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擊機

強擊機

強擊機,是作戰飛機的一種,也叫攻擊機,主要用於從低空、超低空突擊敵戰術或淺近戰役縱深內的目標,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國外也稱之為近距空中支援飛機。強擊機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縱性、安定性和良好的搜尋地面小目標能力,可配備品種較多的對地攻擊武器。

強擊機是在戰場上最容易受到對方攻擊損失的機種,為提高生存力,一般在其要害部位有裝甲防護。強擊機由德國首先使用,代表機型:A-10攻擊機蘇-25強擊機A-29“超級巨嘴鳥”AC-130攻擊機蠍子攻擊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擊機
  • 外文名:attack plane
  • 又名:攻擊機
  • 首先使用國家:德國
  • 特點:低空操縱性、安定性等良好
  • 代表機型:A-10攻擊機、蘇-25強擊機
特點,分類,武器配置,與轟炸機區別,發展歷史,起源,噴氣時代,第二代攻擊機,第三代攻擊機,中國裝備,現狀,發展潛力,各國裝備,前景展望,

特點

強擊機的特點是有良好的低空和超低空穩定性和操縱性;良好的下視界,便於搜尋地面小型隱蔽目標;有威力強大的對地攻擊武器,除機炮和炸彈外,還包括制導炸彈、反坦克集束炸彈空對地飛彈等;飛機要害部位都有裝甲保護,以提高飛機在地面炮火攻擊下的生存力;起飛著陸性能優良,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起降,以便擴大飛機支援作戰的範圍。現代強擊機有亞音速的,也有超音速的,正常載彈量可達3噸,機上裝有紅外觀察儀或微光電視等光電搜尋瞄準設備和雷射測距、火控系統等;有的新型強擊機已具有垂直和短距離起落能力,如蘇聯的雅克-38和英國的“鷂”式強擊機。所謂 “強擊”,即是能夠不畏敵人的地面炮火強行實施攻擊。
如今,在國外,空中戰役戰術縱深攻擊任務,一般都用戰鬥轟炸機;而實施近距空中支援攻擊任務,則用強擊機(攻擊機)。
強擊機是強行突破敵防空火力對敵實施攻擊的,所以其戰損率總是明顯高於其他機種。換言之,強擊機極易被擊落。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在越南防空抵抗不太強的情況下,在兩年時間就損失了182架強擊機,曾使當時參戰的A-1強擊機幾乎喪失乾淨。強擊機在作戰中一般都用殲擊機掩護,但這種掩護極不可靠,因為從戰術講不同高層的戰術配合是不易達成的。況且用價格昂貴的殲擊機去執行這種掩護從效費比上也不合適。因此,在強擊機發展與完善中應特彆強調其生存能力。

分類

強擊機是一種打擊敵方前沿和中、近程地面目標為主的航空兵器。近年來,國外航空軍事技術先進國家,如美國、俄羅斯等根據攻擊方式、攻擊能力和各兵力作戰要求不同,將強擊機分成兩大類。
一類是可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起降,在戰場上空停留時間較長,載彈量較大,專門打擊地面坦克和機動目標的亞音速強擊機,如美國的A-10、俄羅斯的蘇-25。但此類飛機易受對方空中力量襲擊,自衛能力較弱,從美國停止生產A-10而發展A-18看,強擊機發展也強調速度。
另一類是超音速強擊機,它具有低空大錶速突防能力和配備強大為對地攻擊武器,作戰半徑較大,有一定的空戰和自衛能力。這類飛機目前服役的有美國的A-18、俄羅斯的米格-27、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等。

武器配置

強擊機執行對地攻擊。攻擊目標主要包括有武裝直升機在內為敵方戰術機動目標、前沿機場、戰術飛彈發射場、戰場兵力集結點、交通樞紐及近海艦船等。
攻擊機用來突擊地面目標的武器有:航炮、普通炸彈、制導航空炸彈、反坦克集束炸彈和空地飛彈等。現代攻擊機最大飛行速度不超過音速,正常載重量可達8噸,機上裝有紅外觀察儀或微光電視制導等光電搜尋瞄準設備和雷射測距器等。有的攻擊機具有垂直/短距起落性能。

