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1型

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1型,即MEN1型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又稱為Weber綜合徵,其男女發病率相等,80%的患者在50歲以前發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每10萬人中約為2~20,從隨機選擇的屍槍病例巾發現,MEN1型的患病率為0.25%,而在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的患者中發現MEN1型的患病率為18%。

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鑑別診斷,檢驗診斷,功能試驗,

病因與發病機制

MEN1基因在11號染色體11q13帶上,編碼一個由610個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稱為“多發性內分泌腺瘤蛋白”,又稱為menin蛋白。該蛋白為一種在多種組織表達的核蛋白,其正常功能尚不明確,根據MEN1中menin基因缺陷的狀況可推測其為腫瘤抑制基因。menin基因缺陷的性質多樣化,並覆蓋整個基因。除通過遺傳見於全身細胞的基因缺陷外,在MEN1腫瘤組織中常發現menin另一等位基因也發生缺失,這樣在腫瘤組織中menin兩個等位基因都發生突變,一個是遺傳的,全身細胞都存在,另一個是在一些出現腫瘤的特定組織中發生的獲得性突變,於是在這些組織中menin兩個等位基因功能皆喪失,導致細胞增殖,發生腫瘤;這一現象符合兩次打擊致腫瘤抑制基因功能喪失致瘤的模型。約29%散發性甲狀旁腺瘤及一部分散發性胰腺內分泌癌、肺類癌也可出現menin基因突變,但此種突變只發生在腫瘤組織而患者體內的正常細胞並沒有發生突變,故不形成疾病家族性聚集現象。

臨床表現

MEN1以甲狀旁腺、胰島細胞和垂體腫瘤組成為特徵,其症狀和體徵取決於累及患者腫瘤的類型。
1.甲狀旁腺是MEN1型中最主要的受累腺體,至少出現在90%患者巾,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為常見症狀。早期可較長時間表現為無症狀性高血鈣;約25%患者證明有腎結石和腎鈣化。與散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不同,發現MEN1型中甲狀旁腺瀰漫性增生或多發性腺瘤常常多於單個腺瘤。但臨床症狀與一般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無明顯區別。
2.胰腺胰島細胞是MEN1型中次常見的受累腺體,占患者30%~75%,由於不同來源的胰島細胞腫瘤可分泌不同種類的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質,因此臨床上表現為相應激素分泌增多的症狀。①促胃液素瘤(Zollinger-Ellison綜合徵):是非β細胞腫瘤分泌最多見激索,伴有難治性和複合性消化性潰瘍,多數患者潰瘍呈多發性,部位不典型,出血,穿孔和梗阻發生率相應高。這些患者極高胃酸分泌伴隨胰脂酶失活,導致腹瀉和脂肪痢。雖然以前已知MEN患者發生僅來自胰腺,但十二指腸壺腹部促胃液素瘤同樣見於最近的報導。一般高促胃液素血症與高鈣血症往往同時合併存在。②胰島素瘤:是來自胰腺B細胞的腫瘤,在MEN1型的胰島細胞腫瘤中發病率占第二位,約為35%。其胰島素瘤常為多發性,體積較小,其中約25%為惡性。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反覆發作的低血糖症狀,進食或服糖後症狀緩解。③胰高糖素瘤:臨床上表現為糖尿病,並常伴有特徵性的皮膚病變(即移行性壞死液化性紅斑)。血管活性腸肚瘤:少見,臨床表現為嚴重水瀉、脫水、低血鉀,但胃酸缺乏或低胃酸、無消化性潰瘍,還可伴有皮膚潮紅、低血壓等。④其他:如胰多肽瘤、降鈣素瘤、生長激素瘤、無功能瘤等。
3.垂體瘤約半數以上的MEN1型患者可發生垂體瘤。大多為催乳素瘤,可伴或不伴生長激素分泌增多;其次為生長激素瘤、無功能瘤及ACTH瘤。其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相應激素分泌過多的表現;若瘤體較大則可出現局部壓迫症狀,如頭痛、視野缺損、或因正常垂體細胞被破壞而致腺垂體功能減退的症狀與體徵。
4.腎上腺腺瘤包括分泌皮質醇的腺瘤。MENl中出現Cushing綜合徵有三種可能:①腎上腺腺瘤;②垂體ACTH瘤;③類癌伴異位ACTH綜合徵;其中以垂體ACTH瘤較多見。有時腎上腺腺瘤與胰島細胞瘤並存,但並無MENl基因缺陷。
5.其他在MEN1中甲狀腺腺瘤及其他甲狀腺疾病亦較為多見。有些患者可有多發性脂肪瘤、平滑肌瘤。

