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羅霄山脈的北支,腹地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武功山(羅霄山脈的北支,腹地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功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中西部,居羅霄山脈北支,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地跨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吉安市安福縣、宜春市袁州區,主脈綿延120餘千米,總面積約970平方千米。

武功山圍繞金頂已設立“武功山國家地質公園”(面積約378.3平方千米)、“武功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260平方千米)、“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136平方千米)。武功山主峰白鶴峰(金頂)海拔1918.3米。自漢晉起,武功山被道佛兩家擇為修身養性之洞天福地,明朝時香火達到鼎盛時期,山南山北建進了庵、堂、寺、觀達100多處。自唐宋以來,諸多仰慕其名而登山游賞吟詩作賦的名人學士絡繹不絕。武功山有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中國青少年戶外體育運動營地等。2009年,武功山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

2019年3月28日,《江西武功山旅遊經營性業務委託經營管理協定書》在南昌簽約,標誌江西武功山告別“一山三治”,正式實現統一經營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功山
  • 地理位置:江西西部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970平方千米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武功山風景名勝區
  • 門票價格:70元(金頂,2017年2月) 
  • 著名景點:羊獅慕、金頂、箕峰、發雲界、武功山大峽谷漂流、武功湖
  • 萍鄉一級索道:上行65元,下行55元 
  • 萍鄉二級索道:上行45元,下行35元 
  • 三天門索道:上行45元,下行35元
  • 羊獅慕索道:上行80元,下行70元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地質特點,地質形成,地質構成,主要山峰,資源概況,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氣候資源,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水文概況,氣候特點,開發保護,生態保護,基礎建設,品牌建設,景區建設,人文歷史,山名由來,道教文化,

地質特點

地質形成

在距今8~5.7億年前由於揚子與華夏陸塊發生碰撞,武功山處於深海――次深海環境,在陸緣帶沉積了一套含矽鐵質砂泥岩石,所形成的沉積岩被埋藏在地下深處,在高溫高壓的聯合作用下,岩石產生了強烈的變形變質,形成了震旦系樂昌峽群。在距今5.7~5億年前的早古生代,由於地殼上升,海水相對較淺,並有較多水下隆起,以海盆的陸源碎屑沉積為特徵,形成了寒武系八村群砂泥質變質岩。在距今5~4.10億年前由於受加里東構造運動影響,古海盆褶皺閉合,武功山地區抬升露出水面,進入風化剝蝕階段。與此同時,華南大陸受當時南海陸塊向北擠壓,揚子板塊受華北陸塊向南推擠壓縮,揚子板塊與華南板塊發生陸――陸碰撞,大致沿萍鄉――廣豐古縫合線經斷裂帶對接拼貼,構成華南的統一陸塊。對接帶南側,武功山地區新元古代基底褶皺,並伴隨大量花崗岩岩漿侵入,並發生全區性低綠片岩相區域變質,在岩體邊部一定範圍內產生低角閃岩相的接觸變質,形成變形―變質―岩漿帶。
武功山壯美風光武功山壯美風光
武功山
在距今3.80~2.60億年前,早期隨著地殼的沉陷,受古特提斯海域的影響,海水逐漸淹沒本區,淪為淺海盆地,沉積了一套砂泥岩夾碳酸鹽岩;晚期地殼抬升,海水快速退出,發生了短時間的沉積簡斷,此時武功山地區處於低緯度熱帶雨林地帶,,沉積了一套含煤碎屑岩及碳酸鹽岩。大約距今2.60~2.20億年前,地殼又下沉,武功山仍舊處於淺海盆地環境,沉積了一套碳酸岩。在距今2.20億年時期,由於華南板塊向北西方向與揚子板塊產生碰撞作用,致使先前形成的地層產生強烈褶皺,處於華南板塊前緣的武功山地區,形成近東西向褶皺隆起,沿加里東期花崗岩基與早期變形變質岩層侵入界面產生伸展拆離,形成一系列圍繞穹隆核分布的韌性剪下帶,結束了本地區海洋環境歷史,武功山地區上升為陸地,從此海水一去不復返。在距今2.20億~6500萬年前,武功山地區處於活動大陸邊緣,岩漿活動非常活躍,伴隨大量重熔型花崗岩岩漿不斷侵入,致使山體斷塊上窿,在這種水平與垂直力的作用下,上部形成了一條巨大的低角度的伸展拆離帶,巨大的斷層錯位,將埋在地下6~10公里的新元古代變質岩層拉至地殼淺部,形成了武功山變質核雜岩。在上部伸展拆離的發展過程中,局部形成斷陷盆地,沉積了一套河湖沉積環境的陸相地層。在距今6500~248萬年前,由於特提斯海盆的最終封閉,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相互碰撞和喜馬拉雅與青藏高原的隆起,致使華南陸塊再度拉張裂解為一系列不同方向的不同規模的斷塊隆起和斷裂凹陷。
武功山
武功山體也再度斷裂上隆,與此同時,在重力勢能作用下重力滑脫應運而生,沿山體周邊形成一系列與山體走向一致的滑脫構造。在距今200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晚期,山體進一步上升,形成了雄偉陡峭的斷塊山,從此以來,武功山山體表面主要接受風化剝蝕,結束了岩層沉積歷史,並控制了山體南北兩側的第四紀沉積物的形成,逐步形成了武功山變質核雜岩構造景觀。武功山的地質演化和地質遺蹟具有全球對比的地學意義及科學價值。