與轟炸機區別

強擊機與殲擊轟炸機的區別,在於突防手段和空戰能力不同。強擊機的突防,主要靠低空飛行和裝甲保護,殲擊轟炸機則主要靠低空高速飛行;強擊機一般不宜用於空戰,而殲擊轟炸機具有空戰能力;強擊機用於突擊地面小型或活動目標,比使用殲擊轟炸機更有效。此外,強擊機可在野戰機場起降,而殲擊轟炸機一般需用永備機場。

發展歷史

起源

最早的攻擊機是由德國容克公司研製的容克JI型飛機,它於1915年12月5日首次試飛。它是一種裝有鋁合金蒙皮和防護裝甲的雙翼機,它也是最早全金屬飛機。機上安有機槍,載有少量炸彈,可低空對地面目標進行掃射轟,後來容克公司又發展了更先進的CLI─IV型攻擊機,由雙翼改為下單翼,速度和機動性也有了提高,機上裝有2─3挺機槍。它們在執行危險的低空近距離火力,顯示了良好的性能和作戰效果。
鑒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納粹德國為準備新的大戰,在30年代又發展了新的攻擊機容克─87和亨舍爾─123。在當時,它們又稱為 “俯衝轟炸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蘇聯和美國,日本也研製了本國的攻擊機。蘇聯攻擊機強調對地面裝甲防護性能,美、日則是發展對艦艇進行魚雷攻擊和俯衝轟炸的攻擊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首先使用容克87俯衝轟炸機(即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攻擊行軍縱隊和坦克等,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在戰爭後期這種飛機增設裝甲,配備37毫米口徑的航空機關炮,專門用於低空反坦克作戰。蘇聯在戰爭中也同時廣泛使用伊爾2強擊機,在支援部隊作戰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這種飛機的機身前部裝有防彈鋼板,將發動機、油箱、駕駛員射擊員完全保護起來,免受小口徑槍彈的傷害。機上裝有機槍、機炮、火箭彈,並能攜帶600公斤航空炸彈。1944年末又生出其改型機伊爾1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次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強擊機在複雜氣象或暗夜條件下搜尋小型目標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武器的性能還需提高,自衛能力包括裝甲和電子干擾設備等也需不斷加強和改進。
二戰結束後,攻擊機家族為順應時代的發展,也進入了噴氣時代。也是在這個時期,“戰場殺手”又添了一個同族“兄弟”——戰鬥轟炸機。從此,兩“兄弟”比翼齊飛,爭奇鬥豔,以一個個空中奇蹟,為飛機家族寫下壯麗的詩篇。

噴氣時代

攻擊機跨入噴氣時代的時間略晚於戰鬥轟炸機。在早期問世的噴氣式攻擊機中最為有名的要算是美國的A-4艦載攻擊機(綽號“空中之鷹”)。該機是美國在吸取韓戰的經驗的基礎上研製的,能對地面目標進行戰術攻擊和常規轟炸。它於1952年開始設計,第一架原型機XA-4A於l954年6月首次試飛,生產型於1956年10月交付美國海軍使用。該機與眾不同的是,機頭右側裝有可進行空中加油的受油管,既可進行加油機加油,也可由攜帶自足式空中加油裝置的A-4型機進行“夥伴加油”。它共有5個外掛架,可掛副油箱或各種武器,翼根處裝有2門20毫米航炮。A-4問世後,因其出色的飛行性能而受到青睞,先後出口許多國家,並有幸成為美國海軍“藍色大使”空中特技表演隊的專用機種。1982年,在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裝備的A-4寶刀不老,一舉擊沉英國現代化飛彈驅逐艦“考文垂”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第二代攻擊機

