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林默娘)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信仰的海神)

林默娘一般指本詞條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媽祖(林默)
  • 外文名:MAZU 
  • 其他名稱:夫人、妃、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 所屬:民間信仰、道教神話 
  • 居所:莆田縣湄洲(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
  • 司掌:海上安全、商業興隆、平安守護、消災避難
  • 象徵:海洋、大愛、平安
  • 父母:父親林惟愨、母親王氏 
  • 信奉地區: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
  • 文化起源:福建莆田湄洲島 
  • 出生日期:(960年)三月二十三日
  • 逝世日期:(987年)九月初九
信仰評析,別名尊稱,歷史褒封,信俗名錄,媽祖傳說,媽祖廟會,媽祖祭典,媽祖供品,媽祖回娘家,媽祖金身巡安,媽祖信眾謁祖進香,媽祖道場,主要功績,信仰規模,國內,國外,紀念場所,湄洲祖廟,媽祖故居,天后祖祠,親屬成員,文獻資料,人物評價,

信仰評析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
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跡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媽祖被賜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賜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后","天上聖母"和"天后"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
媽祖媽祖
海外華人祭祀媽祖,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不忘記祖先,不忘記根本。媽祖本來是海上保護神,後來當她的職能逐漸擴大時,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產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都能幫助他們排難解困。所以海外的華人同樣建廟祭祀。人們總希望通過媽祖祭祀,將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發揚光大,把媽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傳給下一代。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係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別名尊稱

世界上別名尊稱代稱最多的神是海神媽祖,媽祖的別名尊稱代稱有:林默(原名)、龍女、聖女、神姑、天后、娘媽、天妃、聖妃、神女、聖娘、神妃、靈女、姑婆、祖姑、靈妃、默娘、林夫人、天妃神、女海神、湄洲媽、林孝女、聖妃娘、靈惠妃、顯濟妃、林默娘,海神娘娘、天后娘娘、通賢神女、順濟聖妃、天上聖母、天后聖母、崇福夫人、天后聖姑、天后聖娘、和平女神(法國人稱媽祖為“世界和平女神”)等等。
媽祖媽祖

歷史褒封

媽祖封號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36次褒封,媽祖從“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聖母”,並列入國家祭典。皇帝的冊封清晰地記錄了媽祖從“輔國”到“護聖”,又到“庇民”的三大功績。至光緒元年,媽祖封號達64字。據統計歷代皇帝對媽祖的封號,總共達到600多字,創中國神仙封號的最高紀錄。歷代媽祖封號依次如下:
媽祖媽祖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賜“順濟廟額”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靈惠夫人”
紹興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靈惠昭應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靈惠昭應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靈慈昭應崇福善利夫人”
紹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詔封“靈惠妃”
慶元四年1198年,宋寧宗封“慈惠夫人”
媽祖 【畫像】媽祖 【畫像】
嘉定元年1208年,宋寧宗封“顯衛”
嘉定十年1217年,宋寧宗封“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
寶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寶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
開慶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顯濟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護國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護國顯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曰“輔聖庇民明著天妃”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護國庇民廣濟明著天妃”
天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順帝)封“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十七年(1644年) ,崇禎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安定慈惠天妃
康熙十九年(1680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上聖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聖祖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
清乾隆三年1738年,間晉封媽祖為“弘仁普濟天后”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天后”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天后”
嘉慶五年(1800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天后”
嘉慶五年1814年,清仁宗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祐天后”
道光六年(1826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天后”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天后”
鹹豐二年(1852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天后”
鹹豐三年(1853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天后”
鹹豐五年(1855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天后”
鹹豐五年(1855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天后”
鹹豐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
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時,“經禮部核議,以為封號字號過多,轉不足以昭鄭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光緒元年(1875年), 加封敷仁。

信俗名錄

媽祖信仰習俗簡稱媽祖信俗,也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娘媽信俗、聖母習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元君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變。

媽祖傳說

媽祖傳說媽祖傳說
媽祖傳說是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信仰傳播重要文化載體,集中體現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已單獨入選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在古代航行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媽祖傳說》給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著人們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從宋、元、明、清各個時代,文人筆記、地方史冊都記載了大量的媽祖傳說。