診斷和鑑別診斷

對上述具有一種或幾種臨床症狀,且有明確家族史的患者,通過測定上述有關內分泌腺體分泌的激素水平及功能試驗,並進行相應的定位檢查,一般可明確診斷。如測血清鈣、完整甲狀旁腺激素、促胃液素和催乳素等;當需要時,作附加實驗室和診斷試驗,垂體CT或MARI亦應進行。胰腺胰島素分泌β細胞瘤通過證明空腹低血糖伴有高胰島素血症而確立診斷。促胃液素分泌非β細胞腫瘤可有高基礎促胃液素水平,對鈣滴注示有過度反應和灌注胰泌素後有促胃液素反常升高而確立診斷。高基礎胰多肽或促胃液素或對標準餐這一激素過度反應,可能是MEN-I綜合徵累及胰腺的早期症狀。生長激素增加,不能被葡萄糖和高水平生長介素-C(也叫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或IGF-Ⅰ)所抑制而確立肢端肥大症診斷。
由於MEN1型的臨床病程在不同的患者是可以完全不相同的,並且多個腺體的病變可以同時或先後發生,也有的患者在出現第一個腺體的病變若干年後才發生其他腺體的病變。因此,當診斷此病時應先是詳細詢問並了解其個人與家族病史,再進行相關檢查以確診本病,對患病或未患病的家族成員均應進行嚴密隨診,定期進行相關檢查。有條件的實驗室可進行menin基因突變檢測。
MEN1型需要與非MEN的同類病變相鑑別,兩者的臨床表現及定性、定位檢查相似,但從其多發性病變及家族史不難進行鑑別。

