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金朝紅襖軍首領)

李全(1190—1231),金朝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漢族,金末地方武裝集團的首領。早在章宗泰和、大安年間,山東就有益都(今屬山東)人楊安兒領導的起義。至寧元年(1213),蒙古軍進攻山東,李全之母、長兄都被亂兵殺害。李全為復仇,與仲兄李福聚眾數千起兵,回響楊安兒,攻打臨朐(今屬山東),進取益都。金興定元年(1217),宋寧宗下詔伐金,並招安各路義軍。宋嘉定十一年(1218)正月,李全等人依靠南宋。後由農民起義軍將領蛻變為擴張個人勢力的野心家,後李全更公開與宋敵對。金正大八年(1231),李全兵敗而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全
  • 國籍:金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
  • 出生日期:1190年
  • 逝世日期:1231年
  • 職業:農民起義軍將領
  • 主要成就:金末地方武裝集團的首領
生平事跡,家族成員,史籍記載,

生平事跡

李全,金朝人,漢族,金末地方武裝集團的首領。回響楊安兒一起起義,並與楊安兒之妹楊妙真結為夫婦。一生反覆無常。
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五月,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蒙古軍再度南下,在山東、河北等地大肆擄掠。金朝統治者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無力抵禦蒙古軍南下,依然對境內人民橫徵暴斂,加重剝削。為反抗金朝的黑暗統治,在山東、河北一帶爆發了規模很大的紅襖軍起義。
早在章宗泰和、大安年間,山東就有益都(今屬山東)人楊安兒(本名楊安國)領導的起義。宣宗南遷前夕,楊安兒起義軍日益壯大,以青、濰、密、莒諸州為中心,活動地區擴展到整個膠東半島。貞祐二年(1214),楊安兒稱王,置官屬,改年號天順李全喜習武,弓馬矯捷,善使鐵槍,人稱“李鐵槍”。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劉慶福、國安用、鄭衍德、田四、于洋、於潭等都歸李全指揮。李全與楊安兒、泰安(今屬山東)人劉二祖領導的起義軍,成為當時紅襖軍起義的三支主力。
蒙古軍北撤後,金朝廷遣宣招使仆散安貞率重兵鎮壓山東、河北紅襖軍。以完顏霆(原名李二措)、黃摑阿魯答率金朝精銳部隊“花帽軍”來攻,楊安兒所占州縣相繼失陷。十二月,在闌頭滴水擊敗楊安兒。楊安兒與同伴汲政等乘船退往即墨入海,想到岠嵎山(今山東棲霞東北)。舟人曲成貪賞錢千金,引金軍襲擊楊安兒。楊安兒墜水死,餘部由妹楊妙真(人號四娘子)與母舅劉全統領,並奉楊妙真為首領,稱“姑姑”。當時劉二祖也被金軍擊敗遇害,部下霍儀彭義斌先後領導殘部繼續與金軍作戰。李全也險些被金軍所擒,為保存餘力,決定退保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東南)。劉全、楊妙真等率萬餘人與李全會合。李全與楊妙真在磨旗山(今山東莒縣東南)結為夫婦。不久,彭義斌率領的劉二祖餘部也來歸附李全。
宋朝集中各路義軍分兩路攻金。李全襲破莒州(今山東莒縣),擒金守將蒲察李家,別將在洋克密州(今山東諸城)。李全兄李福也克青州。宋朝廷始授李全為武翼大夫及京東副總管的稱號。四月,金招撫副使黃摑阿魯答又奪回密州,李全戰敗。接著李全又在莒州失敗。九月,李全出兵圍海城,反攻密州,擒黃摑阿魯答、夾谷寺家奴,進而攻克壽光鄒平、臨朐等縣。解送阿魯答在楚州(今江蘇淮安)。李全等人歸宋後,受楚州節制。這年冬天,李全軍駐紮淮陰龜山
繼李全之後,紅襖軍將領石珪、夏全、時青等相繼率軍附宋抗金,使金朝受到極大的威脅。興定二年十二月,金宣宗派開封府治中呂子羽聯絡,試探議和。遭到宋朝拒絕。宣宗下詔,命左副元帥、樞密副使仆散安貞輔太子完顏守緒大舉攻宋。
