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州

濰州

濰州即今山東省濰坊市,濰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齊、魯等國。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還是舉世聞名的世界風箏都。自1984年4月起,每年都舉辦濰坊國際風箏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濰州
  • 即今:山東省濰坊市
  • 歷史: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 特點: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
歷史沿革,濰州概況,行政區劃,歷代名人,國際風箏節,

歷史沿革

夏為三壽古國。秦屬齊郡。西漢為平壽縣地,屬北海郡,東漢屬北海國。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平壽,併入下密縣,縣治由境外遷來原平壽縣治。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於下密縣置濰州,取界內濰水為名(濰水,即今濰河),濰州之名始於此。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州為郡,以郡統縣,改下密縣為北海縣,屬北海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北海、營丘、下密三縣復置濰州,治所在北海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濰州,省營丘、下密入北海,屬青州。
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以青州北海縣建為北海軍,置昌邑縣隸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廢北海軍,升北海縣為濰州,又增昌樂縣,濰州轄北海、昌邑、昌樂三縣,北海為其治所。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在州之上設“路”,濰州屬京東路。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京東路分為東、西兩路,濰州屬京東東路
金於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攻占濰州,仿宋舊制,仍置濰州,屬金京東東路。濰州轄北海、昌邑、昌樂三縣和固底鎮,州治所仍在北海。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京東東路改稱山東東路,濰州屬之。
元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後,濰州為元領地,北海仍為濰州治所。濰州元初領北海、昌邑、昌樂三縣及司候司。憲宗三年(1253年)省司候司入北海。至元三年(1266年)省昌樂縣入北海。領二縣:北海、昌邑,州治所不變,設在北海,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撤北海縣併入濰州,濰州隸青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屬萊州府。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濰州為濰縣。至此濰州作為行政區名從此止用。
清濰縣屬萊州平度州,清末屬登萊青膠道萊州府。
1913年屬膠東道。1925年屬萊膠道。1928年廢道制,直隸於省。1938年濰縣屬山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2年12月,中共將濰縣北部第四、五兩區與壽光縣第九、十兩區合併建立壽濰縣(1943年9月始建壽濰縣抗日民主政府)後,濰縣其餘八個區改為濰南縣(未建縣政府),今濰城區為濰南縣一部分。1945年10月,濰南縣政府成立,屬膠東行政區西海專區。1948年4月濰縣城解放,於濰城、坊子及二者之間的毗連地區設立濰坊特別市,直隸於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局時駐益都縣)。同年7月昌濰專區成立,濰縣屬之。1949年6月3日濰坊特別市改名濰坊市,直轄于山東省。1950年5月撤銷濰坊市,併入濰縣。同年11月恢復原濰坊市,屬昌濰專區。1958年12月撤銷濰縣,併入濰坊市,隸屬不變。1961年10月復置濰縣。1967年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5月改為濰坊地區,濰坊市與濰縣均屬之。1983年8月撤銷濰坊地區,設定地級濰坊市;同時撤銷濰縣,併入濰坊市。同年10月,將原濰坊市和原濰縣轄區劃為濰城、寒亭、坊子三個區。1994年5月23日,將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辦事處,大虞、二十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劉家沙窩、李家沙窩、南家、郭家、呂家、高家澗頭院、武家澗頭院7個村劃歸新設立的奎文區。

濰州概況

濰坊市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有濰坊港一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羊口港一個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濰坊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海口等航線,是全國四大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之一。 濰坊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沂山,北瀕渤海,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東連海港名城青島煙臺,西接工礦重鎮淄博東營,南連臨沂日照。南北長188公里,東西寬164公里,市域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區丘陵,中部為平原,北部是沿海灘涂,山區、平原、灘涂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28.7%、57.7%、和13.6%。市域共有大小河流112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5條,主要水系有濰河彌河白浪河膠萊河小清河5條。海岸線為東南-西北走向,呈弧形曲線狀,西起淄脈河口,東到膠萊河口,全長143公里。

行政區劃

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西部,地處北緯35°41′-37°26′、東經118°10′-102°01′。東鄰青島市、煙臺市,西接淄博市、東營市,南連臨沂市,北瀕渤海萊洲灣。總面積15859.3平方公里。總人口908.62萬人(2010年)。全市轄奎文、濰城、坊子、寒亭4個市轄區,昌樂、臨朐2個縣,代管青州、諸城壽光安丘高密昌邑6個縣級市,58個街道、62個鎮,9495個自然村。市政府駐奎文區。

歷代名人

唐瑾,字附磷,北周大臣,北海平壽(治今濰坊南)人。自小博涉經史,雅好文章。17歲,宇文泰召為相府記室參軍。從征有功,軍書羽檄多所掌管,朝章國典亦參與議論。遷戶部侍郎,賜姓宇文氏,後從燕公于謹姓萬紐于氏。從於謹伐江陵,為帥府長史,時江陵衣冠多沒為仆隸,他察其有才行者免放,時論稱善。及軍還,諸將多有虜獲。唯他僅得兩車書。後論功進爵為臨淄縣公。又歷任地方官和朝殿官多年,為部屬所稱頌,卒於位。諡號“方”。撰有<新儀>10篇,所著賦、頌、碑、誄20餘萬言.
徐幹(170~217),字偉長,東漢末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北海劇(今昌樂西)人。他自幼勤奮好學,15歲前就能誦文數十萬言。他“發憤忘食,下帷專思”,20歲前便能“五經悉載於口,博覽傳記,言則成章,操翰成文”。徐幹所處的時代,正什漢靈帝末年,宦官專權,朝政腐敗,冠族子弟屈節投靠權門。而徐幹卻專志於學,不入俗群。當時的州郡牧慕徐幹才名“禮命蹊躇,連武欲致之”。他“輕官忽祿,不耽世榮。”而一概謝絕。 徐幹擅長辭賦,能詩,其五言詩,妙絕當時,曹丕極為讚賞,曾說:“乾時有逸氣...乾之<玄猿>、<漏卮>、<團扇>、<橘賦>,雖張、蔡不過 也”徐幹的存世之作,今只有散文集<中論>。這本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學思想及其文章風貌。當時的人們評價他寫<中論>是“欲損世之有餘,益俗之不足”,“上求聖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

國際風箏節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早在20世紀30年代,濰坊就曾舉辦過風箏會。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濰坊風箏又煥發了生機,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風箏展覽和放飛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國友人大衛·切克列的熱心幫助和山東省旅遊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拉開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召開主席團會議。會上與會代表一致通過,確定濰坊市為“世界風箏都”。1989年第六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成立了由美國、日本英國、義大利等16個國家和地區風箏組織參加的“國際風箏聯合會”,並決定把總部設在濰坊。風箏節開幕時間從2012年開始調整為每年4月第三周周六。自1984年至2014年已成功舉辦三十一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