檢驗診斷

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內分泌腺症候群,結合相關腺體的生化檢查,激素測定及功能試驗和定位檢查即可確診。有一種內分泌腺分泌失常表現,而又有明顯的家族史患者,應警惕MEN1的可能,需檢查其他內分泌腺功能,並定期隨訪。
【一般檢查】
1.離子鈣及無機磷具體方法見第三章。甲狀旁腺受累可出現輕度的高鈣血症及低磷血症。本症多為甲狀旁腺增生,常不及單個腺瘤所致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嚴重。
2.鹼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多發性內分秘腺瘤累及甲狀旁腺時,單純表現為尿結石者,早期血清鹼性磷酸酶可正常,但有骨病表現者,幾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對於原因不明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測定同工酶協助判斷其器官來源,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骨型ALP同工酶(ALP-3)升高。
3.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
(1)測定方法:具體方法見第三章第一節。
(2)標本:血清。
(3)參考範圍:12~72ng/L。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時.PTH可高於正常人的5~10倍,腺瘤增生時升高更為明顯。血PTH升高的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相平行,但有10%可正常。檢測PTH和鈣、磷代謝相關指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甲狀旁腺的功能狀態,並能很好鑑別甲狀旁腺功能正常、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以及腫瘤所致的高鈣血症。
4.血糖
(1)具體標本收集和貯存、檢測方法及方法學評價等見第七章第一節。
(2)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胰腺細胞腫瘤時可發生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症狀,低血糖最易在早餐前出現,但也可發生於任何空腹狀態,如中、晚餐前或運動時。對疑為空腹低血糖症的患者,出現可疑低血糖症狀時,應及時採血測定血糖、血胰島素、C肽和胰島素原、胰島素抗體以及收集血和尿標本測定磺脲類藥物進行篩選。如果患者血樣測定結果提示為低血糖,應在過夜空腹後重複測定血糖。若過夜空腹血糖濃度<2.5mmol/L(<45mg/d]),而血胰島素、C肽、胰島素原相對增高就具備了診斷的必要條件。
5.胰島素(trypsin,insulin,INS)
(1)檢測方法:RIA和免疫化學發光分析。
(2)標本:血清或血漿。室溫下保存5小時,4℃保存1周,-20℃可保存3個月。
(3)參考範圍:空腹為2~25μU/ml。
(4)臨床套用與評價:胰島素瘤患者胰島索增高,呈自主性、陣發性分泌,不受血糖水平調節。測定患者空腹或發作時血胰島素水平,是確診胰島素瘤的直接依據。本病患者即使在低血糖狀態下胰島素水平仍然高(可達100~200μU/ml),胰島素(μU/ml)/葡萄糖(mg/dl)比值>0.4(胰島素(mU/L)/葡萄糖(mmol/L)比值>9),為本病最特異的試驗。
此外,還可在手術過程中經門靜脈取血測定胰島素,此法對診斷有良好的特異性,還可作為判斷胰島素瘤是否已切除完全的依據。方法為:手術中在輸葡萄糖液前用細針穿刺門靜脈主幹取血,測定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如測定的胰島素水平>lOOμU/ml,應考慮胰島索瘤存在的可能,如胰島素值>200μU/ml,可確診為胰島素瘤。
6.C肽(Cpeptide,CP)
(1)檢測方法:RIA和發光免疫分析。
(2)標本:血清或血漿。室溫下保存5小時,4℃保存1周.-20℃可保存3個月。
(3)參考範圍:血清C肽為0.7~2.0μg/L。
(4)臨床套用與評價:C肽對評價胰腺口細胞分泌功能較胰島素更為可靠。可鑑別各種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過正常.可認為是胰島素分泌過多所致;如糖耐量曲線低平,胰島素與C肽濃度均升高,同時,免疫活性胰島索(immunoreactivein-sulin,IRI)即所有具有胰島素樣結構物的總和也增高,則可診斷為胰島細胞瘤。而胰島素治療過量所致的低血糖症則不同,雖然IRI測值增高,但內源性C肽水平呈低水平。
肝臟疾病時,胰島素降解減少,IRI有升高趨勢,C肽升高,C肽/胰島素比值亦增高,血糖正常。腎臟功能受損時,C肽降解減少使C肽水平升高,C肽/胰島素比值亦高於正常。甲亢和甲減患者因各自的病理生理特點使血糖變化水平對刺激反應降低,因此空腹及糖餐後C肽水平低於正常。
(5)方法學法評價;抗胰島素抗體與胰島素原有部分交叉但與C肽則無交叉反應。在胰島細胞瘤和某些糖尿病患者血中,可能存在高濃度胰島素原,導致直接測定血漿胰島素比實際濃度偏高。測定C肽比胰島素有更多優點。由於C肽肝臟的代謝可以忽略,與測定外周血胰島素濃度相比,C肽水平可更好地反映胰島口細胞功能。另外,C肽測定不受外源性胰島素干擾且不與胰島素抗體反應。
