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中興

崇禎中興

“崇禎中興”指明末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後極力想要創建的一個國事順利、政局安穩、經濟繁榮、百姓和樂的美好社會現象。

崇禎帝通過剷除閹黨、勤於政事、起用人才等方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後金的侵略,屢次平定農民叛亂,取得了一定成效,曾一度使明朝出現中興的可能。

但明朝已經大勢已去,天災人禍頻頻出現,處於財政危機的同時又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中,崇禎帝最終無力回天。

崇禎17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標誌著”崇禎中興“徹底的失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禎中興
  • 外文名:ChongZhen Resurgence
  • 主要人物:崇禎帝
  • 時間:明末
  • 目的:維護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
  • 結果:失敗
背景,經過,剷除閹黨,重用人才,關寧錦防線,三餉,修書,禁菸,六下罪己詔,“中興”結果,失敗原因,評價,

背景

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八月駕崩,由於沒有子嗣,朱由檢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時年十六歲。第二年改年號為“崇禎”。此時明朝正處於後金勢力逐漸壯大,西北旱災頻出的危急情況。
朱由檢即位後,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興的可能。

經過

剷除閹黨

朱由檢即位之初,大力清除閹黨。天啟七年十一月,朱由檢抓準時機剷除了魏忠賢的羽翼,使魏忠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然後一紙詔書,貶魏忠賢鳳陽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縊而死後,下令磔屍於河間。此後,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使氣焰囂張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

重用人才

在為熊廷弼楊漣等人平反冤獄後,崇禎帝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起用袁崇煥為總督,賜予尚方寶劍,託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
在鎮壓西北農民軍起義時,重用洪承疇左良玉陳奇瑜盧象升曹文詔孫傳庭楊嗣昌等名將。

關寧錦防線

關寧錦防線是明朝末年為抵禦後金)所構築的自山海關寧遠錦州的一條防線,其中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間築有多個堡台作為聯防據點。
關寧錦防線分南北兩段,南段為關寧防線,長約100公里,自山海關到寧遠;北段為寧錦防線,也長約100公里,自寧遠經連山、塔山、松山、錦州,抵大凌河
袁崇煥在寧遠之戰後,開始著力構築關寧錦防線,其中北段主要由趙率教負責修建,後明軍憑藉關寧錦防線在寧錦之戰中,使皇太極無功而返。
松錦大戰後,關寧錦防線土崩瓦解。

    三餉

    明末加派的遼餉﹑剿餉和練餉三項賦稅的合稱。
    遼餉亦稱新餉﹐始征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主要用於遼東的軍事需要。到萬曆四十八年止﹐全國除貴州等少數地區外﹐平均每畝土地加征銀九厘﹐計五百二十萬零六十二兩。天啟時﹐並征及榷關﹑行鹽及其它雜項銀兩。
    崇禎四年(1631)﹐又把田課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銀六百六十七萬餘兩﹐除兵荒蠲免﹐實征銀五百二十二萬餘兩﹐另加關稅﹑鹽課及雜項﹐共征銀七百四十萬八千二百九十八兩。剿餉為鎮壓農民起義的費用﹐總數兩百八十萬兩﹐主要也征自田土。原議只征一年﹐實際上從崇禎十年起﹐直到十三年才被迫停止。 練餉是崇禎十二年根據楊嗣昌的提議征派的﹐名義是訓練“邊兵”﹐加強九邊各鎮防禦力量﹐實際是為了對付農民起義。此餉共征銀七百三十餘萬兩﹐其中田賦每畝加一分﹐約占總數一半以上。
    三餉的徵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國家軍事戰爭的物質基礎,但同時動搖了明朝的統治根基,激化了社會矛盾,並成為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書

