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教人物)

彌勒(佛教人物)

彌勒,菩薩名,梵文叫maitreya,譯為慈氏,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之第五尊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彌勒
  • 外文名:maitreya
  • 譯為慈氏
  • 住處兜率天內院
佛教身份,布袋和尚,

佛教身份

彌勒在佛教史上被認為有兩種不同的身份。
彌勒菩薩彌勒菩薩
大乘佛教
他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幾乎可以說超過任何一個位大乘論師或者行者。從信仰的角度上說,從原始佛聖典《阿含經》到大乘佛教經典,都以為他是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曾經七佛受記,為釋迦牟尼佛的輔佐,現正在兜率內院說法,等待釋迦牟尼的世紀結束後,他就正式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現在的地位稱為“一生補處”。換言之,他就是下屆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覺的補處菩薩。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便是釋迦牟尼的法統繼承人,而這個法統的繼承,以人間的觀念來說,是相當長的,要經過八萬四千歲的交遞增減,一百年增加一歲,由十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再由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為一輪次,亦即釋迦牟尼的一個法統世紀的結束,才輪到他的住法時間。此一信仰,在漢傳、藏傳兩大語系佛教中非常流行,顯密兩宗對彌勒都有深厚的信仰。
唯識學的開山祖師
彌勒菩薩還被認為是唯識學的開山祖師,為佛滅後九百年頃之印度人,為大乘佛教瑜伽行學派的始祖。現存漢譯藏經中,造立者注名為彌勒菩薩者,有《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頌》、《辯中邊論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等;於《藏文大藏經》中,除上述諸論之外,尚有《現觀莊嚴論》、《法性性分別論》、《大乘究竟要議論》。相傳彌勒為無著菩薩之師,創倡瑜伽唯識之教理,後傳授無著。另據《婆藪盤豆法師傳》所載,無著嘗上兜率天,向彌勒菩薩咨問大乘空觀之理,而因其師亦名彌勒,後世遂將之視同為當來成佛之彌勒。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菩薩居所
彌勒菩薩現居的兜率天是十善報應勝妙福處,其外院據《彌勒上經》所載:“兜率陀天上,有五百萬億天子,每一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羅,為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故,以天福力造作宮殿,各各脫身衍檀摩尼寶冠……化作五百萬億寶宮。一一寶宮有七重垣,一一垣皆七寶所成。一一寶出五百億光明,一一光明中有五百億蓮華,一一蓮華化作五百億七寶行樹,一一樹葉有五百億寶色,一一寶色有五百億閻浮檀金光,一一閻浮檀金光中,出五百億諸天寶女;一一寶女住立樹下,執百億寶無數瓔珞,時樂音中演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其樹生果如玻璃色,一切眾色入玻璃色中,是諸光明右旋婉轉流出眾聲,眾音演說大慈大悲法;一一垣牆,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五百億龍王圍繞此垣;一一龍王雨五百億七寶行樹,莊嚴垣上;自然有風吹動此樹,樹相振觸,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
彌勒菩薩彌勒菩薩
兜率內院,更為殊勝,是彌勒菩薩所居處。有“四十九重微妙寶宮。一一欄榍萬億梵摩尼寶所共合成,諸欄楣間,自然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一一天子手中化生無量億萬七寶蓮華,一一蓮華上有無量億光,其光明中具諸樂器,如是樂不鼓自鳴;此聲出時,諸女自然執眾樂器,競起歌舞;所詠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願。諸天聞者,皆發無上道心。”須知內院的殊勝,皆是補處菩薩內證勝所莊嚴的。因此,在內院中還有“時諸園中有八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億寶珠而用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涌游梁棟間,於四門外化生四花,水中出華如寶華流;一一華上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諸菩薩莊嚴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億寶器,一一器中,天諸甘露自然盈滿。左肩荷佩—無量瓔珞,右肩復負無量樂器,如方住空中從水而出,讚嘆菩薩六波羅蜜;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亦有七寶大師子座,高四由旬,閻浮檀金無量眾寶以為莊嚴。座四角頭生四蓮華,一一蓮華百寶所成,一一寶出百億光明,其光微妙化為五百億眾寶雜花裝嚴寶帳。時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寶,以為寶鈴懸寶帳上;時小梵王持天眾寶,以為羅網彌覆帳上。爾時,無數天子天女眷屬,各持寶華以布座上,是諸蓮華自然出五百億寶女,手持白拂侍立帳內。持宮四角有四寶柱,一一寶柱有百千樓閣,梵摩尼珠以為絞絡。時諸閣間有百千天女,負妙無比,手執樂器,其樂音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培蜜。爾時,十方無量諸天命終,皆願往生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則結跏趺坐在寶帳之內,為天眾宣說妙法。此時的彌勒慈尊身量有十六由旬,從頂上的肉髻中常顯微妙紺琉璃色光,尚以其價值勝過充滿四天下的華貴毗楞伽寶作為天冠,所謂莊嚴,慈悲備至。更由三十二相中,一一帶有五百萬億種的寶色;再從八十種隨形好中,各各顯出八萬四千的光明寶雲,使見者讚嘆欣慕不已,而願往生兜率天宮。
彌勒
彌勒菩薩六部經
指敘述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及自兜率天下生閻浮提成佛時,其國土、時節、種族、出家、成道、轉法輪等事之六部經典。皆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六部為:(一)觀彌勒上生經,沮渠京聲譯。(二)彌勒下生經,鳩摩羅?凰間C(三) 彌勒來時經,譯者不詳。(四)觀彌勒菩薩下生經,竺法護譯。(五)彌勒下生成佛經,義淨譯。(六)彌勒大成佛經,鳩摩羅什譯。其中(一)(四)(六)三部另稱為彌勒三部經

