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

威縣

威縣,是河北省邢台市轄縣,位於邢台市東南部,東與清河縣接壤,西與廣宗縣交界,南與臨西縣邱縣毗鄰,北與南宮市相連。威縣總面積1012平方公里,轄9鎮7鄉1個省級高新區和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522個行政村,總人口60萬,為邢台市人口第二、面積第三大縣。

威縣歷史悠久,相傳大禹之父曾在此築堤防洪、拯救眾生,現存有“鯀堤”遺址,威縣曾為元朝威州州治所在地,“威”字源於宋代天威軍曾駐紮威州所轄區域,寓意“威武”。

湧現出宋朝名相范質、明朝兵部尚書賈待問等眾多歷史名人。威縣是聞名的革命老區、“冀南紅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冀南黨政軍機關及附屬機構曾在此駐紮七年之久,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裡生活工作過,走出任仲夷劉傑李子元三位省委書記,湧現出大批志士仁人、革命英烈。

威縣曾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近年來堅持以快補晚、後來居上,高舉發展、改革、團結、奮鬥的旗幟,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切入點,大力度實施“四化聯動”,經濟社會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各項經濟指標增速連年在全省位居前列,縣域綜合實力在河北省的排位5年上升了62個位次,創造了“威縣速度”“威縣模式”,榮獲了“中國最具特色經濟發展潛力縣”“河北省經濟發展先進縣”殊榮,被譽為欠發達地區後發崛起的典範。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威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威縣
  • 外文名稱:Weixian County
  • 別名:洺陽,威州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邢台市
  • 下轄地區:轄9鎮7鄉
  • 政府駐地:洺州鎮
  • 電話區號:0319
  • 郵政區碼:054700
  •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東部
  • 面積:1012平方公里
  • 人口:60萬人(2013)
  • 方言冀魯官話-邢衡小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義和團紀念館
  • 機場威縣通用機場
  • 火車站邢台東站邢台站
  • 車牌代碼:冀E
  • 威縣特產酥魚三白瓜、百名粥
  • 行政代碼:130533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人口分布,發展優勢,交通區位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園區平台優勢,土地資源優勢,水電能源優勢,經濟概況,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主導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通用航空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機遇,全省綜合改革試點的政策機遇,省級擴權強縣機遇,發展高地機遇,輕裝後發機遇,社會事業,民生事業,生態環境,城鄉一體,發展環境,生態環境宜居,政務環境宜業,附:我省首個行政審批局在威縣成立,地方榮譽,風景名勝,政治體制,特色物產,歷史文化,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夏禹之前,境內已有人群漁獵稼穡,繁衍生息,其建置歷代多變。
西周屬邢國,戰國屬趙。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威縣地屬巨鹿郡。
西漢後期,漢平帝封宗親劉如意為廣宗王,置廣宗國,威縣地屬之,東漢初置經縣,屬安平國。
隋初,在經縣廢址置經城縣,後分置府城縣,屬貝州。
公元601年,因避太子楊廣名諱,改廣宗縣為宗城縣,時威縣地為經城、府城、宗城三縣之地,仍屬貝州。
唐朝初年,於宗城縣置宗州,宗城縣、經城縣、府城縣屬宗州。
初,宗城、經城二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1073年降經城縣為鎮,併入宗城縣,威縣境為大名府宗城地。
金代宗城縣屬河北西路洺州。
元太宗六年,宗城縣併入洺水縣,仍屬洺州。1247年,洺水縣遙隸邢洺路威州。
元中統三年(1262年)升邢州為順德府,威州屬之,後改屬廣平路。
明洪武二年四月,威州降為縣,始稱威縣,屬廣平府。
清代,威縣屬直隸省廣平府。
民國初年,沿襲清制,威縣仍屬廣平府。
民國2年,廢府州制,分直隸為4個觀察使,威縣屬冀南道觀察使管轄。
1914年,威縣屬直隸大名道。
1928年,國民政府廢道,改直隸為河北省,威縣屬之。
1937年威縣淪陷後,屬偽河北省冀南道(駐邢台),1941年後改屬偽順德道(駐邢台)。
1938年5月5日,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河北省冀南行署四專區。
1939年3月,日軍二次侵戰威縣後,威縣抗日政府、國民黨政府、日偽政府並存。
1940年,以後境內增設清江、宏毅、企之縣。
1945年11月,三縣撤銷。
1945年6月,威縣解放,臨清、冠縣、邱縣、南宮、曲周、雞澤等縣在境內的“插花地”亦劃歸威縣,屬冀南行署四專區。
1949年8月,冀南第四專區與太行第一專區合併為邢台專區,威縣屬之。
1958年11月,威縣併入南宮縣。
1961年5月,恢復威縣建置,仍屬河北省邢台專區。
1970年,威縣屬邢台地區。
1993年7月至今,威縣屬河北省邢台市。
2014年初,威縣轄9個鎮、7個鄉。洺州鎮梨元屯鎮章台鎮賀營鎮侯貫鎮七級鎮張家營鄉、方家營鎮、常莊鎮、第什營鎮、棗園鄉高公莊鄉固獻鄉趙村鄉常屯鄉賀釗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威縣隸屬於華北平原南部,屬冀南低平原區,河北省東南部,北緯36度52分至37度18分,東經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間。南北長48.2千米,東西寬32千米,總面積1012平方千米,位於邢台地區東部的沖積平原上。東與清河縣接壤,西與廣宗縣交界,南與臨西邱縣毗鄰,北與南宮市相連。
威縣地理位置