媽祖廟會

湄洲媽祖祖廟湄洲媽祖祖廟
媽祖廟會是指在每逢春節元宵或媽祖誕辰、升天紀念日期間,在媽祖廟舉行祈安的民俗活動。廟會期間,以媽祖神駕巡境保平安為主要項目,薈萃歌舞、戲劇、雜耍、工藝等民間藝術活動。

媽祖祭典

媽祖祭典媽祖祭典
媽祖祭典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舉行,分為春祭媽祖和秋祭媽祖兩次祭典。最早的媽祖祭典,是指歷代地方官員和湄洲媽祖祖廟在特定日期舉行的祭祀媽祖的一種盛大禮儀規範。
媽祖祭典於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以媽祖祭典為主要內容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自宋代之後,媽祖祭奠的主要表現形式可分為廟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種:
廟祭
廟祭廟祭
廟祭,是指在媽祖廟範圍內舉行祭典儀式,其特點是規範、嚴謹。據考,在宋至清四朝中,朝廷因事差官致祭媽祖達300多次,都是採取廟祭形式。清康熙五十三年(1718年),皇帝頒旨規定媽祖作為女聖,歸列三聖之一,編入國家祀典,春秋諭祭,與文聖孔子、武聖關公同享最高法定禮節———三跪九叩、三擊獻醴。
郊祭
是指在都郊或市郊設立祭壇,對媽祖女神進行遙祭的形式。一般由帝王親自主持,特點是肅穆、莊嚴。我國郊祭媽祖最早當推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臨安郊祭後敕封媽祖為靈惠夫人。
海祭

  
海祭海祭
海祭媽祖是指在海邊奠祭媽祖。從各地現存的海祭儀式中,可以看到:面對浩浩波濤,祈福旗幡與日同升,海螺長號,頌祭文、奏祭樂、進舞芭、獻祭果、灑祭酒、敬鮮花、放海生,同時進行各種民俗展示。是一種民間祭禮一般在海邊漁村流傳,具有地域獨特性、民眾性、觀賞性。
舟祭
是指在船上供奉媽祖神像,在出海時、歸航時或遇大風大浪危急關頭對媽祖女神進行全祭拜的一種形式。
家祭
是指媽祖信眾在家中設媽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媽祖誕辰與升天紀念日進行焚香進供膜拜的一種方式。

媽祖供品

媽祖供品媽祖供品
媽祖供品又指媽祖貢品,是民間傳統敬神獻禮裝飾造型藝術食品,俗稱“媽祖筵桌”,通常在媽祖神誕、升天紀念日和傳統節慶期間擺列供奉。
媽祖供品製作工藝起源於宋代。,媽祖供品製作工藝形成包括十三類800多種的食品造型藝術。媽祖供品配套和排序均有相對固定程式,供桌上按序必備:花、果、茶、酒、面、飯、糕果、六齋;筵桌中間為餅筵、一擔盤(即大、中、小10個盤分別盛有香菇、金針、壽桃、壽麵、紅米糰及其他麵食類),兩邊則分為文筵(齋筵)和武筵(葷筵)。每架齋筵再分為:十齋、十二大碗(四平八企或八平四企)、十二小碟等。除規格“筵桌”外,還有自由創作供品。

媽祖回娘家

媽祖回娘家媽祖回娘家
媽祖回娘家,每年農曆三月海內外各媽祖宮廟護送本宮媽祖神像到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朝聖、進香的一種民間媽祖信俗活動。
媽祖回娘家,意即尋根問祖,其特點為祭祖與祭媽祖合二為一。春祭在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秋祭在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

媽祖金身巡安

媽祖金身巡安媽祖金身巡安
湄洲媽祖祖廟的最早供奉的媽祖神像稱為媽祖金身,被奉為媽祖分靈神像中最為珍貴的神靈。媽祖金身巡安在媽祖出巡中被視為最高規格的巡遊活動,歷代都成為媽祖民俗中最隆重的活動。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媽祖信眾謁祖進香
媽祖信眾謁祖進香,是指分靈宮廟信眾到祖廟朝聖進香一種儀式行為。不論官方或民間,每逢媽祖誕辰日或升天紀念日,或平時卜杯擇選吉日,都會以不同形式到湄洲祖廟拜祭。據《天后顯聖錄》、《元史》、《明史》等文獻記載,歷代朝廷因加封、賜匾,或求國泰平民安、漕運順利、通航順暢、軍事勝利等事由,到湄洲祖廟謁祖進香達300多次,而民間更不計其數。