    崇禎二年,欽天監測量日食再次失誤,而同時徐光啟依靠傳教士的幫助,運用西法測量卻相當精確,符合天象。當崇禎皇帝責怪欽天監時,欽天監官員據實說,《大統歷》承《授時曆》已久,他們只是在開國二百六十年後遵守舊法而已,若因循守舊下去,以後不能無差。禮部就此再奏請開局改歷,才得批准。至此開始,徐光啟以六十八歲的高齡被朝廷委任為管理部事的禮部左侍郎,開創了劃時代的偉業——纂修《崇禎曆書》。
    明朝聘請來華耶穌會龍華民義大利人,參與短期編制)、羅雅谷葡萄牙人)、鄧玉函瑞士人,參與短期編制)、湯若望日耳曼人)等人參與譯書,編譯或節譯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克卜勒等著名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從崇禎二年到崇禎七年陸續編成書。
    《崇禎曆書》是中國最早吸收西方先進天文學知識對中國傳統曆法進行改革的大型學術著作。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天文學知識,形成了對中國已相對落後的傳統天文學的衝擊,使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從此走上了一條吸收和融合西方天文學為主的新路,對推動中國天文學向近代模式發展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崇禎曆書》完成後,明末朝廷已陷入動盪之中,新曆法還未及頒行,幾個月後李自成即攻入北京,推行新法之事功敗垂成,終明之世未得實施。

    禁菸

    明代,菸草經由呂宋(今菲律賓)、越南、朝鮮三條路線傳入中國,最初被當作草藥而流行於軍隊中。很快,這種“菸癮”就由軍中蔓延到民間。至明末,菸草已經在民間被大範圍吸食,相關的種植、販賣產業也發達起來。當時人們已經認識到吃煙的危害,社會上還流傳一種說法,說永樂以下的明代皇帝,都是“燕王”的後代,京城又是“燕京”,“煙”字諧音“燕”,“吃煙”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後、攻破燕京之義,坊間甚至傳唱“天下兵起,遍地皆煙”的童謠,這不能不引起明朝統治者的恐懼。因此,崇禎皇帝兩度發布“紅頭檔案”,要求國民戒菸,禁止官員在衙門等官府機構內吸菸,私藏或出售菸草都有可能被處死。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禁菸。

    六下罪己詔

    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在中原數省範圍內流竄奔襲經年的陝西農民軍突然揮師南下,出其不意地一舉攻克明朝中都鳳陽,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龍興之地,掘朱元璋祖輩之明皇陵並焚毀之,熊熊大火和彌天煙霧持續了數日之久。隨後,朝廷匆忙調集各省精兵八萬餘人在中原地區進行會剿。八月,洪承疇負責督剿西北,盧象升負責督剿東南,剿滅農民暴亂軍之戰事在全國範圍內拉開帷幕。十月初,崇禎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難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頒布“罪己詔”,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認朝廷的政策失誤及天下局勢的險惡。
    崇禎十年閏四月,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餓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舊逼糧催科、盤剝百姓,多處地方亦然民怨沸騰、乾柴烈火、一觸即燃,面對這樣的危局,崇禎帝在久祈不雨時的時候頒布《罪己詔》。
    崇禎十五年(1642年)新年伊始,崇禎帝在奏對朝臣時格外謙卑地揖拜閣臣周延儒等人,希翼君臣齊心協力、再圖振興國事之舉。正月,在崇禎帝的默許下,朝廷派馬紹愉為特使,同關外清庭進行談判,以期減緩明朝腹背受敵的軍事壓力。二月,闖王李自成所部在襄城大敗明軍,殺害陝西總督汪喬年。三月、四月,關外松山等城相繼被清軍攻陷,遼薊總督洪承疇被清軍俘虜,後歸降清廷。五月,李自成所部三圍開封。七月,賢淑聰慧的田貴妃病故,崇禎帝悲痛欲絕、日不思飲、夜不成寐、痛不欲生。八月,對清庭議和機密被朝臣泄露,朝廷輿論大嘩,迂腐言官大肆抨擊,崇禎帝惱羞成怒,情急之下,竟將無意泄漏國家機密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下獄問斬,明清之間的和談徹底破滅。九月,在李自成所部圍困開封期間,黃河堤潰,開封城被滔滔洪水沖毀,導致幾十萬開封百姓無端喪命,釀成明末巨大人道災難,李自成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十月,李自成所部在郟縣擊敗明陝西總督孫傳庭部。十一月,清軍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東腹地,俘獲人口三十餘萬人丁,殺害官吏數百人。閏十一月辛丑,崇禎第三次下罪己詔。
    崇禎十六年(1643年)年初,闖王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二月起,京師瘟疫流行。三月,左良玉部譁變。四月,清軍進犯出塞。五月,張獻忠部攻克武昌,楚王遇害(被張獻忠殘忍地打入囚籠沉入長江溺死),張獻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權。隨後,內閣首輔周延儒被罷官。六月,崇禎痛心疾首、欲哭無淚,悲憤地向天下官紳百姓第四次下罪己詔,譴責自己的失德和過失導致生靈塗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士紳能夠振聾發聵、共赴國難,鼎立拯救危機重重、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日,闖王李自成在西安稱帝,立國號“大順”。李自成隨即分兵兩路劍鋒指向北京進軍。正月,朝廷拜大學士李建泰為督師,出京抵禦大順軍,為了鼓舞士氣,崇禎帝隆重地在平台為即將代帝出征的李建泰舉行“遣將禮”。不料,風雲突變,三月,李自成大軍即兵臨北京城下。十八日,崇禎於倉促之中第五次下罪己詔。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絕望無助的崇禎帝強打精神舉行了最後一次家宴,當夜酒宴罷後,崇禎帝即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炯、四子永王慈煥逃離皇宮。隨後,崇禎帝在宮中親自持劍砍殺妻妾、女兒,幼女昭仁公主致死,長女長平公主斷臂重傷,一生賢德的周皇后於坤寧宮自縊。十九日凌晨,天將曙明,崇禎揩御筆太監王承恩離開紫禁城,登上皇家禁苑煤山,在一株老槐樹下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時“以發覆面,白夾藍袍白細褲,一足跣,一足有綾襪”,衣上以血指書,公元1644年甲申年的3月19日這一天,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統治華夏中國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的亡國祭日,每逢此日,黃宗羲顧炎武等明末遺民必沐浴更衣、面向北方、焚香叩首、失聲慟哭。