地質構成

武功山主要由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層和印支-燕山期岩漿岩所組成,呈北東向隆起於醴陵攸縣茶陵永新萍鄉蓮花縣等盆地之間,長約150多公里,寬達30~45公里,邊境制高點1405米。主峰金項在江西省境內海拔1918米。
冬季武功山冬季武功山
武功山地區位於華南板塊的北緣,北鄰揚子板塊,區內出露地層有震旦紀楊家橋群古家組、下坊組和大沙江組,樂昌峽群壩里組和老虎塘組,寒武紀早世八村群牛角河組、高灘組和水石組及溫湯岩組,主要為矽鐵建造類復理石建造;泥盆紀地層為碎屑岩夾碳酸鹽岩組合,並以區域不整合覆蓋於前泥盆紀淺變質岩系地層之上;三疊紀(石炭紀)早世地層以碳酸鹽岩為主,夾碎屑岩;三疊紀晚世,侏羅紀地層發育的是含煤碎屑岩系及碎屑岩系,白堊紀晚世地層為一套陸相紅色岩系。華南板塊與揚子板塊在加里東期的碰撞對接過程中,在區內形成了廣泛分布的基底褶皺構造,同時產生了低綠片岩相的區域變質作用,並發生了較大規模的岩漿侵位,形成了洪江超單元和武功山超單元。隨著板塊碰撞的延續和加劇,在(印支)燕山期又發生了岩漿重熔和岩漿的底辟強力侵位作用,形成了張家坊超單元、滸坑超單元和江源超單元,促使地殼局部隆升,形成穹窿狀地質體,進而伸展滑覆。武功山岩漿核雜岩總體呈橢圓形穹窿狀產出(長軸100餘km),具有三層式結構,即(變質)——岩漿核、伸展剪下拆離帶(包括韌脆性構造過渡帶)和滑覆構造帶,在平面上也具分區分帶性,從內到外可清晰地劃分為(變質) -岩漿穹窿構造區和滑塊構造。
滑塊構造
在武功山西側,發育十幾個規模不等、形態各異的滑塊構造。南麓嚴田等地見零星分布。按組成滑塊的地層不同可分為白堊系+安源煤系滑塊、下侏羅統滑塊、茅口組+安源煤系滑塊、泥盆系+石炭系滑塊、泥盆系滑塊、上元古界滑塊,但以後兩種為主。現將幾個規模較大、具一定代表性並有一定找礦意義的的滑塊敘述如下:安源滑塊。呈長條狀北北東向展布,出露長度13 km、寬2~3 km。由白堊紀紅層(不整合於安源煤系之上)和三疊紀晚世安源煤系(不整合於茅口組之上)組成。滑塊之下仍為安源煤系,滑塊北側疊覆於萍鄉盆地之上,南東側被高坑滑塊壓蓋,南西端被侏羅系滑塊、泥盆、石炭紀系滑塊、震旦系滑塊壓蓋。滑覆斷裂總體傾向北西,呈舒緩波狀。高坑-源並滑塊。位於高坑、源並一帶,呈長帶狀北東向展布,捲入地層以安源煤係為主,滑塊北西側疊覆於安源滑塊之上,南東側壓蓋在宣風滑褶帶之上,南西段的北西一側被侏羅系、泥盆、石炭系、震旦系組成的滑塊壓蓋。滑覆斷裂在滑塊的北西側傾向南東,南東側傾向北西,沿斷裂發育碎裂岩、矽化碎裂岩、構造透鏡體及次級斷裂,次級斷裂面上見明顯擦痕和階步,並反映了滑塊自南東向北西滑移特徵。在高坑一帶,鑽探揭露,滑塊的主體安源煤系不整合於下伏二疊紀,三疊紀早世地層之上,並發育一系列軸面傾向北西的傾滑褶皺(向斜為主),向斜南翼產狀平緩,北翼產狀倒轉,翼部發育傾向北西次級斷裂。主滑覆斷裂總體傾向北西,且呈一弧頂向下、開口朝上不規則拋物線狀,斷裂地表出露海拔標高北低南高,也反映了斷裂面是傾向北西的。這些均顯示滑塊由南東向北西滑覆運動特徵。周源滑塊。位於萍鄉市周源一帶,呈北東或近南北向長條狀展布。滑塊由震旦紀地層組成,周邊為斷層圍限。北側壓蓋在泥盆紀地層組成的滑塊上,斷面傾向南,傾角20b~30b,東側壓蓋在高坑滑塊和安源滑塊這上,廟下礦區經鑽孔揭露,在變質岩層30 m之下為安源煤系,並見一煤層;在滑塊南東側,斷面傾向北西,傾角40b左右。據次級斷裂特徵判斷為正滑斷裂。
武功山地區地質略圖武功山地區地質略圖
滑覆構造
研究區滑覆構造形跡較為複雜和壯觀,在武功山的西側大面積的變質岩滑塊掩覆著三疊紀晚世安源煤系,該區北東部為著名安源煤礦和高坑、五陂下、芭蕉嶺煤礦等,含煤岩系地表出露寬度4km,而向西南則被滑塊壓蓋變窄,至源並僅出露幾百米。根據野外調查資料,變質岩下部滑覆斷裂總體為上陡下緩、開口向上的開闊的弧形斷裂,含煤岩系埋藏深度不大。估算被掩蓋的含煤岩系面積大於20 km2,按芭蕉嶺礦區3.5 km2探明儲量為1300萬t計算,其地質遠景儲量大於7 400萬t。野外調查和鑽孔驗證,在安源滑塊之下,還掩蓋著大片三疊紀晚世安源煤系地層。
滑褶帶構造
南北兩側滑褶帶的發育程度(數量)略有差異,北部發育了7條,南部僅3條。各滑褶帶的前緣均發育一條規模較大的滑覆斷裂。後帶對前帶均有不同程度的壓蓋,各帶的出露寬度不等,一般為0.2~8 km。滑覆斷裂大多為低角度斷層,地形效應明顯,許多滑覆系統的前緣呈舌狀、半島狀,有的呈之字形迂迴展布,也有的形成殘餘型滑來峰。滑覆系統大多以煤系地層和二疊系下統鈣鎂質泥岩、泥灰岩及其它泥質岩類為潤滑層。北部的滑褶帶主要為正序疊置,南部大多呈反序疊置。各滑褶帶根據變形特徵和所處位置不同,,可將滑褶帶進一步劃分為前緣擠壓逆沖亞帶、中部遞進滑脫亞帶和後緣拉張亞帶。前緣擠壓逆沖亞帶。一般發育多條次級擠壓逆沖斷層,斷層的間距100~500 m不等,所夾持的岩片在平面上呈條帶狀、透鏡狀或楔狀展布,剖面上以楔狀為主。各楔狀體均呈疊瓦式堆垛,每個楔狀體內一般還形成了許多倒轉、不對稱的緊密褶皺,褶皺軸面與斷層產狀基本一致,反映了褶皺與斷層的成因聯繫,褶皺形跡也顯示了擠壓逆沖的成因機制。沿斷層一般都發育不同程度的片理化或強烈的矽化破碎現象,斷面上發育鏡面、擦痕線理和階步構造,這些構造形跡也指示擠壓逆沖的構造特徵。
武功山武功山

