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共濟失調性腦癱

簡介,原因,早期症狀,主要表現,康復療法,

簡介

小兒共濟失調性腦癱,主要是小腦受損的類型,除此之外,可能有錐體系,錐體外系,深部感覺系統的重複病變。共濟失調性腦癱特點是不能持續性姿勢控制,協調運動障礙。表現為平衡失調,肌肉本體感覺,關節的位置覺喪失,肌張力下降,易疲勞,可伴有距離測定障礙,眼球和肢體震顫,可能有智力低下等。共濟失調性腦癱在嬰幼兒發育初期平衡失調並不明顯,隨著發育程度提高,這種失調就變的日趨明顯。臨床類型有單純共濟失調型腦癱,合併痙攣性腦癱和合併手足徐動性腦癱的兩種混合性腦癱。由於痙攣或手足徐動的程度使共濟失調也有相應改變。
小兒共濟失調性腦癱小兒共濟失調性腦癱

原因

一、胎兒宮內慢性缺氧:胎兒期缺血、缺氧是小兒腦癱重要的危險因素之。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子癇、重度貧血、各種心、肺、肝、腎疾患、糖尿病以及並種感染等疾病影響胎盤血流灌注均有可能導致胎兒宮內慢性缺氧。   
二、急性胎兒宮內缺氧:主要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生兒窒息。常見的原因有產力異常;臍帶異常(臍帶過長或過短、打結、纏繞、脫垂、扭曲以及臍帶附著異常等),難產、急產、異位產、異常先露、內倒轉術、產鉗、胎吸助產、頭盆小稱以及催產索、止痛藥與麻醉藥物使用不妥等,都可能引發小兒腦癱。   
三、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過期產兒、巨大兒以及雙胎或多胎兒等:產後因素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驚厥、外傷、顱內出血、呼吸窘迫綜台征、高膽紅索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腫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兒的心、肺發育異常所致的新生兒期呼吸障礙等均與腑性小兒腦癱明顯相關。   
四、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驚厥、外傷、顱內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徵、高膽紅素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兒的心、肺發育異常所致的新生兒期呼吸障礙等均與小兒腦癱明顯相關。

早期症狀

(1)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   
(2)早期餵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   
(3)感覺閾值低表現為對噪聲或體位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4)生後不久的正常嬰兒,因踏步反射影響,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互動邁步動作。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既要懷疑小兒腦癱。   
(5)過“百天”的嬰兒尚不能抬頭,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   
(6)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   
(7)正常嬰兒應在3—5月時看見物體會伸手抓,若5月後還不能者疑為小兒腦癱。   
(8)一般生後4—6周會笑,以後認人。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表情淡漠,手足徐動型常呈愁眉苦臉的樣子。   
(9)肌肉鬆軟不能翻身,動作徐緩。觸摸小兒大腿內側,或讓小兒腳著床或上下跳動時,出現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布清洗時,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時,以及洗澡時出現四肢僵硬。嬰兒不喜歡洗澡時常見的表現。   
(11)過早發育:小兒腦癱患兒可出現過早翻身,但是一種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滾木樣,而不是有意識的節段性翻身。痙攣性雙癱的嬰兒,坐穩前可出現雙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員那樣的足尖站立。

主要表現

1、運動發育與同齡兒相比有明顯的延遲,表現運動笨拙不協調,頭與軀幹調節障礙,1歲左右不會坐,即使會坐也不穩定。只有在兩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擴大的情況下才可能坐 穩。站立時間較晚,大終2-3歲或更晚,患兒站不穩,易跌倒,手指精細運動障礙,動作不靈活。
2、有意向性震顫及眼球震顫,追視與有目的抓物十分困難。    
3、患兒經常張嘴,流口水,講話慢且發音不清,語言障礙。    
4、患兒肌張力低下,但腱反射正常。    
5、平衡功能障礙,立位時重心在足跟部,為了維持平衡,患兒常常足尖翹起,加大足距以擴大支撐面積,向前彎腰以彌補重心後移。

康復療法

1.為了加強小兒頭部的控制,可使其俯臥位雙手支撐抬頭、抬胸或仰臥時雙上肢伸展,將其緩慢自仰臥位拉至坐位。當小兒坐在床上時,應誘發其向前方、側方伸手取物,逐漸形成各方向的保護性反應,以增強坐位的穩定性。 
2.對不會翻身的小兒,在其仰臥時,將翻動側的下肢屈曲,並輔助屈曲腿帶動身體旋轉或握住翻動側上肢使其伸展、內收,帶動軀幹翻身。 
3.爬行訓練是腦損傷康復的重要方法。小兒需雙上肢伸展支撐,下肢以膝關節支撐使軀幹與大腿成90°。姿勢保持穩定後,可在小兒面前放置帶有聲響、顏色鮮艷的玩具,誘發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時可向前推動小兒足底,輔助其前行。 
4.對站立時足跟不能著地的小兒,訓練者可在其仰臥時握住足跟,以手掌壓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與小腿之間角度儘量小於90°。還可以穿戴足踝矯形器,以利於矯正尖足,穩定踝關節,更好地進行站立、行走訓練。 
5.有的小兒雙手握拳,不會抓物,訓練者要堅持做被動手指伸展活動,將其大拇指外展伸開,其它手指就容易伸開了。 
6.在運動訓練的同時加強語言訓練。以顏色鮮艷的玩具吸引小兒的注意力,力爭其模仿訓練者的發聲、發音。創造良好的言語環境,及時糾正異常的發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