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磧丘陵

冰磧丘陵

冰磧丘陵屬於冰磧地貌的一種,是冰川消融後表磧、中磧、內磧沉落於底磧上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面形態,冰磧厚度由數米至百餘米不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磧丘陵
  • 外文名:The moraine hills
  • 所屬:冰磧地貌
  • 形態:起伏不平
  • 學科:自然地理學
簡介,相關研究,

簡介

冰磧丘陵一般形成原因為,冰塊融化後,原來位於冰川上部、內部以及冰川底部的全部物質都匯合為底磧;因為冰磧物在冰層內通常分布不均勻,所以在融化時就形成了厚度不同並且有波動起伏的冰磧蓋層,即冰磧丘陵。
冰磧地貌冰磧地貌

相關研究

又叫冰川基磧丘陵。它是一種古冰川堆積地貌組合。這種地貌形態在西藏波密縣波堆藏布流域的玉仁鄉許木鄉一帶有大量分布,而且愈向上個體愈大,高度可達40—60,其中形態最典型,構造最完整,規模最壯觀,數量最多的冰磧丘陵就在波密縣許木鄉熱西村瑪玉塘境內,屬全國罕見。此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丘陵約有幾百座,距林芝地區八一鎮270多公里,離波密縣城70多公里、離川藏線卡達橋處50餘公里,海拔3200米。
早20世紀80年代被中國科學考察隊發現後有這樣的解釋:波堆藏布流域內的冰磧丘陵形成於末次冰期晚期,當冰川前進到冰盛期位置後,有一個較長時間的停滯階段。之後,其消融區的面積在厚表覆蓋之下變成幾乎無運動狀態的“死冰”,隨著冰後期全球氣溫大幅度的上升,當“死冰”迅速消亡時,集中在凹穴中的冰川或冰面湖相沉積,由原先的負地形一躍而成為正地形,即所謂的冰磧丘陵。在冰體消亡時,大量的冰融水帶來的沙礫石使這些冰磧丘陵呈部分被埋狀態。在波堆藏布河谷地發現的大量冰磧丘陵,這在中國第四紀冰川作用地區當屬罕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