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療法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療法,用藥途徑是冠狀動脈內溶栓及靜脈內溶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療法
  • 用藥途徑:冠狀動脈內溶栓及靜脈內溶栓
  • 有效率:50%~90%
  • 患者:心肌梗塞
  • 溶栓適應症:持續性胸痛≥半小時
簡介,原因,溶栓療法,適應症和禁忌症,溶栓再通的標誌,

簡介

在急性心肌梗塞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有血栓因素的影響,一部分病人可能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形成血栓,使冠狀動脈閉塞而發生心肌梗塞;有些病人可能是由於冠狀動脈持久痙攣而發生心肌梗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血栓,從而使心肌梗塞的範圍擴大。

原因

目前,心肌梗塞患者的死因,多數是由於泵功能衰竭或與其相關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心臟破裂,顯然,這些情況都是大面積心肌壞死的後果。業已證明,心肌壞死的數量是決定患者預後最主要的因素。限制心肌壞死範圍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復冠狀動脈血流。如能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將冠狀動脈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就能阻止梗塞範圍的擴大。基於上述想法,溶栓療法應運而生。

溶栓療法

就是溶解血栓的治療方法,即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藥物,將血栓溶解,使冠狀動脈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常用的溶栓藥物有鏈激酶和尿激酶,它們能通過不同的途徑溶解血液中的纖維素原及纖維素,從而使血栓溶解。
溶栓療法根據用藥途徑可分為冠狀動脈內溶栓及靜脈內溶栓兩種。冠狀動脈內溶栓是先用導管經動脈插入冠狀動脈再注射尿激酶或鏈激酶,使冠狀動脈內的血栓溶解,其成功率為68%-89%。但是由於冠狀動脈內溶栓需要進行動脈插管,可能會延擱一定時間,因此近年來多採取靜脈內溶栓。靜脈內溶栓治療不需插管,而且可在一般醫院內進行,甚至可在救護車中進行,因此使用更為廣泛。它是在短時間內,一般為30分鐘內將50萬-150萬單位鏈激酶由靜脈滴入,有效率為50%~90%不等。
溶栓治療成功的病人,胸痛症狀迅速減輕或消失,心電圖好轉,心功能恢復過程加快,心肌梗塞範圍明顯縮小。溶栓治療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要及早開始,越早越好,一般認為如心肌梗塞已超過6小時,則效果較差。
溶栓療法的主要缺點是劑量掌握不準可造成出血。此外可能會出現冠狀動脈再通後的心律失常,但這種心律失常發生時間較短,只要及時處理,不會危及生命。

適應症和禁忌症

溶栓適應症:
1.持續性胸痛≥半小時,含服硝酸甘油症狀不緩解。
2.相鄰兩個或更多導聯ST段抬高在肢體導聯>0. 1m V、胸導>0. 2m V。
3.發病≤6小時者。
4.若患者來院時已是發病後6~12小時,心電圖ST段抬高明顯伴有或不伴有嚴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齡≤70歲。70歲以上的高齡AMI患者,應根據梗塞範圍,患者一般狀態,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因
人而異慎重選擇。
溶栓禁忌證
1.兩周內有活動性出血 (胃腸道潰瘍、咯血等 ),做過內臟手術、活體組織檢查 ,有創傷性心肺復甦術,
不能實施壓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傷史者。
2.高血壓病患者經治療後在溶栓前血壓仍≥21 . 3/13. 3k Pa(160/100mm H g)者。
3.高度懷疑有夾層動脈瘤者。
4.有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史, >6小時至半年內有缺血性腦卒中 (包括 TIA)史。
5.有出血性視網膜病史。
6.各種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傾向者。
7.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等患者

溶栓再通的標誌

1.根據冠脈造影觀察血管再通情況直接判斷
2.間接判斷:①心電圖抬高的ST段於2小時內回降>50%②胸痛2小時內基本消失③2小時內出現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14小時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