媽祖道場

媽祖道場媽祖道場
媽祖道場是指祭拜媽祖一種傳統、規範的宗教儀式,為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
媽祖道場起源於道家文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吸取、薈萃儒家、佛教、道教三家精華,旨在祈願媽祖保境安民。

主要功績

歷史功績:以清代媽祖信俗檔案為例
一是濟師助戰。濟師助戰表明了統治者收復失地、統一國土的願望,為此感念媽祖的神功。
媽祖媽祖
二是助剿海盜。海盜猖獗,沿海漁民難有寧日,因此,清代朝廷非常重視剿除海盜,以安撫漁民。
三是協助漕運、海運,祛除水患。媽祖生前以護航導流而受人景仰,其顯聖助漕運、海運、祛除水患的記載相當多,同樣體現了統治者對海上和平的期盼。
四是冊封琉球。對琉球的冊封表現了清王朝對琉球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當時兩國的一段和平共處的歷史,而這些都與媽祖的神功庇佑有關聯。
當代功績:以兩岸宗教直航為例
媽祖信俗對當代兩岸信眾關係的和解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岸宗教直航的實現即為一例。從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間,海峽兩岸的媽祖信眾幾乎沒有以“媽祖”為名義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開始首倡實現兩岸“三通”(通郵、通航、通商)。1982年,台灣北港朝天宮董事蔡輔雄來到湄洲島,並了解湄洲媽祖祖廟的復建情況,台灣媽祖信眾與湄洲媽祖祖廟的第一次較為正式的交流。
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繞境台灣時的盛況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繞境台灣時的盛況
1988年7月5日,搭乘兩岸周末包機航班的台灣澎湖天后宮180名媽祖信眾抵達湄洲媽祖祖廟朝聖。
從1989年開始,以朝拜媽祖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終於開始成為現實,是媽祖信俗的一大功績。“宗教直航”是在兩岸未能實現直航的情況下,台灣當局特許的一種比照“小三通”方式航行的台灣宗教界人士經金門到福建湄州進香的“特殊直航”。

信仰規模

國內

中國大陸,媽祖廟分布在22個省市的450個縣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處之多;海南約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門現有媽祖廟10座,台灣地區媽祖宮廟5000多家、媽祖信眾1600多萬人。

國外

國外媽祖廟宇較密集的地區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其他分布於美國、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高棉、汶萊、印度、朝鮮、挪威、丹麥、加拿大、法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紐西蘭及南非、模里西斯等地。
世界各地天后宮分布圖世界各地天后宮分布圖
北美洲
美國檀香山、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德克薩斯、夏威夷等地,以及加拿大多倫多、蒙特婁等地建有媽祖廟,為當地華人社團及部分當地民眾所信仰,保留了天后聖誕節等民俗。
南美洲
巴西聖保羅、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都建有媽祖廟,華人與當地部分民眾傳承了媽祖的崇拜儀式與風俗。在墨西哥,明代時就有天后的傳說流傳。
澳 洲
澳大利亞悉尼建有媽祖廟,華人傳承了媽祖崇拜習俗。
西亞與非洲
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開普敦等地建有媽祖廟,為華人與當地部分民眾信仰。
歐 洲
法國巴黎“真一堂”供奉媽祖,稱媽祖為國際和平女海神。