主要山峰

武功山最高峰:白鶴峰,即金頂(1918.3米)
武功山第二高峰:香爐峰(大箕峰)
羊獅慕主峰:天子峰(1674米)
明月山主峰:太平山(1735.6米)

資源概況

景區內自然形成了“峰、、瀑、石、、松、寺”齊備的山色風光,區內10萬畝高山草甸綿綿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巔與巍峨山勢相映成輝,堪稱天下無雙;峰頂神秘的古祭壇群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華夏一絕;氣勢恢宏的高山瀑布群、雲海日出、穿雲石筍,奇特的怪石古松、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巨型活體靈芝等景觀令遊人嘆為觀止;武功山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16℃,夏季最高溫度為23℃,低於同期廬山、黃山氣溫,是良好的避暑勝地。武功山動植物繁多,有動物200多種,植物2000多種,被中科院專家譽為天然動植物園。
夕照古壇夕照古壇

水資源

”武功山歷史上曾與衡山、廬山並稱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廬尾武功中”。武功山奇峰羅列。瑰崎壯麗;怪石林立,形態詭異處處深壑幽谷,美妙絕倫;峰峰懸崖峭壁,湧泉飛瀑。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里雲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其風景名勝遍及全山,有“一湖、二泉、五瀑、七潭、七岩、八峰、十六洞、七十五里景”之稱。景區內連綿十萬畝的高山草甸,紅岩峰瀑布群,金頂古祭壇群,堪稱江南三大絕景,令人神往。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氣。

