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作戰

反坦克作戰

反坦克作戰是一種戰爭形式。

二戰之後,由於坦克性能的提高,儘管普通火炮配用了破甲彈,但其反坦克的效果已難適應作戰要求,只能作為一種攔阻射擊的輔助手段,因而專用反坦克武器特別是反坦克飛彈得到了重點發展。這一時期研製與裝備反坦克武器的國家之多,品種和型號之多是至今罕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坦克
  • 外文名:tanke
形成,作戰形成體系,上天入地,作戰力量體系,反坦克輕武器,新武器概念,主要戰法,發展趨勢,

形成

自從1916年坦克在戰場上出現之後,作為一種戰術形態的反坦克作戰也隨之出現。在一戰時期,面對協約國軍隊的坦克部隊,德國人發明了不少辦法來對付這些“移動的噴火巨獸”。由於當時的坦克還遠非一種成熟的作戰兵器,它在戰場上的目標較大,此外速度很慢而且裝甲很薄,所以說它們很容易被平射的野戰火炮所擊毀。而德軍步兵而言在實戰中也發現,他們配備的用於遠程狙擊作戰的經過特別設計的“K”型子彈可以擊穿早期坦克的薄弱裝甲,而這種碳化鎢芯的子彈可以使用普通的毛瑟步槍或馬克辛機槍發射;因此從1917年春開始,在西線作戰的每個步兵都配備了5發K彈,而機槍手則配備了整整一條K彈彈鏈。在戰爭末期,根據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要求,毛瑟公司還生產了一種具有更好的穿甲能力的專用反坦克步槍;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作戰形成體系

1950年代反坦克武器的發展,促進了坦克的發展。1960年代,火力、機動性、防護能力都有明顯提高的第二代坦克裝備了部隊。但是美國通過研究發現,當時擁有的反坦克手段不足以抵擋蘇聯集群裝甲的進攻,因此必須加強反坦克武器的研製。北約各主要國家,也更加重視新型反坦克武器的研製和裝備。這一時期,不僅專用反坦克武器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兼用反坦克武器也出現了新的進展,反坦克成員增多、威力也日益增大。

上天入地

“上天”,作戰空間向空中拓展
隨著反坦克飛彈技術的飛速發展,空中反坦克的地位、作用日漸突出,逐漸形成了以反坦克直升機為主、固定翼飛機為輔的空中反坦克力量。
“入地”,作戰空間向地下拓展
1970 年代以來,由於空心裝藥微電子技術地雷上的套用,使反坦克地雷的威力顯著提高,達到了“一雷車毀人亡”,同時由於快速機動布雷技術的發展,反坦克地雷已成為具有“進攻”作用的武器裝備,成為對付集群裝甲目標既經濟又有效的有力武器。

作戰力量體系

以第二代反坦克飛彈為主,加上坦克和輕型反坦克武器組成的遠中近火力梯次配系和以反坦克直升機為主、固定翼飛機為輔的的空中火力配系,形成了對坦克的立體合成的打擊力量體系。有鑒於此,蘇聯前國防部長格列奇科於1976年說,坦克易受反坦克武器,特別是反坦克飛彈的毀傷,未來作戰將首先取決於能否壓制敵反坦克武器,以便恢復坦克的作用。

反坦克輕武器

遲到的反坦克飛彈揚眉吐氣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研製的X-7(小紅帽)飛彈(1944年9月研製成功,1945年生產,由於法西斯的迅速滅亡,未能按計畫裝備部隊),是世界上第一種反坦克飛彈。1950年代後,許多國家都開始研製反坦克飛彈。最早正式裝備部隊的反坦克飛彈,是法國陸軍1956年裝備部隊的SS-10反坦克飛彈。此後,反坦克飛彈得到了迅速成長,終於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給了坦克一次狠狠的打擊。在這次戰爭中,雙方分別使用了大量的蘇制 AT-3“薩格爾”反坦克飛彈和美制“陶”式反坦克飛彈。據有關調查結果表明,以色列損失的850輛坦克中,有25%毀於反坦克飛彈。特別是1973年10月8日,以色列陸軍的驕傲——第190裝甲旅的120輛M60坦克突向埃及第二步兵師的陣地進攻,遭到埃及步兵的頑強抵抗。埃及步兵使用反坦克飛彈和火箭筒打擊以軍坦克。開戰後僅兩個小時,以軍第190裝甲旅便全軍覆滅。這次戰鬥令全世界震驚,標誌著反坦克武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於是,很多軍事專家提出了“坦克過時論”,“陸戰之王”寶座受到嚴重威脅。