7.血清促胃液素
(1)檢測方法:RIA。
(2)參考範圍:正常人空腹時血清促胃液素(放射免疫法)為50~200pg/ml。
(3)臨床套用與評價:血清促胃液素>1000pg/ml,對促胃液素瘤有診斷意義,本病患者最高可達450000p9/ml。若血清促胃液素在臨界水平(200~750pg/ml)可作激發試驗(進食蛋白餐或靜脈注射葡萄糖鈣或胰泌素後再測血清促胃液素)。
8.胃酸分泌量
(1)計算方法:基礎胃酸分泌量(basicacidOUtpUt.BAO)指注射促胃液索前1小時胃液總量乘以胃酸濃度。最大胃酸分泌量(maximumacidoutput,MAO)指取注射五肽促胃液素後的4次標本,分別計算其胃液量和胃酸濃度的乘積(胃酸量),4份標本胃酸量之和即為MAO(mmol/h)。
(2)參考範圍:基礎胃酸分泌量(BAO):(3.90±1.98)mmol/h;最大胃酸分泌量(MAO):15~20mmol/h;高峰胃酸分泌量(PAO):10~30mmol/h。
(3)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對懷疑促胃液素瘤的患者都應作胃液分析。促胃液素瘤患者夜間12小時胃液總量>1000ml(正常人<400m1),每小時胃液量>200ml(一般潰瘍<1OOml),基礎胃排酸量BAO>15mmol/h(十二指腸潰瘍<10mmol/h),注射五肽促胃液素(6μg/kgⅣ)激發後最大排酸量MA0僅稍高於正常值(30~40mmol/h),BAO/MAO>0.6(正常人<0.2,十二指腸潰瘍>0.35),這是由於促胃液素瘤患者空腹基礎狀態時血液中促胃液素濃度很高,胃酸分泌已高度興奮,接近最大量,因此雖五肽促胃液素刺激,變化不大。
9.胰高血糖索(glycagon,GN)
(1)檢測方法:RIA。
(2)標本:血清。
(3)參考範圍:0~200pg/ml。
(4)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胰高血糖素測定對胰高血糖素瘤(glueagonoma)的定性診斷有重要的價值。放射免疫法測定的正常人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一般不超過150pg/ml,因此.在非應激狀態下胰高血糖素水平超過500pg/ml,即有診斷意義。胰高血糖紊瘤患者其基礎值多顯著升高,常為正常值的10倍以上,空腹低血糖伴有高胰島紊血症可確立診斷胰腺β細胞瘤。其他血漿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者可做激發試驗與之鑑別。
10.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
(1)檢測方法:RlA。
(2)標本:血清。
(3)參考範圍:1.5~20pmol/L。
(4)臨床套用與評價:血管活性腸肽瘤(vipoma)是一種少見的胰島細胞瘤,腫瘤分泌大量血管活性腸肽或前列腺素E和E2。血管活性腸肽超過60pmol/L,可確定診斷,但在短腸綜合徵和感染性疾病中,其值會輕度升高,但血管活性腸肽瘤血鉀一般低於3mmol/L,血糖可呈糖尿病或糖耐量減低曲線,血pH<7.1。因為血管活性腸肽很容易降解,故可導致假陰性結果出現。
11.降鈣素(calcitionin,CT)
(1)檢測方法:RIA。
(2)標本和標本處理:血清或血漿。標本採集後應立即離心分離出血清或血漿,並將其置於塑膠試管中,2~8℃下最多可貯存1天;-20℃凍存不超過10天。要求儘快對樣本進行降鈣素檢測。
(3)參考範圍:男<36pg/ml,女<17pg/ml。
(4)臨床套用與評價:懷疑患有MTC的患者以及需要隨訪的患者應進行降鈣素的檢測。因為降鈣素水平的升高對MTC的診斷具有高度特異性,在腫瘤的其他臨床指標出現之前,就可以檢測到降鈣素水平的升高;且腫瘤的大小和循環系統中降鈣素的濃度呈正相關。患者進行甲狀腺切除術手治療後,可進行降鈣素的檢測對疾病的復發進行監控。如同時伴5-羥色胺增高則有利於本病的診斷。
12.胰多肽(pancreaticpolypeptide。PP)
(1)檢測方法:RIA。
(2)標本:血漿。
(3)參考範圍:20~29歲:(54±28)pg/mL;40~49歲;(165±159)pg/mL;60~69歲:(207±127)pg/mL。
(4)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許多胰島細胞瘤患者胰多肽水平增高。
13.泌乳素(prolactin,PRL)
(1)檢測方法:RIA、FEIA
(2)標本和標本採集:血清;詳見第一章第二節。
(3)參考範圍:男性:4.0~14.4μg/L;女性:卵泡期6.0~18.5μg/L;排卵期8.0~25.7μg/L;黃體期5.9~20.9ug/L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除孕婦外,血清PRL>200μg/L者,應高度懷疑催乳素瘤,輕度升高也可以由催乳素瘤所致。若有明顯的臨床表現伴泌乳素輕度升高或在參考範圍上限,建議多次檢測泌乳素濃度,也可以用多巴胺作診斷性治療。若血清PRL>300μg/L即可確診。對血清PRL介於100~300μg/L者,為鑑別催乳素瘤與功能性高催乳素血症,可以行TRH、氯丙嚷或甲氧氯普胺興奮試驗協助診斷。本病患者因腺瘤分泌PRL呈自主性,故反應低下;功能性高泌乳素血症者,上述興奮試驗可導致PRL升高數倍。
(5)方法學評價和問題:詳見第一章第二節。
