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縣)

沙灣(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縣)

沙灣塔城地區的東大門,位於新疆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南緣,歸塔城地區管轄,東接石河子市,南依和靜縣,西鄰奎屯市獨山子區,北連克拉瑪依市。沙灣縣轄區面積1.3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16435人(2012年),由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等30個民族組成,轄9鎮、3鄉、5個農牧林場和2個管理處,250個村隊。

沙灣縣先後榮獲科技進步、文化體育、民政雙擁等20多個國家級先進縣稱號,基層組織建設、招商引資、就業再就業等30多個自治區級先進縣稱號,蟬聯八屆自治區文明縣、兩屆中國文明縣城、自治區雙擁模範縣、是自治區“三城七園一中心”的“紡織園”。

據統計,201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14982萬元,其中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227343萬元,比上年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43580萬元,增長14.9%;第二產業增加值324805萬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458958萬元,增長8.1%。三次產業比例為36.1:26.5:37.4。人均生產總值56105元,增長9.2%。

此外,沙灣縣還有中國辣椒之鄉、中國花生之鄉、中國番茄之鄉、全國著名特色餐飲文化旅遊城市等特殊稱呼。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林業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合,農業,工業和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交通、郵電和旅遊,財政、金融和保險,文化、教育、衛生和體育,安全生產,人民生活和環境保護,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民俗風情,婚姻,喪葬,服飾,飲食,風景名勝,大盤美食城,鹿角灣,溫泉,千泉湖,東大塘,瀚海柳浪,森林公園,雷達山莊,歷史名人,張景祥,烏蘭·托坎,方如果,侯文基,韓亮,王麗,盧振邦,
沙灣位於新疆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南緣,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全縣總面積1.31萬平方公里,行政區內總人口46萬人,其中地方人口19.6萬人,由漢、哈、回、維等24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占70%。縣轄9鎮、3鄉、5個國營農牧場和2個管理處,264個行政村。縣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全縣可耕地面積110萬畝,草場880萬畝,自然林40萬畝。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天山支脈依連哈比爾尕山,中部為山前洪積—沖積綠洲平原,北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水資源有瑪納斯河、寧家河、金溝河、大南溝河和安集海水庫等。屬北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6.9℃,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一39.2℃。年均降水185毫米。
沙灣區位優勢突出,地處天山北坡經濟帶核心地段,是通往伊犁、博州、塔城、阿勒泰等地州的必經之地;東距首府烏魯木齊市185公里,城際鐵路已經開通,到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約1.5小時車程,境內烏蘭烏蘇正在建設的石河子機場即將通航,550公里範圍內向西向北可直抵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圖、吉木乃四個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
生態環境良好,全縣有243萬畝耕地、883萬畝草場、40萬畝自然林地,綠洲森林覆蓋率達24%,森林覆蓋率達12%。空氣品質高,2014年優良天數達到335天。

