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興寺

正定隆興寺

正定隆興寺:隆興寺這座千年古剎,以強大的藝術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自1974年以來,先後有田紀雲、薄一波、李鵬、李瑞環、吳階平彭沖彭佩雲、錢其琛、江澤民、遲浩田姜春雲等70多位國家領導人蒞臨隆興寺,2001年11月5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隆興寺時,對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給予高度評價並題詞留念。

簡介,主要文物景點,神像造型,壁畫藝術,館藏文物,歷史,現狀,文化氣息,特點,去往路線,旅遊信息,

簡介

河北正定北宋隆興寺-此廟始建於隋,原名龍藏寺,到宋初改建時才用現名,其總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風格,呈有南北中軸的狹長方形。山門對面有照壁,門前有石橋及牌坊。門內左右的鐘鼓樓和正面的大覺六師殿已毀。再後是東西配殿摩尼殿,殿後有戒壇(四周的迴廊和後端的韋陀殿已不存)、慈氏閣、轉輪藏殿,再進為東西碑亭和佛香閣,最後是彌陀殿。方丈及僧舍在佛香閣東,並附廚房、馬廄等。由於利用了建築體量大小和院落空間的變化,軸線雖長而不覺呆板。
隆興寺占地82500平方米,主要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照壁、石橋、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大悲閣、御書樓、集慶閣、彌陀殿、毗盧殿。寺內有六處文物堪稱全國之最:被古建專家梁思成先生譽為世界古建築孤例的宋代建築摩尼殿;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我國早期最大的轉輪藏;被推崇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我國古代最高大的銅鑄大佛;我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此外,寺內東北側還建有集文物展示、旅遊休閒為一體的明清代園林——龍騰苑。
倒座觀音倒座觀音
地圖位置
隆興寺這座千年古剎,以強大的藝術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自1974年以來,先後有田紀雲薄一波李鵬李瑞環吳階平彭沖彭佩雲錢其琛江澤民遲浩田姜春雲等70多位國家領導人蒞臨隆興寺,2001年11月5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隆興寺時,對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給予高度評價並題詞留念。

主要文物景點

神像造型

1、千手觀音像
北宋開寶四年奉采太祖趙匡胤之命修鑄的高21.3米的銅質千手觀音像。與滄州獅子、定州塔、趙州大石橋並稱為"河北四寶"。大悲閣內千手觀音鑄造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其下須彌座當為銅像鑄成後砌築。此須彌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長30.49米。其中正前面長12.52米,東側面長5.54米,西側面長5.36米,東翼長3.62米,西翼長3.45米。由上枋、上梟、束腰、下梟、下枋、圭腳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內容的不同,採用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透雕多種技法,將整體表現得既華美多變又嚴謹勻稱。
千手觀音像千手觀音像
2、五彩四大天王
原塑毀於1966年,現存四天王像為1982年重塑。像高4.8米,身著甲冑,腳踏夜叉,四天王名稱和形象為: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他手持寶劍,因舞劍生風,故寓為“風”;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他手持琵琶,因琵琶能調撥發音,故寓為“調”;北方多聞天王,“多聞”比喻福、德,名聞於四方,他手持寶傘,因傘能遮雨,故寓為“雨”;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眾生,他手纏一蛇,意為降服歸順,寓為“順”,合稱“風、調、雨、順”。
五彩四大天王五彩四大天王
3、佛祖釋迦牟尼及二弟子
摩尼殿正中佛壇上供奉的一佛二弟像,為宋代泥塑,正中為釋迦牟尼像,殘高9.28米,其相貌端莊,肉髻螺發,著通肩袈裟,下身著裙,裙擺寬大覆座,手作說法印,後飾頭光,身光和塑有菩提樹枝葉及獅、象、羊、摩謁的大背光。惜上半部殘缺,殘高9.28米。釋迦牟尼,名悉達多,族姓喬達摩,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像東側站立弟子迦葉像,雙手抱拳,老成持重,高4.8米。西側站立弟子阿難像,雙手合十,忠實虔誠,高4.9米
佛祖釋迦牟尼及二弟子佛祖釋迦牟尼及二弟子