20世紀50年代中期,蘇聯取消了強擊機,代之以殲擊轟炸機。50年代未、60年代初,攻擊機家族邁進了第二代,其代表機型是美國的A-6“入侵者”。該機是由美國格魯門公司研製生產的一種雙座雙發全天候高亞音速重型艦載攻擊機。1963年開始服役,先後改裝了多種型號,總計生產740架,出廠價約5550萬美元與A-4攻擊機相比,A-6在續航能力、全天候作戰和自動化程度方面,特別是在攻擊火力方面要高出一個檔次。其最大載彈量達8165公斤,比A-4增加了4倍。在越南戰爭中,A-6開始嶄露頭角。在越戰後的美國的歷次出征中,也幾乎都能見到其蹤影。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48架A-6和30架由它改裝的EA-6B電子戰飛機飛赴疆場,為多國部隊贏得戰爭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70年代末又裝備了A-10。80年代初,蘇聯開始裝備了蘇-25飛機,主要用於反坦克。
蘇-25強擊機蘇-25強擊機

第三代攻擊機

在第三代攻擊機中,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和法國研製的“超軍旗”也值得圈點。特別是在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的“超軍旗”用“飛魚”反艦飛彈一舉擊沉英國現代化的驅逐艦“謝菲爾德號”後,“超軍旗”戰機更是名噪一時。在第三代攻擊機中,蘇聯的蘇-25(綽號“蛙足”)也屬佼佼者。該機是蘇霍伊設計局為蘇聯空軍研製的亞音速近距支援強擊機,目前有T、K、UB、UT等改進型,出口朝鮮、伊拉克等國。蘇-25特點是火力強、防護性能好。該機座艙保護裝甲是用厚24毫米的鈦合金鋼板焊接而成的,可抗住直接命中的20毫米口徑炮彈或30°角命中的30毫米口徑炮彈。機身左側安裝1門30毫米雙管航炮,向下偏轉射擊,這在攻擊機家族中是不多見的。機翼下共有10個掛架,可攜帶各種空對地飛彈、火箭彈、集束炸彈等,也可帶2枚AA-2空空飛彈AA-8空空飛彈,總載彈量為4.4噸。

中國裝備

現狀

強擊機強擊機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強擊機只有強-5,其他像殲-7飛豹(飛豹是戰鬥轟炸機,並非攻擊機,兩者有本質的區別)等,都屬於戰鬥機範疇,不屬於強擊機。中國空軍於1950年開始裝備強擊機。強-5是由中國南昌飛機製造公司於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輕型超音速攻擊機,是一種單座雙發動機的低超音速飛機,裝有兩門23毫米口徑的機炮,機身內和機身下可載掛多種對地攻擊武器,最大載彈量可達2噸。主要用於低空、超低空對地面或水面戰術、戰役縱深目標和有生力量進行攻擊,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它至今仍是唯一由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功的噴氣式攻擊機。其性能在長達40餘年的生產、服役經歷中不斷得到改進提高.再加上各國飛行員對其產生的好感和信賴,至今仍是中國和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前線航空兵的主力機種,並且經過性能提升後將繼續服役至本世紀初。
強-5攻擊機是在殲-6/米格-19戰鬥機的基礎上,引進西方攻擊機的設計風格而研製出的角色轉換型裝備。它一改早期蘇聯噴氣機的機首進氣為兩側進氣,並重新進行機身結構融合,加裝防彈裝甲和防彈玻璃以及轟炸射擊瞄準具,同時採用殲-6的發動機和尾翼設計。單從外表來看,強-5類似於取殲-6的發動機和全新設計的前機身結合而成的。
從60年代起,逐步換裝自行研製的強-5型飛機。從70年代開始,強-5開始作為我人民空軍的對地打擊主力而大量進入強擊航空兵服役。特別面對當時蘇聯在漫長的中蘇、中蒙邊境陳兵百萬的極端惡劣的國防環境,強-5戰機作對付蘇聯坦克集群的“抵消手段”而部署於前線邊境機場。強-5定型後,南昌飛機製造廠又根據部隊的不同使用情況和外銷的需要,發展出多種的攻擊機,形成強-5家族,主要改型包括強-5甲型、強-5乙型、強-51型、強-5II型、強-5III型及強-5IV型等。據說在1987年巴基斯坦“真主之劍”演習中,它發射飛魚飛彈擊中了靶船並曾在低空挫敗幻影戰機。但是經專著《東風乍起》確認,強-5直到2010年前都沒有任何國內外掛反艦飛彈的型號,而且嘗試掛彈也只是掛輕型天龍飛彈,巴基斯坦海軍官網也確認1989年巴海軍才用另外一型飛機完成空對艦飛魚試射,因此此說應當為謠傳。
強-5強-5

