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農曆春節)

過大年(農曆春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過大年即過年,指農曆春節,包括元旦後直至元宵節的一段時間。是中國人對過年的一種喜慶的說法。表達了人們過年時的喜悅心情。元乃賢《新鄉媼》詩:“數來三日當大年,阿婆墳上無紙錢。”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解放後,因大年前後立春,所以國務院為了區別於陽曆元旦,遂改稱春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大年
  • 別稱:過年
  • 節日時間農曆春節
  • 節日類型:中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中國
  • 節日起源:《新鄉媼》
  • 節日意義:對過年的一種喜慶的說法
傳說,普米族節日,

傳說

傳說“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過“年”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大”有超過一般、重要的意思,大年就意味著是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

普米族節日

過大年是雲南普米族最主要的傳統節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鮮艷的民族服裝,迎接新年。除夕之夜,滿了十三歲的孩子們,按照性別各自團聚在一起,通宵作樂,告別可愛的童年生活。一等雄雞高唱,東方吐白,他們立即回到自己家中,準備參加專為他們舉行的成年儀式。家裡人根據要舉行成年禮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在火塘邊的“男柱”或“女柱”旁,放好一袋糧食和一隻豬膘。豬膘是將殺好的豬掏空內臟、抽去骨頭,在豬肚子裡抹上花椒、鹽巴後風乾作成的,是普米族和摩梭人的特有食品。豬膘象徵財富,糧袋象徵豐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