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以太行山為依託,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地區領導創建的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所在地,是華北戰略要地之一。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對日軍構成重大威脅。日軍為維護後方交通,鞏固占領區,調集大批軍隊圍攻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 領導:劉伯承、張浩
  • 建立時間:1937年11月
  • 撤銷時間:1940年4月
  • 範圍:以太行、太岳山脈為依託
  • 時期:抗日戰爭
形成,發展,戰績,主要作用,

形成

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地區,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向東可直下冀魯豫平原,是華北的戰略要地之一。
響堂鋪伏擊戰中繳獲的日軍汽車響堂鋪伏擊戰中繳獲的日軍汽車
太原失守後,1937年11月13 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在山西和順縣石拐鎮召開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關於創建以太行、太岳山脈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布置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的任務。會後,師參謀長倪志亮、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窮等率領工作團和部分武裝,分別到沁縣、長治、晉城、武鄉、襄垣、平順、沁源、安澤、屯留等地,在中共地方組織及山西犧盟會、決死隊的密切配合下,通過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開展改造舊政權、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等工作,調動了人民民眾的抗戰熱情。很快在晉東南和冀西地區建立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武裝和抗日民主政權。
1938年1月,鄧小平接替張浩任第一二九師政治委員。2月初,第一二九師在遼縣先後召開軍政委員會和團以上幹部會議,對進一步實行戰略展開、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等工作,進行了部署。2月下旬,第一二九師派出部分幹部協同中共晉豫邊特委,發展抗日游擊武裝。至此,晉冀豫邊區的抗日游擊戰全面展開。範圍包括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發展到北接晉察冀邊區,東北至津浦路,西到同蒲路,南至黃河的廣大地區。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對日軍構成重大威脅。日軍為維護後方交通,鞏固占領區,調集大批軍隊進攻根據地。1937年12月下旬,第一二九師在壽陽、昔陽地區打退敵步騎兵7000餘人的六路圍攻。
1938年1月中旬,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副旅長陳再道率東進縱隊挺進冀南,發展冀南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1938年2月,為策應晉南、晉西友軍作戰,第一二九師和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多次向正太鐵路日軍據點出擊。3月中下旬,第一二九師在徐向前指揮下,於邯(鄲)長(治)公路線上的潞城縣神頭嶺和涉縣響堂鋪,取得兩次伏擊戰的重大勝利,共殲敵1500餘人,擊斃與繳獲騾馬700餘匹,擊毀敵運輸汽車180餘輛。4月初,日軍調集3萬餘兵力分九路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大舉圍攻。八路軍和山西新軍積極進行反圍攻作戰。八路軍採取以廣泛的游擊戰阻滯、疲睏敵人,集中主力擊破其一路的作戰方針,同日、偽軍周旋。4月16日,第一二九師主力等部將日軍一部包圍於武鄉縣長樂村地區,殲敵1500餘人。各路敵軍相繼被迫回撤。4月下旬,日軍的九路圍攻被打破。這次反圍攻作戰,共殲敵4000餘人,收復縣城18座。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從4月下旬開始,第一二九師分兵進入冀南、豫北等平原地區。到8月初,已在冀南大部分縣站穩了腳跟。8月中旬,召開冀南區軍政民代表大會,成立了冀南區行政主任公署,楊秀峰任主任,宋任窮任副主任。在豫北,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一二九師一部為牽制日軍進攻潼關、洛陽,開闢漳河以南地區,進行漳南戰役,消滅偽軍7800餘人,收復滑縣、濬縣等城鎮,並協同當地黨組織建立了安陽、內黃、湯陰等數縣的抗日政權。至此,奠定了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基礎。8月,冀南區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楊秀峰任主任。至此,冀南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

發展

1939年1月,日、偽軍3萬餘人對冀南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八路軍依靠廣大民眾在廣闊的平原上展開游擊戰爭。至3月,八路軍共進行較大戰鬥100餘次,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同年底,第一二九師發起邯(鄲)長(治)戰役,斃敵700餘人,收復黎城、涉縣,打破敵人的分割企圖,使太南、太北兩區連成一片。
1940年4月,第一二九師進行整編,撤銷晉冀豫軍區,成立太行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政委王新亭)。8月,晉冀豫邊區最高政權機關——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成立,楊秀峰任主任。辦事處發布施政綱領,開展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
1941年7月,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邊的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成立,楊秀峰任主席,副主席為薄一波、戎伍勝。參議會議議長為申伯純。
1942年9月,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成立,鄧小平任書記,領導整個根據地黨的工作。
1945年8月13日,晉冀魯豫地區部隊開始對日、偽軍全面反攻。為了加強晉冀魯豫地區的統一領導,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中央局,鄧小平任書記,薄一波任副書記。同時,成立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轄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四個行政區。晉冀豫抗日根據地成為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戰績