發展潛力

我國至今唯一的強擊機強-5已經首飛了40多年,雖然經過不斷的改進,如今乃至將來的一段時間內仍是我國近距火力支援的主力,但強-5的種種缺陷不可避免的成為其被逐漸淘汰的因素。雖然仍是直接火力打擊的主力,但進行換代機的研製開發工作也是一個迫切的問題。
我國一直以來只有強-5這一個強擊機機型,而且它並不適合進行類似A-10C的改進。毋庸質疑,我國新一代的強擊機不會是在強-5基礎上改進的,它必然是在一個新的機體上開發而來的,而且其本身的飛行性能、電子設備、武器配置以及升級潛力都要遠強於強-5,達到或接近第三代戰機的標準。
若以現有的中輕型三代戰機為原型機開發新一代強擊機,也可以是一種選擇。美國曾用F-16改裝成為A-16,由於其原型機為F-16,因而速度快,巡航速度達到900千米/時,相比強擊機,這可以使戰損減少一半。另外,由於使用F-16的雷達,因而在攻擊的同時具有空情監視能力。但這種改進型號沒有發展下去,主要是由於費用過高和考慮到單髮帶來的安全性下降等問題。我國現有的中輕型三代戰機有梟龍殲-10。先說殲-10,雖然在設計中定位為多用途戰機,但考慮到我國的安全形勢,制空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一個主要任務,所以在相當的一段時間中我國的殲-10都將是一款空優戰機,其對海對陸攻擊能力不是發展的重點。從殲-10本身來看,雖然優秀的設計和大推力發動機的使用使其具有巨大的載彈量,但其外掛條件並不好,在掛副油箱時並不能掛載大重量的對地攻擊武器,所以一般只掛載空空飛彈執行空戰任務。還有一個問題,用昂貴的戰機用普通航彈和火箭撣去執行低空火力支援任務是否值得。另外,也得考慮單發飛機在對地攻擊時的安全性問題。所以,將殲-10改裝為強擊機並不符合現實。
美國A-10強擊機美國A-10強擊機
再說梟龍,梟龍相對於殲-10是一款低檔機。然而由於設計合理、裝備先進,其戰鬥力不容小視。而且,其正常的氣動外形使其比鴨式布局的殲-10有著更好的外掛條件。加之其本身就是一款廉價戰機,在使用成本上也要小於殲-10。從這些方面看, 利用梟龍改裝一款輕型的強擊機也是合適的。但存在一個問題:梟龍是否會在我國大量裝備。梟龍的低成本優勢確實適合替換我國的已經落後的大量殲-7、強-5等戰機。但畢竟殲-10是我國航空工業20年的成果和驕傲,如果不大量裝備很可能會使我國航空工業難以再有發展的機會。所以,殲-10必將大量的裝備。等到梟龍完全成熟和其發動機國產化之後,殲-10和蘇-27系列早已大量列裝,留給梟龍的空間並不大,這時再裝備一種性能相對落後的戰機,無疑會增加機種的複雜性和後勤負擔。所以,梟龍在國內的前途並不十分樂觀,由梟龍改裝強擊機則是更遙遠的事情。
在我國最有前途的強擊機發展方案是利用教練機來發展一款單座強擊機。從我國現有和在研的教練機來看,最好的選擇是L-15高級教練機。L-15教練機的研製目標就是為蘇-27等第三代戰機培養飛行員,並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L-15採用大邊條的翼身融合、雙發、單垂尾、機身兩側進氣的正常氣動布局。其氣動外形良好而且採用了四餘度電傳作業系統,具有大迎角飛行能力,機動性和操作性較以前的國產教練機有了巨大的提高,可較好的完成蘇-27等三代戰機的飛行員培養任務。而且正常的氣動布局設計可以使其在外掛條件上比殲-10更加從容,而且雙發的設計也提高了安全性,改為強擊機的潛力很大。L-15已於2006年首飛成功,相信經過不斷的試飛,L-15會成為一款成熟的平台。L-15雖然是作為第三代戰機的教練機而研製的,比較強調其高機動性,擁有優異的大迎角飛行能力,其持續轉彎半徑和瞬間轉彎角速度已達到第三代戰機的水平,但優秀的設計也使其有巨大的改裝潛力。
L-15具有良好的視野和人機界面,其前艙視野為16度,後艙6度,前艙界面為一平二下,後艙為兩個多功能顯示器。雖然作為教練機其系統最初是為了訓練而配置,但通過對其火控系統進行改進,以我國如今的技術水平和使用經驗,相信不是困難的事情。
L-15採用雙發布局,現階段裝備有兩台捷克的DV-2X,起飛推力21.6千牛,巡航推力12.7千牛,推重比為4.9。當前DV-2X並未採用加力燃燒室,可以認為,在L-15的完善型號上必然會安裝新一代加力渦扇發動機,推力會更大,性能會更完善。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改善飛行性能,增加起飛重量,增強裝甲防護和載彈量。
L-15採用雙發布局,其機身較為寬大,機內空間充裕,有大的空間以容納燃油和電子設備。L-15擁有較大的航程和作戰半徑,有較強的對空、地作戰能力。L-15的任務載荷為3.5噸,換裝發動機後其載彈量完全可以達到這個水平,可以勝任輕型強擊機的作戰需求。
L-15採用全新的設計,因而有可靠性高、便於維護、使用壽命高的特點。採用全機口蓋統籌布置發動機大艙口設計,全機高敞開率,有利於戰時野外維護。而且其機體壽命達到了10000小時,具有很高的使用率。這些特徵都便於使其改裝為輕型強擊機。