地貌

威縣屬於古黃河、古漳河長期泛濫淤積而成的沖積平原區,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高度30至50米,西南部第什營鄉康窪村南為最高點,海拔43.8米,北部趙村鄉北辛莊海拔29.4米,為威縣最低處。威縣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墾殖歷史悠久,宜農宜牧。微地貌中,黃河故道縱貫縣境而形成的緩崗坡地至今明顯,因地勢低平,徑流不暢,故而又形成局部窪地。
城東老少河為漳河故道,河床遺蹟未消,因積沙甚多,土質沙化,沿岸呈現出沙丘起伏的微域變化。與廣宗縣交界的西沙河為洺河故道,岸邊既有古老沙丘,又有槽狀窪地。縱穿縣境中部的東風渠兩側魚脊高地較為明顯。

氣候

威縣處於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威縣年平均氣溫13.4℃,最熱月份為7月,月平均氣溫27.0℃,最冷月份為1月,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高氣溫為41.6℃,極端最低氣溫為-21.4℃。年平均降水量為497.7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數為19天。

人口分布

2013年,威縣總人口60萬人,洺州鎮人口4.4萬人,第什營鄉人口4.1萬,方營鄉人口2.6萬,七級鎮人口3.2萬,高公莊鄉人口3.1萬,趙村鄉人口3.3萬,章台鎮人口3.5萬,張營鄉人口2.68萬,侯貫鎮人口3.6萬,常莊鄉人口2.8萬,常屯鄉人口3.2萬,賀營鎮人口3.3萬,賀釗鄉人口3.4萬,梨元屯鎮人口3.2萬,固獻鄉人口3.3萬,棗園鄉人口3.66萬。

發展優勢

交通區位優勢

威縣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地帶,位於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黃金十字路口”,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鄭州、濟南等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均在威縣4小時交通半徑之內。威縣交通四通八達,大廣高速(廣州-大慶)、106國道(北京-廣州)縱穿南北,青銀高速(青島-銀川)、東呂高速(山東東營-山西呂梁)、340國道(山東東營-陝西子長)橫貫東西,京廣高鐵、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邯黃鐵路、京港澳高速四周環抱,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此外,威縣距離石家莊、濟南機場各150公里,距離天津港350公里,距離黃驊港300公里,使威縣形成了10分鐘上高速公路、30分鐘乘高鐵、60分鐘坐飛機的交通格局,威縣到全國各地的距離大大縮短。

勞動力資源優勢

威縣是河北省人口大縣,有青壯年勞動力28萬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和受過專業技術培訓的人員5.6萬人,周邊50公里半徑範圍內勞動力 155 萬人,具有素質高、技能強、適應快的特點。建有職教園區,另有10餘家培訓機構,可為企業提供訂單式勞動力培訓。威縣用工成本較低,目前普通工人工資水平1700-2300元/月,技術工人2000元-2500元/月,管理人員3000元-4000元/月。