興定三年春,金兵攻下宋成州、鳳州和興元府。仆散安貞大軍圍攻宋安豐軍(今安徽淮南)及滁(今安徽滁州)、濠(今安徽鳳陽)、光(今河南潢川)三州。淮西告急。宋將李慶宗在濠州戰敗,損失兵馬3000。金軍前鋒游騎到達採石楊林渡,建康震動。時宋淮東提刑知楚州賈涉負責節制忠義軍,他命李全、李福斷金兵後路,並報帥司調各路義軍分頭出擊。李全率東海軍與金兵在嘉山遭遇,獲小捷。進軍盱眙時,與楊安兒餘部季先等部鼎立以御金兵。李全部至渦口(今安徽懷遠),正遇號稱“盧鼓槌”的金將紇石烈牙吾答率軍渡淮河。李全與別將鹿仙襲進攻,金兵溺水淮河者數千,俘獲甚眾。接著又與金駙馬阿海激戰於化湖陂,斬金將數人,並獲阿海逃走時遺下的金牌,李全一直追擊到曹家莊。在其他各處金軍也遭到沉重打擊,只好退兵,自是金兵不敢至淮東。這次戰勝,李全晉升領達州刺史銜,楊妙真封令人。
秋,李全回濰州掃墓時,聞知附金的益都府卒張林,有反金歸宋意思。張林據益都,山東諸郡附其勢。於是李全臨青州城(今山東益都),勸說張林早日附宋。張林尚遲疑,李全只帶數人入城與張林相見,張林置酒交談甚歡,結為兄弟。張林遂附表將所轄山東青、莒、密、登、萊、濰、淄、濱、棣、寧海、濟南等二府九州版籍歸宋。宋廷授張林為武翼大夫,京東安撫使兼總管。李全也升為廣州觀察使、京東總管,改駐紮淮東軍事重鎮楚州(今江蘇淮安)。
金興定四年(宋嘉定十三年,1220)八月,李全合張林軍北渡黃河襲擊金東平府(今屬山東東平),因金行省蒙古綱率軍固守,不得,改為夾汶水立寨。在汶水被金東平副帥乾不搭擊敗,兵力損失多半,不得不退回楚州。當時南宋朝廷稱附宋的北方抗金義軍為“北軍”,雖然授以官號,只是利用他們抗金,但又行分化抑制的政策。因恐懼他們造反,竟封鎖淮水,不許北軍南渡。這樣,各路義軍無法聯合起來共同抗金,增強防禦能力,反而使他們逐漸變為地方割據勢力。李全也因此由農民起義軍將領蛻變為擴張個人勢力的野心家。當季先被誘殺後,宋朝制置使賈涉想收編季先部,但季先部下裴淵、宋德珍、孫武正、王義琛張山張友等人拒不受編,擁石珪為統領。賈涉又決定把季先部瓜分為六,以分化忠義軍勢力,但遭到拒絕。李全聞知,請率部討伐石珪。賈涉以李全部逼石珪就範,石珪卻率眾降附蒙古。李全乘機吞併原季先的漣水忠義軍。
金興定五年(宋嘉定十四年,1221),李全以膠西(今山東膠縣)地處南北商業、交通的衝要之地,便使兄李福防守。初李全誘商人至山陽(今江蘇淮安),以舟師俘對方貨沒收一半歸己,然後使商人自淮轉海,至膠西。李福貪鄙,竟規定往來商人都必須用李氏舟、車,稅一半,乃聽商人往金諸郡貿易。同時,他見張林轄境內六鹽場利厚,恃李全之勢力,提出將六鹽場分一半。張林許他恣意取鹽不分場。李福怒,揚言要與李全提兵取張林首級。張林告訴宋制置使賈涉,李福伏兵邀擊,於是張林向蒙古請附。賈涉以此責李全,李全率兵急攻張林,張林棄地而逃,李全遂占領青州(今山東益都),從此青州成為李全又一據點。隨後,李全又以收買軍校的手段,趁宋朝調動官員,丘壽邁初攝帥事,吞併了原來由賈涉掌握的帳前忠義軍。在此期間,李全官升領承宣使保寧軍節度使。
金宣宗元光二年(宋嘉定十六年)十一月,宋廷以許國任淮東安撫制置使。許國到任後,壓制北軍,凡北軍與南軍(即南宋軍隊)有爭執,無論曲直皆罪北軍,裁扣朝廷犒賚北軍的物資十之七八。李全時駐青州,不肯參謁,許國數致厚餽,邀李全議事。及李全前往參謁,許國時又倨傲自大。許國的幕僚章夢先亦對李全手下的大將劉慶福傲慢無禮,使李全等人極為不滿。李全返回青州後(李全與楊妙真分駐青州與楚州),決意除掉許國。於是遣劉慶福還楚州,與忠義軍統領王文信計謀,趁許國晨起蒞事,刀箭攻之,許國在親兵的護衛下登上城樓,縋城逃命,家眷悉被殺害。劉慶福手刃章夢先,報以前無禮的仇,放火燒了官府,積蓄盡為亂兵所奪。未幾,許國在途中自縊而死。楚城之亂,使宋廷震動,丞相史彌遠恐再生變故,姑且息事不問。授徐晞稷繼任淮東制置使,令他屈意安撫李全。李全得劉慶福的報告,一面傳牒原劉二祖部的彭義斌,稱許國謀反,已伏誅,爾軍並聽我節制。一面自青州至楚州,佯責劉慶福不能壓制忠義軍的內訌,迎徐晞稷入城。徐晞稷對李全以禮待之,方相安無事。
彭義斌對李全的行徑極為不滿,殺李全派來的送牒人。李全率兵攻打恩州(今河北武城北),被彭義斌所敗。彭義斌一直堅持抗金兵、御蒙古,對李全不顧全局擴張個人勢力的行為十分痛恨。彭義斌打退李全的進攻後,又出兵進攻金真定府,敗金將武仙,部眾擴大到數十萬人。他致書宋朝沿江制置使趙善湘,欲剿平李全,然後出兵收復中原。但宋朝懼李全的勢力,未能採納。於是彭義斌無奈自率眾向北拓地,攻克真定,經西山(太行山),與蒙古將孛裏海等軍相望。可是,在與蒙古在於內黃五馬山(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激戰後,兵敗被俘,最後慷慨就義。
