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法則(平衡規律)

平衡法則

平衡規律一般指本詞條

平衡法則也稱平衡規律,是《一般平衡論》(汪葉斌著)提出的一個重概念。一般平衡論的六個平衡法則是“天道自衡”的具體表達,包括:⑴平衡循環(平衡→不平衡→新平衡);⑵自我平衡(系統內部結構之平衡);⑶事物對稱(系統與系統之平衡);⑷自然位置(系統與環境之平衡);⑸萬物玄同(系統在一定環境下之平衡);(6)整體協調平衡。這六大平衡法則是宇宙萬物普遍存在的客觀自然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衡法則
  • 也稱:平衡規律
  • 出處:《一般平衡論》
  • 提出者:汪葉斌
平衡循環,自我平衡,事物對稱,自然位置,萬物玄同,

平衡循環

平衡循環是由於時空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無限的時空是由有限的時空構成,事物的變化又存在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和陰陽變化此消彼長等規律,導致宇宙萬物在自然力量的作用下永恆處於“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環過程中。萬物從平衡到不平衡,從不平衡到新平衡;平衡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中有平衡。
事物總是從一種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平衡的螺旋式循環中得以發展。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另一種新的平衡,從一種系統結構到另一種系統結構,從一個物質層次到另一個物質層次,從一種混沌到另一種混沌。原有平衡的打破代表舊事物的消亡,形成新的平衡代表新事物的誕生。系統經過每輪循環後“新平衡” 與“原平衡”的結構總會發生變化。
宇宙萬物平衡循環的結構和層次可以是從一個宇宙到另一個宇宙,從一個星繫到另一個星系,從一種天體到另一種天體,從一個分子到另一個分子,從一個原子到另一個原子,從一種生命到另一種生命,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從一種事物到另一種事物……
系統的變化總是從一種平衡到另一種平衡的循環中,每一次循環有可能是事物得到進化,也有可能得到退化。平衡(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存在於環境)→不平衡(系統不同層次的分解,回歸於環境)→新平衡(經重新排列組合成一個新系統,從環境中來)。宇宙新陳代謝的表現形式就是萬物的平衡循環:現物質(平衡)→崩潰分解(不平衡)→新物質(新平衡)。
宇宙萬物都有各自的平衡循環和生命周期——不同系統、系統不同層次的平衡循環的空間和時間各不相同。物與物之間的區別表現在平衡循環的空間和時間的不同——不同的星系、分子、原子…平衡循環的空間和時間不同,不同種群的生命系統都具有各自的生命周期和平衡循環。萬物在不同層面上進行的平衡循環具有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宇宙、星系、 恆星、分子、原子、中子質子…正反粒子平衡循環的空間和時間各不相同;生物圈、種群、個體、細胞…等不同層面上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命周期。
在地球上,氧二千年一循環,二氧化碳三百年一循環,水二百年一循環,冰期一億多年一循環……今天的泥土或砂礫一億年後可能重新返回岩石,今天的高山或沙漠由一億年前的大海而來。在地球生物圈,有的植物幾千年一個生命周期,有的一年為一個生命周期;有的動物幾百年一個生命周期,有的幾天為一個生命周期……
萬物從平衡到不平衡,從不平衡到新平衡過程中,釋放或吸收能量。能量來自或去自於“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過程:釋放或吸收能量的大小取決於物質系統之間的平衡關係;系統愈小→引力—反引力愈大→系統愈穩定→釋放或吸收的能量愈大。系統有積聚能量過程,就會有釋放能量過程,釋放的能量與吸收的能量是對稱的。
宇宙萬物總是不斷地進行著平衡循環:平衡→不平衡→新平衡;有序→無序→新有序;生→死→新生;現系統→崩潰分解→新系統;現事物→崩潰分解→新事物;思想→反思→新思想。宇宙萬物的平衡循環是永恆的過程,旋轉是宇宙萬物的基本運動形式——萬物都呈圓周循環運動,曲線是絕對的,直線是相對的,直線僅僅是曲線中的線段。萬物的基本結構都是曲線運動方式的圓環形狀,從中子質子原子分子、星球星系無一例外。宇宙萬物沒有結果,只有過程。結果是人的認識和需要,過程是絕對的,結果是相對的。
一般平衡論認為,宇宙萬物包括生物不僅僅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走向高級;複雜到一定極限時,高級到頂部時,宇宙萬物就會從複雜返回到簡單,從高級重新回到低級。宇宙從簡單的奇點玄子開始,大爆炸頃刻間生成正反粒子,宇宙的結構趨向複雜,在絕大多數形成黑洞的同時,少數正反粒子生成…中子質子→原子分子→恆星行星→黑洞星系,當複雜到不能再複雜時,宇宙又回到簡單的奇點。生命系統不僅僅是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當進化到某個極限時,就會從高級向低級的退化。
宇宙萬物螺旋式地循環應當是在一個時期內從低級逐步走向高級、從簡單變為複雜,當高級和複雜到頂點時,又會重新回到低級和簡單狀態。所以,宇宙萬物的簡單和複雜屬一種平衡循環:低級→高級→新低級,簡單→複雜→新簡單。簡單易於平衡,簡單就是合理,結構簡單的系統更有利於存在。“複雜”僅僅是宇宙萬物從“原簡單”到“新簡單”的過渡,簡單的才是永恆的,任何複雜系統或複雜關係都是不可以長久的。
地球生命系統6500萬年循環一次:生命從低級向高級進化→愈高級的生命對環境的要求愈高→高級生命與環境互不平衡而滅絕→又從低級向高級進化。生命系統從低級向高級進化,又從高級向低級消亡;從簡單向複雜進化,又從複雜向簡單消亡。現有地球生物圈平衡的變化所帶來的物種滅絕,應當從高級向低級進行:高級動物先滅絕,有可能生存下去的應當是低等生命。低等生命更具有在極端環境的適應能力,能持久生存的往往是低等、簡單、微小的生命,而高級、複雜、龐大的生命早亡。

