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武功山

安福武功山

安福武功山屬羅霄山脈北段,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境內。包括武功山2/3的部分。安福武功山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福武功山
  • 外文名稱:Wugong Mountain Anfu
  • 地理位置: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365平方千米
  • 開放時間:早5:00—晚5:3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60元
  • 著名景點:武功金頂,九龍山,發雲界,羊獅慕
介紹,名稱由來,地理,歷史,特色,植物資源,管理,

介紹

概況
安福武功山位於江西省安福縣泰山鄉、錢山鄉境內,介於東經114° 10′ -114° 17′ 和北緯27 °25′ -27° 35′ 之間,屬羅霄山脈北段,景區面積約365平方公里,長約150公里,大部在江西省中、西部,從江西宜春向西南延伸到湖南茶陵。主要由花崗岩、片麻岩構成,海拔多為1300~1500米,最高峰為武功金頂,海拔1918米。武功山歷史上曾與衡山、廬山並稱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廬尾武功中”。武功山是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江南名山最後一座正在開發的處女山,歷史上曾聲名遠播,文化積碇深厚,在崇尚自然,渴求反璞的今天,她又以其自然景觀之神奇和原始生態環境之完好而獨具魅力。武功山2009年武功山入圍“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遊景區”金獎。武功山奇峰羅列,瑰崎壯麗,怪石林立,形態詭異處處深壑幽谷,美妙絕倫;峰峰懸崖峭壁,湧泉飛瀑。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里雲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其風景名勝遍及全山,有“一湖、二泉、五瀑、七潭、七岩、八峰、十六洞、七十五里景”之稱。景區內連綿十萬畝的高山草甸,紅岩峰瀑布群,金頂古祭壇群,堪稱江南三大絕景,令人神往。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氣。
在徐霞客的《武功山遊記》中有描述:武功山東西橫若屏列,正南為香爐峰。香爐西即門家坊尖峰,東即箕峰。三峰俱峭削,而香爐高懸獨聳,並列武功南,若欞門然。其頂有路四達。由正南者自風洞石柱,下至棋盤、集雲,經相公嶺,出平田十八都為大道。余所從入山者也。由東南者,自觀音崖下,至江口,達安福。由東北者二里,出雷打石,又一里,即為萍鄉界,下至山口,達萍鄉。由西北者,自九龍抵攸縣。由西南者,自九龍下錢山,抵茶陵州。為四境雲。
安福武功山

名稱由來

根據明朝的《武功山志》、《天下名山志》等文獻記載,武功山的命名和道教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據記載:武功山原名“茲山”。“茲”字在古代文言中通“滋”,取其草木茂盛之意。但是舊時山南的廬陵(現今的吉安)喜歡稱為“瀘瀟山”,而山北的袁州(現今的宜春、萍鄉)則稱其“羅霄山”。
武功山羊獅幕武功山羊獅幕
“瀘瀟”與“羅霄”近音,這是因為方言發音不同而書表各異,但都是指金頂西面一處高山巨洞(現今的“羅霄洞”)。傳說上古之時有叫做“瀘”或者“羅”、“瀟”或者“霄”的兩位道人曾隱居修煉於此,山南、山北兩地的居民依照地方口音各自注字,將此山洞命名曰“羅霄洞”和“瀘瀟洞”。
“羅霄山”和“瀘瀟山”因此而得名,整個“羅霄山脈”也得名於此(羅霄山脈得名還有另外的說法)。
晉代四川人士武氏夫婦慕名遠來此地修煉,“羅霄山”和“瀘瀟山”從此又稱為“武公山”。
南朝陳朝時期有將軍歐陽頠出兵協助陳武帝陳霸先平定侯景之亂,途經“武公山”禱告求拜,得到武仙人託夢並授其平亂之策。後來成就了帝王霸業的陳武帝感念于山中神靈相助之功,便下令賜名“武功”,從此“武功山”取代了其他各種名稱而名傳千古。
主峰白鶴峰的來歷則由於峰高風大,不長樹木,只生茅草,一到秋冬季節,茅吐白絮,冰封峰頂,站在其他高峰上遠眺,儼然好似白鶴昂首挺立,故得名“白鶴峰”。神話傳說中則是另外一番形容:東漢葛玄東晉葛洪先後來此修身煉丹,羽化成仙之時馭鶴飛升,飄然而去,所以名曰“葛仙峰”或者“白鶴峰”,這也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