布袋和尚

彌勒菩薩彌勒菩薩
人物簡介
不知名氏,來歷不詳的布袋和尚,自稱“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或說四明人)。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出語不定,就地而臥,隨遇而安。他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禪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資具通通放在囊袋中。
人物性格
一生奇事不勝枚舉,高興就臥在雪裡,雪也不沾身;能夠預卜吉凶和氣候,天晴時,穿著高齒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雨天則穿上濕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靈驗,被認為是一大奇人。有一首偈說: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遙放曠,無拘無束的一生。
人物軼事
布袋和尚隨緣度眾,處處顯示禪機。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記載,一次,有一位禪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從該僧背後摸了一下,禪師回頭,和尚就說:“給我一文錢。”
禪師回答:“道得出,便給你一文錢。”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白鹿和尚問他:“如何是布袋?”他即刻放下布袋。
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之事?”他則背著布袋走了。
有一次,布袋和尚在站在街上,有一位禪僧問他:“請問和尚在這裡做什麼?”
他回答:“我等一個人。”
禪師看了看說:“來了!來了!”
他說:“你不是這個人。”
禪師問:“誰是這個人?”
和尚就說:“你給我一文錢。”隨後,布袋和尚唱頌道: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閒閒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彊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彌勒菩薩的化身
梁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安然坐化。
彌勒(佛教人物)
至此,眾人才知道行履瘋顛的布袋和尚,原來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別州看見和尚仍背著布袋到處走,於是世人競相描繪他的圖像供奉在家中。據說,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東堂上。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門前就可看見笑意盈盈的彌勒菩薩,好像歡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遊客。以下的詩偈,最能說明菩薩的滿腔歡喜: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間難忍之事;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圖片應為密宗彌勒法像,莊嚴慈祥 。 (請不要替換現在常見淨宗圖像--詞條創建者按)
彌勒佛是深受中國人尊崇和喜愛的一位菩薩,錢文忠教授認為,對彌勒佛的信仰,不僅在中國,不僅在東方,彌勒佛與西方世界也有密切的關係。這裡講的西方,不是指印度,而是指伊朗,乃至羅馬。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包括西亞,北非,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埃及在內的廣大地區,流行著一種未來救世主的信仰。耶穌宗教里的彌賽亞,就是救世主信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彌賽亞,反映了被壓迫民族對自由和幸福的巨大渴望,而印度的彌勒信仰,和世界範圍的救世主信仰是密切相關,彼此影響的。印度的彌勒信仰就是世界救世主信仰的一個組成部分。
彌勒是未來佛,是未來的救世主,這裡既有印度的根源,也有古代世界範圍普遍流行的彌賽亞信仰的根源。所以說,彌勒佛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佛教里的佛。
中國人最早的信仰
其實,中國人最早首選的信仰,不是觀世音菩薩,也不是阿彌陀佛,最早得到中國民眾信仰的是彌勒菩薩。早在漢代,彌勒佛的佛經,被大量翻譯成漢語。在新疆,出土了用吐火羅語寫的劇本《彌勒會見記》,描寫和彌勒會見的故事。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劇本,上世紀七十年代被發現,是迄今為止吐火羅語出土量最大的一部經典。這個信仰在漢代,很快得到了中國信徒的認可和接受,很多人一心一意往生彌勒淨土。