正太鐵路破襲戰
為鉗制與打擊向晉南、晉西進攻之敵,配合友軍作戰,八路軍總部於1938年2月18日令第一二九師和第三四四旅,向正太鐵路陽泉至井陘段出擊。據此,第一二九師首長決心以第七六九團襲擊井陘至陽泉間的敵軍重要據點舊關,誘井陘之敵出援;以第三八六旅主力於井陘、舊關間之長生口設伏殲滅該敵;以第三四四旅主力襲擊正太鐵路上娘子關至井陘間之敵軍據點。2月21日夜,第三八六旅以主力於長生口附近占領伏擊陣地。22日拂曉,第七六九團一部襲入舊關並將敵軍包圍。井陘之敵聞訊,以200餘人乘汽車8輛出援。當該敵通過長生口附近時,我伏擊部隊突然發起攻擊,經激戰,斃敵130餘人,擊毀汽車5輛,繳獲迫擊炮3門。與此同時,第三四四旅襲擊娘子關至井陘間之敵軍據點,斃傷守軍200餘人,一度切斷正太鐵路交通。正太鐵路彼襲戰,有力地牽制了敵軍,支援了友軍。
邯(鄲)長(治)路破襲戰
當第一二九師主力出擊正太鐵路時,敵第一○八師團由邯鄲經東陽關沿郎(鄲)長(治)路西犯,並於2月20日進占長治,企圖奪取臨汾,配合沿同蒲鐵路南下之第二十師團消滅退至晉南的國民黨軍。為了打擊和鉗制沿邯長路西犯之敵,第一二九師遵照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關於迅速南移的電令,於3月上旬進至襄垣東南地區,伺機破襲邯長路,打擊西犯之敵。
邯長路是進占長治之敵從平漢鐵路取得補給的主要交通線。因此,敵線上上各要點均駐兵防守。位於該線上的黎城,是敵重要兵站基地。而黎城與潞城之間系丘陵地帶,便於我軍選擇伏擊陣地。第一二九師根據當面敵情、地形,決心“攻其所必救”,襲擊黎城,吸引潞城之敵出援,於潞河村與微子鎮之間的神頭嶺地區伏擊殲滅該敵;並相機打擊由涉縣出援之敵,以鉗制沿邯長路西犯之敵第一○八師團,支援晉西、晉南友軍。其部署,以第七六九團一部襲擊黎城,以該團主力於東、西黃須伏擊由涉縣來授之敵,以第三八六旅(轄第七七一、第七七二及補充團)於神頭嶺設伏,殲滅由潞城來援之敵。並限各部於3月16日拂曉前,完成一切戰鬥準備。
16日4時,第七六九團第一營襲入黎城,在殲敵100餘人後,即於拂曉前主動撤出黎城。該團主力亦於東、西黃須擊退由涉縣來援之敵。與此同時,第七七一團特務連燒毀黎城西南趙店鎮的大木橋,切斷黎城、潞城之間的交通。在我軍襲擊黎城時,潞城之敵以步騎兵1500餘人向黎城增援。9時30分,當該敵全部進入神頭嶺我軍伏擊陣地時,第三八六旅突然向敵發起攻擊。第七七一團於神頭嶺北端迎頭截擊敵人;第七七二團、補充團從公路兩側對敵實施夾擊,並以一部切斷敵之退路。日軍遭此突然襲擊,加之兵力兵器受地形限制難以展開,頓時陷於混亂,死傷慘重。經激烈戰鬥,大部被殲,一部竄入神頭村內,憑藉房屋、窯洞負隅頑抗。戰至11時13分,進入神頭嶺之敵除100餘人竄回潞城外,其餘均被殲滅。此後,潞城、黎城之敵雖又連續出援,但均被阻援部隊擊退。第三八六旅共殲日軍1500餘人,俘敵8人,擊斃與繳獲騾馬600餘匹,繳獲長短槍550餘支,我軍僅傷亡240餘人。
神頭嶺和響堂鋪戰鬥
神頭嶺伏擊戰是我軍繼平型關、廣陽伏擊戰之後進行的又一次較大規模的伏擊戰。這次戰鬥,由於我軍準確掌握敵情,適時定下“攻其所必救”、“吸打敵援”伏擊殲敵於運動中的正確決心;注重現地勘察,巧妙利用地形,正確選擇伏擊陣地,進行嚴密偽裝,同時,周密部署和使用兵力,採取三面伏擊,形成“口袋”,因而收到了隱蔽突然、出敵不意、速戰速決之效。為進一步打擊沿邯長路西犯臨汾之敵,支援晉西南友軍作戰,第一二九師首長根據掌握的敵情,決心以主力干涉縣西南之響堂鋪,伏擊敵往返之運輸部隊,斷敵前方補給。其具體部署:以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團全部和第七六九團主力,預伏於響堂鋪公路以北之後寬漳至楊家山東西長5公里的一線山地,以一部伏於公路以南之山腳下,阻止敵軍搶占南面高山,以第七七二團全部及第七六九因一部,阻擊由黎城和涉縣可能來援之敵,並掩護伏擊部隊側後的安全。