植物資源

武功山森林覆蓋率達88.1%,高於中國、以至世界平均水平。
武功山壯美風光武功山壯美風光
武功山保留下來的古木大樹37種, 珍貴、稀有、瀕危樹種也有150餘種。武功山植物區系主要屬於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植物亞區的中國南部亞熱帶植物區系。植物區系 成分以亞熱帶植物區系成分為主, 並滲入有熱帶和溫帶植物區系成分。武功山植物區系起源遠古,與世界各地植物區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聯繫,“無論在亞熱帶特有種,孓遺 植物方面,還是在古熱帶植物區系 成分上,以及與世界各植物區系的聯繫上均具有其獨特的特色”。現狀植被中,武功山植物區系成分非常豐富,據維管植物統計:蕨類植物有49科、114屬、403種、 28變種、4變型。
其中起源古遠的原始類群不少,如古生代石炭紀線囊蕨屬之親緣屬的後裔蓮座蕨,中生代侏羅紀前後出現的桫欏科蚌殼蕨科紫萁科等科中的後繼種群桫欏、金毛狗、華面紫萁,在武功山廣 布於北緯27°以南的溝谷亞熱帶常地林下,是熱帶和南亞熱帶植物區系成分滲入中亞熱帶南部的常見種。而紫萁,則廣布於武功山及亞洲暖溫帶至熱帶其他地區 ,北達秦嶺南陂、南至越南均有分布。裸子植物在 武功山自然分布的類 群共有8科、22屬、29種、2變種。其中銀杏是中生代株羅紀的 孓遺植物。柳杉是侏羅紀延續至今的針葉樹,現存一種名稱 為柳杉,武功山有原始林分布;另一種為日本柳杉,原產於日本南部,武功山有栽培。
水松三尖杉科紅豆杉科、早在一億年前的白堊紀就已出現,延續至今,成為針闊葉混交林的成分, 或常綠闊葉林中的伴生種。如羅漢松科的竹柏,在武功山均有分布,且武功山東的有竹柏的針闊葉 混交林及小片純林分布;三尖杉科的 三尖杉分布於武功山的丘陵地區;紅豆杉科的南方紅豆杉在武功山丘陵地區、香榧,在武功山西北山脈地均有分布,白豆杉穗花杉則已瀕危;此外,松科的鐵杉。紅豆杉,屬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
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聯合國也明令禁止採伐。在武功山脈東、黃杉在武功山均有原始林分布。
被子植物種類更多,約有210餘科,1340餘屬,占全國被子植物總科數的60%、總屬數的38%左右。

動物資源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動物王國。多少珍禽異獸生長在這裡。如黃腹角雉短尾猴水鹿白鷳娃娃魚等就屬於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二十多年前,華南虎在這裡長嘯山林,還有雲豹、猴、鹿、蘇門羚、野豬、野牛等20種偶蹄、靈長類動物。禽類動物有喜鵲、斑鳩、百靈鳥、畫眉等28種;兩棲動物有蟾蜍、青蛙、田雞大鯢等5種;昆蟲類有:蜻蜓飛蛾等20多種;水產動物有魚、蝦、蟹、螺等100多種。

礦產資源

武功山山體主要由片麻岩、花崗岩組成,屬環西太平洋成礦帶的組成部分。境內地層出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地質構造複雜,成礦條件優越,有色金屬礦藏豐富。主要蘊藏大庾脈系的鎢礦,蘊藏豐富,品位高。鎢礦同時還伴生有錫、鉬、鉍、銅、鈹、鈮、鉭等許多礦產。非金屬礦藏的尤以花崗岩礦、粉石英礦儲量豐富,另外還有優質礦泉、溫泉。

旅遊資源

山景雄秀
由於地質構造、岩性、氣候和內外營力作用的影響,武功山滿山奇峰羅列,瑰奇壯麗;遍地怪石林立,形態奇特;處處深壑幽谷,美妙絕倫;峰峰懸岩峭壁,湧泉飛瀑。除山地常態地貌類型外,武功山還有岩溶和冰川等特殊地貌類型,山中地下有各種形狀奇特,大小不一的暗河和溶洞,以及發育於寒武紀、石炭紀和三迭紀等各時代的石灰岩在這裡都有存在,“國家地質公園”。
武功山金頂武功山金頂
瀑布獨特
武功山的水景是一大特色,水量充沛,長年不竭,在全國各大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中都鮮有。整個武功山有大小瀑布近200處,造形奇特,形態各不相同,或飛流直下,氣勢磅礴,或逶迤潺潺,峭麗異常。武功山還有四季如春、具有良好保健作用的溫泉;再加上規劃之中的兩個人工湖建成後,水域面積可逾60平方公里,屆時可形成湖水與奇山相伴的絕美景觀。
草甸奇觀
武功山的高山草甸海拔之高,面積之廣在世界同緯度名山中都是絕無僅有的。10萬畝草甸綿綿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巔,穿雲入霧,春夏綠油油,秋季金燦燦,冬天白皚皚,遊人無需遠赴邊陲,便可領略北國風光,真可謂“天上草原、人間仙境、北國風光、綠色家園”,被專家稱為“奇山伴草甸,天下一絕。”
生態優良
武功山生態優良主要體現在它至今仍保留著廣域的原始森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以及完整、平衡的生態系統。據初步統計,武功山有植物2000多種,動物200多種,種類較全,數量眾多,其中有很多品種屬於國家級的珍稀動植物,有“活化石”植物之稱的銀杏在這裡成片生長,最大的一株高24.5米,直徑3.63米;千年桂花樹、鐵杉群、紅豆杉群以及1萬餘畝連片成林的台灣松等在全國可謂僅有;武功山巨型活體靈芝更是世界罕見;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黃腹角雉、華南虎在這裡都可追蹤覓跡;短尾猴、水鹿、娃娃魚等珍稀動物常現山中。
天象稱奇
武功山日出,武功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雲多霧重,常常是山下天晴氣暖,山上卻雲霧繚繞,氣象萬千。武功山雲海非煙非霧,如詩如幻,氣勢恢宏,波瀾壯闊;武功日出,照徹大千,冉冉上升之間,萬頃紅波,奔騰澎湃,猶如草甸在燒,天空在燒,讓人感覺普照眾生而入佛正道的意韻;武功日落,遠去的夕陽顯得悽美絕艷,讓人感覺道學的厚重與飄逸,品嘗出人生百年的時光如電。
人文薈萃
武功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遠自漢、晉起,被道佛兩家擇為修身養性之洞天福地,宋、明時香火到鼎盛時期,山南山北建有庵、堂、寺、觀達30多處,至今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和登山游賞吟詩作賦的名人學士絡繹不絕,留下了無數珍貴墨跡,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登臨武功山後,留下了“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的千古絕句。據考證留下讚美武功山的千古詩賦、匾牌、文章百餘篇。武功山金頂的“江南祭壇群”,距今17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華夏一絕”;九龍山九龍十八塔現存十座古塔,均系明代建築,勘稱全省唯一的古塔群,恢復之後可重現昔日風光;這裡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百里紅色根據地”。
巨型靈芝
巨型活體靈芝:位於萍鄉武功山大王廟景區。主要特色:有大小兩棵依附在一棵古樹上,大的直徑約1米,高約0.5米,小的如草帽大小,已生長100多年,,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活體靈芝。