自我平衡

自我平衡是指系統內部結構的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是萬物求存在的本能表現,萬物求存在適應環境變化的本能源自於事物系統足夠大足夠完備存在智慧→求存本能→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源自系統求存在的本能,自我平衡表現為系統為適當環境而進行的內部結構平衡。
由於萬物的本能是求存在,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環中,當萬物處在不平衡時,總是自我趨於平衡;處在平衡時也是自我趨於最佳平衡。萬物的平衡是自我平衡的結果,不平衡是自我平衡的過程,新平衡是自我平衡的新結果。平衡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中有平衡,哪裡有不平衡,那裡就有自我平衡。
自我平衡是宇宙萬物普遍規律。宇宙作為一個沒有外部環境的特殊系統,在數百多億光年的空間內,有上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中又有幾百到幾萬億顆恆星,宇宙及其所有成員都在不斷地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是宇宙萬物自然力量過程的內在方面(外在方面是環境選擇),更多表現在系統在環境的作用下,主動調節自身的結構,持續地維持內部結構的平衡,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從而達到系統與環境保持平衡之自然目標。
萬物為求存在而自我平衡,總會從不穩定趨向穩定。萬物自我平衡表現的各層次上:玄子→原子分子→宇宙天體;基因→細胞→個休;個體→種群→生物;個人→組織→社會;要素→系統→環境;等。不穩定原子的原子核總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直至衰變成穩定的原子為止。個人及基因為求生存而自我平衡,任何系統都為求得自身的存在而自動趨向平衡。生物圈為求得存在而自動趨向平衡,人類為求得整體存在而自動趨向平衡。萬物都有自我保存的本能,都有其自然位置和自然目的。求存在是萬物(不僅是有機體)的本能,求存在是萬物自我平衡的源動力。
萬物都有趨向自身平衡的本性。比如系統論中的“自組織現象”;物理學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生態學講植物、動物、微生物會自動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博弈論中的生物親序,即所有生物在惡劣、未知的環境中都有尋找規律和有序的本能。原子物理學中電子會自動排位到能量最低的軌道……
系統的平衡是一種狀態和過程,事物總是自動地趨向於平衡。事物都有保持和趨向自身平衡的本能,存在就是合理,活著就是成功,合理就是平衡。平衡則生,不平衡則亡。任何系統都有渴望自身存在的本能,這種本能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求生存的本能在生物界尤其明顯。系統求存在求生存的本能驅使系統在不平衡時極力自動趨向平衡,達到平衡時則又竭力維持平衡,然後隨時伺機趨向新的平衡,以至往復無窮。
天體運動是平衡中的運動和運動中的平衡。宇宙天體、太陽、月亮、地球等星球的自身平衡和相互間的平衡現象——自轉和公轉——四季輪迴、晝夜交替等自然現象。地球上的風、雲、雨、雪、龍捲風土石流、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是地球求存在的自我調節——通過釋放能量來實現自我平衡,是地球為萬物生存排除障礙。人類今天的生存環境正是來自於地球這些自我調節、自我平衡的結果。生物圈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和環境各生態因素相互聯繫、相互利用,並通過相互制約、轉化和補償,完成動態循環,構成一個龐大的“動態平衡圈”……