金正大三年(宋寶慶二年,1226)九月,蒙古將孛魯率軍入山東,想招降李全,李全不從。孛魯下令攻打青州,李全未能擊退蒙古兵,於是嬰城自守。城內原有軍民數十餘萬人,被圍困一年後,僅剩數千人。這時糧草用完,牛馬也吃完,不得已在第二年五月出降。孛魯奏聞,成吉思汗令便宜處置李全,乃以李全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
這期間駐守楚州的李福與劉慶福發生內訌。兩人互相猜忌,矛盾日深。李福殺劉慶福,納其首去見宋廷駐楚州將帥姚翀。姚翀見楚州軍亂,深為驚恐。他乘夜隻身逃出楚州,後死在去明州(今浙江寧波)的途中。宋廷以楚州軍亂為教訓,於是議論輕淮重江,遂改楚州為淮安軍,視若羈縻州。李全部眾,以軍糧不繼,多有怨言。國安用、張林、閻通、邢德等五人均想立功,以邀宋廷恩眷。他們對宋廷不發錢糧,認為是因李福謀反所致,乃議殺李福以獻。於是起兵殺李福與李全二子。至楊妙真府邸,殺一女人誤以為是楊妙真,將首級函送京師。朝廷檄文告知盱眙軍總管張惠、范成進、時青並兵進駐楚州,盡殺李全在楚州的餘部。
李全得報慟哭,力告蒙古將孛魯,請允許其率軍南歸。李全回到楚州時,張惠、范成進已殺彭杔降金朝,王義深已逃亡。國安用殺張林、邢德向李全贖罪。李全殺時青,並其軍。此後,李全以豐厚的待遇募兵,不限南北人。又大治舟船,自淮及海相望。李全表面歸附於宋朝,以取宋朝錢糧。實際上陰附蒙古,往往貿易貨物輸入蒙古,又遣人焚燒宋御前軍器庫,以銷毀宋朝兵備。他治舟師以圖東南地區。金正大七年(宋理宗紹定三年,1230)八月,大閱舟師數日。當李全糴麥船通過鹽城縣時,宋知揚州翟朝宗令兵士奪之。李全大怒,以捕盜為名,率水陸軍數萬直入鹽城,攻入城,城內所貯公私鹽貨盡為他所有。李全又上書宋廷,言捕盜入城安民,宋廷加李全為兩鎮節度使,罷翟朝宗官,改任趙璥夫攝事。李全仍不撤兵,一面加緊造舟,招募水手。一面要挾宋廷將沿江制置使趙善湘、淮東總兵岳珂等人罷官。李全行徑令宋朝無法接受,於是宋決意出兵討伐李全。
李全公開與宋敵對,欲先取通、泰二州,然後渡江攻取宋京師。占領泰州(今屬江蘇)後,進取通州、揚州,在灣頭為宋軍所阻。李全目標在攻占三城,便築長圍,與宋軍展開了長達半年多的對峙戰。初期,李全小勝。自宋紹定四年(1231)正月,李全軍一再被宋軍擊敗。宋削李全官職,罷錢糧。因軍隊給養不濟,攻城不得,欲戰不利,主力損失慘重,李全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正月十五,趁李全不備,宋將趙范、趙葵用計誆李全出營帳,堵塞退路,李全被迫逃走,北至新塘,陷入數尺深的泥淖。宋制勇軍趙必勝等追及,用亂槍刺死。
金正大三年(1226)李全被蒙古軍圍困於青州達一年之久。這期間,人傳李全已死,宋淮東制置使劉琸欲乘機消滅駐在楚州的楊妙真及其統領的部眾。令夏全(原劉二祖部下,北軍的重要將領之一)將重兵陳於楚州城外。楊妙真臨危不亂,請夏全入城,酒肉款待,轉仇為好。夏全反出兵圍劉琸於州治,劉琸夜半縋城,隻身逃往揚州。夏全逐走劉琸後,楊妙真又將他拒之門外,夏全只好出楚州,後投附金朝。
李全在楚州的兵力賴楊妙真得以保全。但在李全降蒙古,青州剛解圍,楚州李福與劉慶福內訌。劉慶福死後,李福又逐宋將姚翀,楊妙真亦助李福殺姚翀二妾。宋朝因此不再供北軍錢糧,引起北軍眾將不滿,共議殺李福和楊妙真獻給宋朝。於是眾將率兵攻入楊妙真府宅,殺李福、李全次子以及一婦人,誤以為楊妙真,實為李全側室劉氏,以及家人和府兵數百人。楊妙真乘亂逃脫,回到李全身邊,留在楚州的餘部皆被殺戮。
金正大八年(1231),李全兵敗而死。餘部議還淮安(楚州),以楊妙真主之,後在灣頭一戰被宋軍再敗,損失慘重。五月,淮安等五城俱為宋軍攻破。楊妙真及其餘部據守大城,她對鄭衍德等人說:“今事勢已去,撐拄不行。汝等未降者,以我在故爾。殺我而降,汝必不忍。若不圖我,人誰納降?”次日,楊妙真北渡淮水,與養子李璮返回山東老家,繼任金益都行省,居數年而死。李全在淮安、淮陰的餘部或為宋所滅,或降金。