14.生長激素(growthhormone,GH)
(1)檢測方法:RIA和發光免疫分析。
(2)標本:血清。
(3)參考範圍:成人未激發的血GH水平應<4μg/L。尿液GH濃度極低,因為循環GH僅有0.01%出現在尿液中。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MENI綜合徵患者50%~60%有垂體腫瘤,其中約25%分泌生長激素或生長激素和催乳激素,受累患者有肢端肥大症,臨床上與散發性類型沒有區別。
(5)方法學評價和問題:詳見第一章第一節。
15.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RH)
(1)測定方法:RIA和發光免疫分析。
(2)標本:血漿。
(3)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正常人及垂體GH腺瘤者GHRH<1ng/ml,而異位GHRH分泌(垂體增生)者,GHRH≥1ng/ml。
16.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
(1)測定方法:RIA和發光免疫分析。
(2)標本:血清或血漿。
(3)參考範圍:0~18.9pmol/L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腎上腺腺瘤、垂體ACTH瘤,類癌伴異位ACTH綜合徵時ACTH均可增多,異位ACTH綜合徵由於垂體以外部位的癌瘤產生大量的ACTH樣肽類,患者血中ACTH可明顯增高。垂體ACTH瘤亦使ACTH增多。
(5)方法學評價和問題:詳見第四章第一節。
17.皮質醇
(1)測定方法:RIA和發光免疫分析。
(2)標本:血清、血漿或24小時尿液。
(3)參考範圍:血皮質醇:上午8時:140~690nmol/L,下午4時:80~330nmol/L;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55~275nmol/24h。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皮質醇增高可發生皮質醇增多症,可為腎上腺腺瘤、腎上腺癌等腎上腺自身疾病{亦可能為垂體嗜鹼細胞分泌過量的ACTH刺激腎上腺皮質引起;也見於異位產生ACTH的腫瘤,如燕麥細胞肺癌,胰、甲狀腺、甲狀旁腺、卵巢、睪丸、大腸、膽囊、乳腺以及縱隔癌等疾病時,腫瘤組織具有分泌ACTH樣物質的功能,可促進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合成皮質醇,使血漿皮質醇含量升高。
18.血漿腎素活性(plasmareninactivity,PRA)、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
詳見第四章第二節。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腎素活性降低,一般情況下,AT-Ⅱ的變化與PRA一致,引起PRA增高或降低的疾病或原因亦引起AT-Ⅱ的相似改變,但當血管緊張索轉換酶活性受抑制時儘管腎素活性正常或增高,但AT-Ⅱ降低,反之亦然。腎上腺皮質腺瘤或增生時分泌ALD增多,同時PRA受抑制,甚至不能測出;腎素瘤時血漿ALD增多,血ALD基礎值及PRA同時增高。
19.5-羥色胺
(1)檢測方法:RIA,ELISA。
(2)標本:血液或尿液。
(3)參考範圍:血清:(819.0±146.4)nmol/L。
(4)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5-羥色胺分泌過多可能是引起類癌(包括胃類癌)的主要因素;胃類癌發生可能是與5-羥色胺前體——5-羥色胺酸增多有關。
20.5-羥吲哚乙酸
(1)檢測方法:RIA,ELISA。
(2)標本:尿液。
(3)參考範圍:10mg/24h。
(4)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高於1OOmg/24h則可確定有類癌存在。
21.menin基因突變
(1)檢測方法:Western、Northern和原位雜交方法分析,DNA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restrictdfrage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核苷酸序列分析(nucleotidesequencea-nalysis)等。
(2)標本:腫瘤組織。
(3)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menin基因的兩次突變可導致腫瘤的發生,因此對menin基因進行檢測可對MEN1確診。MEN1基因位於染色體11q13,有10個外顯子,編碼610個胺基酸的蛋白質,稱menin,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MEN1相關的一部分散發性腫瘤中存在染色體11q13的雜合性丟失,提示在這些腫瘤中存在MEN1基因的體細胞突變。MEN1基因的體細胞突變率在相關腫瘤分別為甲狀旁腺腺瘤20%以上,促胃液素瘤27%~39%,胰島素瘤10%~22%,肺類癌25%~35%。MEN1基因的突變位點分散在menin的開放閱讀框及其附近區域,9個編碼的外顯子都可出現,且沒有明確的熱點,突變類型多種多樣(約25%是無義突變,45%是缺失突變,15%是插入突變,10%是錯義突變)。