氣候資源

武功山地處低緯度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16℃,夏季最高溫度為23℃,低於同期廬山、黃山氣溫。年均降水量1899.8毫米。無霜期240天左右。宜人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遊。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武功山風光旖旎,海拔高差1600米,為景觀奇特的花崗岩,混合岩中地貌,紅壤、黃壤、黃棕壤、高原草甸沿海拔高度梯型分布。武功山地質構造以花崗核雜岩構造與峰崖地貌為主,說明山體在古地質年代中,是湘贛海域的一個孤島。武功山山體主要由片麻岩、花崗岩和石灰岩等組成,地勢峻峭挺拔,一般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不少山峰高達1500米以上。山丘之中有贛江流域的、袁水、禾水,湘江流域的淥水(萍水)的源流貫穿其間,使河流兩側發育著寬窄不一的多級河谷階地,形成的袁水、萍水河谷也是湘贛間重要的天然通道。發育於寒武紀石炭紀三疊紀等各時代石灰岩的厚薄不一,岩性差異、裂隙發育不同,故地表岩溶除表現出波狀起伏的丘陵,鋸狀壟斷的山峰外,還有孤峰、殘山、溶斗、溶溝、窪地等發育。在地下又形成了形狀奇特、大小不一的暗河和溶洞。此外由於冰川活動的結果,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冰蝕和冰積地貌,如圍椅狀的冰斗,U字型的冰川谷,高掛的懸谷,刀刃狀的山脊,金字塔形的角峰,孤形狀的終磧壟和波狀的冰磧丘陵等等。
武功山(羅霄山脈的北支,腹地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水文概況

武功山為贛江水系的袁水禾水和湘江水系的洣水、淥水的分水嶺。北側的袁水、淥水谷地為斷裂谷地,分水嶺低緩,京九鐵路、浙贛鐵路、分文鐵路沿此通過。

氣候特點

武功山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區內河流縱橫,水系發達,天然落差較大,形成眾多的溪流。瀑布景觀,山區雲霧較多,霧日超過廬山,為觀賞雲海的理想勝地;海拔雖然高於廬山,黃山,但風速卻小,擁有國家的“天然植物園”, 高山垂直型自然植被景觀為江西省境內罕見,高山草甸,黃山松群落為江南罕見。較為完整,原始狀態的自然生態環境雄、險、 奇、幽、秀集於一山;奇峰怪岩,佛光雲海幽泉飛瀑,高山草甸,奇花異草,景觀交相輝印。武功山不僅具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的特徵,而且具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特徵,是中國旅遊資源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武功山雪景武功山雪景

開發保護

生態保護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武功山沒有有效的管理機構,長期處於無人監管狀態,讓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50年代“大躍進”的“大煉鋼鐵”時期,林木砍伐無數,古木、叢林遭受了一次較大的破壞。20世紀70年代,江西省政府為了統一開發經營武功山,成立了“江西省國營武功山墾殖場”,直屬省農林墾殖廳管轄。但在“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下,“省武墾”被迫下馬,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同時森林資源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發展,相反又遭受了一次較大的破壞。80年代初,隨著山林權的下放,由於民眾對政策不放心而引起的亂砍濫伐歪風,使武功山森林資源又遭受了更為嚴重的破壞。許多珍稀樹種,如銀杏、黃山松鐵杉夜光樹等都被連片砍伐殆盡。與此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管理和監督,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的風氣也十分嚴重,資源遭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武功山壯美風光武功山壯美風光
直到1985年12月3日正式將武功山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級保護風景名勝區”後,武功山的發展才走上正軌,環境與生態保護才真正納入工作範圍。自此,強硬的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的政策得以展開實施,武功山地區的植物覆蓋率逐年增長。2003年8月,萍鄉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正縣級建制的派出機構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專門從事武功山開發工作。管委會班子到位後,提出了完善規劃,分區建設;建管並重,有效保護;整體包裝,廣泛行銷;創新機制,加速發展的總體思路,在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著手高標準編制了各功能區的詳細規劃;逐步完善了旅遊公路、客運索道、游步道、文化園、寺廟、賓招、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加大了資源保護與挖掘力度,採取得力措施切實維護了景區資源真實與完整,發現了高山瀑布、溫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巨型活體靈芝等寶貴資源;組建並實質運作了江西武功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功申報了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三項工作,預備國家自然遺產的相繼批准與設立,武功山的發展與保護走上了更好更快的步伐。武功山拉開了全面開發建設的架勢,步入了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
武功山武功山
但由於武功山地跨三市,目前武功山地區處於多頭管理狀態之中,部分毗連界限劃分不清,其旅遊資源開發存在各自為政的問題。萍鄉市稱武功山為“萍鄉武功山”,安福縣稱武功山為“安福武功山”,而宜春市乾脆稱為明月山
萍鄉市在武功山多次舉辦武功山國際帳篷節、戶外旅遊節、全民健身日,造成環境嚴重污染後,當地政府意識到造成的環境問題後,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恢復生態。
安福縣境內武功山南麓有豐富的鎢礦,當地過度採集已經使得此處千穿百孔,面目全非。錢山鄉多處小河也被開發水電站,使河流乾涸斷流,清水變濁,大部分土地得不到水的澆灌。

