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位於河北省秦皇島盧龍縣城內南門裡的十字路口中央,俗稱石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位於盧龍縣城南,為八棱形多層式石質建築,高10米,分幢座、幢身、幢頂三部分。幢身共分6層,現基本保存完好,底4層為石刻文字,上2層雕刻佛像,除第四層幢身為明萬曆年間所建外,其餘為金朝大定年間重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經幢介紹,經幢由來,陀羅尼經,興起,衰敗,重興,經幢雕刻,雕刻文字,雕刻圖畫,保護工作,

經幢介紹

盧龍縣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舊稱“石幢”,因幢身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又稱尊勝陀羅尼經幢,坐落於盧龍縣古城內南門裡十字路口中央,系秦皇島地區唯一尚存保存較完好的遼金時期石雕經幢。整座經幢用多塊巨石精雕細刻後疊砌而成,高大挺拔,秀美壯觀。幢高10.35米。聳立在正方形的石砌台基中央,台基四周以石雕欄柱圍繞,占地面積25平方米。經幢為八棱多層式建築,幢身分為六節,各節間設定華蓋、幢檐及迎蓮等石雕飾件。上為蓮花寶珠式幢剎,下有須彌幢座,外圍龍盤玉柱,計八龍祥扶,須彌座上各面雕飾猛獸、佛教人物、經變故事及飛天等,造型古樸,雕刻精細。經幢創建年代,史料未有記載。考之《平州石幢記》,則說始建於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唐代佛教盛行,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罽賓沙門佛陀波利禮拜五台後,與地婆訶羅同譯經論,請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刊布中外。

經幢由來

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密教經名之一,是佛教婆羅門教——印度教相結合的產物。在唐代數以萬計的佛經中,為何要刻《陀羅尼經》呢?人們信佛希冀祛病弭災,延年益壽。《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曰:“告帝釋言,天帝有陀羅尼名為如來佛頂尊勝,能淨一切惡道,能淨除一切生死苦惱。又能淨除諸地獄閻羅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獄,能回向善道。天帝此佛頂尊勝陀羅尼,若有人聞一經於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獄惡業皆悉消滅。”“佛告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天帝,若有芯芻、芯芻尼、優婆塞、優婆夷、族姓男、族姓女,於幢等上或見或與相近,其影映身,或風吹陀羅尼上幢等上塵落在身上。天帝,彼諸眾生所有罪業,應墜惡地道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界、阿修羅身惡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為罪垢染污,為一切諸佛之所授記。”並且記載了許多誦經靈驗的故事,符合人們脫離紅塵苦海,祈求長生不老的願望,因此,一種新的佛教建築形式——經幢應運而生,建造尊勝陀羅尼經幢風靡一時。

興起

但平州尊勝陀羅尼經幢是否建於唐儀鳳年間呢?唐儀鳳元年(676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方傳入中國,儀鳳四年(679年)譯成漢語。唐定覺寺沙門志靜《佛陀波利譯本序》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者,婆羅門僧佛陀波利儀鳳元年從西國來自至此漢土到五台山次。……至永淳二年回至西京……大帝遂將其本入內,請日照三藏法師及敕司賓寺典客令杜行顗等共譯此經。”沙門彥悰《地婆訶羅譯本序》云:“此經以儀鳳四年正月五日,朝散郎行鴻臚寺典客令杜行顗與寧遠將軍度婆等,奉詔譯進。”因而平州陀羅尼經幢應建於儀鳳年間以後。
唐代宗大曆十一年(776年),詔令“天下僧尼每日須誦《尊勝陀羅尼》二十一遍,限一月內精熟。”這則詔令對中以後乃至宋朝建造陀羅尼經幢影響較大。平州尊勝陀羅尼經幢是否興建於此時,尚不得而知。
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之後,平州陀羅尼經幢傾斜頹弊。

衰敗

遼代佛教寺塔林立,僧侶眾多,成為沉重的社會負擔。“一歲而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三千。”(《遼史·道宗本紀》)“北朝皇帝好佛法,……所在修蓋寺院,度僧甚眾,因此僧徒縱恣,放債營利,侵奪小民,民甚苦之。”(北宋蘇轍欒城集》)。因此,朝廷不得不限制佛教活動。統和初,詔禁止私建佛寺,凡無額寺院均被視為非法。統和九年(991年),“詔禁私度僧尼”;統和十五年(997年),“禁諸山寺毋濫度僧尼”;開泰四年(1015年),“詔汰東京僧”。在這種情況下,平州陀羅尼經幢因香火不繼,難以維修,逐漸損毀。
金代初,對佛教活動仍加以限制。天會八年(1130年)詔禁私度僧尼。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嚴格控制僧侶人口數量。正隆元年(1156年)十月癸巳,詔“禁二月八日迎佛”(《金史·海陵王本紀》)。因此,至正隆四年(1159年)陀羅尼經幢徹底圮廢。