壁畫藝術

西方聖景
 西方聖景是寺內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明代壁畫,整幅壁畫描繪了以阿彌陀佛為主的西方極樂世界的祥和場面。上部中間是阿彌陀佛坐在蓮座上為諸菩薩、羅漢等聖眾在說法,兩側坐在蓮座上的二菩薩是觀音和大勢至,前面站立的是二脅侍菩薩。畫面上端為宮殿、樓閣、七寶樹等,兩邊為佛傳故事,最前面為頂禮跪拜及前來聽講經的諸菩薩、羅漢聖眾、伎樂等。整壁繪有人物四百餘身,畫面下端寶池內盛開蓮花,池岸上有迦陵頻伽,共命鳥,仙鶴等。左下角則以暗淡的色調描繪了人間生活中生、老、病、死諸苦,與恢弘祥和的西方極樂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壁畫採取分幅兼通景的形式和單線平塗的技法,並進行瀝粉貼金,使其達到理想效果,壁畫長9.36,高7米。
西方聖景西方聖景
摩尼殿四抱夏繪護法天神“二十四尊天”
 四抱廈繪"二十四尊天",內檐扇面牆外壁繪"西方勝景"幫"東方琉璃世界",檐牆則生動地描繪了釋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般等整個過程,聲勢浩大,線務流暢,色彩艷麗。背壁五彩懸塑倒坐觀音以其秀麗恬靜的面容、優雅端莊的姿態為世人所傾倒。1923年魯迅先生曾於北平山本照像館購得此觀音照片,並視若佛教美學佳作,陳放於自己的書案上。摩尼殿四抱夏繪護法天神“二十四尊天”,每壁三尊,身高1.72~1.79米。東抱夏南壁大悲尊天(右) 鬼子母天(中) 金剛尊天
摩尼殿四抱夏繪護法天神“二十四尊天”摩尼殿四抱夏繪護法天神“二十四尊天”
摩尼殿四抱夏南壁“功德尊天”
頭戴花冠,身著菩薩裝,手托捲軸,敞領寬袖,有頭光,後有侍從執幡,為明代繪製。功德天漢譯為“摩訶室利”,即“大功德”、“大吉祥”,她本是婆羅門教、印度教所信奉的女神,稱“吉祥天女”,後被佛門吸收為護法神。

館藏文物

明漆金銅佛像
此像鑄於明代。通高84.5厘米,由佛像、蓮座、底座三部分組成。佛頭梳螺髻,面龐方圓,雙目微閉眉間飾白毫,身穿袈裟。手施禪定印。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此座左右側下部各伸出一支帶有莖葉的小蓮台。蓮座底部正中有一圓形榫,插入下部六角形基座正中的圓管內。基座表面作水波紋,周圍以勾欄環繞。整體結構合理,造型精美。
金人物雙魚銅鏡
此鏡為黃銅質。圓形,直徑24.2厘米,鏡面素平,背面中心作圓形鈕,周邊海水滔滔,鈕下方有兩條並游的鯉魚,上方左側崖石上有一人面向內側站立,頭載幞頭,身穿大袍,腰束帶,手持書卷。右上側波浪中露出一人的上半身,頭載胄,身穿圓領窄袖上衣,右臂曲上舉,手執長棍斜置肩上,左臂平伸,食指指向崖石上站立之人,二人遙相呼應,似在對話。畫面外有一周狹窄的捲雲紋及素寬沿。此鏡紋飾新穎,布局得當,是金代銅鏡精品。金三彩舍利塔
摩尼殿四抱夏南壁“功德尊天”摩尼殿四抱夏南壁“功德尊天”
此塔呈六角形,由塔身、上檐、下檐三部分羅列而成。塔身自下而上漸收,下為須彌座式基座。塔檐以斗拱承托,頂呈六角攢尖式。脊上由基座、仰蓮、寶珠等組成塔剎,脊下端飾戧獸。整體造型為仿木建築結構,塔身正面設假門,門上、左、右側刻有塔銘。塔為紅陶質。通高78厘米。金代製作。斗拱、門、垂獸、基座部分施黃、褐釉,其餘均為綠釉。