新武器概念

子母彈與子母雷是1960年代出現的新武器概念——撒布彈藥發展的必然結果。1960年代提出了“套用子母彈將槍彈以適當密度撒布在較大範圍內將是一項成功的措施”的概念。美國出於侵越戰爭的需要,立即將這種概念套用到殺傷子母彈子母雷上,同時研究用於火炮上的遠距離反坦克子母彈和用於飛機上的反坦克子母雷,1970年代初先後投入使用,不久,西德把這種概念用到火箭炮撒布反坦克子母雷上。
自海灣戰爭以來,反坦克武器作為坦克剋星,在種類和性能上得到了很大的飛躍,給坦克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挑戰和威脅,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的普遍套用,使坦克處於多維立體的精確火力打擊威脅之下,一時間將坦克擠到了戰場邊緣,給坦克的地位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主要戰法

埋設地雷,腳下使絆
採取大量埋設地雷的手段,達到限制敵坦克機動的目的。行動受地形限制是坦克的主要弱點之一。在組織地雷埋設時,一是把埋雷與設障結合,增加坦克克服障礙的難度;二是把埋雷與火力結合,延長敵坦克在火力下的暴露時間,提高反坦克武器的命中率、毀傷率;三是預先設定與機動設定相結合。信息化條件下作戰,單靠預先埋設地雷已不能適應反坦克作戰的需要,必須與機動設定相結合。在戰鬥中機動敷設的雷場,其效果比預先設定的要大幾倍。
遠距離配置,以長擊短
現代主要反坦克武器的射程和精度,特別是遠距離射擊精度,明顯優於坦克。在反坦克作戰中,要充分利用反坦克飛彈的這一優長,將地面的反坦克飛彈部署在坦克有效射程之外的有利地形上,與空中反坦克飛彈相配合,儘可能地在遠距離上對坦克目標進行攻擊。
隱蔽配置,以暗擊明
現代反坦克武器的體積和質量大為減小,隱蔽性上比坦克更具優勢。反坦克武器通常為防守者,占有地利。因此,將反坦克武器隱蔽配置起來,在暗處進行伏擊,是反坦克作戰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戰法。
機動靠前配置,實施近身突擊
將反坦克武器靠前部署,依託反坦克陣地,採取“陣前出擊”、“陣內伏擊”等機動靈活的打法,對敵坦克實施近距離的火力突擊。

發展趨勢

目前許多國家正重新審議反坦克武器發展戰略,提高武器裝備戰術技術性能, 改進現役武器效能, 並探索各種新概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武器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提高殺傷效果和威力
提高輕型反坦克彈藥的殺傷效果和威力、開發多功能單兵彈藥是1980年代以來各國追求的目標。多功能彈藥是一種同時具有爆炸、爆破和穿甲功能的彈藥,它能根據目標性質,自動選擇最佳毀傷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智慧型屬性。如美國AMAW 83mm火箭筒配用的MK 118式高爆火箭彈,利用自動辨別目標物質密度的引爆裝置,遇到硬目標能瞬時起爆,遇到軟目標能延遲到目標內部起爆;美國AAI公司研製的反坦克、殺傷兩用火箭彈,內含鎢合金箭形穿甲彈,已成為美國SMAW-D式 83mm火箭筒的新型主用彈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