重興

金世宗完顏雍十三歲時喪父,與母親李洪願(遼陽渤海人)相依為命,由於受母親信佛的影響,即位後對佛教開始解禁,逐步發展到扶持鼓勵。金皇統五年(1145年),母親皈依佛門,回東京遼陽主持建設清安寺、垂慶寺,潛心修佛。貞元三年(1155年),完顏雍晉封趙王,任東京留守。清安、垂慶二寺規模宏大,僧眾雲集,香火鼎盛。正隆六年(1161年)五月十六日,李氏圓寂。完顏雍按遺囑將母親葬於垂慶寺塔園。當年十月,兄長海陵王完顏亮欲謀害完顏雍完顏雍與舅父李石於清安寺發動政變,宣告即皇帝位,改元“大定”,是為金世宗。尊謚李氏貞懿皇后。“大定二年正月甲戌,除迎賽神佛禁令。”(《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年(1162年),下令重新增修李氏葬身塔,在塔前另修“奉慈殿”祭祀亡母,又命於清安寺內建“神御殿”以謝佛恩。大定九年(1169年),改神御殿為“報德殿”。命翰林學士張景仁撰寫《清安寺碑》。
在這種大氣候下,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五月平州重建陀羅尼經幢。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又進行一次大規模維修。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記載:“石幢子,一在府治南,一在遷安縣治東,方圓六丈,高三尺,上有八棱碑,刻文皆剝落,金時所建。”清乾隆三十九年《永平府志》記載:“石幢,一在府城南街,今尚存;一在遷安城東南隅,明正德間巡按劉士元撤去。幢高三丈,方圓六丈,上有八棱,下有三層,花草人物,雕刻玲瓏。”金代盧龍城內重修之陀羅尼經幢與遷安城內制式相同。
經幢附近的易迅網
為何要在此修建這座經幢呢?相傳,經幢地下有洞,每逢雨季污水四溢,居民出行不便,苦不堪言。一日,一遊方僧途經此地,目睹水害之狀,發願修建經幢以鎮水患。僧向附近居民曰:“此乃黑龍作遂,必建幢方能降之。”於是,眾人紛紛捐資以助之。果不其然,自從建幢以後,水再不為患。
據地質部門勘查,經幢位於盧龍古城低洼之處,東、東北、北面皆高,平山、永豐山、陰山三山之水滲入地下,經地下地質縫隙匯流於經幢之下,而經幢之下恰有縫隙通於地表,形成湧泉。經幢之建恰巧堵住出水口。

經幢雕刻

雕刻文字

據文物部門考察,經幢呈八稜錐形狀,共七級,每級之間皆為華麗雕飾。下層為華蓋,檐角懸掛風鐸,風動鏗鏘,如今風鐸多已遺失;上層為蓮花座平台,周以圍鏤空欄板。經幢底部為一層約20厘米厚的垂蓮伏地石。其上為須彌座,雕鑿有上枋、上梟、束腰、下梟、下枋五個部分,比例勻稱。束腰上飾有佛教人物故事浮雕,外圍則為八根蟠龍紋柱支撐六級幢身。第一至第四級幢身上刻有文字,書法遒勁美觀,堪為佳作。第一級刻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平州石幢記》;第二級刻《大佛頂尊陀羅尼經》、《跡神跡咒》;第三級刻《千手眼大悲咒》、《西方彌陀咒》;第四級刻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北平石幢記》;第五、六級皆刻有淺浮雕立式佛像。

雕刻圖畫

須彌座與第一級之間下層飾有八角形華蓋,八個橫長方形立面分別雕有八個不同姿態的飛天;上層則為高浮雕仰蓮花瓣座平台,平台東面放置坐佛一尊(早已丟失)。第一級與第二級之間的裝飾,下層華蓋,亦八角形,每個轉角檐部雕有獅子頭,轉角與轉角之間雕有龍頭,昂首凝視遠方。此外雕有瓔珞、帷幔、花結、纏枝蓮花紋飾;上層為高浮雕雙層蓮花瓣座。第二級與第三級之間,下層華蓋只雕獅子頭八個,亦雕有瓔珞、帷幔、花結,空白處還有浮雕纏枝蓮花;上層是淺浮雕蓮花座平台。第三級與第四級之間,下層華蓋上是台雕琢仿木結構八方亭重檐頂;上層是高浮雕仰蓮花瓣座平台,圍鏤空花紋石欄板。第四級與第五級之間裝飾和第二級與第三級之間相同。第五級與第六級之間裝飾和第三級與第四級之間圖案相同。第六級為八角半圓形寶頂,上置寶葫蘆一個。
經幢四周邊長5.72米正方形石欄,欄柱12根,其中5根赭紅色欄柱身雕雲龍紋,柱頭上飾石獅;7根青灰色欄柱身雕雲龍紋,欄板12塊,4塊雕龍,8塊雕佛教人物像。

保護工作

撥款
1980年河北省文物局撥款修葺。
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7月23日,被河北省政府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河北省文物局再次撥款加修外鐵欄桿保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