建制沿革

據史料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沙灣這塊肥美的土地上狩獵、採集、放牧,與這裡的大自然進行著頑強的鬥爭,創造著這裡的文明。到了先秦時代,考古和歷史學家把這裡的人稱作塞種人,說他們仍過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生活。
沙灣縣沙灣縣
沙灣原為烏孫國東境
早在先秦時期,在沙灣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進行狩獵、採集、放牧,歷史確證這裡的人稱北塞種人。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漢書·西域傳》上,“沙灣”名出現,僅為建縣時命名。
到了公元前60年,這裡叫烏貪訾離國,匈奴東蒲類王茲力支亦和車師後王北領部眾1700多人歸附漢朝西域都護府,沙灣作為烏孫國東境,正式歸屬漢朝版圖。在一些史料記載中,柔然鮮卑高車突厥鐵勒諸部先後在這裡遊牧,因此,沙灣在很早以前就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建西域都護府,沙灣此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402年,沙灣故地柔然所並。
605年,西突厥可汗殘忍失道,國人多叛,鐵勒諸部起來反抗,沙灣故地併入鐵勒部落。到了625—629年,即唐高祖唐太宗時期,西突厥再次興起,北並沙灣等地的鐵勒,沙灣故壤被劃為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的胡祿突厥的屬地。西突厥遣使入貢於唐,沙灣重新回到唐朝中央政府的懷抱。
702年,武則天把羈縻州改為北庭都護府。740年,唐朔方節度使王忠嗣派悉密等部落平定了這裡的叛亂,在沙灣安集海設表海軍城。為了這裡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居樂業,唐朝中央政府在沙灣地區築城修渠,進行大規模的屯墾。唐詩“將軍縱賭場場勝,贏得單于貂皮袍”充分表現了這一時期社會穩定,各民族團結的社會景象。
沙灣縣世紀大道沙灣縣世紀大道
約181—222年,漢末三國時期烏貪訾離國並屬車師後部,車師後部首領前來朝拜,魏國給他贈送了玉壺等各種禮品,魏王曹操授其守魏侍中的官爵,封號大都尉。魏王親自為他頒發了守魏侍中和大都尉的御印。
三國時,西域長期征戰,至魏文帝時(約220-226年)烏孫國勢減弱,東界只達烏蘇,沙灣地歸屬車師,乃為魏國管轄。
北魏時期,柔然族兼併高車族許多部落,公元400年左右,其首領社侖自稱為王,控制西域,沙灣地屬柔然
後為柔然、鐵勒、西突厥領地
隋唐初期,沙灣地屬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的胡錄屬領地。
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改設北庭都護府,沙灣縣歸北庭都護府管轄。
五代時,屬於闐國。
北宋屬西州回鶻地。
元朝時,蒙古汗國興起,為窩闊台汗國境地。
明代時,初屬赤力把里。後屬準葛爾衛拉特。
清初為準葛爾部呼拉瑪牧地。
乾隆年間即有小量兵屯開墾,以後召集民眾墾種,逐漸形成村落,後因戰亂,民眾大部分逃往它處,至解放前只有少量少數民族散居在此從事農牧業生產。
姑娘追姑娘追
1757年,清政府多次派兵在老沙灣、烏蘭烏蘇、安集海等地駐軍屯田,並在烏蘭烏蘇和安集海設立軍台,把沙灣的農業和郵驛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1768年,清乾隆皇帝批准新疆建綏來縣城和綏來縣,沙灣為綏來縣西部。沙灣最早在新疆實行郡縣體制。
1915年,沙灣從綏來(瑪納斯)析出建沙灣縣,縣治設在小拐,屬塔城地區衙署初治小拐,隸屬迪化道。
1917年改隸塔城道。
1929年沙灣縣政府由小拐移至老沙灣,先後隸屬塔城行政區、塔城專區。
1945年,三區革命軍隊進駐沙灣,國民黨沙灣政權解體,沙灣成立三區革命沙灣臨時政府。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兵團(後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6師(後改為農八師)及25師(後改為農七師)一部,到此開荒生產。新疆和平解放後,沙灣縣在石河子設區。
1951年,沙灣正式建政,全縣劃為三個區。
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沙灣縣委、縣人民委員會從老沙灣遷至三道河子。
1976年經國家批准,沙灣縣歸屬新成立的石河子地區。
1978年再劃歸塔城地區管轄,至今未變。長年以來,因境內有瑪納斯河,經北沙窩邊緣,蛇轉流過,形成了沙多灣多的地貌和自然景觀,因此得名為沙灣。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沙灣縣轄9個鎮、3個鄉、1個管理處:三道河子鎮四道河子鎮老沙灣鎮烏蘭烏蘇鎮安集海鎮東灣鎮西戈壁鎮柳毛灣鎮金溝河鎮商戶地鄉大泉鄉博爾通古鄉、石河子老街管理處。
沙灣縣行政區劃沙灣縣行政區劃
政府駐地為三道河子鎮世紀大道100號,三道河子鎮位於沙灣縣城,轄區面積39.5平方公里,東與金溝河鎮相連,南與安集海鎮元興宮相接,北面、西面被城郊大泉鄉環繞,省道115、國道30、亞歐大陸橋穿行而過,交通便利。轄區有人口2.4萬餘戶,6.6萬餘人,由漢、哈、維、回等24個民族組成。轄區有行政、企事業單位176個。全鎮有14個社區,1個鎮農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灣縣位於新疆西北部,準噶爾盆地南緣,天山北麓,地處東經84°57‘—86°09’,北緯43°29‘—45°20’之間,東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185公里,轄區面積1.31萬平方公里[5]。沙灣地處北疆要衝,古絲綢之路4處驛站在沙灣境內。歐亞第二大陸橋北疆鐵路和國防、烏伊、呼克公路自東向西橫穿沙灣縣南、中、北,為烏魯木齊通往伊犁、塔城、阿勒泰的交通要道,是新疆通往歐洲的必經之地。沙灣縣東接石河子市、瑪納斯縣隔河相望;南到依連哈比爾尕山分水嶺,與和靜縣毗連;西至巴音溝、開乾齊、小拐烏蘇市、克拉瑪依市、奎屯市接壤;北至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與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為鄰。
沙灣縣地圖

地勢地貌

沙灣縣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天山支脈依連哈比爾尕山,中部為山前洪積—沖積綠洲平原,北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氣候

