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

松江府

松江府是自中國元代起設立的地區行政建制區,是上海歷史文化之根,有“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之說。

松江府地區最早出現的城池大概是南武城。據《漢書·地理志》和《越絕書》記載,相傳春秋末吳王闔閭始築南武城,也稱“鄔城”、“鴻城”,其位置大約在今閔行區紀王鎮西南。松江府地區曾先後隸屬吳郡(治蘇州)、秀州(今嘉興)、南直隸、江蘇省、上海市。

松江府的地域在今上海蘇州河以南地區。松江府的府治(衙門)在今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道松江二中附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江府
  • 年代中國元代
  • 說明:上海歷史文化之根
  • 文獻:《上海縣志》
松江府簡介,松江府設定,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元,明,清,

松江府簡介

元嘉興路松江府,境東西一百六十,南北一百七十三里,東至海八十里,西至平江路長洲縣,界八十里;南至中明州界九十里;西南到海鹽縣界六十里到縣一百里;西北到崑山縣界一百五十里到縣二百,陸路西南至嘉興縣界六十里,水路同東北至青龍鎮五十四里,水路自靑龍入吳;松江同見嘉禾志。
明松江府,境東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二里,東至大海一百里、海無際;西至蘇州府長洲縣界六十里,到吳江縣一百二十里,南至金山衛七十二里,到海無際北至蘇州府崑山縣吳松江北岸八十里、到崑山縣一百三十里;東南到青村千戶所,一百十里;西南到嘉興府一百二十里;東北到蘇州府嘉定縣一百三十里;西北到蘇州府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京師三千八百二十里,至南京八百里。
上海古名華亭。明代弘治年間的《上海縣志》稱:“上海縣舊名華亭,在宋時,番商輻續,乃以鎮名,市舶提舉司及榷貨場在焉。元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始割華亭東北五鄉,立縣於鎮,隸松江府,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也。” 松江府在宋置華亭府,改松江府,清屬江蘇省,治華亭、婁縣,民國廢府,並二縣為松江縣

松江府設定

松江府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行政建制。其前身為華亭府。元至元14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華亭府,次年(至元15年,即1278年),改名松江府,轄華亭縣。元至元27年(1290年),華亭縣東北部分鄉分出,新設上海縣,一般以1291年作為上海正式設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嘉靖21年(1542年),華亭縣和上海縣部分地區劃出,新設青浦縣,屬松江府管轄。
清順治13年(1656年),新設婁縣;雍正2年(1724年),新設奉賢縣金山縣南匯縣福泉縣;雍正8年(1730年),福泉縣併入青浦縣;嘉慶10年(1805年),新設川沙撫民廳(縣級)。中華民國成立後,廢除松江府、上海道,下轄各縣改由江蘇省管轄。民國3年(1914年),設滬海道,民國16年(1927年),撤銷滬海道,設立上海特別市。

行政區劃

華亭縣管鄉八,保二十四,區六十三,圖八百二十,
風涇鄉、胥浦鄉、仙山鄉、雲間鄉、白沙鄉、華亭鄉、集賢鄉、修竹鄉.
元 松江府上海縣鄉五;保二十六,區五十四,圖六百十四;長人鄉一作長仁縣;高昌鄉;北亭鄉;新江鄉;海隅鄉。
明 清松江府十三鄉五十保; 風涇鄉,一保至三保,全隸婁縣。(風涇鄉現大部分屬於金山區)。胥浦鄉,四保至六保,全隸婁縣;現在西南一部分建金山。 仙山鄉,七保八保,分隸華,婁。現在屬金山區。雲間鄉,九保至十二保,現在屬金山區。分華亭縣東南境白沙鄉和雲間鄉建奉賢縣;現在是奉賢區。白沙鄉,十三保至十五保,全隸華亭縣。現在是奉賢區。長人鄉,十六保至二十一保,全隸上海縣;清分建南匯縣現在屬浦東新區了。高昌鄉,二十二保至三十保,全隸上海縣;現在屬閔行、上海市區。北亭鄉,三十一保至三十四保,全隸青浦縣;(青浦區). 華亭鄉,三十五至三十七保,分隸華,婁,青;現在大部分屬於松江區。集賢鄉,三十八保至四十保,分隸華,婁,青。(青浦,松江,金山)修竹鄉,四十一保至四十三保,分隸,婁,青。 (青浦,金山)。新江鄉,四十四保至四十六保,分隸,上,青; 現在是上海地區與青浦地區。海隅鄉,四十七保至五十保,全隸青浦縣。 (五十保珠里 現在是屬青浦朱家角鎮地區) 。 唐時華亭,宋 松江府華亭縣。元代(1277年)分長人鄉、高昌鄉、新江鄉、北亭鄉、海隅五鄉為上海縣。明又割華亭三鄉之半、上海二鄉及一鄉之半,為青浦縣。清朝順治間,又割華亭之二鄉半為婁縣。所屬松江府十三鄉五十保。古代鄉比現縣區還大多。華亭縣、上海縣、青浦縣、奉賢縣、婁縣、金山縣、南匯縣。