功能試驗

1.飢餓試驗
(1)試驗方法:晚餐後開始禁食,次晨空腹及有低血糖發作時隨時抽血測血糖及胰島素,若無發作,禁食時間可延長到72小時,期間每4~6小時測血糖、胰島索水平,當患者出現低血糖症狀並已抽m送檢血糖和胰島素後,停止試驗,靜脈注射50%GS40ml,並觀察血糖變化;如空腹已持續72小時而無低血糖發作時,抽血送檢後停止試驗。
(2)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是診斷胰島素瘤的常用方法。由於胰島素瘤自主分泌胰島素,抑制了肝糖原分解及糖異生,患者在較長時間禁食後,血糖易被利用耗竭而出現低血糖。少數患者在低血糖時體內起代償作用的激素如腎上腺索、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增多,尤其是腎上腺索的作用,使肝糖原分解、糖異生增強,血糖增高.使低血糖症得以終止,因此一些以昏迷、抽搐為首發症狀的胰島素瘤者易被誤診為癲癇大發作。
對診斷困難的患者,禁食15小時.空腹血糖在2.78mmol/L以下,血漿胰島素水平亦高於或明顯高於正常(6“U/ml),胰島索/血糖比值>0.4.常常>1.0者,可確診為胰島素瘤。對一些輕症患者,禁食可延長至24~48小時以上,以誘其發作。本病患者多在禁食15~36小時內出現低血糖症狀,如果禁食60~72小時仍不發作,可排除胰島素瘤。
自發性功能性低血糖患者再禁食後期可能出現輕度低血糖反應,但症狀輕,血糖多在2.8mmol/L以上,胰島素也多正常或正常低限水平,胰島素/血糖比值<0.4。
2.D860試驗(tolbutamide,甲磺丁脲.甲糖寧)
(1)試驗方法:
1)靜脈法:早晨空腹抽血測血糖後,靜脈注射甲磺丁脲(20~25mg/kg體重,溶於20ml生理鹽水中),於注射後5、15、30、45、60分鐘各測血糖1次,第2.3小時每半小時測血糖1次,觀察血糖變化。
2)口服法:口服甲磺丁脲和碳酸氫鈉各29,然後每半小時測血糖1次,連續5小時。
(2)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
1)靜脈法:正常人在用藥後半小時血糖達最低值,1.5~2小時恢復正常。胰島素瘤患者注藥後5~15分鐘出現明顯低血糖,且2~3小時後低血糖仍不恢復。
2)口服法:正常人於服藥後1~3小時內血糖達最低值;胰島素瘤患者可早期出現血糖最低值,且持續3~5小時血糖不回升,血漿胰島素含量增高。
(3)方法學評價;進行甲磺丁脲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對D860不敏感者可出現假陰性;②空腹血糖低於2.78mmol/L時不宜做此試驗;③肝硬化患者可能引起低血糖昏迷。
3.胰高糖素試驗
(1)試驗方法:①試驗前日晚餐後禁飲、禁食,試驗日晨空腹測血糖及胰島素。②靜脈注射胰高糖素1mg,2~3分鐘內注完,注射後每5分鐘取血1次,連續30分鐘,以後每半小時1次,直至2小時,測定血糖和胰島素。
(2)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胰島素瘤患者,注射胰高糖素後,其胰島素分泌比正常人多,血糖比正常人提前30分鐘達到高峰,1小時後迅速下降,並出現低血糖反應,而正常人則不出現此反應。血清免疫反應性胰島素(IRI)於注射胰高血糖素後5~10分鐘大量分泌,約70%~80%患者IRI高峰>150μU/ml。
4.L-亮氨酸激發試驗
(1)試驗方法
1)靜脈法:早晨空腹抽血測血糖後,靜脈注射甲磺丁脲(20~25mg/kg體重,溶於20ml生理鹽水中),於注射後5、15、30、45、60分鐘各測血糖1次,第2、3小時每半小時測血糖1次,觀察血糖變化。正常人在用藥後半小時血糖達最低值,1.5~2小時恢復正常。胰島素瘤患者注藥後5~15分鐘出現明顯低血糖,且2~3分鐘後低血糖仍不恢復。
2)口服法:1:1服甲磺丁脲和碳酸氫鈉各2g,然後每30分鐘測血糖1次,連續5小時。正常人於服藥後1~3小時內血糖達最低值;胰島素瘤患者可早期出現血糖最低值,且持續3~5小時血糖不回升,血漿胰島素含量增高。
(2)臨床診斷價值與評價:有助於排除其他低血糖的原因,胰島素瘤時反應呈陽性。
5.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
(1)患者準備:保持正常飲食習慣至少3天(每日至少150~200g的糖類),同時停服干擾試驗的藥物;繼續正常的體育活動,排除臥床休息或過度的體育活動;受試前1天晚餐後禁食。
(2)試驗方法:對非妊娠成人.推薦葡萄糖負載量為75g,兒童每千克體重1.759.但總量不超過75g。用300ml水溶解後在5分鐘內服完。分別於空腹及服糖後0.5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各取一次靜脈血測定血糖,試驗期間.每小時收集尿液標本1次,用於尿糖測定。
(3)參考範圍:正常糖耐量:FPC<6.1mmol/L,服糖後0.5~1小時血糖達到高峰(<10mmol/L),2小時PG<7.8mmol/L,每次尿糖定性試驗結果均為陰性。
(4)醫學決定水平:2小時PG在7.8~11.0mmol/L為IGT;2小時PG≥11.1mmol/L為糖尿病。
(5)臨床套用與評價:胰島細胞瘤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低,胰島素水平明顯升高,曲線下降甚快,血糖低於正常,也可呈低平曲線或糖尿病曲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