沙灣縣屬大陸性中溫帶乾旱氣候,平均氣溫為6.3℃至6.9℃,全年太陽實照時數為2800小時至2870小時,≥10℃積溫3400℃至3600℃,無霜期170天至190天,年降水量140毫米至350毫米,年蒸發量為1500毫米至200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沙灣縣轄區有六條河流,自西向東分別為巴音溝河、金溝河、寧家河、瑪納斯河、大小南溝河、沙灣河。除沙灣河是由金溝河、寧家河的地下徑流溢出形成的泉水河以外,其餘均發源於南部天山山脈高山及中低山區,由冰川融水、雨、雪水混合補給匯流而成。沙灣縣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0.78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僅有5.77億立方米,占縣境內總水量的27.8%。[8]
金溝河金溝河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沙灣縣野生動物有雪豹北山羊棕熊馬鹿野豬等。野生植物資源有雪嶺雲杉、歐洲白楊、山柳、樺樹貝母、甘草、黨參、雪蓮等。
雪蓮雪蓮

林業資源

截至2012年,沙灣縣共有林地面積236萬畝(包括兵團人工林30萬畝),其中:人工林面積25.6萬畝,荒漠灌木林106萬畝,山區水源涵養林43萬畝,平原河谷次生林31萬畝,綠洲森林覆蓋率達24%,森林覆蓋率12%。沙灣縣活力木蓄積達7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沙灣縣內蘊藏石油、煤炭、石灰石、天然氣、砂金芒硝頁岩、玉石等4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已探明煤炭儲量17億噸,遠景儲量100億噸;探明石灰石儲量3.5億噸,遠景儲量達5億噸;石油、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在5億噸和2000億立方米以上。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轄9鎮、3鄉。全縣年末總人口21.88萬人(少數民族72475),其中三道河子鎮人口9。88萬人,農村人口11.99萬人;人口出生率11.43 ‰,自然增長率5.71‰。

民族

截至2012年,沙灣縣由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等30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占70%。

經濟概況

2014年,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匯集廣泛智慧,確定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休閒之都的宏偉目標,全縣各族幹部民眾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活動,大力變革變新、全力攻堅克難、狠抓工作落實,智慧作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綜合

據統計,201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14982萬元,其中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227343萬元,比上年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43580萬元,增長14.9%;第二產業增加值324805萬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458958萬元,增長8.1%。三次產業比例為36.1:26.5:37.4。人均生產總值56105元,增長9.2%。
番茄加工番茄加工
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2%,拉動經濟成長4.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8%,拉動經濟成長1.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6%,拉動經濟成長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0%,拉動經濟成長2.7個百分點。

農業

我縣堅持以農牧民增收為核心,以“三下七起”為統領,以“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促增收”為主線,著力培育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增強現代農業發展能力。
2014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3163萬元,同比增長15%,其中完成農業總產值544777萬元,增長16%;林業總產值2696萬元,增長1.2%;牧業總產值219695萬元,增長5.8%;漁業總產值2544萬元,增長7.2%;服務業總產值13451萬元,增長9.8%。
辣椒文化辣椒文化
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406362畝,比上年增加763584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58296畝,增加33458畝,其中小麥面積210400畝,增加100畝,玉米面積233759畝,增加22929畝,豆類面積12180畝,增加8472畝;油料作物面積17222畝,減少12628畝;棉花面積1679011畝,增加667559畝;蔬菜面積103128畝,增加8187畝,其中番茄面積20265畝,增加12541畝;甜菜面積5704畝,減少2755畝。
糧食產量296271噸,增長8.7%;棉花產量235511噸,增長77.5%;蔬菜產量484760噸,增長2.1%;制醬番茄產量141859噸,增長189.2%;油料產量3905噸,下降47.6%;甜菜產量24420噸,下降32.9%。
年末牲畜存欄702867頭(只),比上年增長5.2%。肉類總產量53055噸,增長6.6%;羊毛產量2316噸,增長3.1%;禽蛋產量13058噸,增長5.4%;牛奶產量92740噸,增長5%。
漁業生產穩步增長。水產品總產量1970噸,比上年增長16.9%。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1800畝,比上年增加15120畝,增長90.6%。
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業機械化程度穩步提高。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62.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3%,大中型拖拉機13036台,增長0.5%;小型拖拉機7468台,下降8.7%。農田水利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新修防滲渠29.6公里,新打機井27眼。全縣高新節水灌溉面積全年完成10.05萬畝,比上年下降2.8%。
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全縣累計轉移富餘勞動力1.52萬人次,人均實現勞務創收783.7元。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增長趨緩。完成工業增加值218021萬元,比上年增長5.8%。
從主要產品產量來看,原煤74.75萬噸,下降18.1%;發電21223萬度,下降5.4%;水泥53.8萬噸,下降31.6%;線材2.51萬噸,下降56.9%;麵粉65305噸,增長6.8%;食用植物油66207噸,增長16.2%;乳製品17458噸,下降20.3%;番茄醬23176噸,增長328.6%;白酒20噸,下降53.9%;棉漿粕117293噸,增長12.7%;棉紗604噸,下降36.2%;塑膠製品43000噸,增長6.5%;滴灌帶11000噸,增長15.9%;地膜20122噸,增長12.9%;售電量147216萬度,增長49.3%;蘭炭203361噸,下降18.0%;煤瀝青12958噸,下降17.0%;纖維板68248立方,增長63.1%;焦炭792854噸,增長59.3%;電石130676噸,增長38.3%;維生素597噸,增長7.2%;粘膠短纖維54004噸,增長7.3%。
金沙灣酒業金沙灣酒業
建築業生產呈下降態勢。全年建築業完成產值79872萬元,比上年下降17.4%。全縣三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利潤2988萬元,稅金總額4696萬元。房屋施工面積427897平方米,竣工面積209206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壓力較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0123萬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8580萬元,同比增長27.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7403萬元,同比下降2.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06216萬元,同比下降11.6%;農村私人購置農機具完成投資14696萬元,同比增長67%。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市場需求旺盛,消費日趨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802.6萬元,比上年增長14%。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118180.6萬元,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2萬元,分別增長14.6%和12%。
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49.6萬元(按人民幣折算),比上年下降98.3%。全部為出口假髮,假髮出口企業紐紗龍因出口退稅政策,只生產出口第一季度,其餘三季度停產。