基礎建設

金頂索道
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內的金頂索道分為上下兩級,總投資2600萬元,2009年12月開始建設,2010年10月索道建成並於2011年3月通過國家索檢中心驗收。該索道建於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上,總長度890米,上、下站房高差約300米,為單線循環脈動吊廂組式索道,共有4組12個吊廂,全程最快6分鐘,每小時單向運量約為450人。萍鄉武功山景區內的金頂索道總投資1500萬元,全長約800米,運行時間約20分鐘,下站房位於古官道,上站房位於觀音廟後約100米,2012年6月開始建設,2014年通過驗收並投入運營。
觀光棧道
觀光棧道位於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內,總投資約1200萬元,於2010年1月開工建設,位於萍鄉境內,同年6月正式開通。棧道全線長約1092米,寬為1.5米,起始許願石景點,終點為金頂二級索道下站,沿線共設立一座懸索橋、三個觀景平台及一個高空玻璃眺台。採用俄羅斯進口防腐木為材料,設計上依山就勢,兼顧實用美觀,既是景區的游務設施,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是目前省內工藝最精、檔次最高的木棧道。
懸索橋
武功山的首座懸索橋,位於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內,投資約300萬元,總長約為100米,橋面淨寬1.8米,空懸于海拔1500多米的懸崖之間,能給遊客客帶來更多驚險、刺激的旅遊體驗。新游線的建成開通,使遊客原先近3個小時漫長而又疲勞的登山過程,縮短到1個小時。

品牌建設

雲中草原
2009年,武功山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
2014年4月,由武功山攝影記者和萍鄉日報記者聯合採寫的新聞作品——《用微博“賣風景”》榮獲江西報刊網路新聞獎,這也是江西省風景名勝區中唯一獲獎的作品。作品的獲獎,填補了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在該獎項的空白。
萍鄉市武功山管委會以抓旅遊的決心和態度來抓精品力作,一大批新聞精品見諸於市級、省級、國家級主流媒體,其中,《奇峰金頂》登入央視螢屏,並榮獲2012萍鄉首屆理論成果獎。
武功山帳篷節
武功山國際帳篷節於2008年由萍鄉市政府創辦,至2015年止已連續舉辦八屆。該活動是以露營為媒介,融旅遊休閒、文化娛樂、戶外賽事於一體的大型戶外節慶活動,萍鄉武功山帳篷節包括負重徒步、山地車賽、篝火狂歡、山居電影等特色活動。一年一度的武功山帳篷節已成為了驢友們親近自然、相互交流的一個重大節日。
武功山帳篷節武功山帳篷節
2013年度,武功山帳篷節照片還被入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全球“最驚奇照片”,在來自全球各地的128幅入選照片中,一張武功山第六屆國際帳篷節的全景照片赫然在列,有力佐證了萍鄉武功山帳篷節的全球影響力。

