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遼寧省瀋陽市大佛寺)

大佛寺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大南街,建立於唐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佛寺
  • 省區:遼寧省
  • 歸屬:瀋陽市瀋河區大南街
  • 建立時間:唐朝
  • 重修時間:明萬曆四十二年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民間傳說,遊覽信息,

歷史沿革

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大南街,於慈恩寺、般若寺相鄰,因寺內佛像高大而得名。相傳此寺為唐朝所建,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時曾發現、唐代殘碑和一些殘存法器。根據寺內殘存的法器等物考證,大佛寺為唐代古剎遺址。乾隆十二(1747年)、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最初只有寺宇十二間,宣統年間已年久失修,經住持修真修繕,始改舊如新。民國五年(1916年)由尼僧常慧任住持,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常慧與師弟常智二人再次重修了山門,中殿和大殿。1他們多方化緣求施,數年之後不僅修繕了舊有寺宇,而且又有新的增建擴建,致使大佛寺規模完備。擴建之後的大佛寺計有山門、中殿、大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東園平房等共三十餘間,建築面積達540餘平方米,占地面積3600多平方米。中殿供奉地藏王菩薩,椐《神僧傳》記載,地藏王菩薩生於新羅國王室,姓金名喬寬,唐朝時到九華山修煉成佛、。因為它“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故名地藏王。大殿供奉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牟尼”是仁、寂之意。也可以解釋為釋迦族的聖人。他原本是古印度的淨飯王子,傳說他在三十五歲時在畢缽羅樹下打坐,經過七天七夜的冥思苦相,悟道成佛。寺內藏有1939年刻《奉天大佛寺記》碑,記載此寺修建經過。
現在,中殿、大殿、東西配殿等已經修繕如新。
據《瀋陽縣誌》記載,有乾隆十二年重修匾額,丈六大銅佛一尊。於民國初期即已消失不見。大佛寺就是因為寺院內的佛像高大而得名,可惜現在無法看到丈六的銅佛了,但卻在瀋陽民間留下兩句特別有意思的話,“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瀋陽大佛寺正門瀋陽大佛寺正門

建築特色

瀋陽大佛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大隱於居民區內,山門沒有想像中的大,和周圍的居民樓相比,小巧但不失莊重,低矮卻異常肅穆。山門有三個門洞,中間的大門洞還有兩旁的石獅,用鐵欄桿圍起來,並不打開。平常時間,寺院只開東側的小門,接待香客。到了初一十五這樣的日子,又只開西側的小門,不知道有什麼講究。山門前還有一棵小小的松樹。
大佛寺的建築面積,資料上說只有五百餘平方米。身在寺院中,感覺兩座主殿的間隔,主殿和東西配殿的距離的確都很緊湊,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配殿等建築一樣不少。從山門進來,就是天王殿,然後是大雄寶殿。西配殿中有王觀堂和寫著“升疏”等字樣的房間。東配殿有一處是藏經樓。在天王殿東西山牆上刻有碑銘,東側碑銘記載了建築廟宇的時間和經過,西側碑銘記述了重新修建地藏殿(中殿)等之概括經過。

民間傳說

關於大佛寺還有一個傳說。據說這座寺廟原來供奉有金面佛像三尊,中間金面佛像座位下有一大石盤,石盤下有一口深井,井的外面露出了一條碗口粗的鐵鏈。有一天,幾個小伙子很好奇,就到了井邊合力將鐵鏈拽出兩丈多長。他們突然聽見從井裡面傳出了猛獸怒吼的聲音,緊接著冒出臭氣熏天的黑水,小伙子們都被眼前的景象嚇壞了。
說來也巧,這時來了一位身穿黑衣的跛腳和尚,他在寺內大作法事,又把隨身攜帶的黑禪杖拋入水中,霎時禪杖變成了鐵鏈,鎖住了井中的猛獸。從此井水清澈,百姓安居樂業。在乾隆年間重修寺院時把這口井給掩上了。不論這個傳說真假與否,寺院的碑銘上說,大佛寺古名保全寺,是不是也和這個傳說有所關聯那?這個傳說給大佛寺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遊覽信息

門市票價:免票
開放時間:08:30~17:00
交通路線:瀋陽市內乘坐公交113、150、257、環路(二十七中學站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