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縣擁有營運貨車4502 輛,營運客車2864輛。全年完成貨運量1744.5萬噸,比上年增長16.3%,貨運周轉量100800萬噸公里,增長16.3%;客運量1410.5萬人,增長8.5%,客運周轉量65460萬人公里,增長11.7%。
沙灣縣汽車站沙灣縣汽車站
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823.7萬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完成2609.5萬元,下降5.5%;電信業務總量完成3521.3萬元,增長43.9%;移動、聯通、鐵通業務總量完成7692.9萬元,下降23.1%。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41370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2709戶,鄉村電話用戶18661戶。行動電話用戶172585戶。網際網路用戶14026戶。電話普及率97.8部/百人,其中,固定電話普及率18.9部/百人;行動電話普及率78.9部/百人。
旅遊事業不斷發展。全年旅遊收入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全年共接待旅遊人數201.4萬人次,增長18.5%。

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增勢強勁。全縣地方財政收入101425萬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757萬元,增長22.2%,全縣地方財政支出211302萬元,比上年增長6.7%。
金融運行基本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82792萬元,比上年末下降3.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77885萬元,比上年末增長0.0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5903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0.3%。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保費收入15022.4萬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壽險收入7811.8萬元,下降4.1%;財產險收入7210.6萬元,增長7.5%。

文化、教育、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廣播影視事業健康發展。縣鄉村三級文化網路基本建立健全。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圖書館、文物管理所、電影管理服務站、文工團各1 個。全縣15個鄉鎮場全部建立健全了文化站、圖書室、活動室等文化活動場所。全年各鄉鎮場舉辦文化活動472場次。圖書流通15860冊次,讀者流通人次8650人次。2014年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0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01%。有線電視用戶13400戶。數位電視用戶19115戶。
沙灣縣團結廣場沙灣縣團結廣場
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全縣共有幼稚園37所,在園幼兒5641人,比上年增加251人。共有國小18所,在校學生13946人,比上年減少101人。共有中學13所,在校學生14109人,比上年減少635人。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81個,其中公立機構26個,非公立機構255個;擁有床位856張;衛生技術人員1133人,其中醫生586人,護士423人。2014年末,全縣有40632戶農牧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牧民達131294人,參合率達100%。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年舉辦各項體育賽事10次。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發展,全縣參加體育鍛鍊人數100000人。

安全生產

2014年全年共發生各類傷亡事故9起,比上年下降72.7%;死亡9人,與上年持平,其中工礦商貿企業死亡2人,道路交通死亡4人,煤礦事故死亡1人,農機事故零死亡,其他2人;受傷4人,比上年下降82.6%。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7。