各國裝備

美國因為對中東以及亞洲部分地區有戰場,對於該區域複雜的地形,派遣戰鬥機無法完成任務,派遣轟炸機金額又太貴,所以低空低速的強擊機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美國的強擊機種類也是最多的。相比較著名的有A-10(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強擊機,常常活躍於中東戰場,雖然因為醜陋的外形被美國空軍戲稱為“疣豬”,但是它無可匹敵的火力以及近空支援能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其真名是“雷霆二式”,它特有的象徵是機頭前的“復仇者”7管集加特林轉輪機炮GAU-80/A,恐怖的火力可以瞬間秒殺地面上的坦克)、A-6、A-7(在越南戰爭、空襲利比亞和海灣戰爭中使用,A-10也有參加)、A-4等。
俄羅斯(前蘇聯)在對阿富汗戰爭中,曾使用他們國家唯一的近空支援強擊機——蘇-25(蛙足)。該機擁有完備的對地攻擊模式,在之後的最新型號蘇-25T(也稱蘇-39)在更新了大量的電子設備後,該機的綜合能力完全能超越美軍的A-10。以及雅克-38,具有垂直起降的攻擊機。
英國的BAe GR.7 Harrier(出口到美國叫做AV-8B)“鷂”,和雅克-38一樣擁有垂直起降功能。發展到之後的“海鷂”部署于海軍。

前景展望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戰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的地位可能要發生一些變化。在未來的空中戰場上,單用途的攻擊機的地位將會有所下降。與此相反,多用途的戰鬥轟炸機發展勢頭強勁。這一趨勢在第三代戰鬥機中已經有所體現。比如,F-15F-16幻影2000蘇-27等,基本上都是一機多型。已經問世的第三代半戰鬥機如蘇-37颱風陣風等和第四代戰鬥機,如F-22F-35T50殲20,也都是清一色的多用途,即不僅有較強的空戰能力,同時具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