園區平台優勢

省級高新區規劃面積31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實現高標準“十一通一平”,入駐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各類產業企業200餘家;汽車工業配件產業園和新型建材產業園兩個市級園區,分別入駐企業300餘家、40餘家;另外,在威縣高新技術開發區核心位置,代表威縣未來發展方向的黃金區域精心挑選2萬畝土地,與順義區共建產業園區,面向整個京津區域,承接裝備製造、農產品深加工和商貿物流等產業項目;通航產業園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通用飛機製造、運營、維修、託管、駕駛員培訓、航空俱樂部、教育科研等項目,目前已完成各項審批手續,機場正在建設,今年可實現飛機起飛;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規劃面積4.5萬畝,重點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

土地資源優勢

威縣土地總面積151萬畝,其中農業用地121萬畝,未利用地11萬畝。通過實施土地整理、廢棄地開發及新民居建設、磚瓦窯整治等項目,儲存了4000畝可用於置換的建設用地指標。目前,在高新區有4000多畝工業“熟地”、收儲預征工業用地1萬多畝,在建成區還有1000多畝商業“熟地”,能夠滿足大型項目用地需要。

水電能源優勢

威縣供水總量達2億立方米,南水北調長江水、引黃入冀黃河水都已引到威縣,且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縣內建有1座220千伏、5座110千伏和11座35千伏變電站,總容量38萬千伏安,目前實際用電量不到7億千瓦時。大工業用電0.6011元/千瓦時,一般工商業用電0.7471元/千瓦時。對重點骨幹企業提供雙迴路供電。

經濟概況

綜合

2016年,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預計生產總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全部財政收入增長17.7%,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6%。

第一產業

按照“調結構、育龍頭、促融合、增收入”總體思路,大力調整單一棉花種植結構,高點啟動實施“三帶三園”,即沿西沙河優質林果帶、沿106國道設施蔬菜帶、沿金沙河“南雞北牛”畜禽養殖帶,4.5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君樂寶乳業園區、宏博肉食加工園區,呈現“十里雞鳴、十里荷塘、百里菜廊、萬畝果香”秀美畫卷。
農業園區,成為河北省唯一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2015年又成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河北省唯一副處級農業園區;林果帶,發展優質梨10萬畝,引進中國最大果汁生產企業海升集團、龍集梨種植和深加工等龍頭項目,成為“省級出口鮮梨質量安全示範縣”;設施蔬菜帶,發展到5萬畝,湧現出威旺蔬菜、中沃杏鮑菇等龍頭;畜禽養殖帶,引進投資10億元的宏博牧業、投資3.75億元的北京德青源蛋雞、投資3億元的中寶奶牛等龍頭;乳業園區,投資5億元的君樂寶第一牧場、投資6億元的第二牧場投入運行,今年將建設第三牧場和奶業深加工項目;宏博肉食加工園區,總投資9億元,車間主體完工,設備已訂購,今年上半年投產。全縣流轉土地45萬畝,其中規模流轉30萬畝,培育省級龍頭4家,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2%。

第二產業

按照“建精品園區、育特色產業、促規模集群”總體思路,從無到有建成“一區四園(省級高新區和順義產業園、通用航空產業園、汽車配件產業園、新型建材產業園)”,省級高新區規劃面積31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實現“十一通一平”,入駐企業219家,2015年被評為河北省A級園區,2016年成為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日前又成為河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十二五”期間,堅持全領域對外開放,累計引進項目512個,其中億元以上107個,;實施省重點項目21個、市重點項目43個,個數居邢台市第一。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與北京順義區共建“威縣·順義產業園”。立足基礎優勢和政策方向,培育提升“3+2”產業體系,即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農產品深加工三個主導產業,通用航空、新材料兩個新興產業,新增規上企業95家,新增個數邢台市第一。

