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

植樹

植樹指種植樹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植樹的傳統,湧現出了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植樹以清明時節為最佳,此時氣候溫暖,春雨飛灑,利於樹苗成活。植樹造林對於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3月12日為中國的法定植樹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樹
  • 外文名:tree planting
  • 最佳時節:清明時節
  • 法定節日:3月12日植樹節
  • 意義: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污染
  • 植樹佳話:慶功栽楊、治病種杏、思鄉植柳
  • 主要步驟:挖坑;回填;栽植;覆土、保墒
  • 社會貢獻:綠化環境、淨化空氣
中國植樹史,遠古,封建社會,近代時期,植樹佳話,寫詩護樹,植樹詩詞,現代植樹,立法,具體步驟,植樹要領,生態改善,百萬森林,

中國植樹史

遠古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又是一個文明古國,植樹造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遠古時代,我國勞動人民就有春天植樹的風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經》里有“夸父追日”的傳說,說夸父臨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為森林,造福於人類,反映我們祖先植樹造林的美好願望。《禮記》說:“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說春天植樹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為。在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的虞舜時代,就設立了執掌山林的官員“虞官”。夏禹時出現了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周書·大聚篇》說:“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殷商時期,甲骨文上已記載人們在房前屋後栽花植樹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國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機構,負責掌管種植、護林等事務,為動員民眾植樹,甚至作出“不種者,無槨”(不種樹的人死後不給棺材)的規定。
植樹植樹

封建社會

秦統一全國後,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鎮街巷和大道兩旁種綠化樹,這是我國古代城市綠化的先聲,賈山《至言》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樹於青松”,便是證明。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澤之禁,給百姓分田植樹,而且對種樹作了具體規定:“男夫一人給田二十畝,課蒔余,種桑五十株,棗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種畢”,可見當時已經給農民規定植樹指標。據《開河記》載,隋煬帝雖然是個窮奢極欲的皇帝,但他親自種柳,賜柳為楊,下令在開挖大運河的同時,要在河旁植柳,並給予獎勵:“柳一株,賞一縑”,後來出現了千裏運河岸綠柳成蔭的景觀。
植下一棵樹,收穫萬點綠 朱宣鹹作植下一棵樹,收穫萬點綠 朱宣鹹作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驛站之間全種上行道樹,城鄉植樹之風也是年盛一年。孟浩然詩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為鼓勵植樹,下令凡是墾荒植桑棗者,不繳田租,對於規勸百姓植樹成績卓著的官吏,晉升一級,因而植樹的範圍更廣泛,當時從福建古田直至海南,除種上蒼翠松檜之外,還雜種荔枝,遠遠望去恰似一片連綿不絕的茂林。《元史·食貨志》載,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詔書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衣食以農桑為本”。並頒布了《農桑之制》,規定每丁每歲種桑棗20株,如土性不宜,可改種榆、柳,均以種活長成為數;他還要求各級官吏督促實施,如失職或申報不實,須按法律論罪。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著名的遊記中稱讚元代的植樹。明清時代,植樹造林規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稱帝後,以農桑為國之本業,令天下廣植桑、棗、柿、栗、桃,僅京都金陵鐘山,就種了50餘萬棵。

近代時期

我國正式規定的植樹節是在近代。1915年,當時政府頒令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植樹造林,1928年4月,民國政府把孫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極為重視植樹造林,將綠化中華列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毛澤東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新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1979年2月經五屆全國人大通過,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一方面,是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驚蟄之後,春分之前,氣溫明顯回升,樹木根系開始活動旺盛,這時植樹容易成活,農諺云:伏天栽樹株株死,春來栽樹棵棵生。所以,這時候植樹,就全國而言,最為適宜。1989年《睢縣誌·新城》:“1982年睢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對袁家山(袁可立別業)進行了修葺,辟設了圖書館,植樹栽花,美化周圍環境,風景宜人。”
民國時期河北省無極縣公路植樹保護辦法民國時期河北省無極縣公路植樹保護辦法

植樹佳話

古往今來,有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源源流傳,激勵後人。
朱棣植槐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遷都北京,隨後便提出在壇廟、道路、長城等處廣植樹木。他還到太廟親手種下第一棵槐樹,且令人“周以為護,時為灌之”。由於看管周到,該樹枝葉繁茂,獨領太廟群柏之首,被尊為“神樹”。明代後期在京城內廣植行道樹,紫禁城四周夾道皆槐樹,十步一株。從東華門至景山,夾道也都植有槐樹,今景山西街仍留有當時栽植的古槐數株,至今已300多年。
慶功栽楊
西周有位名將沙其俊,他驍勇善戰,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每打一次勝仗,都下令全軍在獲勝的戰地上栽好一株楊樹。後來就連抓到的俘虜也令其栽樹,作為“同慶”活動。隨著沙其俊率兵打仗的不斷勝利,這種“慶功栽楊”發展到栽柳、植槐,後來許多諸侯國把這種植樹活動,作為一種慶典形式延續了很久。
慶功栽楊慶功栽楊
治病種杏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他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五株杏樹。天長地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萬餘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後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乾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寫詩護樹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並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植樹詩詞