家族成員

楊妙真,小名四娘子。金末紅襖軍著名首領楊安兒之妹。善使槍,自稱“梨花槍天下無敵手”。金貞祐三年(1216)楊安兒被殺後,劉全收集餘眾,奉稱楊妙真為“姑姑”,統領其部。至磨旗山(今山東莒縣東南)與李全部會合。後楊妙真與李全結為夫婦。她是李全的得力助手。金興定六年(1222)李全占據青州後,以楊妙真統兵駐楚州,她不僅善騎射,有武藝,而且多計謀,能統兵。當時,楚州是宋朝淮東重鎮,宋淮東安撫制置使亦駐在楚州。雙方時有摩擦,多由楊妙真從中周旋。金元光二年(宋嘉定十六年)宋淮東制置使賈涉出城勸農,暮歸入城門,李全部忠義軍阻道,楊妙真得知後,騎馬馳出城門,令忠義軍讓路,使賈涉入城,避免了與宋朝官員的正面衝突。
同年十一月,許國繼任淮東安撫制置使,此人對李全擴張個人勢力極為不滿,主張壓制李全勢力的發展,進而削弱他的兵力。因此,初到任,楊妙真至城郊迎迓,許國辭而不見。楊妙真既知許國意圖,便以軍校自備,以保存自己的實力。寶慶元年,李全遣劉慶福自青州歸楚州,與楊妙真共同計謀,殺許國及其幕僚,迫使宋朝另遣官員,改變對北軍的政策。北軍稱李全“恩府”,楊妙真“恩堂”。
李全子李璮。襲父職治益都行省,專制山東三十年。依違於蒙宋之間,元世祖即位後,加授江淮大都督。中統三年(1262)叛蒙,七月,濟南為蒙古軍攻破,李璮被俘處死。

史籍記載

《宋史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第二百三十五 叛臣中》
《宋史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第二百三十六 叛臣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