歷史沿革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升華亭縣為華亭府(隸嘉興路),轄華亭1縣。
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華亭府為松江府,仍轄華亭1縣。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華亭縣東北境置上海縣。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始建松江府署。
大德三年(1299年),始設官辦惠民藥局
泰定三年(1326年),撤銷松江府,華亭縣改屬嘉興路。
天曆元年(1328年),重置松江府,仍轄華亭縣。
至順元年(1330年)閏七月,水災,饑民1.8萬餘戶。
至元年間(1335~1340年),陶宗儀避兵亂,挈家隱居泗涇南村,作《南村輟耕錄》。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張士誠所部“紅巾軍”占領松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擴築松江府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徐達分兵取松江,下令征磚築城。上海縣豪紳錢鶴皋聚眾占城抗命,徐達派部將葛俊討平,修城事未果。
至正年間(1341~1368年),始建真教寺(即清真寺)於城西。

洪武初年(1368~1372年),設民兵萬戶府於松江。又建太平南倉及義役倉。
洪武三年(1370年),定松江府於秋糧內加征軍用布30萬匹。
洪武八年(1375年),於城鄉設社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華亭縣輸納秋糧73.69萬餘石。
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修松江府城。置守御千戶所。
永樂元年(1403年),夏元吉奉詔來松江治水。疏浚吳淞江黃浦、華亭運鹽河等。
永樂年間(1403~1424年),翰林學士松江沈度沈粲所寫正楷,號稱“台閣體”,成為以後科舉考試的標準書體。
宣德八年(1433年),建水次西倉。
正統九年(1444年)十二月,大雪7晝夜,積雪厚丈余,居民多凍斃。
景泰五年(1454年)夏,大疫,死者極多。
成化初年(約1470年左右),雲間第一橋改建為石橋,又名“跨塘橋”。
弘治七年(1494年),開鹽鐵塘。
正德年間(1506~1521年),松江的標布,列為朝廷貢品。
嘉靖十九年(1540年),水災,死者近萬。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割華亭、上海兩縣北境,建青浦縣。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春,倭寇侵擾華亭縣內各地,燒殺淫掠,人民深受其害。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至五月,倭寇焚掠至城郊南門、西門、東門一帶。六月,倭寇經葉榭塘入黃浦,總兵湯克寬率兵攔擊,大捷,松民稱其地為“得勝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仲秋,在府城東門外華陽橋立平倭墓碑。
同年,總督張經至松江主持剿倭事宜,屢捷,後被誣下獄死,寇勢復熾。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夏,總兵俞大猷等率軍民剿倭寇,連戰得捷。九月,縣境內倭患始平。
嘉靖年間(1522~1566年),於水次倉建倉城。
隆慶三年(1569年),華亭縣清丈田畝,分作上、中、下三鄉田,都以“一條鞭”稅法征銀。
隆慶四年(1570年),應天巡撫海瑞巡視華亭縣,抑制豪強,迫使宰相徐階退出多占田畝。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松江府城,高、厚各加5尺。
萬曆三十六至三十七年(1608~1609年),水災,民飢,署丞顧正心捐粟,在市、鄉設18處施粥廠賑饑。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十五、十六日,因董其昌子董祖常橫行鄉里,民憤極大,華亭、上海、青浦、金山衛等地民眾萬餘人,湧入府城,將董宅搗毀後焚燒,史稱“民抄董宦”。
萬曆年間(1573~1620年)松江的暑襪輕美,遠方爭來購買,郡治西開有暑襪店百餘家。
萬曆年間,天主教神父畢方濟在松江為179名教徒施洗入教,本縣天主教傳播從此始。
天啟四年(1624年)春,科試,華亭縣文童3000餘人擁入試場,為門檻所阻,當場踏斃13人。
天啟年間(1621~1627年),建永豐橋(俗稱大倉橋)。
崇禎二年(1629年),夏允彝、杜麟征、周立勛、徐孚遠彭賓陳子龍創立文學團體——幾社。
崇禎十一年(1638年),陳子龍、徐孚遠等合編完成《皇明經世文編》(504卷)。
崇禎十二年(1639年),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手稿,由陳子龍整理補充,編訂出版。