第三產業

圍繞打造“冀魯豫交匯地區商貿物流樞紐”,實施了冀南國際商貿港、紅星美凱龍、汽配市場建設,建成三好物流園、金水河物流園等龍頭,與北京健坤餐飲集團合作正在創建“京津後廚房”。對外貿易實現突破,被商務部批准為外貿進出口縣級備案縣試點,外貿企業從近乎空白達到50家。
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引進北京新農寶、雲農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京東商城等龍頭,被評為“河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鄉村旅遊強勢崛起,著眼打造華北平原地區鄉村旅遊示範區,聘請中國同濟大學制定全縣域旅遊規劃,成功舉辦梨花節暨迷你馬拉松、多彩農牧慢生活體驗游、夢幻莊園燈火節等活動,浙江紅博苑等8家旅遊企業投資的旅遊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主導產業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威縣是“中國汽車配件之鄉”,在市級汽車工業配件產業園區設有汽車零部件產業博物館,全力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現已擁有各類汽車及零部件製造企業近300家,主要產品涉及:汽車密封條、橡膠輪胎、密封件骨架、車身總成、汽車空調總成模具、汽車座椅骨架、空氣懸掛座椅、轉向盤骨架及整車製造等100多個品種,其中年產汽車內飾件64萬件(套),河北省第一 ;年產汽車密封件3.6億米,河北省第二。正在實施的歐德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園、河北深圳國際電子產業園,為威縣打造華北最大新能源電動汽車及汽車電子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電子信息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是威縣重點扶持發展的主要產業。主要產品涉及電路板、LED照能產品、新能源發電設備、空調、新能源電動車核心部件等,其中,河北全德翰電子產業園已被列入河北省“十三五”重點扶持的產業園區之一,全部建成後將成為華北最大的電子及汽車電子產業聚集區,能吸納150—200家電子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入駐。

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威縣充分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不斷拓展延伸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逐步形成了棉紡、食品兩大產業集群,其中棉紡深加工領域,共有棉花深加工及紡織企業130多家,主要產品有服裝、粗布產品、棉紗、棉布、棉短絨、棉籽、衛生油、秸稈深加工等;在食品加工領域,共有企業69家,主要產品有肉雞屠宰、畜禽食品、純淨水、茶飲料、速凍食品等。

通用航空產業

威縣通用航空產業園區位於縣城東5公里處,大廣高速以東、老沙河以西區域,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核心區15平方公里。2016年完成全部審批手續,計畫2017年開始動工建設,園區規劃引進:通用飛機製造、通航飛行培訓、飛行體驗 、空中遊覽、通航文化主題公園、飛機租賃等項目。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主要以新型光電、建材、生物化工等為主。新型光電材料方面以稀土納米節能發光材料、LED發光材料等為主。新型建材以建築鋼材料、內外牆保溫材料和節能門窗型材為主。新型生物化工以生物肥、化工材料為主。

發展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威縣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中高端裝備製造業加工區,是冀中南發展戰略的核心區,通過搶占先機,與北京順義共建了占地2萬多畝的“威縣北京·順義產業園”,已列入北京市“十三五”發展規劃,與海淀區、通州區、亦莊經濟開發區的戰略合作也拉開序幕,相繼落戶嘉寓門窗、北汽隆威等重點項目,同時與華北電力、北大培文、302醫院等機構建設戰略合作關係,在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實現了與京津地區優質資源共享,全市第一個協同發展項目北京嘉寓節能產業園投產,產生了強大示範效應。

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機遇

威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級財政直管縣,在項目用地、勞動力培訓、信貸扶持資金、財政政策、稅收減免等方面享受特殊的扶持政策。2016年9月份,證監會正式發布全國貧困地區企業IPO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檔案,貧困地區企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全省綜合改革試點的政策機遇

威縣2014年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賦予我縣在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試先行、率先突破的權力,作為全省首個縣級綜改試點,做出了顯著成績,將會承擔更多試點,既能助推自身發展,也能贏得更大支持。省直部門確定在威縣開展行政審批、大部門制等13個專項改革試點。這將為我縣加快發展釋放更大的潛力,也為我們爭取上級全方位的支持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省級擴權強縣機遇

省委省政府專門出台《關於深化擴權強縣改革的意見》,從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突出資源要素支持、夯實縣域發展平台等方面出制定了19項具體支持政策,威縣是全省59個進一步擴權的縣市之一,必將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發展高地機遇

黑龍港流域周邊縣都比較落後,而威縣經過幾年艱苦創業,初步實現了異軍突起,大框架已經拉開,大格局已經呈現,周邊縣都會到我們威縣購物、就業、就學、就醫,有利於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的聚集、必將帶來無限商機。

