隱文化的載體之一。作為隱文化,它能夠更多地從民間角度展現出文化許多本真的東西來,真實地反映出歷史文化的全貌。從賢孝中,反映出的是中國西部豐富的民間文化。賢孝是涼州的自豪和驕傲,慰藉著世代生活在那一片黃土地上所有人們的精神。涼州賢孝是典型的人民藝術,或可以稱之為“百姓藝術”,無論它的內容形式,還是立場精神都是跟老百姓的命運血肉相連。它記錄的,就是當地老百姓千年來的生活、苦難、夢想和追求。賢孝中最值得稱道的不僅是對苦難的敘寫,更因為它對苦難有種大悲憫的情懷,其形其神,均有種佛教提倡的“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
——雪漠(中國國家一級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