3月31日8時,敵輜重部隊汽車180輛及其掩護部隊,由黎城經東陽關向涉縣開進。9時許,敵軍車隊開始進入伏擊圈。我第七七一團放過前100餘輛汽車,讓其進至第七六九團伏擊區,待其餘汽車全部進入伏擊區時,在副師長徐向前統一號令下,兩個團以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同時向敵實施猛烈的火力襲擊,隨即沖向公路,以刺刀、手榴彈消滅敵人。敵倉惶應戰,有的迫擊炮、機槍還未及開火,即被擊毀。經2小時激戰,敵除30餘人逃竄外,余均被殲。與此同時,由黎城、涉縣分別出援之敵,亦被我阻援部隊擊退。此次戰鬥,我軍共殲日軍少佐以下400餘人,毀敵汽車180輛,繳獲長短槍130餘支、迫擊炮4門,以及其它大批軍用物資。由於戰前後方勤務工作組織得好,以及民兵和民眾隨同部隊打掃戰場,迅速轉移繳獲物資,因而當戰鬥結束後2小時,10餘架敵機來襲時,我已安全轉移。這次戰鬥決心正確,部署得當,動作勇猛,速戰速決,並迅速打掃戰場和安全轉移,以小的代價取得了較大的勝利。
第一二九師在正太鐵路和邯長路上連續取得長生口、神頭嶺和響堂鋪等戰鬥的勝利,有力地打擊和鉗制了日軍,支援了晉西、晉南的友軍。
粉碎日軍“九路圍攻”
侵入普東南的日軍遭連續打擊後,為消滅或驅逐八路軍等部,以保障其後方安全,決定於4月初對晉東南地區進行圍攻。八路軍在獲悉敵這一企圖後,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於3月24日至28日召集了東路軍將領會議。會上根據敵準備對晉東南地區圍攻的企圖,研究和統一了反圍攻的作戰方針,決定以一部主力在地方部隊、游擊隊的配合下,鉗制進犯的各路敵軍,集中主力尋機殲滅敵之一路,以粉碎敵之圍攻。並確定了八路軍和國民黨軍各部的部署和任務,以及動員民眾和進行各項準備工作。
4月4日,敵華北方面軍第一軍集中兵力3萬餘人,由同蒲、正太、平漢鐵路線及長治、屯國等地出動,分九路向晉東南地區八路軍和國民黨軍大舉圍攻,企圖以分進合擊殲滅八路軍總部、第一二九師等部和部分國民黨軍,並摧毀抗日根據地。敵以第一○八師團為主刀,由長冶、屯留及平定各出動1個聯隊,分三路向沁縣、武鄉和遼縣進攻,以第二十師團1個聯隊由洪洞向沁源進攻,以第一○九師團1個聯隊和另2個大隊,由太谷、祁縣和榆次出動,分兩路向沁縣和馬坊進攻,以第十六師團一部由元氏、贊皇、邢台以及涉縣出動,分三路向九龍關、漿水鎮和遼縣方向進攻。
當各路敵軍開始出動時,八路軍總部令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和第三八五旅之第七六九團及第三四四旅之第六八九團,由遼縣以南轉移至敵合擊圈外的涉縣以北地區,隱蔽待機;今留在內線的我軍各部和協同作戰的國民黨軍各部,按預定的部署、任務,以游擊戰和運動防禦戰消耗與疲憊敵人,阻止敵軍深入,為轉入外線的部隊創造戰機;同時,令晉察冀軍區和第一二○師各以部分兵力向平漢、正太、同蒲等鐵路線出擊,鉗制敵軍,配合晉東南地區軍民的反圍攻作戰。
至10日前後,由愉次出犯之敵,被第一二九師獨立支隊阻滯於闊郊、馬坊一帶;由祁縣、太谷出犯之敵被防守該地的國民黨軍第九十四、第一六九師與八路軍游擊隊,阻止於東、西團城地區;由洪洞出犯之敵,被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第三縱隊和國民黨第十七軍等部阻擊於沁源地區;由屯留、長治出犯之敵,由於國民黨第三軍敗退,迅速侵入我晉東南根據地腹地之沁縣、武鄉和襄垣、遼縣;由涉縣出犯之敵,被國民黨軍騎兵第四師阻滯於麻田地區;由邢台出犯之敵,被第一二九師先遣支隊等部阻滯於漿水鎮以東,由元氏、贊皇出犯之敵,被第一二九師游擊支隊和當地游擊隊阻滯於九龍關以東地區,由平定、昔陽出犯之敵,在第一二九師秦(基偉)賴(際發)支隊、汪(乃貴)支隊和第一一五師第五支隊等部堅決阻擊下,多次變更進攻路線,於14日才進至遼縣、芹泉地區。至此,六路敵軍均被阻止,只有第一○八師團3個聯隊分三路侵入晉東南根據地腹地。但該敵連續作戰,已相當疲憊。並且孤立、突出。在此情況下,八路軍總部抓住有利時機,即令轉入外線的第一二九師主力及弟六八九團,迅速由涉縣以北隱蔽地返回武鄉以北地區,伺機殲滅侵入武鄉的疲憊孤立之敵。