    “中興”結果

    袁崇煥於崇禎二年擊退皇太極,解京都之圍,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為剿流寇,朱由檢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復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譁變。
    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朱由檢的濫殺也日趨嚴重,總督中被誅者七人,巡撫被戮者十一人。朱由檢亦知不能兩面作戰,私底下同意議和。但明朝士大夫鑒於南宋的教訓,皆以為與滿人和談為恥。因此朱由檢對於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為難,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皇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朱由檢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明朝末年就在和戰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松山錦州失守,洪承疇降清,朱由檢又想和滿清議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因泄漏議和之事被處死,與清兵最後議和的機會也破滅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朱由檢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
    此時,農民軍起義已經十多年了,從北京向南,南京向北,縱橫數千里之間,白骨滿地,人煙斷絕,行人稀少。崇禎帝召保定巡撫徐標入京覲見,徐標說:“臣從江淮而來,數千里地內蕩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僅存四周圍牆,一眼望去都是雜草叢生,聽不見雞鳴狗叫。看不見一個耕田種地之人,像這樣陛下將怎么治理天下呢?”崇禎帝聽後,潸然淚下,嘆息不止。於是,為了祭祀難民和陣亡將士和被殺的各位親王,崇禎帝便在宮中大作佛事來祈求天下太平,並下詔罪己詔,催促督師孫傳庭趕快圍剿農民軍。
    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朱由檢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監杜勛投降,十五日,大學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太監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
    崇禎十七年,崇禎帝煤山自縊,留下遺言: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乾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失敗原因

    小冰河時期,農業減產;
    旱澇頻發,瘟疫橫行;
    官員腐敗,民不聊生;
    內部黨爭嚴重;內憂外患同時出現;
    前朝積重難返
    崇禎帝某些錯誤決策......

    評價

    雖然崇禎帝期盼著明朝能在他手中迎來“中興”,無奈前幾朝的積重難返。
    當時天下饑饉,疫疾大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進攻,加上崇禎帝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前期剷除專權宦官,後期又重用宦官;在眾大臣的吹捧下,崇禎帝高估了袁崇煥,誤信了袁崇煥“五年復遼”的大話,以傾國之力打造了一條關寧錦防線,結果後金從蒙古繞了過來,大明王朝最終面臨滅頂之災。
    崇禎帝對明王朝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邊防危急,財政赤字,官員腐敗,民不聊生,明朝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振興。國家財政收入遠遠低于軍費支出,而軍隊作戰實力沒有得到根本提升。
    崇禎中興功敗垂成,明朝的唯一希望也付諸東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