順治元年(1644年),邑紳顧大申改建明代舊園,名醉白池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占松江。吳淞副總兵吳志葵起兵抗清。總兵黃蜚擁戰船千艘與志葵合,結水寨於泖湖。
閏六月十日,沈猶龍李待問、陳子龍、夏允彝等率軍民據松江府城,起義抗清。
八月初三日,清兵破松江府城。沈猶龍突圍中箭死。李待問被俘,不屈,就義。軍民被殺2萬餘人。
八月初六日,黃蜚、吳志葵水師被清軍擊滅於黃浦。
九月十七日,夏允彝投松塘殉難。
順治四年(1647年)四月十六日,清提督吳勝兆據松江府城反清復明,事敗被殺。江南巡撫土國寶搜捕參與人士,日殺百人,半月方止。
五月十三日,陳子龍被捕,在解往府城途中,投跨塘橋河中自殉。
六月,夏允彝子夏完淳因從事抗清活動被捕,解往南京,九月十九日慷慨就義。
順治十一年(1654年)冬,泖河凍合,冰上可行人。
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華亭縣楓涇胥浦2鄉及集賢、華亭、修竹、新江4鄉部分土地建婁縣。
順治十五年(1658年),泖湖漁民起義軍領袖錢應魁抗清失敗,遇害。
康熙元年(1662年),行“均田均役法”。
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松江府城垣。
康熙五年(1666年),明河南安昌王后裔改換姓名,隱匿於龍珠庵為僧,被知府偵知,以“謀逆”罪興大獄,凌遲27人,斬首70餘人,株連500餘人。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南巡,舟行抵松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南巡,再度抵松江。
雍正二年(1724年),割華亭縣雲間、白沙2鄉之半建奉賢縣。割華亭縣楓涇、集賢、仙山、修竹4鄉部分土地及婁縣胥浦1鄉建金山縣。
乾隆二十年(1755年)夏,陰雨連月,天寒如冬,五穀、棉花無收,歲大飢,許多人餓死於道上。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華亭縣舉人蔡顯所著《閒漁閒閒錄》,因內引長洲詩人沈德潛詠紫牡丹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被定為“狂悖”罪處斬,牽連24人。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對明末抗清死難諸臣予以追謚,許建祠為祀。陳子龍、夏完淳等人詩文得以公開出版。
乾隆年間(約1736~1777年),松江人物畫家徐璋作《雲間邦彥畫像》。部分畫像石刻今存醉白池。
嘉慶十四年(1809年),知府唐仲冕刊印婁縣歲貢生徐朝俊所創製的“龍尾車”圖樣及說明,頒發鬆屬各縣仿製推廣,以利農田灌溉。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一月初四日,江蘇巡撫林則徐至松江勘察水利。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陳化成至松江任江南提督,籌劃抗英防務。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二十、二十一日,英艦一艘沿黃浦江西進,欲尋路進犯蘇州,被松江農民王在坤引入泖湖水草區,無法前進而退回上海。
鹹豐四年(1854年),泗涇荒歉,婁縣知縣溫奎光前往征糧,被鄉民以磚石怒擊轎子,知縣逃回縣城。
鹹豐十年(1860年)五月十三日,太平軍攻克松江府城。清政府命華爾率“洋槍隊”反撲,五月二十八日太平軍退出松江。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太平軍第二次攻克松江府城。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三月,華爾在松江城內設洋槍隊總部,擴充隊伍至近5000人。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初七日,太平軍第三次攻打松江府城,至六月二十三日,天京告急,始撤圍西去。
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利用《中法北京條約》特權,在西佘山買地,建造教堂及江南教區神父住房。
同治八年(1869年),進行“土地驗契”,統一頒發“田單”。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國藩李鴻章奏請選派學童赴美留學,華亭縣11歲學童李汝淦被錄取赴美。