景區建設

武功山旅遊資源分布面廣,按地域劃分可分為三大片遊覽區:萍鄉市境內的武功山北麓遊覽區,安福縣境內的南麓遊覽區,以及宜春市境內的東麓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遊覽區。
2016年6月12日,江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向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正式推薦萍鄉武功山景區申報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這標誌著武功山景區創5A工作終於步入國家級層面。
2017年1月,江西省出台《武功山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將對武功山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整合、統一經營。這意味著,武功山旅遊將改變“一山三治”分割局面,步入大格局時代。根據《方案》安排,將組建運營實體。由江西省旅遊集團牽頭成立武功山旅遊集團,對武功山旅遊資源實施統一經營管理,實現統一門票、統一品牌、統一行銷。同時,三市黨委政府推動屬地景區管委會與其所屬的景區開發國有經營實體進行政企分開、“三權分離”等改革步驟。
2019年3月28日,《江西武功山旅遊經營性業務委託經營管理協定書》在南昌簽約,標誌江西武功山告別“一山三治”,正式實現統一經營管理。委託經營協定簽訂後,江西省旅遊集團將在2019年4月中旬前實現對武功山景區的實質性統一經營管理,武功山“統一聯票”也將在近期發售。
北麓遊覽區
武功山壯美風光武功山壯美風光
位於萍鄉市蘆溪縣東南邊境,由正縣級建制的派出機構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管理。規劃面積160平方公里,規劃景點200餘處,整個風景區分為白鶴峰金頂觀光休閒區、羊獅幕觀光遊覽區、九龍山宗教文化區、發雲界遊憩娛樂區、大王廟原始生態區五個核心景區。景區整體“山景雄秀、瀑布獨特、草甸奇觀、生態優良、天象稱奇、人文薈萃”,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雲、松、寺”齊備的山色風光。主遊覽區按地形又可分為麻田、萬華(萬龍山、華雲)兩大遊覽區域。當前以麻田遊覽區旅遊景點最為集中,開發基礎較好,公路已延伸到山麓並設有登山纜車。
●麻田景區
位於萍鄉市城東55公里的武功山中段。元朝至順二年,有林氏兄弟自福建莆田遷入此地麻櫟樹林間,伐木造田定居,因而得名“麻田”。麻田遊覽區景致主要特色是:奇峰怪石,世所罕見,故遊人讚嘆說,“峰奇類似黃山而別具特色,松怪奇特為黃山所不及”;巒秀谷幽,飛瀑銀泉,山水風光可與廬山媲美,而飛瀑倒瀉為廬山所難比;雲霧飄渺,瞬息萬變,千古詠為奇絕;群猴出沒,百花爭艷,更兼有高山田園風光。麻田遊覽區中,又有15處代表性風景點(百十處景觀),分列如下:龍王潭、台上、桶下、盡心橋、寒婆岩、官岡庵、竹竿鼻、雷打峽、白鶴峰、雞冠岩、九龍界、吊馬樁、赤腳坳、深江風。
●發雲界景區
位於萍鄉市武功山中段,海拔1628米。發雲界十萬畝高山草甸,是武功山的精華所在。主要景點分列如下:白鷺天堂、龍山(石崖)、銀鏈瀑布、猛虎跳牆、九鰍落湖、草甸雲松、麒麟石、嘯月。
  1. 特級景點:九鰍落湖
  2. 一級景點:銀鏈瀑布、白鷺天堂
  3. 二級景點:猛虎跳牆、三疊泉
  4. 三級景點:彩雲繞石、嵐風瀑
  5. 四級景點:嘯月、劍劈石、麒麟石、無悠石、雞咀峰、龍背峰林、亂石拍空。
●金頂景區
位於萍鄉市吉安市交界處,為武功山的最高點(海拔1918.3米),而且峰頂地勢平坦,夏季氣候涼爽,是觀賞日出、高山草甸、神秘佛光、迷幻雲海、懸崖峭壁和進香拜佛的最佳景區。主要景點分列如下:金頂道教叢林、金頂世紀之碑、雞冠岩、江南銀杏王、行台、集雲閹、觀音岩、香爐峰、發雲界、千丈崖。
  1. 特級景點:武功山神、金頂古祭壇(包括葛仙壇、、汪仙壇、沖應壇、求嗣壇)、白鶴觀、紫極宮、吊馬樁、高山草甸。
  2. 一級景點:睡美人、金壺灑酒、夫妻瀑、米篩潭、金頂日出、武功山雲海。
  3. 二級景點:紅岩壁、飛來石、千丈岩、一線天、雞冠岩、衝口瀑布、觀彩潭、阿彌陀佛潭、三角潭、細槽瀑布、盡心瀑、佛光、石鼓寺、中庵、紅軍蘇維埃遺址、儺文化。
  4. 三級景點:玉屏岩、蛤蟆觀天、紗帽石、和尚坐禪、天王塔、蛤蟆聽經、掛榜石、十八石梯、鐵蹄峰、雷打峽、大峽谷、鐵欄關虎、龍王潭、一木成林、迎客松、千年銀杏、山茶走廊。
  5. 四級景點:蛤蟆石、烏龜托印、雞婆岩、神鷹餵子、孔雀開屏、千人糕、臥虎岩、烈馬回頭、天龍碑、回音壁、打子石、鱷魚石、扶椅石、仙人下棋、雲岩滴泉、猴山、萬花岩、雷崖、七星北斗、五風洞、風火洞、七仙群潭、圓潭、世紀之碑、盡心橋。
●羊獅慕景區
羊獅慕又名楊思墓(宜春稱十八排),是新開發的大項目景區,羊獅幕以其獨特的地理地質躋身於贛中最具亮點的景區。東西走向,主峰海拔1670米,以山險奇峻秀出名。主要景點分列如下:沈家大院、如來佛掌、夫妻峰、金雞迎春、關公班師、觀音送子、仙盆鴨、小石筍、生命之根、穿雲石筍。
  1. 特級景點:穿雲石筍
  2. 一級景點:花果山、如來佛掌、仙盆松
  3. 二級景點:金雞迎春
  4. 三級景點:南天門、七彩瀑、截清河
  5. 四級景點:臥虎藏龍、觀音坐蓮、枕頭石、猴子石、試劍石、臥牛石、童子拜觀音、石蚣朝松
●萬華景區
是萬龍山與華雲景區的合稱,位於萍鄉市城東偏南55公里和58公里的武功山尾端。境內山巒重疊,雄偉峻峭,舊時為宜春地區進入武功山朝拜廟宇的必經之路。山色風光的主要特點是:峰巒險峻,林壑幽深,巉岩奇石,泉瀑秀美。該片遊覽區中,尤以九處風景點(40餘景)為佳,分列如下:洞口、金排山、崩岩、中引塘、羊角尖、烏雲岩。
  1. 九龍山景區:景區內有影響深遠、惠澤東亞的禪宗祖庭之一:九龍山勝佛禪林。
  2. 一級景點:勝佛禪林碑
  3. 三級景點:葛玄藏經閣
南麓遊覽區
位於吉安市,屬於總面積達24190公頃的武功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公園以茂林修竹、古木參天、溪潭瀑布和溫泉為主的自然景觀優美,以狀元祠、沈家大院為主的人文景觀頗具特色。
●三天門景區:位於武功山主峰東面山間谷地,是進香拜佛、觀光旅遊和休閒度假的最佳景區,同時也為武功山南山門。距安福縣城52公里,車可直達。主要景點有:三潭六瀑、四十八灣、圖坪道教叢林、廣濟宮遺址、太極宮遺址。
●九龍潭景區:位於武功山西南部,以觀賞瀑布景觀為特色,這裡瀑布眾多,瀑高潭深,環境優美,主要有九龍山腳下瀑布群中的龍潭瀑布,有藉助“福星亭”和“古石橋”從上觀賞的懸瀑,高70餘米、寬6米,崖陡90度、仰觀落帽、俯視心驚、聲勢震耳的天心崖瀑布等景點。該景區還結合渾宏的瀑布與周邊稠密的森林,為最佳的負氧離子吸納區。主要景點分列如下:勝佛禪林、千佛塔遺址、九龍界、天心瀑水崖、九龍瀑、武功山神。
●武功山溫泉景區:位於武功山東部,泰山鄉境內,距安福縣城35公里。交通方便,景色迷人,是溫泉療養、休閒度假、觀光遊覽、旅遊購物的最佳景點。主要景點分列如下:武功山溫泉、思源溪、桃源尋幽、民族民俗文化村。
明月山遊覽區
位於宜春市袁州區西南31公里處,規劃面積136平方公里,景區核心面積80平方公里,屬武功山東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峰險壑、溫泉飛瀑、珍稀動植物和禪宗文化"為主要特色,集"生態遊覽、休閒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遊"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主要由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十幾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組成,主峰太平山,海拔1735.6米,因整個山勢呈半圓形,恰半圓明月,故稱明月山。主要景點分列如下:雲谷飛瀑、烏雲崖、瑞慶塔、天然石景群、仰山墓塔群、普月塔、天然植物園
明月山景區明月山景區