地理

武功山風光旖旎,海拔高差約1600米,為景觀奇特的花崗岩,混合岩中地貌,紅壤、黃壤、黃棕壤、高原草甸沿海拔高度梯型分布。氣候屬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區內河流縱橫,水系發達,天然落差較大,形成眾多的溪流。山從下到上以森林和草甸分布。瀑布景觀,山區雲霧較多,霧日超過廬山,為觀賞雲海的理想勝地;海拔雖然高於廬山,黃山,但風速卻小,擁有國家的“天然植物園”,高山垂直型自然植被景觀為江西省境內罕見,高山草甸,黃山松群落為江南罕見。較為完整,原始狀態的自然生態環境雄、險、奇、幽、秀集於一山;奇峰怪岩,佛光雲海幽泉飛瀑,高山草甸,奇花異草,景觀交相輝印。武功山不僅具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的特徵,而且具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特徵,是中國旅遊資源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江西省人民政府於1995年7月將武功山批准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武功山武功山
武功山地質構造以花崗核雜岩構造與峰崖地貌為主,說明山體在古地質年代中,是湘贛海域的一個孤島。武功山山體主要由片麻岩、花崗岩和石灰岩等組成,地勢峻峭挺拔,一般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不少山峰高達1500米以上。山丘之中有贛江流域的袁水、禾水,湘江流域的淥水(萍水)的源流貫穿其間,使河流兩側發育著寬窄不一的多級河谷階地,形成的袁水、萍水河谷也是湘贛間重要的天然通道。發育於寒武紀石炭紀三疊紀等各時代石灰岩的厚薄不一,岩性差異、裂隙發育不同,故地表岩溶除表現出波狀起伏的丘陵,鋸狀壟斷的山峰外,還有孤峰、殘山、溶斗、溶溝、窪地等發育。在地下又形成了形狀奇特、大小不一的暗河和溶洞。此外由於冰川活動的結果,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冰蝕和冰積地貌,如圍椅狀的冰斗,U字型的冰川谷,高掛的懸谷,刀刃狀的山脊,金字塔形的角峰,孤形狀的終磧壟和波狀的冰磧丘陵等等。山區內河流,溪流,瀑布景觀眾多。山區多雲霧,霧日超過廬山,是觀賞雲海的勝地。高山垂直型自然植被景觀,高山草甸,及黃山松群落在江南地區不多見。以上種種使得武功山集黃山之松、華山之險,廬山之雲,衡山之秀,泰山之峻,雁盪之瀑,石林之奇於一山。奇峰怪岩,幽泉飛瀑,佛光雲海,高山草甸,奇花異草,各景觀交相輝印。明朝人劉鑒在《武功記》裡面寫到:“東南天柱有三,蓋衡,廬與武功。衡首廬尾武功中,跨袁吉,屹立最高……乃乾坤之勝境,神仙之福地也。”
武功山旅遊景區武功山旅遊景區