輕裝後發機遇

威縣起步較晚,在“三去一降一補”中沒有去產能、去庫存的巨大歷史壓力,沒有環境治理的沉重歷史包袱,輕裝後發優勢十分明顯。

社會事業

民生事業

累計投資7億多元,實施學校建設項目130多個,建成邢台最好、全省一流的仲夷國小、蘇威仲夷中學、思源實驗學校,各類教育均衡發展,高考本科上線率大幅攀升。投資2.2億元,建成全省一流的縣醫院病房樓、縣級中醫院。投資2.7億元建成藝術文化中心、圖書檔案館、全民健身中心、冀南書畫城等,持續開展了“月月五個有(月月有演出、有展覽、有筆會、有講座、有比賽)”活動,承辦了一批國家和省級大型賽事。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河北省平安建設先進縣”、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務示範縣”等殊榮。

生態環境

始終堅持“生態為基、綠色崛起”理念,深入實施綠地、碧水、藍天、潔淨“四大工程”。森林覆蓋率從3.78%增長到近30%,連續五年代表邢台市接受河北省森林覆蓋率淨增量考核,2016年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先進縣”,是河北省平原地區唯一的縣份。對全縣河道進行確權整治,引水7000萬立方,構建了全縣域水系;在全省第一個實現南水北調通水,智慧節水模式成為全國示範點,獲得“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等殊榮。

城鄉一體

堅持全縣域規劃理念,按照“做大做美縣城、城鄉一體發展”總體思路,高標準編制城鄉“1+3+6+180(縣城+3個衛星鎮+6個重點鎮+180箇中心村)”總體規劃,出台《關於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從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等7個方面一體推進。縣城,按照“一城三星”布局,狠抓“擴容提質、產城融合”,規劃控制面積由18.7平方公里拓展到62.7平方公里;累計投資220多億元,實施重點工程360項,新建道路48條、186公里,建成公園、廣場、影劇院、四星級酒店、圖書檔案館、全民健身中心、集中供熱等工程,其中投資7億元鋪設地下管網410公里,建成區由9平方公里擴大到30平方公里。
河北省縣城建設現場會到威縣觀摩,河北省縣城容貌整治現場會在威縣召開,被評為“全省十大潔淨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創建通過初評,智慧威縣一期建成運行,成為“國家遙感工程威縣基地”。把小城鎮作為重要節點,打造6個特色城鎮。實施省級美麗鄉村60個,湧現出精品村12個,2015年代表邢台市接受河北省美麗鄉村考核驗收,2016年代表邢台市接受河北省“兩改一清一拆”考核驗收;成為“河北省中心村建設示範縣”,實施12箇中心村建設,其中5個省級示範點,建成金雞、多彩農牧、葡萄等特色小鎮群。

發展環境

生態環境宜居

威縣是全國綠化模範先進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通過深入實施碧水、綠地、藍天、潔淨“四大潔淨工程”,持續開展造林綠化,新增綠地24萬畝,成為全市首批利用國家儲備林項目試點,森林覆蓋率達到30%,在全省第一個實現了南水北調通水,引水6000萬立方米,構建了五湖四海全縣域水系,榮獲了中國最美城鎮、全省十佳潔淨城市,河北省人居環境獎等殊榮,通過了國家園林縣城初評。30公里城市背景林是城市的天然氧吧,金水河、洺水河、琉璃河繞城而過,人民公園、印月湖公園、北海公園、森林公園等園林景觀點綴其中,形成了“水綠相依、城林交融”的生態格局。

政務環境宜業

威縣依託綜合改革試點縣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縣級行政審批局,實行“一個印章管審批”,工業項目審批效率提高2倍;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市民服務中心,集中了36個單位的151個行政審批事項、172個便民服務事項,實現“推開一扇門,辦成一攬子事”;在河北省率先實施國地稅合作辦稅,實行一窗受理、兩稅同辦、同證同碼;在河北省率先開啟環保審批環評備案試點,縣級環評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簡化了程式、縮短了時限、提高了效能、方便了企業。對產業龍頭企業和掛牌保護企業的執法檢查、收費、罰沒行為。建立經濟發展環境評議機制、六位一體項目分包機制,由企業定期對執法執紀和綜合管理部門的行政效能、服務經濟發展等情況進行評議排位。成立由常務副縣長任主任的縣外地客商合法權益維護中心,為客商頒發“外地客商證”,外地客商憑證在購房、用水、用電、子女入學、就業、就醫等方面享有優先權,打造了360外商服務支撐體系。

