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傳統節日)

大年三十(傳統節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除夕,中國傳統節日。指陰曆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 。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年三十
  • 英文名:New year'eve
  • 別稱:除夕
  • 節日時間:陰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中國,東南亞地區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貼春聯,守歲等
  • 節日飲食餃子
  • 節日意義:除舊迎新
  • 設定時間先秦時期
  • 俗稱:大年三十兒
  • 民俗:合家歡聚
  • 別稱:熬年
節日簡介,風俗習慣,年夜守歲,過年歌曲,注意事項,

節日簡介

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這也正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人生節日之一。
守歲熬年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
人家在大年三十到來之前,別的門飾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貼上一副紅彤彤、喜洋洋的對聯
中國人的傳統里有各種形形色色的飯局,但天字一號重要的當屬大年三十晚上的這頓年夜飯年夜飯代表著至高無上,古時的賢明聖祖 .
按照北京的風俗,年三十夜是不便在別人家裡久留的,
陝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 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 飽。 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 磨麵,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 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短几籠子 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麵”的習俗。婦 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 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陝西不論關中陝南陝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 舍”,城裡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後,窯里賽外,連拐角都要 打掃得乾乾淨淨。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 家家戶戶貼對聯和鬥神,屋裡掛上年畫。年終於來臨了。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團圓的日 子。在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入夜家家戶戶明 燈高照(有的還在院子、田地墳頭燃起運火),燃放爆竹,達旦不眠, 謂之守夜(歲)。否則一年都會變做或者不吉利。 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在城裡全家團坐一起。擀麵皮 的擀麵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剛結婚的新媳婦和女婿“回門”,蒸20個大禮饃, 帶4包厚禮(糖、煙、酒、點心)看望父母,當日返回,不在娘家住 宿,有“正月不空房”的習俗。過年期間,各鄉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 鼓,演戲唱曲,進行文藝和體育比賽,熱鬧非凡。