歷史

武功山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特別以道教文化內涵最為突出.武功山原名茲山,據史書記載,東漢葛玄.東晉葛洪先後來此修身煉丹;道教自三國赤烏年間在山上設立道場,至今1700餘年,晉武夫婦遠道來此修煉,以武功名山;宋信國公文天祥書贈"葛仙觀"巨扁後,名震千里;陳武帝即位後,更名為武功山;明嘉靖皇帝曾派御使進御香於三天門,武功之名大噪於天下;武功山佛教開山於唐,盛於唐,其時武功山有集雲,三天門,白法,九龍四大道教,佛教勝地,宮,觀,寺廟近百座,僧人道士數千人,為湘贛兩省著名佛教勝地,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眾多文人騷客前來探奇尋幽,朝覲攬勝,賦詩題字.已知歷代前來武功山的知名人物有朱熹、楊萬里、文天祥、黃庭堅、陳毅等;明代著名旅遊家徐霞客游山歸來後,特做"武功山遊記"以傳後以傳後世.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山上至今依然留存部分文物古蹟,構成武功山豐厚歷史文化遺產中的重要一頁。
安福武功山
宋代詩人鄭強曾登臨武功山,並賦詩一首《登武功山》:“綠色青黛梁群山,院鎖屋戀迭嶂間,金頂插天雲漠漠,飛瀑瀉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馬樁,巍然在望葛仙壇。燈熒星點清霄靜。爐煙燎繞白雲還。俯瞰日山齊到眼,江南盡境屬吳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餘幸得一躋攀。”1638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冬遊武功山。為山中奇景所陶醉,寫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武功山遊記當然地成為《徐霞客遊記》中的一部分,因而名聲鵲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侶道人遊覽憑弔的勝地。武功山地處的安福縣富於革命傳統.明代剷平王運動,清代太平天國運動在當地留下了深刻的社會影響與痕跡.土地革命時期,安福縣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轄範圍,毛澤東,方誌敏,任弼時,彭德懷陳毅,王震蕭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土地上戰鬥過.早在1926年,安福已經建立了中共小組和中共縣委;1927年,安福農民自衛軍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湘贛省蘇維埃政權時期,安福基本實現了"全紅縣",紅軍主力戰略轉移後,堅持在當地的湘贛地區部分紅軍主力以武功山為依託,堅持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譜寫了"三女跳崖","三江整編"夜襲洲湖",奇襲俚田,陳毅上山"等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陳毅曾在山皇殿賦詩兩首:"久慕皇山,如今得賞玩.古神特別多,顯靈在人間.";石階層層,芳草簇簇,呵!這就是古今名山有威武的神象有聲諧的鐘罄.無苛政,無吏患.與世俗隔別,如桃源仙境,真是古今名山,詩詞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特有的革命樂觀主義的寬闊胸襟。

特色

武功山資源類型與特色被專家概括為“山景雄秀、瀑布獨特、草甸奇觀、生態優良、天象稱奇、人文薈萃”。現已規劃面積160平方公里,規劃景點200餘處,整個風景區分為金頂峰、箕峰、羊獅幕、武功湖、楊思慕、九龍山、發雲界、絕望坡7個核心景區。
區內自然形成了“峰、”齊備的山色風光,區內10萬畝高山草甸綿綿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巔與巍峨山勢相映成輝,堪稱天下無雙;峰頂神秘的古祭壇群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華夏一絕;氣勢恢宏的高山瀑布群、雲海日出、穿雲石筍,奇特的怪石古松、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巨型活體靈芝等景觀令遊人嘆為觀止;武功山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2℃,夏季最高溫度為23℃,冬季最低溫度-5℃,低於同期廬山黃山氣溫,是良好的避暑勝地。武功山動植物繁多,有動物200多種,植物2000多種,被中科院專家譽為天然動植物園。

