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城隍廟

松江府城隍廟

松江府城隍廟前身是上海華亭縣城隍廟,始建於宋政和四年(1114年)。經過歷史變遷,現存磚雕照壁。城隍作為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江府城隍廟
  • 別名:上海華亭縣城隍廟
  • 始建於:宋政和四年(1114年)
  • 捐俸:6000緡
城隍廟歷史,現存建築,

城隍廟歷史

前身是華亭縣城隍廟。
始建於宋政和四年(1114年)。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華亭府,縣城隍廟也隨之升為府城隍廟。位於今松江方塔園廣場。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知府楊伯野上任後,到城隍廟頂香禮拜,見棟宇卑陋,於是捐俸6000緡,拓展基地,東西延廣至100尺,南北長袤120尺;僱工擴建大殿,從至正元年(1341年)三月興工,次年正月竣工。
明代洪武松江府城隍廟磚雕照壁明代洪武松江府城隍廟磚雕照壁
至正六年遭災,鄉紳孫明緒重修。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統九年(1444年),成化十五年(1479年),弘治元年(1488年),正德三年(1508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三十五年、四十年和四十八年,泰昌元年(1620年),以及崇禎二年(1629年)等歷任知府都加整修,並陸續增添寢宮、廊廡、石坊、樓軒等建築,使府城隍廟保持一定規模。
清順治二年(1645年)八月初三,清軍攻陷松江,防守東門的義軍首領中書舍人李侍問殉難,松江民眾集資塑像,供奉在城隍廟內,尊為松江府城隍。乾隆八年(1743年),知府汪德馨整修大殿、頭門。乾隆二十八年、五十七年,以及嘉慶二年(1797年)、十九年都曾重修。民國26年(1937年),被日軍炸毀。

現存建築

磚雕照壁原為松江府城隍廟山門外的影壁,建於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雖經歷戰事,但照壁完好無損,於1978年開闢方塔園時,遷至園內。
圖片來源:唐語磚雕圖片來源:唐語磚雕
松江府城隍廟屬於道教建築,照壁上的磚雕富有道教的教義。該照壁面寬三間,中間雕刻高4.75米,闊6.1米,面積約30平方米,系有近百塊質地精良的方磚砌成。壁面雕鏤遒勁精緻,富有鮮明的立體感。雕刻內容取自民間有關的傳說。
此外,在照壁上還刻有諧意為吉祥之意的畫面,如左下角花旁置一瓶,瓶中插三支戟,諧音為“平升三級”;西北角有顆大印掛在樹上,旁邊有隻猴子,諧音為“掛印封侯”;左上角有一隻鳳凰的嘴裡銜著一卷書,諧音為“奉獻天書”。其他還有“魚跳龍門”、“八仙過海”等,形態十分生動,雕工極為精緻,不愧為上海地區最古、最大、最精美的磚雕藝術品,整幅浮雕畫面充實,雕刻細膩,成為松江方塔園內的稀世珍品。原為松江府城隍廟山門外的影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