風俗習慣

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
過年吃餃子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年夜飯後吃凍梨
由於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裡解凍,年夜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年三十點長壽燈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大年三十這一天,是台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習俗也相當多。先辭年,布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軸。到了下午舉行“辭年”儀式。在供桌上盛設五牲及各種年 供奉諸神,然後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並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在閩南語中,“春”與“剩”諧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還有剩餘)。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紅棗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有句俗話“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後,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束辭年儀式。
但最能反映台灣新年風俗的就是與閩南地區幾乎相同的新年歌。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台灣民間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是一幅生動的民俗圖。
閩南:初一榮,初二停,初三無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藍相生,十一請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台灣: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開,初六擔肥;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請來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台灣大年三十夜也叫除夕,“守歲”、“壓歲錢”都與大陸的習俗一樣。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邊聚餐,叫做“圍爐”。圍爐時桌上的每個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圓、肉圓。魚圓是取意“三元”,象徵闔家團圓;蘿蔔在台灣叫“菜頭”,就是“好彩頭”,吉祥的意思;全雞的“雞”,台灣方言諧音為“家”,有“食雞起家”之意;經過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運興旺”。參加圍爐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樣菜都要吃一點。另外還都要喝上一點酒,以討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從頭到尾,慢慢進肚,以祝父母長壽。
圍爐之後,在台灣農村還保留著“觀火盆”的習俗。門前點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從火盆上跳過,取“興旺如火”的吉意。邊跳邊口中念念有詞地說些吉利話。火熄後,將灰燼送進廚房灶腳,祈求神明保佑發財。
在台灣一些鄉村中,至今還保留著一種有趣的習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一些寺廟裡就演戲,那些在年前無法還債的人,為了躲避債主的催逼,就跑到廟裡去看戲避債。因為要是債主追到廟裡來逼債,就會引起公憤,會群起而攻之。這台戲從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債的人看完戲後就可以安安穩穩地回家團聚了。這種習俗叫“避債戲”,是社會的產物,卻很有人情味。不過債主也有辦法對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舊衣服,提著燈籠上門討債,佯稱自己是從年三十晚上尚未歸家,燈籠都還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討債”,這種燈便叫“討債燈”。除非積怨很深,債主一般不會使用“討債燈”。
台灣同胞稱大年初一為“新正”,意為新的一年將會有一個正正堂堂的開始。當天凌晨頭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製的紅白兩色米糕祭神祖,稱為“開正”。“開正”之禮十分隆重,廳堂燈火通明,門口結紅彩,供桌上擺列年柑、年糕、牲禮、茶酒、四果、香燭,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全家老少集合一起家拜祖先、祭祀神明,隨後再依次向長輩問安行禮。
過春節最有意思的是出門拜年,又叫“走春”、“開春”、“賀正”。凡有來客,主人用朱紅木盒盛著糖果並端上“甜茶”待客;設宴請客,彼此應酬,名叫“請春酒”;客人告辭時,互相向對方孩子贈紅包。由於家家戶戶都出門拜年,難免有碰到人不在家的時候,於是衍生出兩個有趣的習俗:出門拜年人們總是隨身帶著一疊紅紙片,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一旦遇到主人不在家就留下一張,這叫“留帖”;官大勢大的、交遊很廣的人,不可能一家家親自去拜年,便遣僕人帶著他的紅帖代他去拜,這叫“飛帖”。
台灣的“初三老鼠娶新娘”和閩南的“初三無姿娘”,意思都是說初三這一天是休息日,就連老鼠也選擇這天娶新娘。依俗,當晚各家各戶都須早早上床休息,以免打擾老鼠辦喜事,並要在房間的各個角落撤一些吃的東西作為給老鼠的“賀禮”,以便和老鼠搞好關係,減少來年的鼠害。“老鼠娶親”的說法來源於大陸,有一幅“老鼠娶新娘”的五彩石印年畫,曾普遍流傳於中國民間。畫面上從頭蓋紅帕的“新娘”,到抬花轎、吹喇叭的執事等,統統都是鼠類,一個個活靈活現、喜氣洋洋,十分惹人喜愛,為節日增添了許多快樂的氣氛,緊張了一年,連老鼠都放假娶親了,何況人呢?
初四是“接神日”。閩、台兩地皆稱這一天為“神落天”。當日,各家各戶都要在廳堂供奉牲禮、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燒金紙、神馬,恭恭敬敬地迎接諸神下凡,繼續履行司掌人間善惡的職責。
初五的“隔開”,意思是過年到此告一段落,也與大陸相同。次日開始,商店開市、農人下田,各行各業開始恢復正常生活、勞作。俗傳這一天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閩南稱“天神下降”,台語叫“路頭神”。為求大發利市,商店這一天多在街邊燃香拜神,求五路財神的保佑。
“初七七元”、“初八團圓”,閩、台兩地皆同。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七元日”,又叫“人日”,相傳天地造人,人是在這一天誕生的。因此,在台灣民間,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線面(即壽麵),並要吃芹菜菠菜芥菜薺菜、蔥、大蒜、蒿菜等七種新鮮蔬菜。其中芥菜是一種莖葉很長,稍帶苦味的菜,由於它葉長、絲長,因此象徵著長命。吃這七種菜實際上這是中國古代“五辛盤”的舊俗遺風,杜甫曾有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正是詠此。“初八團圓”是說回娘家過春節的媳婦,初八要返回婆家“團圓”,開始幹活,不然會被認為有意為難婆家,搞得不好,夫家甚至還會因此“興師問罪”。
“初九天公生”,“天公”即玉皇大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天上精神的總管,因此,祭祀格外隆重。前一天全家老少齋戒沐浴,正廳擺設祭壇。午夜一過,全家齊整衣冠,由長至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隨後是燒土紙、放鞭炮,直至凌晨四點。昔日祭祀天公,祭壇的擺設極有講究,除了原有的供桌之外,還需擺小供桌(俗稱“頂桌”),頂桌上擺五果六齋、扎紅繩的面線、清茶三杯,供奉玉皇大帝。下面供桌則擺三牲五禮和紅龜稞等,供奉天公的從神。燒給天公的金箔是特製的,稱為“天公金”。
在中國傳統民俗里,女婿備受岳家的寵愛,俗稱“嬌客”,中國各地都是這樣,閩南、台灣也不例外,因此,都有“十一請子婿”之俗,稱為“子婿日”,即岳家專門宴請女婿的日子。

年夜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中國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過年歌曲