人民生活和環境保護

全縣總人口218756人,男性110501人,女性為108255人。全年出生人口2500人,出生率為11.43‰,死亡人口1251人,死亡率為5.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1‰。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國有、集體及其他單位從業人員24167人,增加1022人,比上年同期增長4.4%;國有單位從業人員人數為14983人,比上年減少0.3%,集體單位從業人員為15人,比上年下降93.8%,其他單位從業人員為9169人,比上年增長16.5%。2014年從業人員平均工資4101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16元,增長9.9%。其中:國有經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388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43元,同比增長2.8%,集體經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54250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8145元,同比下降34.2%;其他經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4440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55元,同比增長25.6%。
金三角廣場金三角廣場
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4896元,比上年增加1267元,增長9.3%。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年末有18843人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12279名職工參加了失業保險;42107人參加居民社會基本醫療保險;10086人參加工傷保險;13119人參加生育保險;20788名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94541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達50708人次,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達43833人次。2014年發行福利彩票1809萬元,發行體育彩票368萬元。全縣有社會福利機構5個,有收養床位300張,現收養老人138個。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12個。
沙灣(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縣)
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城鄉新增就業4334人,完成計畫的111%。
全年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2.3萬立方米,目前日處理量2.3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5%。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40.2%。
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2014年環境監測站1個,監測人員9名,全年完成環境污染治理投資8150萬元。全縣COD減排3248.37噸,SO2減排736.92噸,氨氮減排69.37噸,超額完成全年減排任務。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沙灣縣共有文化館、圖書館、文物管理所、電影管理服務站、文工團各1 個。沙灣縣15個鄉鎮場全部建立健全了文化站、圖書室、活動室等文化活動場所。2012年各鄉鎮場舉辦文化活動600場次。圖書流通人數達70509人次,其中讀者流通人次34629人次;流通冊次為12760冊次;閱覽人次為21869人次。2012年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0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01%。有線電視用戶2.6萬戶。
沙灣縣文化廣場沙灣縣文化廣場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沙灣縣共有幼稚園39所,在園幼兒5695人,比2011年增加796人。共有國小18所,在校學生14644人,比2011年減少564人。共有中學12所,在校學生15408人,比2011年減少306人。
沙灣縣第一中學沙灣縣第一中學

衛生事業

截至2012年,沙灣縣共有衛生機構26個,擁有床位772張。衛生技術人員960 人,其中醫生386人,護士 377人。2012年末,沙灣縣有38348戶農牧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牧民達123059人,參合率達99.6%。

體育事業

2012年,沙灣縣舉辦各項體育賽事36次。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發展,沙灣縣參加體育鍛鍊人數93260人。

民俗風情

婚姻

1949年前,哈薩克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少數貴族、富戶一夫多妻。哈薩克族限制同一部落的男女結親,如果通婚,無血緣關係必須超過7輩。聯姻的人家要相隔7條河。哈薩克族舊時的婚姻具有濃厚的買賣婚姻性質,且由父母包辦。女子的貴賤,取決於父家的名望,婚娶聘禮視門第而定,彩禮也因門第差別懸殊。富者贈駱駝百峰或馬上百匹、羊乾只,嫁妝一般多為氈房、馱畜、家具、服飾和新娘的乘馬等。貧窮人家,男方也要給女方送“吃奶禮”、或“婚禮’’和“親屬禮”等。確定婚約後,女婿方可拜見岳父母,開始往來。婚嫁時,男女雙方唱《怨嫁歌》、《勸嫁歌》和《揭面紗歌》等民間歌曲,以讚頌婚姻的美滿。1949年後,貫徹執行婚姻法條例,廢除封建買賣包辦婚姻,青年男女大多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結婚、離婚、復婚均到政府辦理手續。彩禮、嫁妝無成約,嫁娶儀式逐步簡化。
少數民族婚姻少數民族婚姻

喪葬

哈薩克族人的葬禮隆重,按照伊斯蘭教的儀式舉行。人死後,頭朝北、腳朝南、面朝西安放,以潔淨白布蓋臉,用布幔圍帳將屍體遮擋起來,由親屬守靈。出殯前,遺體用清水沐浴後,由毛拉(阿訇)用白布纏裹安放於靈床,舉行祈禱儀式。遺體一般是當天或次日埋,實行土葬。葬後7天、40天和一周年均要祭祀(過“乃孜爾”),對死者表示緬懷和哀悼。按照哈薩克族傳統習慣,丈夫死後,妻子必須守孝1年。一年之內妻子必須穿黑色衣服或素色服裝,包白頭巾,以示悼念。弔唁人若是至親或婦女。死者的妻子必須前去擁抱,放聲大哭,唱輓歌。
喪葬喪葬

服飾

哈薩克族牧民傳統服飾常以牲畜皮毛作衣料。男子衣服寬大,冬季多穿“托恩”(不帶布面,皮板朝外的皮大衣),腰系寬皮帶,上掛精美的小刀,頭戴尖頂四楞的“吐馬克”(皮帽),腳穿氈筒、皮靴。少女梳小辮,頭戴插有鷹羽的小帽,穿連衣裙,上身著黑色或紅色坎肩,胸綴硬幣或其他金屬裝飾品。中、老年婦女戴“克篾協克”,“尺拉吾什”(白布制的披巾),身穿色彩鮮艷和深色花連衣裙,中年婦女外套黑坎肩,老年婦女外著長“袷袢”(衣服)腳穿軟皮襪(“馬斯”),外著皮靴鞋。清代和民國時間,巴依(牧主)身著面料考究的皮衣、絲綢單衣.窮苦牧民則衣衫襤褸或四季用羊皮衣裹身。
服飾服飾