植物資源

武功山森林覆蓋率達88.1%,高於中國、以至世界的平均水平。
武功山保留下來的古木大樹37種,珍貴、稀有、瀕危樹種也有150餘種。武功山植物區系主要屬於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植物亞區的中國南部亞熱帶植物區系。植物區系成分以亞熱帶植物區系成分為主,並滲入有熱帶和溫帶植物區系成分。武功山植物區系起源遠古,與世界各地植物區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聯繫,“無論在亞熱帶特有種,孓遺植物方面,還是在古熱帶植物區系成分上,以及與世界各植物區系的聯繫上均具有其獨特的特色”。現狀植被中,武功山植物區系成分非常豐富,據維管植物統計:蕨類植物有49科、114屬、403種、 28變種、4變型。其中起源古遠的原始類群不少,如古生代石炭紀線囊蕨屬之親緣屬的後裔蓮座蕨,中生代侏羅紀前後出現的桫欏科、蚌殼蕨科、紫萁科等科中的後繼種群桫欏、金毛狗、華面紫萁,在武功山廣布於北緯27°以南的溝谷亞熱帶常地林下,是熱帶和南亞熱帶植物區系成分滲入中亞熱帶南部的常見種。而紫萁,則廣布於武功山及亞洲暖溫帶至熱帶其他地區,北達秦嶺南陂、南至越南均有分布。裸子植物在武功山自然分布的類群共有8科、22屬、29種、2變種。其中銀杏是中生代株羅紀的孓遺植物;安福縣大布有小片半自然林,蓮花縣路口尚有幾株野生銀杏分布。柳杉是侏羅紀延續至今的針葉樹,現存一種名稱為柳杉,武功山有原始林分布;另一種為日本柳杉,原產於日本南部,武功山有栽培。水松、三尖杉科、紅豆杉科、早在一億年前的白堊紀就已出現,延續至今,成為針闊葉混交林的成分,或常綠闊葉林中的伴生種。如羅漢松科的竹柏,在武功山均有分布,且武功山東的吉安有竹柏的針闊葉混交林及小片純林分布;三尖杉科的三尖杉。分布於武功山的丘陵地區;紅豆杉科的南方紅豆杉在武功山丘陵地區、香榧,在武功山西北山脈地均有分布,白豆杉和穗花杉則已瀕危;此外,松科的鐵杉。紅豆杉,屬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聯合國也明令禁止採伐。在武功山脈東、黃杉在武功山均有原始林分布。被子植物種類更多,約有210餘科,1340餘屬,占全國被子植物總科數的60%、總屬數的38%左右。
安福武功山
武功山三天門宗教遺址群
武功山三天門宗教遺址群(亦稱圖坪道教叢林),位於武功山金頂東南面,地處白鶴峰與箕峰谷地間,白沙江與桃花江交匯處。因地勢平坦如坪,遂名圖坪。自三國東吳太極左宮仙翁葛玄首開道場來,代代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來此朝拜。遺址群主要由三殿門遺址、廣濟宮遺址、太極宮遺址組成,建築依山傍水而建,鼎盛時,宮觀寺廟達上百餘座,道僧日食千指。建築毀於近代戰亂和社會動盪,現存大片規模宏大的遺址群落,是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道教遺址群之一。

管理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武功山沒有有效的管理機構,長期處於無人監管狀態,讓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50年代“大躍進”的“大煉鋼鐵”時期,林木砍伐無數,古木、叢林遭受了一次較大的破壞。70年代江西省政府為了統一開發經營武功山,成立了“江西省國營武功山墾殖場”,直屬省農林墾殖廳管轄。但在“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下,“省武墾”被迫下馬,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同時森林資源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發展,相反又遭受了一次較大的破壞。80年代初,隨著山林權的下放,由於民眾對政策不放心而引起的亂砍濫伐歪風,使武功山森林資源又遭受了更為嚴重的破壞。許多珍稀樹種,如銀杏黃山松鐵杉夜光樹等都被連片砍伐殆盡。與此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管理和監督,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的風氣也十分嚴重,資源遭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直到1985年12月3日正式將武功山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級保護風景名勝區”後,武功山的發展才走上正軌,環境與生態保護才真正納入工作範圍。自此,強硬的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的政策得以展開實施,武功山地區的植物覆蓋率逐年增長。隨著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預備國家自然遺產的相繼批准與設立,武功山的發展與保護走上了更好更快的步伐。
由於武功山地跨三市,武功山地區處於多頭管理狀態之中,部分毗連界限劃分不清,其旅遊資源開發存在各自為政的問題。萍鄉市稱武功山為“萍鄉武功山”,安福縣稱武功山為“安福武功山”,而宜春市稱為明月山。其中有2/3在安福縣境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