光緒元年(1875年),始設“民信局”,代客遞送信件包裹。
光緒三年(1877年)六月,蝗蝻食稻成災。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三月,府考,松江府屬各縣應考生會集府城,部分考生至邱家灣天主堂參觀,被拒,雙方發生口角,繼而互毆;三月十一日,考生憤怒,縱火焚燒教堂。事後,松江知府、華亭知縣等向教會賠禮、賠款,並懲辦8名肇事考生。
同年,始有“腳划船”,載客運貨。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王柳生創辦本縣第一所新式學堂——中西學堂(又名英文學堂)。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北京、松江間始辦巨額匯兌業務(北京謙益厚記錢莊簽發的京平銀1萬兩匯票,由松江金融業兌付)。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奸商勾結外商,大量收購本地大米出口,並乘機哄抬米價,激起民憤。泗涇等地鄉民聚眾萬餘人,向囤戶搶米,並焚毀泗涇天主堂。官方被迫開辦平糶,平息事態。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基督教會創辦樂恩學校,為本縣第一所教會學校。
同年,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在西佘山建造天文觀象台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周培森、龔銘鳳在城內創辦私立城中蒙學堂,為本縣第一所私立國小。
同年,創建華婁官立高等國小堂,為本縣第一所公立國小。縣內義塾都改為蒙養學堂,推廣新學。
同年夏秋之際,霍亂流行,死者極多。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上海郵政總局松江支局在縣城建立。
同年六月,就雲間書院原址創建松江府中學堂。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府立融齋初級師範學堂師範簡易科開學。
同月,婁縣勸學會會長何東在松江創辦體操傳習所,為全國最早體育學校之一。
同月,設立松江電報局。
同年秋,全節堂創辦松江女子學校(後改名為松筠女子職業學校),為本縣第一所女子學校。
同年,本縣赴日留學的李芑香在東京加入同盟會,為本縣第一個同盟會會員。
同年,創辦勤益毛巾廠,年產“鼎牌”毛巾數千打。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華亭、婁縣籍赴日留學生等10餘人,在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
二月,育嬰東堂創設蒙養院,為本縣最早的幼稚園。
同月,成立松江商業聯合會(簡稱“商會”)。
同年,同盟會會員夏允麐等創辦清華女校,並在該校成立同盟會松江支部。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成立華婁勸學所,主管華亭、婁兩縣教育事宜。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馬相伯在泗涇開辦匯源米廠,本縣始有機器碾米。
同月,上海至楓涇段鐵路通車。
宣統元年(1909年)正月,創辦松江府立農業學堂。
四月,松江至嘉興段鐵路通車(九月十二日,滬杭鐵路全線通車)。
九月,在醉白池舉行松江府屬七縣物產會。
宣統二年(1910年)五月,始設華婁警務所。後改名為華婁巡警局。
宣統三年(1911年)11月6日,松江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分府,通告松城光復。
11月7日,馬昌其等(回里軍校學生)發起組織學生軍,接受軍政分府領導。
11月14日,松江軍政分府頒布《法務部暫行簡章》10條、《審判暫行章程》10條及《民政部暫行簡章》6條。
11月19日,丁月心等在景賢女校發起組織松江女子協贊會(曾為軍政分府籌餉募款)。
12月17日,蔣軾(府中學堂教習)、張葆元(上海申報總主筆)等發起組織松江政論會,創辦《政論報》。
12月前後,男子紛紛剪除辮子。
同年,徐錫之創辦松江電燈廠,次年送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