飲食

哈薩克以奶茶、烤饢為家常飯;除烤饢外,還有用奶油與面、白糖混制的“結尼提”、“包爾沙克”(羊油炸麵團)等點心。大米最常用於做抓飯。喜吃羊、牛、馬肉,馬肉多加熏制。對肉的吃法頗多,最喜歡吃的一種飯是“那仁”,將肉煮熟、削碎。混以面片,用“皮芽孜”(洋蔥)等凋味。
大盤雞大盤雞

風景名勝

大盤美食城

錦繡沙灣大盤美食城位於縣城西1公里處,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2011年7月正式對外營業,共有12棟單體樓108套商鋪,各樓體店鋪裝修各具特色,室內設計風格融合沙灣的地方歷史風情,取沙灣悠久的“吉祥文化”為內涵,為單體樓取名百吉宴、黃沙梁、清鎮將軍府、杏花村、鐵門檻、酒肆絲綢之路和遊客服務中心等。整個美食城以百吉宴、酒肆為核心,以30家沙灣大盤美食為重點,以50家全疆各地特色餐飲為輔助,以其他20家娛樂、服務、旅遊、菸酒等服務行業為補充,充分藉助沙灣當地名吃“大盤雞”品牌,打造以大盤餐飲為龍頭的沙灣旅遊產業體系,大力開發具有沙灣特色的地方餐飲文化。
美食城標誌美食城標誌

鹿角灣

鹿角灣位於沙灣縣城西南60公里的天山北坡,是天山馬鹿生息繁衍的地方,馬鹿每年要蛻落一次角殼,因此在山澗、河邊遺留下大量蛻落的鹿角殼,鹿角俯拾皆是,故名“鹿角灣”,系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
鹿角灣景區鹿角灣景區
景區包括雪峰冰川、高山裸岩、高山松林和高山草原四個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觀帶,可謂“四季風光一眼攬”,是一處集雪山景觀和森林草原為一體的多層次旅遊勝地。景區內冰峰雪嶺與藍天白雲相映生輝,參天松萬株相倚,遼闊無垠的山前草原,綠茵絨絨,野花怒放,香氣襲人。加之涌動的羊群,賓士的駿馬,踱步的牛駝,點點的氈房,奶茶的飄香,共同構成了一幅靜溢溫馨、粗獷豪放、如詩如畫的草原風物畫卷。

溫泉

溫泉景區位於沙灣縣城南60公里的高山區、居於金溝河谷之中,四面叢巒疊嶂,雲杉蓊鬱成帳,夏季無酷暑,冬季少嚴寒,具有典型的天山自然景觀特色,是一處集旅遊、療養、避暑、娛樂、觀景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遊覽區,系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
溫泉景區溫泉景區
景區內溫泉泉眼眾多,溫熱發燙,泉水由周圍的山崖石壁中溢出,無色透明,泉口處急騰冒泡,具有濃重的硫磺味,富鹼性,含有碳酸根硫化氫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為“重磷酸鹽鈉型”高熱泉,可治療風濕病皮膚病神經系統疾病婦科病消化系統疾病等。洗浴後,肌膚爽滑,通體舒暢,面色紅潤,具有獨特的美容效果,被譽為“神水天醫”,是全國八大名泉之一。

千泉湖

千泉湖景區南距縣城約26公里。因湖區泉眼眾多,故名千泉湖,屬於典型的濕地草甸沼澤型自然風光區。千泉湖畔葦盪中,雨後的蘑菇如白雲落地,故而又被稱之為“蘑菇湖”。
千泉湖景區千泉湖景區
這裡除蘑菇這個奇景之外,還是蘆葦的迷宮,泉水的世界,水族動物的樂園,鳥類的王國。一望無際的蘆葦盪中,有大小泉眼三千多個,各類水生植物郁郁青青,天鵝翩翩起舞,鸕鶿靜靜覓食,魚兒暢遊水中。千泉湖北岸,有千畝以上保護完好的平原原始次生林區,樺樹、灌柳、沙棗、紅柳等林木生機勃勃。狐狸野兔狍鹿黃鳥蒼鷹在這裡物競天澤繁衍生息。湖區內有星羅棋布的魚塘,蟹、蝦尤為著名。
景區系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蟹苗、蝦苗繁育基地,婚紗攝影基地,來這裡旅遊,不僅可以領略濕地草原的自然風光,還可以駕船在水中暢遊、垂釣,品嘗新鮮的螃蟹、魚蝦水產大餐,充分享受田園休閒時光。