事物對稱

事物對稱是指系統與系統之間的平衡關係。萬物都有自身的對稱方,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另一事物與之對稱。任何事物都有另一事物與之對稱,任何事物自身內部結構也是對稱的。事物對稱源自事物求存求在的本能。對立面的存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事物的對立面是事物運化的方向。
宇宙萬物的對稱性包括內部結構對稱、物物對稱和物與環境對稱。宇宙大至無外,所以宇宙只有內部結構的對稱;玄子小至無內,玄子與環境的對稱,玄子沒有結構對稱;萬物的對稱包含自身內部結構對稱、物物對稱、物與環境的對稱。
宇宙萬物都存在一個自己的核心,一個系統核心的質能決定著這個系統的結構和性質。宇宙的核心就在奇點及大爆炸之處,奇點大爆炸後所形成宇宙核心的引力與其所有星系的反引力對稱。宇宙中的上千億個星系都存在自己的核心。黑洞是星系的核心,黑洞的引力與這個星系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顆恆星的反引力平衡。黑洞是一種引力超大的天體,黑洞與所有的一般系統一樣:外有環境,內有結構,只不過黑洞的內部結構已簡單到只有正反粒子。當一個物質系統核心的引力與其成員的反引力的平衡被打破時,這個系統就會出現坍縮
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太陽的引力與圍繞它的8顆行星的反引力平衡,地球的引力與月球的反引力平衡。根據經典模型,原子就像一個小型太陽系,電子環繞中央的原子核旋轉,由質子中子組成的複合的原子核帶有正電荷,並且和環繞的電子的總負電荷平衡。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原子核的引力與圍繞它的電子反引力平衡。
一般平衡論認為,核心結構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本結構,也是旋轉運動的基礎。旋轉是宇宙萬物保持平衡和對稱的基本形式,萬物旋轉包括其自旋運動和繞核運動。天體系統核心引力與其成員的反引力平衡,並在引力與反引力共同作用下做旋轉運動。萬物的運動都是為了平衡,而不是為了運動而運動。旋轉運動是宇宙萬物的普遍存在形式:星系圍繞宇宙核心旋轉,恆星圍繞星系核心旋轉,行星圍繞恆星旋轉,衛星圍繞行星旋轉,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中子、質子、諸粒子都在旋轉…
太陽在自轉的同時又帶著整個太陽系的成員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繞銀河系核心旋轉,運轉一周即一個太陽年相當2.5億個地球年。月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地球運轉,同時又跟隨地球一起圍繞太陽運轉。類似銀河這樣的河外星系在宇宙多達上千億個,所有的星系在自轉的同時都圍繞宇宙中心作旋轉運動。宇宙普遍存在的旋轉運動使得宇宙天體總是呈圓球形狀:月球—地球—太陽;衛星—行星—恆星;恆星—星系—宇宙…
平衡是事物之間的平衡,不平衡也是事物之間的不平衡,新平衡是事物之間新的平衡。物物對稱具體表現在不同的層面上:正反粒子→…中子質子→原子分子→宇宙天體;個體→種群→生物;個人→組織→社會;要素→系統→環境。萬物在不同層面上的對稱可以分別表現在時間、空間、質量、能量上的對稱。宇宙對稱包括的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的統一。