附:我省首個行政審批局在威縣成立

1、威縣審批局簡述
“威縣深化改革的系列經驗正在邢台市範圍內全面推廣,共分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城鄉一體化改革、農業農村體制改革、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四方面。目前,各縣市區正在加快組建行政審批局,將於11月底組建到位,寧晉縣、南和縣行政審批局已先行掛牌運行。”“不久前我省在9個試點地區推進設立行政審批,威縣在全省首個成立行政審批局。“頭一天提交材料,今天就全部辦齊了,企業可以立即開始經營,手續辦得這么快,真是沒想到!”昨日上午10時30分,在威縣行政服務中心大廳,河北友旺秸稈燃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友拿到了設立企業所必需的“一證一章”。
威縣是全省唯一的綜合改革試點縣。縣長安慶傑說,成立行政審批局是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旨在解決行政許可“公章四面圍城、公函長途旅行”問題,促進投資和服務便利化,實現由“重審批、輕監管”向“審批、監管分離”轉變。“
社會環境宜安
威縣是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強力推進“六城聯創”,累計投資200多億元,建成了河北省一流的圖書館、檔案館、大劇院、健身中心、警務中心、星級賓館、集中供熱供氣站,推動實施了智慧威縣、冀南商貿港、金水河商貿、信合商廈城市綜合體、大都會城市綜合體等一大批提升工程,配套齊全,功能完備,居民生活指數不斷攀升。
威縣是河北省平安基層建設先進縣,對阻工鬧事侵犯外地客商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縣公安機關快速出警、快偵快破,縣檢察機關快捕、快訴,嚴厲打擊。對在縣境內發生的拖欠外地客商錢財、貨物或不履行契約等行為,縣法院快立、快審、快結、快執,並對當事單位採取查封賬戶、扣押財產、強制執行等措施,保證外地客商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粵商、浙商、魯商等大批客商紛紛在威縣安家落戶,威縣現已成為居家置業的首選地。

地方榮譽

中國承接產業轉移投資環境十佳縣
中國無公害蔬菜示範縣
國家綠化模範縣
2013中國最美城鎮”
中國毛白楊繁育基地
中國棉花之鄉
中國三白西瓜之鄉
河北省書畫創作基地
河北省亂彈藝術之鄉
河北省級園林城市
河北省基層平安建設先進縣
2012至2013年度省級文明縣城
2013-2014年度河北省人居環境獎
2015年全國十大年度改革案例
中國綠色名縣
2017年10月獲得“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風景名勝

清真寺
清真寺
清真寺位於威縣縣城內黃街中段西側,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由時任威州知州王伯大攜黃阿訇所建,是邢台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威縣是全市最大的回族民眾聚居地,黃街清真寺也是邢台市最早的清真寺。該寺對於研究元代威縣的社情民俗以及伊斯蘭教傳入經過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保護價值。
范質墓
范質墓
范質墓位於賀營鄉袁莊村正北127米處,距范質故鄉范家營1.5公里,是邢台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范質(916年—964年),字文素,北宋建隆時曾登相位,後為太子太傅,繼封魯國公。
定陵古蹟
定陵古蹟
定陵位於縣城西北2公里洺州鎮大高廟村西360米處,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定陵在經歷了兩千多年的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後,今仍保存下來台高15米、直徑54米的陵墓實屬不易。對於研究西漢晚期的政治、社會、文化狀況及威縣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和利用價值。
王亞平故居
王亞平故居
王亞平筆名羅倫。河北威縣人。黨員。1926年畢業於河北省立第四師範。1935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戰地服務隊,任《春草詩叢》主編,1946年到冀魯豫解放區,任冀魯豫文聯主任,主編《平原文藝》,1949年後歷任北京《人民日報》副刊主編,《新民報》總編輯,北京市文藝處處長、市文聯秘書長。全國曲協常務理事。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風》、《海燕的歌》、《生活的謠曲》、《火霧》、《血的斗笠》、《黃河英雄歌》、《第一支頌歌》、《李季真傳歌》、《宋江河》、《春雲離婚》、《穆林女獻槍》、《紅薔薇》,論文集《從舊藝術到新藝術》、《杜甫論》,劇本《張羽煮海》,歌劇劇本《鐵水鋼花》,唱詞《百鳥朝鳳》、《黑姑娘》、《藍橋恨》等。圖為王亞平故居。
鯀堤遺址
鯀堤遺址
鯀堤是威縣歷史上有名的古蹟之一。相傳4000多年前,鯀治水時所築,清代文獻記載,長堤蜿蜒數百里,是先民御洪的屏障。南源自臨西,沿經威縣去至南宮。據康熙《威縣誌》載:“鯀堤自堂陽延入甘陵,經威縣邵固集北,其村有名圈裡者,三面瀕堤。上寬二丈有奇,高二丈有奇”。在威縣境內,鯀堤遺址長約20公里,自邵固村南經全禮村西,過孫莊至南倉莊,再向北折至團堤村,而後入南宮境內,現在邵固至孫莊一帶,鯀堤遺址保存較為完好,大致規模十存五六,高7米,寬15米,雖經千百年風雨侵蝕,猶能顯示出堤陡水湍的痕跡。也顯示出威縣先民御水抗洪的卓越奮鬥和宏大氣魄。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位於威縣城關。規劃面積150畝,距邢台77公里,現有義和廣場、紀念館、趙三多故居、紀念碑、墓地、“義和團議事廳”和部分文物。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之一,孫中山稱其為辛亥革命起示範作用,-總理稱“是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同志也給予了很高評價。義和團運動電視劇正在拍攝,義和團運動紀念館景區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政治體制