紀念場所

湄洲祖廟

湄洲媽祖祖廟,尊稱湄洲祖廟。是媽祖信仰的發祥地,道教著名宮觀,世界媽祖文化中心,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申遺地、遺產地和主要傳承地。
湄洲媽祖祖廟包括西軸線和南軸線兩大建築群。西軸線有牌坊、長廊、山門、聖旨門、鐘鼓樓、正殿、寢殿、朝天閣、升天樓、佛殿、觀音殿、五帝廟、中軍殿以及愛鄉亭、龍鳳亭、香客山莊、思鄉山莊等大小建築36處。南軸線建築群有寢殿、敕封天后宮殿、廡房、獻殿、鐘鼓樓、山門、牌坊、天后廣場、天后戲台等大型建築。整個祖廟群殿閣縱橫,古號“海上龍宮”,今稱“海上布達拉宮”。
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衛指揮使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永樂年間(1403-1424年),鄭和下西洋時,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總督姚啟聖重建祖廟建築群,為形成“中軸線”新布局,把原來朝南之正殿改為寢殿,朝西的朝天閣改為正殿。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妝樓、朝天閣、佛殿、僧房。接著祖廟又建觀音殿、中軍殿、土地廟等,湄洲媽祖祖廟已初具規模。
在祖廟山頂,矗立著高達14.35米,用365塊花崗岩雕砌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石雕媽祖像頭戴冕旒,身著霞帔,手持玉如意,儀態雍容,表情莊重,是石雕藝術精品。它由著名雕塑家李維祀與蔣志強聯袂設計。1987年,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千年祭時動工興建,1990年建成。
媽祖媽祖

媽祖故居

媽祖故居坐落於福建莆田市秀嶼區湄洲灣北岸開發區山亭鎮賢良港,背靠祖祠山,面朝媽祖城,為莆田民間傳統院落式結構,媽祖林默生前與父母、兄姐即生活在此。宋、元、明三朝,媽祖故居多次修建。清初推行“截界”政策,媽祖故居和莆田“界外”民居一起被焚,復界後一直未重建。
上世紀末,秀嶼區、鄉政府和天后祖祠董事會籌劃重建媽祖故居。媽祖故居於2001年農曆閏四月廿五日動工重建,2002年農曆九月十五竣工。重建的媽祖故居為仿宋式,分一進(即三間廂),二進(即五間廂)、東西廊、門房、圍牆等。

天后祖祠

賢良港天后祖祠位於福建省莆田秀嶼區忠門鎮,與湄洲島媽祖祖廟相望。賢良港又名"黃螺港",今名港里村,原為莆田縣忠門鎮所轄,現為湄洲灣北岸山亭鄉所轄。賢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媽祖父母神像和宋代"異人妝塑"的媽祖神像,以及媽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據《天后志》記載,媽祖曾祖父"保吉公棄官隱居賢良港"。

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曾祖父
林保吉
祖父
林孚
父親
林惟愨
母親
王氏

文獻資料

(一)史料
媽祖文化的形成其本身也給人類留下了相當的精神財富。僅直接記載媽祖信仰的歷史文獻資料已出版的超過200萬字,內容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學、藝術、教育、科技、宗教、民俗、華僑、移民等領域的許多課題。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客肇祖先後發表多篇關於《天后》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反響。台灣旅日學者李獻璋《媽祖信仰的研究》一書,成為媽祖研究的第一部學術專著。
(二)著述
20世紀80年代起,大陸和台灣、澳門等地掀起媽祖研究熱潮,舉辦多次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至今已出版或再版《敕封天后志》《天后顯聖錄》《媽祖聖跡》《海神東渡台灣》《媽祖研究論文集》《海內外學人論媽祖》《歷代媽祖詩詠輯注》《媽祖文化三十年》《清代媽祖檔案史料彙編》《莆田媽祖宮廟大全》《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北港朝天宮志》《文化媽祖——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媽祖研究資料彙編》《媽祖文獻史料彙編》《媽祖信仰與祖廟》《湄洲媽祖》等1000多種讀物。

人物評價

國家主席習近平:既是鄉土文化也是重要旅遊資源的媽祖文化,是凝聚兩岸同胞的一條紐帶,要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媽祖文化包含著海洋精神。
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護國庇民就是要福國利民,媽祖在民間有崇高的聲望與地位。
菲律賓前總統、馬尼拉現任市長埃斯特拉達:媽祖信仰是中國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媽祖受到全球華人水手的敬仰,媽祖巡安菲律賓,我們倍感榮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