“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程頤)。萬事萬物總是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相生相剋,相應相成,相依相隨,物物有對,事事有雙,一分為二,共存共亡,物極必反。宇宙萬物除宇宙本身、奇點玄子沒有對稱方外,正反粒子…中子質子原子、恆星、黑洞、星系…包括從正反粒子到中子質子之間還有多少未知的“子”,所有物質都存在與自身對稱的反物質
萬事萬物無獨有偶,必有自己的對稱方,如:陰—陽、正—反、有—無、虛—實、長—短、前—後、高—低、上—下、貴—賤、貧—富、左—右、難—易、美—醜、善—惡、愛—恨、恩—仇、輸—贏、禍—福、利—害、生—死、康—病、輕—重、靜—躁、新—舊、多—少、強—弱、智—愚、道—器、簡—繁、進化—退化……事物與自己的對稱方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消長、相互平衡,在一定條件下雙方可相互轉化。
進化和退化互為對稱方,有進化的物種,就有退化的物種;同一種生命有進化的器官,也有退化的器官。進化不一定就是好事,退化也不一定是壞事;同樣,進化得快不一定就好,進化得慢也不一定壞。關鍵看是否有利於生存,進化或退化只是適應環境的生存策略,生存才是根本目的。與時俱化應當包含進化和退化。像蜘蛛、蟑螂、鯊魚很多物種幾億年沒大的進化,卻成功生存下來,很多進化得快的物種反而早就滅絕。
人類思維方法對稱才有合理的邏輯,包括:矛與盾對稱;結果與原因對稱;形式與內容對稱;現象與本質對稱;道和器的對稱;物質與意識的對稱;知識和實踐的對稱;現實與可能對稱;主觀與客觀對稱;工具與目標對稱;過程與結果的對稱;輸入與輸出的對稱;行為與目的的對稱;作用與反作用對稱;存在模式與行為方式對稱……
事物對稱規律表現在人與事方面如:權利與義務對稱;責任與權力對稱;收入與支出對稱;勞作與報酬對稱;能力與崗位對稱;原因與結果對稱;知和行的對稱;意識和行為的對稱;動機和行為的對稱,行為和結果的對稱;期望與現實對稱;性格與命運對稱;付出與收穫對稱;投入與產出對稱……
事物對稱規律從屬於平衡循環: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平衡之對稱方為不平衡,不平衡之對稱方為平衡。事物的對稱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譬如“過”了“極點”就走向其反面:正→反→正;陰→陽→陰;熱→冷→熱;無→有→無;愚→智→愚;生→死→生;健→病→健;害→利→害;醜→美→醜;善→惡→善;難→易→難;短→長→短;賤→貴→賤;低→高→低;後→前→後;退→進→退;因→果→因;禍→福→禍;輸→贏→輸;愛→恨→愛;弱→強→弱;小→大→小;簡單→複雜→簡單……只有正確認識和對待事物的對稱方,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方。
事物因對立面的存在而存在,上帝也有自己的對立面。任何事物存在對立面是正常的,沒有對立面是不正常的,事物沒有對立面,其本身也沒有存在的基礎。原對立面被消滅(不平衡),必會產生新的對立面(新平衡),有時會從內部分化出一個對立面,消滅了對立面的同時也等於消滅了自己。撒旦就是從上帝陣營分化出去的對立面,羅剎是佛陀的對立面。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消滅對方而獨立存在,只有正確對待對方才能正確對待自己,善待對方就是善待自己。