4月15日,侵占武鄉縣城之敵第一○八師團第一一七聯隊3000餘人,北犯榆社撲空後,倉惶撤回武鄉,並於當日黃昏放棄武鄉連夜沿濁漳河東撤。在此情況下,第一二九師首長決心以轉回內線的4個主力團,迅速發起追擊,殲滅該敵於運動中。具體部署:以第七七二團和第六八九團為左縱隊,以第七七一團為右縱隊,沿濁漳河兩岸山地實施平行追擊;以第七六九團沿武鄉至襄垣大道尾追敵人。16日晨,我在敵兩側實施平行追擊的部隊超越敵人,在武鄉以東長樂村將敵大部截住,並迅速發起攻擊。第七七一團和第七七二團各以一部分別向型村、李莊突擊,以猛烈火力襲擊擁擠於道路上的敵軍,並將敵行軍縱隊分割為數段。隨之,各部隊勇猛衝向敵群,與敵展開激烈搏鬥。這時已過長樂村之敵1000餘人,為解救其被圍部隊,向我第七七二團之左翼戴家垴陣地猛攻。防守該地的第十連與敵激戰4小時,打退敵多次衝擊,其中1個排全部壯烈犧牲,陣地被敵攻占。12時,我第六八九團趕到該地,向敵展開猛烈反擊,經反覆衝擊,將陣地奪回。14時,由遼縣來援之敵第一○五聯隊1000餘人,向我第六八九、第七七二團陣地猛攻,但均被我軍阻止,而被圍於長樂村以西之敵,也已悉數被殲。這時,發現遼縣之敵又以1000餘人來援,我第一二九師首長遂決定以一部迷惑、鉗制敵人,掩護主力撤出戰鬥,轉移至雲安村、合壁村等地區隱蔽待機。此次戰鬥,我軍共殲日軍2200餘人,自己傷亡800餘人。第七七二團團長葉成煥光榮殉國。長樂村戰鬥的勝利,對粉碎敵之圍攻起了決定性作用。此後,各路敵軍紛紛撤退,我第一二九師等部乘勝轉入追擊,在沁源以南及沁縣、沁源間,在遼縣、和順間,又各殲敵一部。27日,盤踞長治之敵第一○八師團向南撤退,當其竄至長予以南的張店等地時,又遭我軍截擊,被殲近1000人。至此,敵之“九路圍攻”遂被徹底粉碎。是役,歷時23天,我軍共殲敵4000餘人,收復縣城18座。從而使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為我軍向冀南、豫北平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反圍攻作戰中,第一二九師針對敵之企圖,採取了年線與外線、廣泛的游擊戰與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貫徹了“以次要兵力鉗制敵之數路,而以主要兵力對付敵之一路”的原則,首先選擇對粉碎敵之圍攻具有決定意義,而且已被削弱的敵之主要一路,適時集中兵力,於運動中殲滅之。從而取得了擊破敵之主要一路,震撼其他各路,粉碎敵之圍攻的效果。第一二九師經過5個月的作戰,不僅粉碎敵人多次進攻,而且使部隊獲得了大發展,由出征時3個團,發展到6個團另6個游擊支隊。4月下旬,成立了晉冀豫軍區,倪志亮兼司令員、黃鎮任政治委員,下轄5個軍分區。

主要作用

晉冀豫和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位於潼關徐州德州、太原之間,控制著津浦、平漢、同蒲、正太、德石、隴海等鐵路,處於戰略樞紐的重要地位。晉冀魯豫根據地的軍民,在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邊區政府和軍區的領導下,同敵人進行了長期而英勇的鬥爭,與其他根據地一起,奪取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