威縣主要領導
姓名
職務
安慶傑
威縣縣委書記
威縣縣長

特色物產

威縣餅卷肉威縣餅卷肉
餅卷肉
餅卷肉是威縣特色名小吃之一,以麵粉、牛肉和植物油等為主要原料,遵循祖傳配方和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牛肉選用本地優質黃牛,從牛肉的泡製時間到燉製的火候大小,都有明確規定及講究,成品肉質酥爛、色佳味美。麵餅的烙制也秉承古法,從麵粉的選擇到用水的溫度、和面的力道再到醒面的時間也均有嚴格限制。麵餅烙成後,薄如紙張,色澤爽淨。二者絕技合成,渾然一體,餅借肉香,肉借餅味,綿軟非凡,少長鹹宜,使人過齒不忘。同時,由於其物美價廉、營養豐富、經濟實惠,人送美譽“中國老百姓的肯德基”、“河北第一餅”,並被河北省烹飪協會授予“河北名吃”稱號。隨著民眾需求的多樣化,威縣餅卷肉已發展出牛肉土豆絲餅卷、土豆餅卷、豆芽餅卷、驢肉餅卷、剔骨肉餅卷、豬頭肉餅卷等多個品種。就餐時若佐以威縣特色粥品——拐磨,則更加令人回味無窮。
三白西瓜
三白瓜
威縣特產“三白瓜”個頭大,水分多,瓤口硬,口感細,耐貯藏,最長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時節。每年到陽曆12月份時,其瓜外表不變,其瓤則會成為湯糊狀,這時其味則更為淳濃,在其頂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著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會更甘涼沁脾。當地的民眾還將其糖漬醬醃,已成為我國餐桌上獨具風味。
千康粥粉
百名粥
百名粥是以綠色農場當年生產的優質花生、豆類、芝麻等為主要原料,結合多種民間養生秘方和皇家養生秘方,按照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口味,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粉狀粥品。本品含人體所必須的胺基酸、卵磷脂、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具有保健、強身、養顏之功效。
 