人文歷史

山名由來

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紀功。”
根據明朝的《武功山志》、《天下名山志》等文獻記載,武功山的命名和道教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據記載:武功山原名“茲山”。“茲”字在古代文言中通“滋”,取其草木茂盛之意。而山北的袁州則稱其“羅霄山”。
“瀘瀟”與“羅霄”近音,這是因為方言發音不同而書表各異,但都是指金頂西面一處高山巨洞(現今的“羅霄洞”)。傳說上古之時有叫做“瀘”或者“羅”、“瀟”或者“霄”的兩位道人曾隱居修煉於此,山南、山北兩地的居民依照地方口音各自注字,將此山洞命名曰“羅霄洞”和“瀘瀟洞”。
“羅霄山”和“瀘瀟山”因此而得名,整個“羅霄山脈”也得名於此(羅霄山脈得名還有另外的說法)。
羅霄洞同時還是贛江水系的“瀘水”(又稱“秀水”、“袁水”)和湘江水系的“瀟水”(又稱“萍水”、“淥水”)的源頭,一水分二界,世所奇之。
晉代四川人士武氏夫婦慕名遠來此地修煉,“羅霄山”和“瀘瀟山”從此又稱為“武公山”。
南朝陳朝時期有將軍歐陽頠出兵協助陳武帝陳霸先平定侯景之亂,途經“武公山”禱告求拜,得到武仙人託夢並授其平亂之策。後來成就了帝王霸業的陳武帝感念于山中神靈相助之功,便下令賜名“
武功”,從此“武功山”取代了其他各種名稱而名傳千古。

道教文化

武功山歷史文化悠久,尤以道教文化最為突出,史載東漢葛玄、東晉葛洪曾來此煉丹,道教自三國時期在此開設道場至今已歷1700餘年,武功山佛教開山則始於唐代。尤自南宋文天祥書贈“葛仙觀”巨匾後,武功山更是名震千里,香火不斷,古蹟頻增。延至明朝,由於明太祖朱元璋提倡信教,使武功山香火旺盛達到鼎盛時期。山南、山北建起、觀、寺、廟、庵、堂近百座,出家僧道數千人,形成了白法、集雲、三天門、明月、九龍等道教、佛教系統,為當時湘贛著名道教、佛教勝地,吸引無數善男信女到此頂禮膜拜。歷代還有大量文人墨客慕名來此吟詩作賦,又給武功山增添了無限風雅。
武功山俯視圖武功山俯視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