東大塘

東大塘景區位於天山深處,依連哈比爾尕山北簏,景區距石河子市沙灣縣城各60餘公里,東與“蒙古廟”旅遊區隔山相望,系國家A級旅遊景區
沙灣(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縣)
東大塘景區分為東、南、西三區,南部高山峻岭綿延,山中有河,清流淙淙。東部三面環山,有百米瀑布從崖頭飛流直下,直瀉溝底深潭。西面是主景區東大塘,在丘陵之間分布著山坳與盆地,柳樹樺樹楊樹松樹與野花草場混交,形成了特殊的丘陵草原。沿松林中的崎嶇小道可達山頂,頂部一片起伏綿延的碧綠草地,雲杉蒼鬱,間有松柏散布。景區內佛教文化氣息濃厚。一尊高23米的鍍金大佛矗立在山崖之上,是目前北疆修建在懸崖之上最高、最為宏偉的大佛之一,每逢吉日,香火不斷。獨特的天山風光,壯觀的石山大佛,純樸的哈薩克民俗,古老的遊牧生活,濃郁的草原文化氣息和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是您休閒避暑、怡情養性、登山及科學考察的好去處。

瀚海柳浪

瀚海柳浪景區南距沙灣縣城66公里。北接準噶爾盆地中的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南臨“呼克”高速公路,瑪納斯河斜貫其中。景區由瀚海沙漠與原始次生林兩部分組成,沿瑪納斯河兩岸展開。
瀚海柳浪景區瀚海柳浪景區
北面茫茫瀚海,沙丘連綿起伏,河灣邊,胡楊茂密,梭梭成帳,紅柳頂紅著綠點綴其中。在景區河道與沙漠的吻接帶上,有近四萬畝的紅柳原始次生林區。每年4至6月,柳花怒放,整個景區是一片粉紅色的海洋。來此旅遊,野營、探幽,別有一番風情。

森林公園

三道河子森林公園位於沙灣縣城西2公里處,312國道旁,占地面積800畝,公園周圍被3800多畝水果基地環繞,環境優美,風光旖旎,是沙灣縣各旅遊景點中最具特色的生態型城市園林景區。系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自治區級森林公園、自治區AAAA級農家樂和全疆百家鄉村旅遊示範點。
森林公園景區森林公園景區
景區內樹林參天,綠蔭簇擁,水渠、溪流穿梭其中,公園中覆蓋有300多畝果林,有近2公里長的葡萄長廊,有桃樹林、李樹林、蘋果林、梨樹林、紅棗樹、枸杞、無花果樹等。公園西部,動物保護區內有各種野生的珍禽異獸,還有供孩子遊樂的電動火車、碰碰車、賽車,標準化的成人和兒童游泳池。同時,在景區內專設了“民俗村”,內設別具風情和民俗的蒙古包,供遊人留宿、就餐、小憩,在這裡,遊人不僅可以品嘗到正宗的沙灣大盤雞等大盤系列菜餚,哈薩克人的奶茶、手抓肉,更能欣賞到地道的哈薩克族舞蹈和冬不拉彈唱。

雷達山莊

沙灣雷達山莊占地面積400畝,因該處曾建有空軍某部雷達站而得名。山莊全部建成後,
將成為鹿角灣景區集哈薩克草原飲食娛樂文化與熱氣球滑翔傘山地賽車太空球滑草、觀光飛機等現代遊樂休閒文化相結合的又一避暑勝地,使廣大遊客在飽覽大自然風光、充分體驗民族風情的同時,又可親歷驚險、刺激的各項運動。
雷達山莊景區雷達山莊景區

歷史名人

張景祥

張景祥,漢族,1982年發表作品,新疆作家協會會員,塔城地區作協理事,縣作協主席。
張景祥張景祥
發表作品有散文集《一代匠人》《家住沙灣》(合著)、長篇小說《狗村》,長篇小說《鬼村》即將出版。現任沙灣縣人民政府司法局局長。
去影:原名孟俊,1981年出生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一個叫沙門子的村莊。為新疆最著名的新生代詩人之一,創作沙門子組詩近200首,著有詩集《胡楊》《沙門子》《漫步天空的火焰》(與人合著)。風格獨特,具有大漠戈壁那樣的濃郁深厚。