歷史

原來是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在苑內改建寺院,初名龍藏寺。唐改額龍興寺。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命,擴建龍興寺,修建大悲閣,並鑄造起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銅觀音像,因此又俗稱大佛寺河北民間有“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之說。由此一組宋代建築拔地而起,主體採用中軸線布局大興擴建,形成了一個南北縱深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建築群。由此,龍興寺遂躍為“河朔名寺”而倍受歷代封建皇室的重視。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可見當年這裡晨鐘暮鼓,鐘磬齊鳴,香菸繚繞,“南無”聲聲的歷史盛況。元代曾多次賜金重修,並賜田畝、經卷、長明燈錢資助寺院的經濟和佛事,致使龍興寺僧徒增多,規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膽巴曾一度住持隆興寺,並施白金千兩重修大覺六師殿。明萬曆年間敕修寺內主要建築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與此住架,拈香禮佛,以祈皇圖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兩度奉敕大修,並於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側增建帝王行宮,形成了東為僧徒起居之處、中為佛事活動場所、西為行宮三路並舉的建築格局,達到了鼎盛時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賜額“隆興寺”,並被譽為“海內寶剎第一名區”清朝末葉至民國年間,政治腐敗,經濟凋敝,戰爭頻仍,隆興寺也隨之頹敗。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宮被天主教堂侵占,中、東兩路建築也是殿閣傾圮,僧堂損漏。寺院游僧日少,門庭冷落。
明漆金銅佛像明漆金銅佛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隆興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科學保護。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1953年成立專門文物保管機構至今,國家屢撥巨款對寺院進行修葺和擴建,使古剎逐漸恢復其盛世風貌。正定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臨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譽。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別從縣城東西兩側穿過。城內現存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隆興寺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正定縣城東隅。

現狀

隆興寺現有面積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布局和建築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主要建築分布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中軸線末端為1959年正定城內崇因寺遷來的毗盧殿。院落南北縱深,重疊有序,殿閣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築布局的重要實例。主要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照壁、石橋、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大悲閣、御書樓、集慶閣、彌陀殿、毗盧殿。寺內有六處文物堪稱全國之最:被古建專家梁思成先生譽為世界古建築孤例的宋代建築摩尼殿;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我國早期最大的轉輪藏;被推崇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我國古代最高大的銅鑄大佛;我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此外,寺內東北側還建有集文物展示、旅遊休閒為一體的明清代園林——龍騰苑
金人物雙魚銅鏡金人物雙魚銅鏡

文化氣息

隆興寺因為創建年代久遠,寺內碑碣林立,最珍貴的一件當推龍藏寺碑,為隋開皇六年(586年)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碑身楷書30行,行50字。碑文記述了恆州刺史王孝(單人加零)奉命勸獎州內士庶萬餘人修建龍藏寺的經過。書法蒼勁有力,上承南北朝書法藝術的遺風,下開盛唐諸家書法之先河,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學者康有為稱讚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獨為隋碑第一也。”
金三彩舍利塔金三彩舍利塔
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五檐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北宋開寶四年奉采太祖趙匡胤之命修鑄的高21.3米的銅質千手觀音像。與滄州獅子、定州塔、趙州大石橋並稱為"河北四寶"。大悲閣內千手觀音鑄造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其下須彌座當為銅像鑄成後砌築。此須彌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長30.49米。其中正前面長12.52米,東側面長5.54米,西側面長5.36米,東翼長3.62米,西翼長3.45米。由上枋、上梟、束腰、下梟、下枋、圭腳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內容的不同,採用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透雕多種技法,將整體表現得既華美多變又嚴謹勻稱,有42臂分別執日、月、淨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大佛始鑄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這項工程。
由於佛像超高,所以採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續鑄造。第一段鑄蓮花座,第二段澆至膝部,第七段澆鑄至頂部。工程浩大,工序複雜,比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大乘之閣的觀音木雕像難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邊地區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寺內盡端的毗佛殿,創建於明代。殿內有銅鑄的毗盧佛像,設計精巧,造型奇特,是國內孤例。佛像整體分三層蓮座,每層四尊銅像,各向一方,相背坐於蓮座中央。蓮座的第一蓮瓣上刻一小佛,總計大小佛像1072尊。
魯迅譽為東方美神的觀音彩塑。摩尼殿北側一座五彩懸塑的主體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蹺起二郎腿的姿勢。它的眼睛往下朝我們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為人來人往所動,一派閒適自若、怡然自得的寫意樣子。塑像高有3.4米,但是離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來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據碑文記載,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間重塑,距今也近500年。秦先生指出,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一位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專家,曾於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給魯迅。“魯迅先生視它為珍寶,讚美它為東方美神,還一直把照片放在書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魯迅故居仍然陳列著。”
這魯迅眼裡的“東方美神”,是否就稱得上是中國最美的觀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論,但是它確實讓人對菩薩塑像的感覺有了改觀。看它頭戴寶冠,項飾瓔珞,帔巾自肩下垂,身著紅色長裙,打扮確實不像凡人。然而見它右腿屈起擱在左腿,右手搭於左腕抱住右膝,頭微右側,身略前傾,卻又與凡人姿態無異。
到隆興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興寺的正門剪票處,供奉彌勒菩薩,天王殿門上懸有康熙皇帝手書“敕建隆興寺”金字牌匾。走過天王殿,就是原來六師殿的遺蹟。六師殿正正準備重修,有意盡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繞過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摩尼殿的主體,是一座進深七間,面闊七間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畫、彩塑同樣十分珍貴。摩尼殿殿堂中央為一正方形內槽,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為宋塑釋迦牟尼迦葉阿難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賢菩薩塑像。塑像高大、雄渾,氣度不凡。東西兩側及大殿四周繪有明代壁畫。壁畫氣勢恢宏,人物眾多,筆法精細。可惜的是絕大多數已經脫落,真是令人深感遺憾。