威縣老粗布
威縣老粗布
威縣老粗布紡織可追朔到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通過口授家傳或農民相互借鑑,其紡織工藝曾廣為普及,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威縣以“公司+農戶”形式,不斷推進全縣老粗布紡織業健康發展,土布紡織技藝煥發生機。目前,威縣有紡織作坊20餘家,從業人員達到4萬多人,產品銷往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並出口義大利等國家,已成為威縣文化產業的一大亮點。
威縣火燒威縣火燒
威縣火燒
是源於威縣的一種特色的麵食,其前身為“胡餅”,就是現在的燒餅。勤勞智慧的威縣人獨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餅與胡餅工藝,以威縣的麵粉與小磨香油為原料,佐以細鹽、花椒粉,用吊爐烘烤,創製了風味獨特的“火燒”。和面、抻條、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獨特之處。製成後,形似牛舌,故又名“牛舌火燒”。望之色澤焦黃、外酥內軟、層次分明,食之鹹甜可口,風味獨特。至清朝中葉,威縣火燒就以其獨特的工藝、香酥的口感遠近聞名了。清代文人筆記中曾記載:“洺陽有吊爐火燒,狀如牛舌,其味類餅而酥,臨清徽商喜食之,謂之‘洺陽一絕’。”改革開放後,隨著城鄉居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改變,威縣火燒又推出油酥火燒、糖火燒、餡火燒等眾多新品種,成為威縣人民招待賓朋的首選主食。現在,威縣人民已把“火燒”生意做到了西安、鄭州、濟南、石家莊等地,深愛各地消費者喜愛。

歷史文化

亂彈
亂彈
亂彈是河北南部的地方戲曲劇種,產生並發源於今邢台威縣。"亂彈"是一種獨特的聲腔藝術,在中國戲曲史上曾作為花部"諸腔"的代稱與崑腔相提並論,謂之"花雅二部",至今南北不少劇種仍保留著"亂彈腔"。亂彈腔高亢粗獷,唱腔獨特,音樂流暢,武功見長,在音樂的用律上,採用"純律",其唱腔與伴奏之間"支聲復調"的科學運用,在全國其他聲腔中是獨一無二的。
威縣亂彈是河北省一種僅存的稀有劇種,曾經唱紅大江南北,受到周恩來總理特別關注,它歷史久遠,聲腔獨特,劇目豐富,表演粗獷,被專家稱為戲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威縣亂彈兼容河北亂彈的東、西兩路和山東亂彈,不僅是一個劇種,同時是一種獨特的聲腔藝術,在戲曲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河北亂彈的發展時期,班社眾多,名伶輩出。1918年和1928年,河北亂彈曾兩次赴天津演出亂彈戲劇目計有300多個。《臨潼山》,<楊金花奪印》、《大刀王懷女》等眾多劇目,都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
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起源於直東交界地區的河北東南部與魯西北興盛於威縣一帶。原稱“犁鏵大鼓”,因演唱者敲犁鏵片,唱農歌而得名。它產生於明代中期,是在“大秧歌”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發展而成的一種說唱形式,距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
梅花拳
威縣梅花拳
梅花拳全稱為“五式梅花樁”,因在梅花樁上演練而得名,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落地演練後稱落地梅花樁,習稱梅花樁、梅花拳或梅拳,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優秀傳統拳種之一。威縣梅花拳歷史較為久遠。相傳明朝永樂年間,威縣李家寨張姓梅花拳的一支隨山西移民遷至威縣,有別於今平鄉的梅花拳,後平鄉梅花拳的兩支先後傳入威縣。著名義和團領袖趙三多曾把威縣梅花拳改名義和拳,並發起義和拳運動,成為義和團運動的源頭,因此,威縣梅花拳也被稱為愛國拳。
書畫藝術
書畫藝術
威縣素有“書畫之鄉”美譽。威縣有威縣籍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名;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65名;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17名;河北省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46名。威縣發展書畫愛好者近千人。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被河北省群藝館定為書畫培訓地。威縣書畫交易的集散地冀南書畫城成為威縣文化產業的新亮點。

著名人物

任仲夷任仲夷
范質(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縣 )人。五代後周時期至北宋初年宰相,封為蕭國公、魯國公,追贈為中書令。著有《范魯公集》、《五代通錄》等。
任仲夷(1914.9—2005.11),原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梨園屯鎮西小莊村人,1935年參加革命,1936年5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趙三多(1841-1902)義和團首領。直隸威縣(今河北省邢台威縣)沙柳寨人。又名洛珠。字祝盛。人稱“趙老祝”。
劉傑,原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生於1915年2月,張營鄉邵莊村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當選為中顧委委員。
王亞平(1905.3—1983.4),原中國曲藝研究會副主席,洺州鎮皇神廟村人。
張慶年,直隸南宮縣(今河北省威縣)尚家寨人。清朝軍事人物,武進士出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張慶年中式甲辰科武殿試張殿華榜二甲第二名進士,授官三等侍衛。曾官河南荊紫關都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