自然位置

自然位置是是指系統與環境的平衡。萬物在環境中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表現為個體與環境的平衡和諧。求存在的本能使萬物總在尋找自己在自然秩序中的自然位置,以求得與環境和諧是萬物的自然目的。
系統與環境相平衡和諧時就是系統的自然位置。萬物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存在智慧→求存本能→自然力量→自然位置。萬物處在不平衡時,在求存本能的作用下,總會自我趨於平衡,尋找自己的自然位置;處在平衡時,總會努力維持自然位置。系統的自然位置也是它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找到自己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以求得與環境和諧並保持自我平衡就是萬物的自然目的。萬物和諧就是自然秩序:萬物求存本能(自然目的)→自然力量(萬物求存求在的合力)→自然秩序(萬物和諧)。
自然位置是系統在環境中有適當的位置,表明系統與環境平衡。對整體而言,每一個個體都找到自己的自然位置,就形成了整體的自然秩序;對個體而言,整體有了自然秩序,說明每一個體都有了自然位置。當每個個體都找到自然位置,整體有了自然秩序時,就形成了自然平衡。存在智慧→求存本能→自然力量→自然位置→自然秩序→自然平衡。
萬物的自然位置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環中會因自然秩序變化而不斷變化——自然位置是動態的。原自然秩序有原自然位置,當自然秩序變化時,它們會尋找自己新的自然位置(自我平衡作用),新自然秩序有新的自然位置(此時會維持自然位置)。自然秩序變動決定自然位置運動方向;但系統自然位置的運動方向也反作用於環境自然秩序的變化。
開放和運動是系統找到自己自然位置的前提,並形成自然秩序,達到自然平衡,形成整體和諧。運動中的萬物的自然目標是尋找自己的自然位置(不平衡時)或為了維持原有的平衡,萬物不是為運動而運動,而是為了平衡而運動,為達到自然位置而運動。系統的自由運動應當是符合自然規則的運動——遵循自然規則(自然之“道”)的運動——如此系統更易到達自然位置,能否遵循自然之道反映系統存在智慧。相反,系統的運動沒有遵循自然規則,就不能或難以到達自己的自然位置。
系統個體自然位置是環境整體自然秩序中的位置,自然秩序來自於整體中個體尋找自然位置的自然力量。自然位置表現為個體與環境的平衡和諧:原自然位置(原平衡)→尋找自然位置(不平衡)→新自然位置(新平衡)。自然秩序表現為整體的平衡和諧:原自然秩序(平衡)→無秩序狀態(不平衡)→新自然秩序(新平衡)。
每個天體都與所處的環境保持平衡,銀河系統中所有的恆星有各自的自然位置。銀河系側看像一個中心略鼓的大圓盤,整個圓盤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中間最厚的部分約3000~6500光年。銀河中心應當就是一個大黑洞,這個黑洞的巨大引力與銀河系中2000多億顆恆星的反引力平衡。鼓起處為銀心,是恆星密集區,故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銀河系俯視像一個巨大的漩渦,這個漩渦有四個旋臂組成。太陽系就位於其中一個旋臂(獵戶座臂),並逆時針繞銀河中心旋轉。太陽位於距銀河中心3.3萬光年處,繞銀心旋轉一周約需要2.5億年。太陽在銀河系中自然位置的變化,必然會對地球帶來周期性影響,尤其是對生命系統產生重大影響,只是這個周期對人類來說太長太長。人類也許只是太陽繞銀核運動周期某個階段的產物。
宇宙中像銀河這樣的星系多達上千億個,銀河系只是普通的一員。宇宙萬物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宇宙從奇點大爆炸後所形成的上千億個星系,在上百億光年半徑的空間都有著自己的自然位置,每個星系自轉的同時都在繞著宇宙中心旋轉,每個星系都與宇宙環境保持平衡。