烏蘭·托坎

烏蘭·托坎,哈薩克族,1967年10月31日出生於新疆沙灣縣,中共黨員,現任中共沙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新疆作家協會會員,塔城地區文聯委員,沙灣縣作家協會副主席,《沙灣文學》主編,《新疆日報》駐沙灣縣特約記者。2006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個人詩集《我的心靈》。2007年7月作品《被感情裝滿的心》在新疆哈薩克、柯爾克孜文學刊物第八屆飛馬獎評選活動中獲獎。2008年8月在哈薩克斯坦《居拉哈提》中刊登個人簡歷及部分作品。1985年至今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疆日報》、新疆人民廣播電台、《伊犁日報》《塔城日報》等新聞媒體發表作品2 500餘篇,獲優秀通訊員稱號38次。1988年,撰寫的新聞報導《申請》被自治區新聞協會評為二等獎。

方如果

方如果,漢族,1965年12月生於新疆沙灣縣。現任沙灣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2005年開始散文創作,作品先後在《散文》《文學報》《散文詩天地》《意林》《西部》《讀者》《閱讀與鑑賞》等刊物發表。2009年1月出版《大盤雞正傳》。
沙灣(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縣)

侯文基

侯文基,漢族,1958年11月出生。新疆沙灣縣人。自幼讀書未成,國小畢業後,就參加生產勞動,1978年到鄉廣播站從事采編工作,為適應工作需要,自學獲得本科文憑。在其三十年的工作歷程中,先後從事過統計,宣傳,文秘工作,擔任過副鄉長,鎮黨委書記,縣教育局黨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主任等職。2008年8月出版詩集《歲月留痕》現在沙灣縣司法局工作。

韓亮

韓亮,漢族,現任縣委正科宣傳員,先後被自治區作家協會、地區作家協會、縣作協吸收為會員,擔當沙灣縣作家協會的理事、秘書長、《沙灣文學》編委委員(主編)和沙灣天山碧玉奇石商會副會長、秘書長;先後在《人民軍隊報》、《解放軍報》、《精神文明報》、《西域衛生雜誌》、《理論與實踐雜誌》、《塔城日報》、《伊犁日報》、《亞洲中心時報》、《新疆經濟報》、《新疆日報》、《散文》、《小說》等報刊雜誌發表散文、詩歌、小說、隨筆等題材的文學作品200餘篇,創作的詩歌《金沙灣十二名景贊》入選全國名景集(新疆入選2人,本人是其中之一),創作的紀實散文《天山碧玉出沙灣》,出版的《韓亮散文集》、《韓亮詩集》兩本書獲文學藝術創作獎。
沙灣(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縣)

王麗

王麗,漢族,女,1970年9月27日出生於沙灣縣。1990年7月畢業於湖南常德師專英語科;2007年11月至今就職於沙灣縣教育局教研室,主管初、高中英語教研。2007年2月加入沙灣縣作家協會,任理事及《沙灣文學》編委委員;2007年6月加入沙灣縣書法家協會;2007年9月,加入塔城地區書法家協會;2008年任《沙灣書畫通訊》記者,2009年任該報編輯。2006年10月,由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教壇樂章》。

盧振邦

盧振邦(筆名 蘇童),漢族,1945年3月出生於江蘇省銅山縣,沙灣縣宣傳部退休幹部。曾擔任沙灣縣史志辦主任、宣傳部調研員。其長於文字寫作,主編新疆叢書《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沙灣卷》(公開發行)、《風景這邊獨好——旅遊在沙灣》等書。曾在《塔城報》開闢《經濟謀略》欄目。在正式報刊發表過小說、散文多篇。報告文學《人間正道》1989年獲伊力州黨委三等獎,散文《難忘那次出行》2008年獲自治區宣傳部改革開放30年徵文二等獎。皆入編專集。現為沙灣縣作家協會副主席,主編並自行編排內部文學雜誌。在疆已有較大影響。
其書法有所成就,現為新疆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東坡書畫院院士、常務理事,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會書畫藝術委員會理事。地區書法家協會理事,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日本東京書畫院特聘高級院士。書法作品獲全國“山谷杯”、二屆“長城杯”、首屆“太白杯”等金獎及多次銀銅獎,獲有“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等稱號。在本地成功地策劃全國書畫藝術交流展、參與策劃新疆名家書畫展。2005年4月赴越南參加中越文化交流活動,作品被越南國家大學和越南書畫俱樂部(協會)收藏。2009年分赴日本、韓國書畫交流,書法作品參展並獲“金櫻花”獎和“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榮譽稱號。
其業績被刊登在2008年年初本地區日報的人物專訪上。藝術簡歷入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華卷*第四卷.上);個人傳略入編《中國知名專家學者辭典》、《中國社會發展興國人物大典》、《輝煌30年—當代書畫名家藝術成就篇》等十多部典籍。獲“今日中國之星”稱號,及“共和國建設重大貢獻金五星一級勳章”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