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和(偽皇協軍第一軍軍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福和(1879—1938),河北省豐寧縣人。抗戰全面爆發後,日本想出以華制華的謀略,首先在華北地區收買漢奸組成一支武裝隊,效忠日本,名為皇協軍。李福和出任偽皇協軍第一軍軍長,日軍還將李福和送到日本接受訓練,塑造成一個效忠日本的漢奸樣板。軍統局長戴笠覺得事態嚴重,若不處決這些漢奸,就會演變成中國人拿日軍的槍彈殘殺自己同胞的慘劇。因此,戴笠策反偽皇協軍副軍長徐靖遠反正,將李福和刺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福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豐寧縣
  • 出生日期:1879年
  • 逝世日期:1938年
  • 職業:漢奸
投日漢奸,死於非命,

投日漢奸

李福和(1879—1938),河北省豐寧縣人。少年落草為寇,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後歸順東北軍,混跡行伍。他工於心計,素有李三點之稱,漸次做到騎兵師長。1933年3月,曾率東北軍第五騎兵師參加長城抗戰,布置在喜峰口至羅文峪防線的左翼。日軍進攻時,他的部隊不戰而退,致使友鄰二十九軍暫二師劉汝明部側背遭受威脅,對戰役失敗負有不可饒恕的罪責。隨後,張學良引咎辭職,他在離開北平前將東北軍整編為四個軍又六個騎兵師,李福和仍為第五騎兵師師長。但在保衛平津參戰部隊序列中已無李福和及騎兵第五師的名號。1937年9月,李福和出現在河南武安縣時打出的是二十九軍別動隊的旗幟,手下已有收編的潰兵游勇和接納的流亡學生約千人,司令部設在武安繼城,不久移駐涉縣。此時,李福和向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申請建制,被授予第一戰區第三游擊縱隊番號並任命他為司令。李福和乘勢招兵買馬,強征民間牲口車輛,隊伍擴展到3千多人,編成2個總隊(團)和1個獨立營,由其侄李英和舊部屬吳朝翰分任總隊長。1937年底,李福和率部進入林縣,奉命擔任縣城至橫水、科泉(安陽縣西陲古鎮)防務,與日軍水冶防線對峙。1937年11月4日(農曆丁丑年十月初二日),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一軍第十四師團(師團長土肥原賢二)攻陷安陽縣城,改稱彰德縣。隨即根據日本政府《事變處理大綱·華北處理方針》,成立“政治上防共親日,經濟上日滿華不可分離”的傀壘政權彰德縣公署,推打著太陽旗迎接日寇進城的漢奸蕭瑞臣當縣知事。當月27日又在安陽成立“河南自治政府”,仍以蕭瑞臣為主席。省縣偽政權之政務由日軍河南特務機關長掌管,以便把日方稱為戰後地區的豫北建成“日滿華合作共榮的基礎”。為達成其“以華制華以戰養戰”之目的,土肥原賢二下車伊始即多方招降納叛網羅漢奸扶植偽軍。不過投入其懷抱的只是毒品走私販蕭瑞臣、陳靜齋之流。此等貨色既無實力又無資望,號召力微乎其微,難負日軍“重託”。在中國製造過許多事件,策反過不少重量級人物的間諜高手土肥原賢二,刻意要在國軍現役將領中搜求。果然在1938年1月就通過漢奸田精珊與李福和互通信息,承諾關照李福和留在北平的妻妾,歸還其財產,誘其投效。李福和此時尚舉棋不定,僅答應互不侵犯,意在保存實力。後見日軍勢如破竹,認定中國必亡,決心投降叛國另謀出路。於是密令副官王海將三具日軍飛行員屍體挖出收拾乾淨,在深夜以給前沿部隊送糧為名交還水冶日軍。日方大加讚許,當下賞賜偽幣二十萬元,即派日軍河南特務機關長落河鼎五與李福和的叔父李文翰、侄兒李英密談,達成六項條款,主要內容是:李福和部在3月30日脫離中國政府,與日軍合作,改編為皇協第一路軍,李福和為軍長;軍費由日方按月撥給,槍械子彈隨時補充;皇協軍擔任防區“剿匪”工作,不參加與華軍的戰鬥;偽皇協軍懸掛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國旗”五色旗,官兵佩戴由太陽旗和五色旗組成的臂章。據此,李福和經過精心策劃,在3月30日上午以慶祝擊落日機和紀念抗聯會成立一周月為名,誘騙林縣各界人士來黃華書院集會。約十時許,幾架敵機飛掠黃華書院上空,撒下大量五色傳單,宣布李福和投降日軍。同時,李英帶著一隊荷槍實彈的日寇闖了進來,封鎖了大門。李福和乘勢撕下偽裝的假面具,高聲宣布他要效忠日軍,當即掛出了五色旗,並要挾在場人士統統投敵,全場譁然,不少人趁亂尋路逃出。徐靖遠黃宇宙等人怒斥李逆福和出賣國家民族的的罪惡行徑,立刻遭到捆綁拘捕。李逆福和深知此地不容久留,急令部隊打點行裝、押解被捕人員匆匆離開林縣向水冶逃去。沿途遭到抗日軍民截襲,扔下不少物資輜重,被捕人員也多數逃脫。

死於非命

就這樣李福和成為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現役高級軍官公開投敵變節的第一人。軍統局長戴笠覺得事態嚴重,若不處決這些漢奸,就會演變成中國人拿日軍的槍彈殘殺自己同胞的慘劇。1938年8月7日戴笠策動偽副軍長徐靖遠發動起義,李福和在安陽水治鎮被擊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