歌曲一:民諺云:“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農曆每年的臘月三十日,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時候。這一天,人們從早到晚,要準備許多美味食品,舉行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人們稱這一天叫做“過年”。過大年,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節日。為了過好年,舊時農家一進臘月的門坎,就開始忙年。尤其是從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起,人們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日夜忙個不停。河南民間有一首流傳很廣的《過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豬雞;
二十八,蒸棗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餃子;
大年初一,蹶著屁股亂作揖。
歌曲二:
這是一首兒童過年的歌曲,從字裡行間里透露出過年的氣氛,非常的喜氣,大家都是歡歡喜喜的過大年,穿新衣,唱著歌,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名稱:過年歌
版本:兒童歌曲
適合年齡:12歲以上
作詞:陳紹孟
作曲:李茹
歌詞:
過年過年過大年
唱的是春歌
貼的是春聯
耍龍燈跑旱船呀
高蹺滿街轉
人人臉上笑開顏
笑呀笑開顏
過年過年過大年
穿著新衣衫
家家去拜年
說的是恭喜恭喜
恭喜發財呀
歡歡喜喜過大年
過呀過大年
歡歡喜喜過大年
過呀過大年
大家喜歡的

注意事項

在本命年裡古時有個說法就是這一生的好運與否就在這幾個本命年裡,是萬事不順還是事事順心,雖是天生注定,但在平時多注意生活上的細節,少去湊熱鬧,多少也可以避免不吉利的事發生.在本命年的大小年和生日都必須穿上新的紅內衣褲,還有紅襪子不可缺少的,說法是有辟邪的功效。
在家鄉民俗的“逢九”一說,主要為幾個特殊年齡段,那就是36歲、60歲、72歲、73歲和84歲。36歲和72歲應該和道教中的天罡36、地煞72之數。但凡這幾年或其前一年後一年均可破解、禁忌,至於前後兩年也要禁忌,這可能和出生年月的大小有關吧。
那么真正遇到36和72所謂的特殊年齡段的朋友應該如何禁忌預防呢?
這個就應該參照老北京人的說法,在交此年春節的前三十晚上,子時前將一小塊肉(豬肉最好)用紅紙包裹,不要被他人看到,偷偷扔到大街上即可。那么如果初一有人在街上看到此類紅紙包裹之物,千萬不能俯身拾起(尤其是小孩),要衝其吐口吐沫,踏上一腳即可。命主(指年齡到這個時期的人)初一這天嚴禁出門,不接待任何上門拜年和來訪客人(當然現代人要關閉電話、手機、電腦等一切通訊設備),以免衝起凶神。如果前一年穿“三紅”破解過的人,而且還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也要如此辦理,所好之處該年運將紅紅火火,諸事順遂,多年未了心愿也將在該年的上半年得以實現。這年齡段的確應該是人的“十字路口”……
三十六天罡和72地煞為什麼這么可怕,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天罡和地煞在道教中的概念。
道教認為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此說囫圇吞棗,實在讓人看了不得要領。我查了北斗的資料,據《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稱三十六天將都是真武大帝所降伏的神而成為部下的,但是也沒有說清星象;72地煞就也沒有說了。再查北斗七星,不多的資料中也僅僅說到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列出名諱,晦澀的說了一下職掌,也是沒有專門闡述的文章。下面是找到的數據:
北斗七星是:一天樞、二天璇、三天璣、四天權、五天衡、六闓陽、七瑤光。古人認為北斗七星各有所指,《晉書·天文志》說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闓陽)為律,瑤光為星。而在道教的神靈系統中,北斗七星成為崇祀的自然神。南宋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五說北斗七星是上真:第一太星精名玄樞上真,第二元星精名北台上真,第三真星精名九極上真,第四紐星精名璇根上真,第五罡星精名太平上真,第六紀星精名命機上真,第七關星精名玄陽上真。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天衡宮廉貞星君、闓陽宮武曲星君、瑤光宮破軍星君。北斗七宮合左輔右弼二星,即洞明宮外輔星君,隱光宮內弼星君,共有九宮星君,稱為九皇,或北斗九皇、北斗九宸。
民俗中對天人感應非常重視,認為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天上星宿當然就成了人間的一個個組織結構。星辰的變化,就會感應到人的變化,因此這個“犯名將”的年齡就成了諸多忌諱的根據。
在今天,人們對宇宙有了新的感知和認識,也就不必要去耿耿於什麼“特殊的逢九年”一說了,但作為民俗文化研究,應該更深入、更細緻地研究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