宇宙從奇點大爆炸開始,由最初的玄子→正反粒子…中子質子→原子分子→…恆星星系,就是一個在不同層次上的自然位置變化過程。系統從原自然位置到新自然位置過程中,都會吸收和釋放能量。系統自然位置所跨越的層次愈大,所吸收和釋放的能量就愈大。
宇宙中不同面層次的物質、不同層面的天體都有各自的自然位置。原子是構成恆星行星的基本材料,僅地球就有1.33×10個原子。原子分子在環境中都有各自的自然位置,地球在太陽系中有自己的自然位置。太陽系與一個原子結構有些近似,原子99.9%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若干個電子繞著原子核高速旋轉,太陽系也同樣是行星繞著太陽旋轉,同樣是99.9%的質量集中在太陽。繞太陽旋轉的所有行星都有各自的自然位置,太陽在銀河系中也有自己的自然位置。
生物圈的自然位置和自然秩序是環境選擇和自我平衡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為了平衡而選擇系統,系統為了生存而適應或選擇環境。系統可通過調整自身內部結構來適應環境,也可選擇適合自身生存的新環境。對一個生命系統而言,自然選擇是系統與環境的關係,是來自環境對系統的力量,表現在環境對系統的輸入。
自我平衡是系統內部求存在本能對環境輸入的反應。系統是環境中的系統,環境決定系統,系統需要一個適合自身生存的環境,還要在這個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系統應主動適應所在的環境。決定生命種群及個體的自然位置自然秩序的因素是:物競天擇——自然選擇與生存競爭合力作用,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和自我平衡共同作用。種群的自然秩序是競爭的結果,一旦形成自然秩序就可以減少爭鬥。
萬物的自然位置是分層次的:微觀層次和巨觀層次,可以是:奇點玄子——原子分子——宇宙天體;個體——種群——生物;個人——組織——社會;要素——系統——環境;等不同層面的自然位置。結構相同的原子分子常常會聚在一起,內部結構相同的系統往往抱成一團。物以類聚是為了存在,人以群分則是為了名利。
自然位置法則告知人類,任何事物只有適當,沒有最好。最好只是相對的,適當才是絕對的。萬物平等,世上無廢物,在適當位置為“寶”,在不適當位置為“廢”(有時為害)。變廢為寶就是物從不適當位置回到適當位置——自然位置(從不平衡到新平衡)。自然力量而形成的自然位置和自然秩序是最合理的,因自然力量而形成的一個有自然秩序的系統,有利於這個系統在環境中的存在。自然力量是相對人類求名求利活動而言的。
萬物因自然力量而形成的自然位置是最合理的位置——得其所哉。因人類求名求利而改變物的自然位置,往往是不合理的,往往破壞自然秩序——自然平衡。人類為求名求利而改變物質的自然位置,往往就是破壞了本來的自然平衡——自然秩序,其後果非人力可以控制。
莊子:“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人類智慧還不足以認知萬物的自然位置自然秩序,人類破壞一個自然平衡系統容易,但要建立和保持一個平衡系統很難,而恢復一個自然平衡系統根本不可能,所以不可輕易地改變萬物的自然位置和自然秩序。
萬物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環中,“自我平衡”、“事物對稱”和“自然位置”是系統在三個不同層面的平衡。自我平衡是一個系統內部要素之間的平衡;事物對稱是一個系統與另一個系統的平衡;自然位置則是一個系統與多個系統的平衡。自我平衡是點的平衡;事物對稱是平面的平衡;自然位置則是立體的平衡。自我平衡源自系統求存在的本能;事物對稱和自然位置來自系統自我平衡的支持。系統上述三個層面上的平衡都是為了實現系統個體在環境整體中自然秩序的和諧。