唐朝初年,彌勒信仰依然盛行。著名的詩人寒山,他是一個僧人,寫過這樣的詩:南無佛陀耶,遠遠求彌勒。玄奘從一開始就是信仰彌勒淨土的,他是虔誠的彌勒信徒。非常推崇玄奘的武則天,唐高宗,也都是彌勒信徒。這就是玄奘為什麼要去印度求《瑜伽師地論》的原因所在。
莫高窟第275窟交腳彌勒(北涼,412~460)莫高窟第275窟交腳彌勒(北涼,412~460)
武則天通過官方宣布,她是彌勒佛降生,見於《資治通鑑》。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權勢顯赫的女性,如呂后,慈禧,可都不是皇帝。而武則天是皇帝,她把李姓皇帝變成了自己的老公。在中國傳統中,女性怎么能當皇帝呢?武則天運用佛教的化身轉生理論,說我就是彌勒佛下凡。武則天用彌勒,構建了她取代李氏子孫,成為名正言順皇帝的理論基礎。
白居易是彌勒信徒,他組織了一個學會,叫一時上升會。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彌勒境界。為了往生彌勒,白居易寫過一分決心書:仰慈氏形,稱慈氏名,願我來世,一時上升。慈氏就是彌勒,彌勒是音譯,慈氏是意譯。我敬仰慈氏菩薩的身形,我呼喚慈氏菩薩的名字,希望來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彌勒菩薩的身邊。應該說,在唐朝以前,信仰彌勒的,占佛教信徒的主要部分。
彌勒信仰的衰亡
那么,彌勒信仰又是怎么逐漸衰亡的呢?這裡有佛教不同派別和學說之間的競爭問題,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彌勒佛作為拯救百姓於水火,拯救人民於苦難,給人帶來一切美好願望和希望的一個未來佛,早已成為民間反抗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的來源,打著彌勒佛的旗號,反對殘暴統治,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因此,統治者是不能容忍這種信仰的。唐玄宗下令禁止彌勒信仰,於是,漸漸默默無聞。唐朝開元以後,彌勒佛像,在漢族信徒中急劇減少。
彌勒的名字來歷
彌勒的名字,用梵文念,或用巴利語念,跟彌勒二字毫無關係。玄奘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玄奘說你們翻錯了,從梵文翻譯過來,應叫梅旦利耶。玄奘認為,彌勒應該叫梅旦利耶菩薩。跟觀自在菩薩的命運一樣,大家都不接受玄奘的意見,還是叫彌勒菩薩。彌勒是音譯,意譯叫慈氏菩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季羨林先生解決了這個難題。梵文的梅旦利耶譯成吐火羅語後念彌勒,所以彌勒是從吐火羅語音譯過來的。而這個詞又跟梵文的慈悲一詞音相同,所以彌勒菩薩又叫慈氏菩薩。慈氏菩薩比觀自在菩薩更多的帶有慈悲的意義。玄奘從梵文翻譯過來的梅旦利耶的譯名,固然是原汁原味,但終究抵不過約定俗成的巨大力量,大家不認可,不接受。
彌勒的濟喜精神
彌勒菩薩全名彌勒阿逸多菩薩,在菩薩的名字已經體現,教導我們如何修學,充分流露彌勒菩薩的大慈大悲,以達到我們學習的榜樣。
一:彌勒,慈氏也。慈能濟喜。菩薩教授我們要在財物和精神上施與眾生,令大家快樂、歡喜、富貴。我們就會得到慈的力量和榮華富貴安樂的果報。
二:阿,無量,廣大也。菩薩教授我們要有廣大心量,有包容的心,寬恕大家過失,有容忍力量。我們就會得到相貌圓滿的果報。
三:阿逸多,無能勝。菩薩教授我們學習最殊勝的智慧,用智慧去辦事,用智慧去利益人民。從心地遠離貪嗔痴等煩惱,學習如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做事要有頭有尾,才會圓滿無能勝。要幫助苦難的人,度生死苦海,到涅盤彼岸。從苦難此岸帶到快樂彼岸。要有觀機說法的最勝方便,使大家都得益安樂。我們就會得到最勝尊貴喜悅的果報。(方海權著)
百子嬉彌勒的出現
“天下第一百子嬉彌勒”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精心創意、策劃製作而成的,整座佛像長達8.5米,巨型鑄銅打造。底座為雕花設計,只見斜倚而臥和彌勒左手緊握佛珠,笑容可掬,雙耳垂肩。在彌勒碩在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孩童通過疊羅漢,拔河,撒尿,拿樹枝捅彌勒的肚臍等手段來達到戲弄佛陀的目的,彌勒大佛終究也不為所支,依舊其樂無窮,體現彌勒包容一切之海量。
彌勒(佛教人物)
所謂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百子戲嬉,嬉盡世間百態。佛經有云:“人之一切煩惱皆由心生”,觀此尊銅佛,一切煩心之事所以然拋至九霄雲外,其意境之深遠,耐人尋味。
“百子彌勒”藝術地、含蓄地將彌勒的獨特性格“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刻畫得形神兼備,栩栩如生,這正是朱炳仁生動的創思和藝術誇張之作。“百子彌勒”已獲國家專利。並榮獲“2001年香港國際專利博覽會金獎”及“世界科學發展成就獎”。
此彌勒還有一尊在杭州河坊街的朱炳仁銅雕藝術館,位於河坊街步行街上,遊人眾多,路過之人無不紛紛拍照合影。甚是歡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