特點

最令人稱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懸塑的五彩海島觀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樣,山石、祥雲縈繞其間。色彩鮮艷,至今仍光彩照人。
最特別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間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觀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觀世音菩薩不渡盡眾生,永不回頭的大慈大悲),優柔端莊,被魯迅譽為“東方美神”。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美的觀音 .但見她頭戴寶冠,項飾瓔珞,帔巾自肩下垂,身著紅色長裙,右屈起擱在左腿,右手搭於左腕抱住右膝,頭微右側,身略前傾,呈大自在狀。一派閒適自若、怡然自得的寫意樣子.更令人叫絕的是當你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座雕塑中觀世音菩薩的眼睛的時候,總會覺得大慈大悲的菩薩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撫我們這些愚痴的眾生.
從北面抱廈走出,穿過牌樓門,便可看見戒壇。走出戒壇,便可看到東側的轉輪藏閣和西側的慈氏閣。在慈氏閣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彌勒佛。
在慈氏閣北面, 是“龍藏寺碑”。據說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國只有3塊,但是要以這塊記錄了隆興寺 據說刻有約1500字,在書法史上還認為是隸書向楷書渡的典範。龍藏寺碑旁,有兩座御碑亭,黃色的琉璃瓦顯示了其尊貴的地位。兩座御碑亭分別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後便是整座隆興寺的主體建築大悲閣。大悲閣始建於宋代,後毀於戰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九十年代初期,國家撥款將原建拆毀,進行重建。現在的大悲閣高33米,共三層。規模雖比宋時略小, 走進大悲閣 矗立在 面前的,正是被譽為“華北四寶”的正定大菩薩。
正定大菩薩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高22.28米,宋代鑄造,是我國古代最大的青銅製藝術品。42臂分別執日、月、淨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大佛始鑄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參與鑄造。由於佛像超高,所以採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續鑄造。第一段鑄蓮花座,第二段澆至膝部……第七段澆鑄至頂部,最後添鑄42臂(後被鋸掉,現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大乘之閣的觀音木雕像難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邊地區4尊大佛之一,與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齊名。這座青銅製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維護主要依靠國家資金,也接納社會捐助,有意盡心力者,請慷慨解囊.
院內還有類似漢代古屍等等展覽,大約是5元一次,意義不大,不推薦,左首處有瓷器展,免費,值得一看.
大悲閣後有一棵粗壯的柏樹。據說與宋太祖趙匡胤有關,據說系紅布繞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過彌陀殿,便可看到隆興寺的最後一座建築—明代毗盧殿。現殿內供奉有明鑄銅質毗盧佛像。佛像設計精巧,造型獨特,共三層,鑄有一千個瓣,1072尊佛像。最後要說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順時針遊覽.大佛寺也不例外.

去往路線

千年古城正定有我國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興寺,當地人又稱為大佛寺.正定原名真定,清朝為避雍正皇帝名諱而改稱正定,沿用至今。從石家莊火車站乘201次小公共大約3塊到正定汽車站,也可石家莊市內打的大約30元直接到隆興寺,因為正定收費站收過路費來回20元的原因,所以石家莊的士司機一般不願前往.可以先打車到運河橋後再攔截201次小公共,2塊到正定汽車站,或在運河橋打正定的計程車10塊到隆興寺.從正定汽車站坐1路中巴到隆興寺,或打正定的計程車10塊到隆興寺。建議不要坐三輪車.
隆興寺正門高高矗立著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大匾,很是好認.還有門口有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纏人.寺廟內現已經沒有出家人,是否請香在於自己,在於心誠.隆興寺票價30元,很是貴啊,但是比較於滿寺的千年文物還是有所值.因為歷史人文景觀較多,建議請導遊或購買語音設備,以免入寶山空手而歸.

旅遊信息

1.隆興寺門票:40元
2.交通:乘坐從石家莊到正定的中巴或小巴,大約20分鐘即到,車費2元。
3.開放時間:9:00—16: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