萬物玄同

萬物玄同是指事物的第N次子事物和事物的分解組合、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轉換規律,以及在時空中運行規律等總存在同一性的平衡。萬物在一定環境、層次和條件下可以處於一種無差別的同一狀態;也存在不同的環境、層次和條件也會出現不同層次的同一狀態。
一般平衡論認為,宇宙有著共同的本質,萬物源自同一的元點。萬物在永恆的平衡循環過程中同源同宗同歸宿。宇宙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無限循環中,萬物最初和最終是沒有差別的,最初是玄子,最終又還原為玄子。“玄”是平衡循環,“玄同”就是宇宙萬物具有共同的本質——萬物在無限的平衡循環過程中,不同的物物之間總會存在著共同點。萬物在特定條件或層次下呈同一的絕對平衡狀態
萬物都由玄子構成,萬物的基本“材料”相同,世上各種東西都是由相同的“零件”結合起來的,只是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在不同層次上的組成結構不同。構成物質的不同原子都是由為數不多的粒子根據相同的規律所組成,在黑洞環境中不同的中子質子都化成正反粒子,在奇點時整個宇宙所有的“子”都回歸於同一的玄子。“宇宙萬物→奇點玄子→宇宙萬物”,是宇宙層面的“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環。
物物之間的差別是相對的,而玄同是絕對的。萬物的差別是相對特定的層次和條件而言的,在上一層次呈差別的物質,到了下一層次就會無差別;在彼條件下有差別的事物,在此條件下就無差別。萬物同宗同源同歸宿,奇點玄子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物物之間的差別是運化過程中的差別,宇宙奇點又最終九九歸一。
萬物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可以處於一種無差別的同一狀態,不同的環境和條件會出現不同層次的同一狀態(玄子—中子質子原子;細胞—組織)。在黑洞環境中,地球上的所有的元素都化成正反粒子,地球會被坍縮成只有一粒豆子大小的體積。在宇宙大爆炸前的頃刻,整個宇宙也會坍縮成一個奇點,此刻宇宙萬物處於一種無差別的同一狀態。
在地球生物圈,不同的生物種群是因為在DNA分子層面的差異。不同種群的生命都由相同的胺基酸和核苷酸分別組成其蛋白質和核酸,所有生命的遺傳物質都是及在所有的細胞中都以同樣的生化機制進行複製,具有同樣的中心法則遺傳密碼。複雜的DNA都是由幾種簡單的原子組成,不同的生命種群到了原子層面上是玄同的,只是構成的結構不同。假設能破譯生命原子層面上的結構信息,就可能改變生命延續和繁衍的方式。假如知道了你的原子層面結構信息,就可以到另一個時空重新組裝一個一模一樣的你。
凡事物就存在共同本質,凡系統都存在共同之處。看似截然不同的系統之間,在無限的平衡循環中,總會存在著共同之處——表象不同事物的內在一定有著共同的本質。系統之間的差別僅僅相對某個層次而言的,在某一個層次存在的差別,深入一個層次就會得到同一。
如今不同種群的生命種群,如從時間上回溯多少億年也許是同一個祖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起源於三十億年前的同一個原始細胞。在生命個體層面不同的生命到了細胞層次上可能相同,在細胞層次存在差異到了DNA分子層次上就可能無差異。在分子層次不同的系統,到了原子層次可能同一;在原子層次不同的結構,到了中子質子層次就無差別…萬物到了奇點玄子層面統統都呈玄同狀態。
自然界裡各種複雜的結構和過程,總是由一些基本和簡單的單元相互作用構成的——大道簡樸。這些基本、簡單的單元可以是:玄子、正反粒子…中子、質子、原子、分子、細胞、組織等,組成系統單元的結構決定系統的性質和功能。這些基本和簡單的單元總是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過程中構成萬物。任何複雜的結構都由簡單的單元構成,在複雜層面上的差異,到了簡單層面往往就得到同一。在相同單元構成的不同事物之間,結構愈複雜差異愈大,結構愈簡單差異愈小。所以,一般平衡論認為,簡單的往往是合理的,簡單更有利於存在,認識事物本質特徵的基本方法就是“將複雜的結構簡單化”。
人類有一個誤區,總是認為“高級的才是好的”、“高等比低等好。”所謂的“高級低級”、“高等低等”也只是人為的標準,從大自然角度看,眾生本無高等低等之分,只是內部結構和生存方式不同,眾生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為自然之一員都有存在的理由。在生物圈里,高等的生命必需以低等生命為基礎,地球生命系統可以沒有高等生命,但絕不可以沒有低等生命。人與人之間在本質上應當平等的,人之間的差別是人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