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金頂

武功山金頂

武功山金頂觀光休閒區有景點石鼓寺、夫妻瀑、吊馬樁、武功山神、古祭壇群、金壺灑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功山金頂
  • 外文名稱:Wu-kung Mountains
  • 地理位置:江西省萍鄉市和安福縣交界處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
  • 門票價格:萍鄉:70元,安福:90元,纜車上下75元
主峰,石鼓寺,武功山神,古祭壇群,

主峰

武功山主峰白鶴峰(金頂)海拔1918.3米,為江西省境內第一高峰,在1600米以上就是高山草甸的形式。金頂的“江南祭壇群”由葛仙壇、沖應壇、汪仙壇、求嗣壇、白鶴峰寺組成,從西晉至明,距今1700多年的歷史。群體沿山勢而建,採用本山花崗岩堆積而成,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雨,但依舊保存完好,堪稱“華夏一絕”。
從安福縣泰山鄉文家村上武功山,半山腰處是觀音岩“白法庵”遺址(安福縣上武功山纜車到達處),俗稱觀音廟(求子很靈驗)。位於金頂東南面,海拔1400米,明嘉靖三十五年創建的白法庵,至清鹹豐年間,白法庵香火十分鼎盛。由五處建築遺址和十五座佛塔組成。
從安福縣錢山鄉上武功山,經過九龍山“盛佛禪林”遺址,是中國佛教禪宗曹洞宗古爽派寺院建築遺存,明嘉靖三十二年,寧州智衛和尚開創。根據安福武功山志記載和現場建築基腳證實,九龍山建築布局是:中為佛殿、後是淨室、東西列飯堂禪室,兩楹列鐘鼓樓、前開山門、門之前為止景橋、左浮屠曰涅槃真境、右曰千僧寶塔、淨室後為鎮山塔。

石鼓寺

石鼓寺原名石鼓庵,亦稱佛祖庵,坐落在安福武功山主峰白鶴峰山腳下,。原庵史建於元延佑年間(1314-1320)距今已有700年歷史。。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武功山下塌佛祖庵,忽聞山下溪水分外悅耳,循聲尋去,乃是急湍溪水撞擊一鼓形巨石所發出的聲音。乾隆用木棍擊石三下,發出震耳鼓聲三響,武功山金頂剎時祥雲朵朵佛光燦爛。乾隆大喜,曰:“石能為鼓,世所罕見”。遂賜名為“石鼓寺”。

武功山神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武功山大安里有一位養白鶴的老人。有一天,他遠嫁蓮花的女兒病了,老人養的那隻老白鶴變成仙鶴,馱著老人前去看望女兒。臨回去的前一天晚上,仙鶴被女兒家隔壁貪心的財主偷吃了。老人氣憤地與財主論理,財主將仙鶴毛扔回老人時,鶴毛變成仙鶴馱起老人往回飛。在飛越橫亘於大安里與蓮花之間的沼澤地時,白鶴身化作一座大山,方便兩地百姓來往,人們為紀念白鶴捨身化峰的壯舉,就把大山主峰命名為白鶴峰。
武功山金頂
宋時,白鶴化峰的故事已流行於民間。人們認為化峰的白鶴就是白鶴仙人的化身,說仙人將身子化成山峰後,見山頂崎嶇,為方便過往百姓,便擠土成坪,開通一條貫通南北兩地的大道,而他的頭部,化做石雕頭像留在離金頂不遠的路岸下。後來,當地百姓把白鶴仙人的頭像稱為武功山神。
你瞧,前面危崖陡起,高二十餘丈。崖頂到崖腳,活脫脫一個人的面部。崖頂幽深的茅草,就是山神飄逸的頭髮;崖面岩石突兀,頗似人的額、眼、鼻、口、耳五官有稜有角,清晰可見;崖腳一石突出,恰似供人拜祀用的神台。
山神斜對面100米處,聳起一岩,岩平如砥,上可坐十餘人,天生一個觀景台。在這裡,山神的神韻氣質,盡在遊人眼底。

古祭壇群

古祭壇,江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武功山最富特色的人文絕景之一。地處武功山金頂海拔1900米處,屹然傲立於湘贛邊界。四座朝向各異、建築風格獨特的石壘祭壇,自從三國東吳初年創建開始,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古代普通百姓對其的崇敬與臣服,使祭壇成為人世與上蒼溝通的紐帶。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一遇到像旱蝗疾疫等自然災害,人們便“遠近禱祀”。希望通過祭拜上天,獲得與災害作鬥爭的特殊力量,以求得“享應甚速”的效果。四座石頭壘成的祭壇,各有不同名稱。一為葛仙壇;一為汪仙壇;一為沖應壇;一為求嗣壇。金壺灑酒。
武功山武功山
一到隆冬,飛瀉的瀑布凝結成一條細長的冰瀑,晶瑩剔透,如詩如幻;春夏之交,奔騰的瀑布撞擊岩壁,化成蒙蒙大霧;高山、綠林、雲海、飛瀑,身歷其間,如入仙境。朋友們,你們說瀑布的落差究竟有多少?(120米)。這可是目前武功山已知瀑布中最陡的了。高高聳立,直上雲端。這樣看來,叫它雲壺灑酒,也未嘗不可。
金頂景區主要景點:石鼓寺、夫妻瀑、吊馬樁、武功山神、古祭壇群、金壺灑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