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白居易
奉乞桃樹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杜甫
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遍後院,種柳蔭前墀。——白居易
先人留下濃蔭樹, 後輩兒孫好乘涼。——邵同鴻

現代植樹

由於現在大氣污染嚴重,所以人們以植樹來“綠化”。因為樹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作用。而且能抵擋風沙。還可以美化環境。現在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植樹

立法

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辦人斐義理先生,曾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建議當時的農林部希望中國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曆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後來因故沒有正式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於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範疇。
1981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26年。全民義務植樹26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具體步驟

為了保證樹木成活率,應該注意植樹的步驟
第一,挖坑。根據根系的長、寬挖大小適宜的樹坑。深度一般以50厘米為宜。挖坑時要將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黃土分倒在坑兩側。
植樹工具植樹工具
第二,回填。種樹前應該按樹根的長、寬及其根系頂端長度的情況,在坑內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況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第三,栽植。謹記一句話“三二一”——三埋、兩踩、一輕提。放置樹苗時要將根部扶正、枝要展開,這是前提。栽樹時,須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許,在距坑頂一定距離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繞樹一周,用均力踩實,然後輕提樹莖、抖松,以保證樹根的呼吸暢通。第二次填土後,再繞樹踩實。在第三次填土後,儘量保證與坑面平齊。樹根放位時要與南北、東西方向的樹對齊。然後,在坑面上圍一個大圓盤,便於日後澆水養護。
第四,覆土、保墒。將樹苗栽好後,覆蓋一層薄土,以保持水分。

植樹要領

為了確保植樹成活,林業和園林綠化專家細化植樹要領,提出植樹的要訣——“一墊二提三埋四踩”:一墊是在挖好的樹坑內再墊一些鬆土,樹木栽種的時候要提一提樹幹,起到梳理樹根的作用,而埋樹的土要分三次埋下,每埋一次要踩實土壤,其間至少要踩四次。在華北地區,約3月中旬至4月下旬為種樹的最佳時段,最好選在陰天和降雨前進行。種植時,在確定好樹坑位置後,可根據樹種根系情況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況決定樹坑的規格,一般應比根幅範圍或土球大,周圍應加寬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植樹工具植樹工具
樹坑的好壞對栽植質量和日後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因此要格外注意,樹坑以圓柱形最好,以樹幹為圓心畫圈,沿圈邊向下垂直挖掘,直到達到規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形,否則栽植踩實時會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翹,造成不舒展而影響樹木的生長。
挖坑時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並按相應位置回填。如果是堅實的上壤或建築垃圾土則應該加大樹坑的直徑,並將坑底的土挖松;土質不好的應過篩或全部換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時,應先在樹坑附近適當夯實,挖好後坑底也適當踩實,以防栽後灌水土塌樹斜。
栽植時,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實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滿後再踩實一次,填好的土要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後應立即灌水,無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上頭遍水。水一定要澆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於根系與土壤密接,才能確保成活。

生態改善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植樹漫畫植樹漫畫
植樹宣傳圖片植樹宣傳圖片

百萬森林

植樹方面,百萬森林、雙百萬工程均是重點項目,百萬森林項目是氣候組織聯合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起。目標是種植百萬沙棘樹,以每個貧困農戶家庭5畝 (每畝400塊)的援助標準, 幫助中國西部氣候貧困地區人口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收入。農戶是沙棘樹的所有者,通過將沙棘果以市場收購價格賣給當地的榨汁工廠,獲得收入。
3A環保漆、百度、平安保險、開瑞坦、中糧、深圳發展銀行都參與了該項目,3A環保漆2009年底與該項目簽署了認購三十二萬棵沙棘樹的合作協定,成為“百萬森林”活動的“愛心合作夥伴”,並且將在全球推出“愛寶貝”產品、啟動“一桶漆 一棵樹:愛心成就夢想之林”的大型環保公益活動。2013年,3A環保漆低碳愛心林正式立碑。
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栽植和後期管護勞動量小等特點,便於進行大規模種植。同時,沙棘的果實可以製作飲料,葉子可以入藥,因此貧困家庭可以通過採收沙棘果、葉增加收入。據測算,資助1戶貧困家庭種植5畝沙棘林,3-5年後可幫助其實現家庭年收益3000元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